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7)
2023(9921)
2022(8592)
2021(8055)
2020(6869)
2019(15733)
2018(15606)
2017(30542)
2016(16428)
2015(18337)
2014(18107)
2013(17550)
2012(15796)
2011(13763)
2010(13395)
2009(11786)
2008(11201)
2007(9471)
2006(7883)
2005(6658)
作者
(42604)
(35754)
(35740)
(34103)
(22621)
(17281)
(16361)
(14080)
(13764)
(12713)
(12247)
(12110)
(11334)
(11119)
(11020)
(10956)
(10561)
(10506)
(10315)
(10229)
(8744)
(8601)
(8430)
(8379)
(8115)
(8029)
(7818)
(7715)
(7093)
(6930)
学科
(66095)
经济(66018)
管理(46292)
(43925)
(36230)
企业(36230)
方法(33052)
数学(29817)
数学方法(29421)
(20701)
(17122)
中国(15134)
(14081)
业经(12860)
(12631)
(12555)
财务(12512)
财务管理(12479)
税收(11950)
地方(11921)
(11873)
企业财务(11843)
农业(11626)
(11060)
(10759)
贸易(10752)
(10462)
技术(10184)
理论(10100)
土地(9715)
机构
学院(215797)
大学(213529)
(88529)
经济(86822)
管理(85966)
理学(74667)
理学院(73912)
管理学(72553)
管理学院(72153)
研究(65179)
中国(50779)
(43389)
(43185)
科学(39502)
财经(34811)
(32421)
中心(32347)
(32271)
(31774)
业大(31348)
(30881)
经济学(28202)
研究所(27879)
(26663)
师范(26381)
财经大学(26024)
北京(25942)
经济学院(25778)
(25186)
农业(25010)
基金
项目(151608)
科学(120670)
基金(112007)
研究(111006)
(97469)
国家(96712)
科学基金(84299)
社会(71369)
社会科(67734)
社会科学(67717)
基金项目(59758)
(58836)
自然(55079)
自然科(53802)
自然科学(53791)
自然科学基金(52817)
教育(51964)
(49478)
资助(45340)
编号(45296)
成果(34809)
重点(34366)
(34088)
(31996)
(31955)
国家社会(30225)
课题(30058)
创新(29954)
科研(29811)
教育部(29658)
期刊
(90891)
经济(90891)
研究(60300)
中国(39806)
(35639)
管理(30650)
学报(30594)
科学(29794)
(27489)
大学(24028)
学学(22837)
教育(21051)
技术(20962)
农业(18494)
财经(16641)
(16175)
金融(16175)
业经(15247)
经济研究(14498)
(14259)
问题(12335)
财会(11354)
技术经济(10630)
资源(10518)
统计(10193)
(9861)
理论(9819)
(9760)
(9517)
科技(9122)
共检索到306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底亚玲  郝晋珉  朱道林  
为了解决土地征收带来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针对如火如荼的征地制度改革,从我国征地制度状况、农地产权制度现状、农地价格构成和土地被征收后增值空间来源等方面对征收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本文提出土地增值收益的存在是客观的,运用产权理论进行收益分配对征地制度改革和创新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拓  
在现行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安排中,地方政府通过以原用途和年产值为核心制定的征地补偿方式分配农地征收增值收益的"显"性分配规则在实践中的执行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显"规则忽视了土地征收行为可能造成征收人和被征收之间的利益冲突,缺乏明确有效的救济措施。地方政府为实现征地目标,有意识地默许通过"显"规则之外的途径——"潜"规则来提高补偿额以消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但是双规则共存的土地增值分配机制背离了社会公正与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必须缩小或杜绝分配的"潜"规则,在不同层面对"显"规则进行系统设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付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也不断加快,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也不断的完善,但在征地补偿中出现的问题尚未有效的解决,其中关于土地增值收益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导致土地征收补偿不合理,引发了政府和农民的矛盾、农民集体上访等一系列群体事件。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的内涵界定,分析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农村土地征收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建议,为土地征收补偿提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建超  吴群  
分析土地整理给农用地带来的增值效益,以地租理论和利息、利润理论为基础,研究在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和非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农地整理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本文提出了明晰产权、建立WebGIS农地资源信息系统、加强政府引导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收益和农地的合理利用等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诸培新  唐鹏  
农地征收出让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到"三农"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样本县市2006—2011年间农地征收与出让中的土地收益分配格局抽样调查与分析发现,尽管国家不断地提供农地征收补偿标准,但农地非农化征收与出让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收益占土地出让收益比例偏低,约在3%~16%之间,而地方政府的收益份额在75%以上。其根源是现行的农地征收补偿原则是以农地的农用价值一次性补偿给失地农民及其集体,割断了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路径。保障农民土地收益权,构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需要改革现行征地补偿制度,从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缩小征地补偿范围、市场化补偿、实物性补偿、失...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贤磊  曲福田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保障农民权益的政策体系比较,研究经济转型期的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形成机理及其分配机制,为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保障农民权益提供政策性参考。研究方法:理论模型法、实证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经济转型期土地征收增值收益由自然增值和土地价格扭曲两部分组成,其中政府失灵导致价格扭曲是现有土地征收中收益分配不当、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改革的首要任务不是自然增值分配规则的变更,而是要消除土地价格扭曲,让市场成为调节国家和农民利益的主要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开勤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形成于建国初计划经济时期,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征地制度的弊端日趋显现:征地范围不明确、补偿标准有失公平、补偿费用偏低、失地农民安置欠妥、征地程序不合理以及征地中出现的腐败问题等等。因此,征地制度改革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讨,其中,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是倍受争议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征用土地增值的原因入手,对征用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进行探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丽丽  
