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3)
- 2023(15243)
- 2022(12616)
- 2021(11854)
- 2020(9445)
- 2019(21506)
- 2018(20839)
- 2017(39458)
- 2016(21310)
- 2015(23914)
- 2014(23072)
- 2013(22111)
- 2012(20535)
- 2011(18214)
- 2010(18106)
- 2009(15790)
- 2008(15264)
- 2007(13242)
- 2006(11473)
- 2005(10229)
- 学科
- 济(87163)
- 经济(87080)
- 管理(61133)
- 业(60929)
- 企(48767)
- 企业(48767)
- 方法(34715)
- 中国(30448)
- 数学(30263)
- 数学方法(29848)
- 农(25875)
- 地方(22896)
- 业经(21094)
- 财(20392)
- 技术(19565)
- 农业(18274)
- 理论(15586)
- 制(15235)
- 银(14708)
- 银行(14690)
- 融(14591)
- 金融(14590)
- 贸(14383)
- 贸易(14366)
- 行(14158)
- 学(13986)
- 易(13878)
- 环境(13329)
- 发(13117)
- 和(12746)
- 机构
- 学院(282503)
- 大学(277738)
- 济(117966)
- 经济(115592)
- 管理(109766)
- 理学(94302)
- 研究(93968)
- 理学院(93287)
- 管理学(91699)
- 管理学院(91148)
- 中国(71141)
- 京(57839)
- 科学(53821)
- 财(53137)
- 所(44639)
- 中心(44066)
- 江(43095)
- 财经(41956)
- 农(40959)
- 研究所(40364)
- 范(39861)
- 师范(39475)
- 经(38305)
- 业大(37938)
- 经济学(36390)
- 北京(36303)
- 院(34856)
- 州(34475)
- 技术(33376)
- 经济学院(32747)
- 基金
- 项目(192061)
- 科学(154216)
- 研究(147674)
- 基金(138102)
- 家(118367)
- 国家(117249)
- 科学基金(102673)
- 社会(95061)
- 社会科(90130)
- 社会科学(90116)
- 省(77275)
- 基金项目(72497)
- 教育(71111)
- 划(64587)
- 自然(63173)
- 自然科(61780)
- 自然科学(61768)
- 编号(60875)
- 自然科学基金(60640)
- 资助(54660)
- 成果(47727)
- 发(46373)
- 重点(43593)
- 课题(43461)
- 创(43317)
- 部(42872)
- 创新(40436)
- 国家社会(39523)
- 教育部(37955)
- 发展(37561)
- 期刊
- 济(130547)
- 经济(130547)
- 研究(83279)
- 中国(65076)
- 管理(43620)
- 教育(43321)
- 财(41110)
- 农(38044)
- 科学(36955)
- 学报(36705)
- 技术(32792)
- 大学(30160)
- 学学(28027)
- 融(27767)
- 金融(27767)
- 农业(26463)
- 业经(22781)
- 财经(20870)
- 经济研究(20849)
- 经(18050)
- 问题(16823)
- 职业(16733)
- 坛(14577)
- 论坛(14577)
- 业(14326)
- 技术经济(14135)
- 科技(13683)
- 图书(13123)
- 发(12707)
- 商业(12675)
共检索到429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学英 耿旭 陈天辰 霍瑞欣
科学技术加速进步导致劳动力在经济生命周期中人力资本存量贬损前移、速度加快、程度加深,需要补偿和/或防范型人力资本投资以应对之。政府应对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行动定位为:再配置人力资本投资资源、引导和促进劳动就业迭代、分长短期实施失业治理。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印度四国的劳动力职业能力开发实践验证了政府的行动定位,对人力资本投资资源的再配置表现为政府针对劳动力职业开发制定顶层设计,在包容性发展理念下将通用性技能全民覆盖以助力劳动就业迭代,基于可持续生计实施终身职业能力开发以治理长期失业。研究结论有二:政府在劳动力职业能力开发中肩负着资源配置的职责以弥补市场机制不足,劳动力职业能力开发需要联动多个利益主体协同实施。对中国的启示有三:坚持政府主导制定劳动力职业能力开发的顶层设计,建构同时涵盖劳动力全体和个体的立体化职业能力开发体系,劳动力职业能力开发需规划清晰的职业生涯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学英 周东丽
长期以来人们热衷于研究人力资本增值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却忽略了人力资本存量贬损。人力资本存量贬损是人力资本的逆态增值或负增值,和人力资本增值一样,也是市场的常态现象。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催生出的技术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发出了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信号。本文界定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概念,分析其特点,剖析发生贬损的原因,旨在推动个人、企业和政府,及时有效地将社会资源配置到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转变、技术进步需要的人力资本上。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增值 存量贬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学英
与增值类似,人力资本存量贬损或负增值也是市场的常态现象。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飞速的技术进步、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当前的金融危机催生了大批人员失业,发出了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信号。本文从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直接受损主体个人的视角切入,分析了个人应对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补偿型与防范型投资策略、加入贬损引子修正了数学模型、探讨了两种投资策略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
人力资本存量贬损 补偿型策略 防范型策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效华 杨立志
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有企业改革目前已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它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我国国有企业改...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元竹 江汛清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建立了不同的社会体制,这为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体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外思想家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体制的理论和逻辑进行过深入探索,得出了很多重要结论。基于对历史和逻辑的认识,文章提出,社会体制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需要从比较长的时间来观察其变化,尽管一些突变和历史事件会对现行社会体制产生影响,但是社会体制根植于长期的历史发展之中,这其中包括人们对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也需要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研究当代中国的社会体制,只有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比较研究才能深入下去。
关键词:
社会体制 历史发展 逻辑演变 改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丹阳 田梦玲
