- 年份
- 2024(6406)
- 2023(9201)
- 2022(7680)
- 2021(7130)
- 2020(5887)
- 2019(13484)
- 2018(12854)
- 2017(25055)
- 2016(13301)
- 2015(14620)
- 2014(14177)
- 2013(13632)
- 2012(12218)
- 2011(10448)
- 2010(9904)
- 2009(8653)
- 2008(7997)
- 2007(6640)
- 2006(5285)
- 2005(4220)
- 学科
- 济(56340)
- 经济(56297)
- 管理(40854)
- 业(40113)
- 企(31679)
- 企业(31679)
- 方法(29937)
- 数学(27528)
- 数学方法(27197)
- 农(15738)
- 财(15425)
- 中国(14800)
- 地方(12002)
- 农业(11747)
- 业经(11423)
- 务(10918)
- 财务(10883)
- 财务管理(10866)
- 企业财务(10458)
- 贸(8969)
- 贸易(8961)
- 易(8728)
- 技术(8269)
- 环境(7895)
- 理论(7683)
- 制(7677)
- 学(7664)
- 划(7407)
- 劳(7335)
- 劳动(7318)
- 机构
- 学院(176066)
- 大学(176046)
- 济(77400)
- 经济(76225)
- 管理(75372)
- 理学(67129)
- 理学院(66498)
- 管理学(65441)
- 管理学院(65101)
- 研究(51386)
- 中国(38269)
- 京(34191)
- 财(33240)
- 科学(29587)
- 财经(28340)
- 经(26079)
- 中心(25510)
- 经济学(25215)
- 业大(25048)
- 农(24059)
- 江(23238)
- 经济学院(23087)
- 所(22546)
- 范(21608)
- 财经大学(21576)
- 师范(21395)
- 研究所(20879)
- 经济管理(20783)
- 商学(20531)
- 商学院(20366)
- 基金
- 项目(133187)
- 科学(108004)
- 基金(100956)
- 研究(97230)
- 家(87295)
- 国家(86638)
- 科学基金(77059)
- 社会(65884)
- 社会科(62712)
- 社会科学(62699)
- 基金项目(54152)
- 省(50594)
- 自然(49636)
- 自然科(48553)
- 自然科学(48544)
- 自然科学基金(47671)
- 教育(45611)
- 划(42722)
- 资助(40340)
- 编号(37801)
- 部(30558)
- 重点(29674)
- 国家社会(28687)
- 发(28555)
- 创(28411)
- 成果(27950)
- 教育部(27219)
- 人文(26756)
- 创新(26561)
- 科研(26210)
共检索到232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峥 唐棠
笔者运用J-F终生收入法和当期收入差别法两种方法,构建了中国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基于人力资本的劳动力质量的指数度量,并详细分析了中国劳动力质量的地区差异。J-F终生收入法和当期收入差别法这两种方法均是基于人力资本收入法发展出来的,运用J-F终生收入法构造了分城乡的劳动力质量面板数据,它反映了短期和长期的劳动力质量回报,而当期收入差别法则是利用三个地区的农民工在同一个市场工作的情况,构造了各地区城镇劳动力质量指数,该方法更加关注于当期劳动力质量差异。从横截面和时间序列两方面分析,发现东部的劳动力质量显著高于西部和中部,并且地区差异还在不断扩大,地区间农村劳动力质量差异要大于城镇劳动力质量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翔 敖荣军
由于劳动力的异质性,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合作和互补可以获得递增收益。客观存在的技能互补性导致了劳动力迁移与人力资本地区集中之间内生性的累积循环,这个循环的动态结果是劳动力持续向人力资本集中地区流动,人力资本存量的地区差异随之扩大。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迁移的人力资本地区集中效应的确存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孔微巍 廉永生 刘聪
劳动力是经济发展中最基础和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伴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减少,传统的以生产要素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变化,新时代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素质更高的劳动力。根据劳动力供给需求相关理论,从提高劳动力就业质量角度,通过理论和模型推演发现,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加有效劳动力供给、助推高质量就业,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高端产业劳动力供求缺口矛盾突出等问题,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不合理、职业培训投资偏低等问题;需要发挥政府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功能、强化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加强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有效劳动力供给 高质量就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春芳 苏群
“工业4.0”时代,人力资本质量是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将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视为人力资本的核心指标,利用北京大学CFPS2010-2018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M),考察留守经历对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力市场表现的长期效应,检验留守时长和留守时机的异质性影响以及人力资本质量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留守经历不利于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主要通过降低认知能力,负向作用于留守者的劳动力市场表现,且留守时间具有“长短效应”和“早晚效应”,发生在4-12岁、长时间的留守经历,其影响强度更大。为此,应消除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制度根源,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最大限度规避“拆分型家庭再生产模式”的不利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人力资本计量是增长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当前的三种主要计量方法普遍存在计量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而来自美国的经验表明:劳动力构成指数方法或许是增长核算中人力资本计量的一种较好途径。文章认为,相关统计事业缺乏财政资金支持以及自身统计调查指标体系、机制的不够完善是中国人力资本计量研究面临的潜在障碍。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劳动力构成指数 增长核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芳琴 于维生
