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0)
- 2023(15654)
- 2022(12823)
- 2021(11859)
- 2020(10089)
- 2019(23113)
- 2018(22987)
- 2017(44080)
- 2016(23965)
- 2015(27188)
- 2014(27211)
- 2013(26524)
- 2012(24167)
- 2011(21511)
- 2010(21450)
- 2009(20002)
- 2008(19966)
- 2007(17825)
- 2006(15402)
- 2005(13934)
- 学科
- 济(96853)
- 经济(96716)
- 管理(73991)
- 业(70242)
- 企(58730)
- 企业(58730)
- 方法(44478)
- 数学(39074)
- 数学方法(38602)
- 财(28971)
- 农(27938)
- 中国(26216)
- 制(23307)
- 业经(22556)
- 学(19121)
- 务(18348)
- 财务(18288)
- 财务管理(18242)
- 农业(17990)
- 地方(17493)
- 贸(17371)
- 贸易(17363)
- 企业财务(17333)
- 易(16919)
- 体(16615)
- 银(15800)
- 银行(15764)
- 融(15125)
- 金融(15120)
- 技术(14993)
- 机构
- 大学(342350)
- 学院(341068)
- 济(140351)
- 经济(137496)
- 管理(132146)
- 理学(114048)
- 理学院(112863)
- 研究(111778)
- 管理学(110834)
- 管理学院(110212)
- 中国(84493)
- 京(71088)
- 科学(67704)
- 财(67602)
- 农(57428)
- 所(55534)
- 财经(53533)
- 中心(52716)
- 江(51563)
- 业大(50858)
- 研究所(50277)
- 经(48568)
- 农业(45010)
- 北京(43915)
- 经济学(43709)
- 范(43157)
- 师范(42671)
- 州(40494)
- 院(40226)
- 财经大学(39750)
- 基金
- 项目(230817)
- 科学(182226)
- 基金(168910)
- 研究(167834)
- 家(147858)
- 国家(146373)
- 科学基金(125724)
- 社会(108003)
- 社会科(102312)
- 社会科学(102284)
- 省(90080)
- 基金项目(89171)
- 自然(80930)
- 自然科(79010)
- 自然科学(78986)
- 教育(78027)
- 自然科学基金(77570)
- 划(75829)
- 资助(68241)
- 编号(67684)
- 成果(55303)
- 重点(52229)
- 部(51752)
- 发(48898)
- 创(48311)
- 课题(46436)
- 制(45674)
- 国家社会(45394)
- 创新(45307)
- 教育部(44696)
- 期刊
- 济(152945)
- 经济(152945)
- 研究(96393)
- 中国(65754)
- 财(55371)
- 学报(54262)
- 农(52743)
- 科学(49800)
- 管理(48886)
- 大学(41895)
- 学学(39628)
- 农业(35250)
- 教育(33967)
- 融(30561)
- 金融(30561)
- 技术(30143)
- 财经(26930)
- 业经(24952)
- 经济研究(23837)
- 经(23065)
- 问题(20777)
- 业(19346)
- 版(17742)
- 技术经济(16292)
- 贸(15912)
- 理论(15854)
- 统计(15585)
- 财会(15489)
- 科技(15412)
- 现代(14931)
共检索到499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金亚 薛建良 尚旭东 李秉龙
借用"产权模糊"概念性框架,将个人行为能力、技术、社会制度与政策等因素纳入分析,系统解剖我国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实施后的草原退化问题。一手牧户调查数据证实,以产权明晰为特征的草原家庭承包制具有遏制草原退化、保护生态环境的效应,家庭承包经营与小规模利用草地没有必然的联系。确保草原环境可持续需要进一步强化牧户草原产权的法律支持,提高草原边界界定技术水平,保护牧民的产权行为能力,建立经济社会支持政策体系和生态补偿制度,尤其是要把草原上过多的人口转移出去。
关键词:
产权模糊 草畜双承包 农场规模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颖 赵珩 Peter Ho
本文以产权为视角,在总结中国民主革命前至今的草原制度变迁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产权是否明晰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制度形式而非制度功能,并进一步分析草原承包制施行中存在的不足。虽然草原承包制明晰产权在初期可提高经济效率、改善牧民生活水平,然而忽视功能推行草原承包制则会引发草原管理问题。本文从制度功能的独特视角探讨产权明晰,分析中国草原管理中存在的局限性,以期为草原管理政策提供帮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理
在草原地区简单套用农区家庭承包制存在严重的弊病,承包以后没有解决反而恶化了草原的"公地的悲剧"问题,这是导致草原近几十年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研究表明,"公地的悲剧"问题恶化和相应的草原退化并不是因为实行家庭承包制,恰恰相反,是因为实行家庭承包制不彻底。所以,为了进一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应由政府和管理部门主要承担维护产权排他性的责任,同时,草原地区的家庭承包制要有所创新,可以以家庭为单位承包,但不应鼓励以家庭为单位来利用,应在完成草原的土地产权初始配置的基础上鼓励牧户共同治理草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向国成 韩绍凤
理论界在探讨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原由时,强调剩余权利的重要性。本文基于间接定价理论认为,之所以要实行家庭承包制,一是把剩余权利界定给农民,可以形成足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因为农业管理劳动和生产劳动的交易效率都不高,实行无分工的组织可以避免内生高昂的交易费用;三是具有路径依赖的可选择性。
关键词:
间接定价理论 分工 剩余权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西林