[目的]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微观层面总结分析M村在不同历史阶段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探究其影响机理,为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本文运用嵌入式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河南省M村为调研对象,分析不同历史阶段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对未来M村农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劳动力转移较少情况下,为获得更多农业收入,农户以经济作物为主,随着劳动力转移的增加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户逐渐流转土地,选择粮食作物。未来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农户分化会进一步加剧,农业生产服务化和数字化成为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结论]本研究从动态视角探讨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尝试从动态变迁中寻找共性规律,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以及中国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夏怡然 陆铭
本文利用来自中国跨越几个世纪的独特数据,研究了影响城市人力资本发展的三股力量:历史上的人力资本遗产、政策冲击和劳动力流动。研究发现,历史上的人力资本(以明清时期的进士数据衡量)为当代城市的人力资本积累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高校院系搬迁的政策冲击也对城市的人力资本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间,计划经济时代政策冲击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经济环境下劳动力(特别是高技能劳动力)更多流向了人力资本水平更高的城市,城市间的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又向历史上的人力资本空间分布逐渐收敛。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城市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地理区位有关,离大港口较近的城市有着较好的历史继承下来的人力资本基础,又在经济开放条件下产生了较高的人力资本回报,吸引了更多高技能人力资本的流入。本文研究展现了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发展足迹,揭示了人力资本如何影响城市发展的路径依赖性以及与区位的关系。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历史遗产 政策冲击 劳动力流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恒 魏修建 杜勤
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且取决于内部因素的驱动。文章基于时间与空间视角,应用LMDI指数分解法对劳动力投入的驱动效应进行考察,进而识别"一带一路"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动态轨迹演变。研究发现:劳动效率是两大区域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并且两区域物流业发展之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劳动效率的差距。此外,"丝路经济带"依靠劳动力规模扩张并不能有效驱动物流业发展,但改善劳动力地区结构可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而"21世纪海路"劳动力规模扩张、劳动力地区结构改善均可驱动物流业发展。因此,制定差异化的劳动力规模扩张政策、优化劳动力地区结构、提升劳动效率是促进"一带一路"物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樊鹏 汪卫华 王绍光
改革时期,以公安警察为代表的中国国家强制能力建设先后经历了从行政分权到集权型发展两个阶段。文章综合分析了公安分权与集权各自的目的、效果与影响,提出内外部安全环境的变化、体制自身适应存活的压力,以及中央财政汲取能力的提高,是影响国家强制能力变迁的关键变量。近10年的集权型建设,增强了国家对强力机构的统领与规制,提高了政权体制的适应存活能力。与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强制能力建设一味"向上收"的特征不同,面临社会稳定的考验,统分结合、专群结合更符合我国政权体制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
国家能力 公安 警察 行政分权 行政集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密 田思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韩国职业能力开发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主要体现在:以《劳动者职业能力开发法》为主体的法律体系,包括劳动部、职业培训实施机构和企业在内的职业能力开发组织机构。这一体系的实施从整体上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业问题。借鉴韩国的经验,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职业培训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加大对公共职业培训机构支持力度,扩大培训对象,形成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制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萍
本文以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和就业难的客观形势为背景,基于人力资本的生命周期相关理论的视角,创建一种同时包含年龄和教育两方面因素的人力资本存量计算方法,并通过MRW模型引入采用该方法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劳动力年龄和教育结构通过改变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国富 李静
文章运用生产函数分解法,基于两部门劳动产出弹性的估计值,对中国1981-2010年农业劳动力的配置效应进行了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变动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农业劳动力配置效应呈周期性波动,其波动走势与宏观经济走势基本一致。当经济繁荣时,农业劳动力再配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相反,则贡献较小,甚至为负;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仍会创造出较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仍会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人力资本计量是增长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当前的三种主要计量方法普遍存在计量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而来自美国的经验表明:劳动力构成指数方法或许是增长核算中人力资本计量的一种较好途径。文章认为,相关统计事业缺乏财政资金支持以及自身统计调查指标体系、机制的不够完善是中国人力资本计量研究面临的潜在障碍。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劳动力构成指数 增长核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阳 赵宏磊 王思读
在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和要素配置低效率的背景下,对结构红利假说赋予绿色的含义,选用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省际绿色经济效率的同时,研究在不同人力资本水平上,劳动力流动的"新结构红利"假说的存在性和差异性。结果显示:当区域人力资本处于低等水平时,劳动力流动产生"新结构负利";当区域人力资本处于中等水平时,劳动力流动产生"新结构红利";当区域人力资本处于高等水平时,劳动力流动又产生"新结构负利"。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最高,劳动力的跨产业流动的"新结构红利"最小。各省市突出自身比较优势,注重人力资本的投资,坚持市场化改革,推动就业结构改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良性互动,倡导和营造一个创新的软环境,能够有效提高中国绿色经济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