以非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具有人力资本因素的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模型,探讨了引入人力资本因素后非均衡劳动力市场如何变化,以及在不同的非均衡区域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人力资本因素的要求和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决策方法和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雍会 杨丹
本文基于我国199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教育投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健康投资和迁移投资。从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差异来看,教育投资对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度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健康投资和迁移投资对中部地区贡献度最大,其次是东部和西部地区。从省域差异来看,教育、健康及迁移投资都对北京、海南、湖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度较大;对四川、贵州、宁夏、陕西、河北等地的贡献度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因素是影响贡献度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娜 邓金钱
文章基于托达罗"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引入人力资本投资函数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并采用中国199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贡献最大,而西部地区贡献最大者则为农户迁移投资;城乡劳动力流动存在显著的正向路径依赖特征;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和迁移投资能够有效促进城乡劳动力流动,健康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则存在区域异质性。根据地区差异有针对性促进农户人力资本存量积累和结构优化、突破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瓶颈,有助于促进城乡劳动力良性流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娜 邓金钱
文章基于托达罗"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引入人力资本投资函数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并采用中国199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贡献最大,而西部地区贡献最大者则为农户迁移投资;城乡劳动力流动存在显著的正向路径依赖特征;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和迁移投资能够有效促进城乡劳动力流动,健康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则存在区域异质性。根据地区差异有针对性促进农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恂
人力资本理论是透视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重要视角。我国农村面临低素质劳动力难以迁出或迁出后就业质量低、高素质劳动力不愿迁回的双重困境。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迁出困境,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不足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迁回困境。因而必须在基础教育、技能培训、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农村低素质劳动力的迁移能力;在生活保障、工资待遇等方面增加人力资本回报,提升高素质劳动力的回流意愿,不断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和农村劳动力的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卫龙宝 杨金风 史江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阳 赵宏磊 王思读
在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和要素配置低效率的背景下,对结构红利假说赋予绿色的含义,选用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省际绿色经济效率的同时,研究在不同人力资本水平上,劳动力流动的"新结构红利"假说的存在性和差异性。结果显示:当区域人力资本处于低等水平时,劳动力流动产生"新结构负利";当区域人力资本处于中等水平时,劳动力流动产生"新结构红利";当区域人力资本处于高等水平时,劳动力流动又产生"新结构负利"。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最高,劳动力的跨产业流动的"新结构红利"最小。各省市突出自身比较优势,注重人力资本的投资,坚持市场化改革,推动就业结构改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良性互动,倡导和营造一个创新的软环境,能够有效提高中国绿色经济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金风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得出了劳动力外出就业动机的四个维度,即发展型动机、收入型动机、教育型动机和随大流动机,并就不同人力资本存量的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动机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受过培训、有技能、健康状况良好的劳动力更多的倾向于发展型动机;年龄大、已婚的、男性更多的倾向于增加收入、为子女创造受教育机会的动机;打工经验多的劳动力增加收入的动机更强烈,打工经验少的劳动力则在"随大流"上显示出意向性。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劳动力 外出就业动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汪显珍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推进,其内部劳动雇佣制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内部劳动力市场在替代传统的计划性雇佣制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挥作用,但却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进入而受到冲击,并因此表现出不稳定特征。为推动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完善,有效发挥其功能,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等途径,开始了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为保持可持续的人力竞争力,国有商业银行应该采取进一步措施,实现其人力资本投入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有效对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