为了阻止我国草原资源持续恶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牧区,本文从草原资源利用的现实背景出发,对草原资源共有无偿利用进行了理论分析;随后,对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方式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草原 家庭承包经营 可持续利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方红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但是,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也遇到家庭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经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建立基于增收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是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出路。
关键词:
农村社会服务 家庭联产承包制 作用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鹏程
建立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农村家庭承包制,其土地产权制度不符合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表现出产权主体不清晰等制度缺陷,无法适应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新形势。变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实行新型“两田制”,使农民拥有部分农村土地的完整产权,农村其余土地实行村民集体所有制,可以有效解决现行农村土地产权缺陷所引发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
家庭承包制 土地产权缺陷 新型“两田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文烈
农业产业化与家庭承包制是一种递进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从家庭承包制到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直接生产过程变革向农业再生产过程变革的递进;是确立农民作者生产主体向确立农民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递进;是农业增产向农业增值的递进;是农村经济增长向农村经济发展的递进。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家庭承包制,递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国祥
完善家庭承包制的对策徐国祥(江苏省盐城市委农工部)如何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笔者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变。否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骆友生 张红宇 高宽众
我国农村改革是从土地家庭承包制开始的。它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史上最深刻、最成功的伟大变革。但是,伴随粮食由1984年的高峰跌入1985年的低谷,人们开始反思按人口均分为格局的土地家庭承包制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内在联系,从而在相当的程度和范围内出现了调整土地制度的呼声和局部的实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B·沙马宁 B·诺维科夫 刘芸芸
在苏联农村,近年来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承包制。由于经济组织条件和技术工艺的多样性的特点,这种变化是符合规律性的。一些先进农庄管理工作的经验确定了完善物质刺激的新的方向,表现在推广各种方式的劳动报酬支付形式,或取决于总收入,或根据租赁承包关系来决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众
本文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出现的三次包产到户的情况,着重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的安徽"责任田"实践过程,以及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安徽家庭承包制改革,以搭建包产到户思想与实践在前30年和后40年之间的联系。本文认为,"责任田"实践是家庭承包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先声,并为家庭承包制改革奠定了群众基础和一定程度上的干部储备。家庭承包制在安徽的成功,既有普通农民群众的创造,也有各级干部的坚持。在宏观层面,则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其提供了坚定的支持。
关键词:
包产到户 责任田 大包干 曾希圣 万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苗月霞
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农业生产曾经起过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一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却缺乏激励机制,从而带来了乡村治理中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理论思考和个案分析,认为应该培育农民的互利合作,克服农业生产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家庭承包制 农村公共产品 乡村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经勇
家庭承包制所引发的土地产权制度的深刻变革 ,越来越表现为农民对土地权利的物权化 ,意味着农民不仅拥有土地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同时拥有土地有偿转让权和入股分红权。
关键词:
家庭承包 土地产权 深刻变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士云 胡洪曙
土地使用是否具有效率主要取决于土地产权各项权能的拥有者之间所形成的产权关系的明晰化程度。本文拟在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理论基础上 ,阐述家庭承包经营制下的农地产权性质及这一产权安排的政治、经济效应。
关键词:
家庭承包经营制 农地产权 性质 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