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城市土地价值增值的本质进行了剖析,结合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回收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从税费体系建设、土地增值计价及政府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改进思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钱凤魁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近年来土地收益分配的问题已凸显并成为征地过程中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主要诱因,因此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是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辽宁省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得出,当前该区域的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民、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分配比例约为1:11:5,农民仅获得约6鬈的土地增值收益,无法保障农民充分的土地财产权益和长远生计,而以土地发展权理论为指导测算三者之间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约为1:2:1,农民可获得约25%的土地增值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发展权是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财产权利,可作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重要理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进才  徐艳红  庞欣超  姚喜军  郝梦洁  靳春燕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贡献及风险,探寻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比例。研究方法:德尔菲法、"贡献—风险"分析法。研究结果: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供求增值和政策性增值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7%、51%、16%和16%;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为12%、22%、50%和16%;按照"贡献—风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确定各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为农民、集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31%∶16%∶32%∶21%。研究结论: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主要是因投资、用途转换、供求关系变化以及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参与主体通过对增值因素产生作用对增值收益的形成做出相应的贡献,同时承担相应风险。"贡献—风险"分析法充分考虑了各方利益主体对土地增值收益的贡献及其承担的风险,体现了按贡献分配、按风险调节的分配思路,同时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利益,方法基本可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进才  徐艳红  庞欣超  姚喜军  郝梦洁  靳春燕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贡献及风险,探寻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比例。研究方法:德尔菲法、"贡献—风险"分析法。研究结果: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供求增值和政策性增值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7%、51%、16%和16%;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为12%、22%、50%和16%;按照"贡献—风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确定各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为农民、集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31%∶16%∶32%∶21%。研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素兰  高成凤  于丽娟  
本文阐述了我国土地征用与增值收益分配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从分析土地增值收益内涵、成因入手,针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利益失衡矛盾焦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何芳  王小川  张皓  
在土地紧缺和城市更新背景下,低效城市土地的收储盘活极为迫切,而其关键是如何进行土地收储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本文在剖析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理基础上,提出土地增值优先偿付公私基本利益、净增值收益阶梯分享的分配机制,并采集浦东新区土地收储案例数据,运用数理模型进行了分配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梯级原使用权人分享比例为56.5%,第二梯级其分享比例45.6%。这一结果符合低梯级价段原产权人分享多的分配思想。本文提出的"优先偿付阶梯分享"方法,同时兼顾了公平与效率,丰富了土地收益分配理论,并为政府创新土地收储收益分配方式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一中  曹裕  严诗露  
基于对土地增值性质和土地增值管理政策工具的理论探讨,结合一个完整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案例,对我国土地非农化开发过程中的土地租税费结构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状况进行了详尽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农民在土地自然增值收益分配中处于不公平不合理的地位,根本原因在于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合理,并建议农地产权制度的未来改革方向是强化对私权的保护,新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是:在土地增值收益初次分配中农民获得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I,开发商获得级差地租I(I回收土地开发投资并赚取利润),政府则退出土地经营,转向以土地税收的形式在二次分配中实现土地增值的回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军  郑循刚  
[目的]以公私兼顾、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为目标,提出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方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分析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逻辑基础,包括:公平的逻辑基础——土地增值收益来源,以及效率的逻辑基础——明晰的产权制度;然后以现有土地产权结构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完成新型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的提炼。[结果]在现有产权制度框架下,提炼了一个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与模式框架,并借鉴现阶段各地区的改革实践经验,探讨了未来可实现的具体模式与改革方向,最后提出了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制度保障。[结论]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更好地发挥了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规避了现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的诸多弊端,较好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