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50)
2023(14619)
2022(11963)
2021(11377)
2020(9298)
2019(21355)
2018(21109)
2017(39653)
2016(21399)
2015(23692)
2014(23268)
2013(22631)
2012(20094)
2011(17660)
2010(17595)
2009(16181)
2008(15768)
2007(13230)
2006(11515)
2005(10155)
作者
(56141)
(47499)
(46831)
(45130)
(29805)
(22576)
(21216)
(18303)
(17978)
(16576)
(16110)
(15923)
(14998)
(14831)
(14658)
(14589)
(13941)
(13698)
(13571)
(13274)
(11627)
(11511)
(11191)
(10846)
(10661)
(10603)
(10349)
(10121)
(9288)
(9102)
学科
(81516)
经济(81404)
管理(69756)
(61495)
(52667)
企业(52667)
方法(36178)
(35872)
数学(32009)
数学方法(31572)
(23988)
中国(23234)
(23085)
业经(19837)
(19307)
财务(19260)
财务管理(19199)
企业财务(18339)
(16979)
地方(16472)
(16153)
环境(16056)
农业(15355)
财政(14515)
体制(14345)
(14261)
银行(14242)
(13459)
(13379)
金融(13375)
机构
学院(286348)
大学(285050)
(118685)
经济(116405)
管理(111891)
理学(96893)
理学院(95864)
管理学(94279)
管理学院(93716)
研究(93385)
中国(71619)
(65398)
(58236)
科学(55249)
财经(48281)
(44669)
(43890)
中心(43537)
(42946)
(42339)
业大(40286)
研究所(40076)
经济学(37611)
(36371)
师范(36003)
北京(35894)
财经大学(35820)
(35198)
经济学院(33917)
(32806)
基金
项目(199292)
科学(159406)
研究(148312)
基金(146831)
(127299)
国家(126273)
科学基金(110047)
社会(96764)
社会科(91841)
社会科学(91821)
基金项目(77866)
(77622)
自然(69828)
教育(68848)
自然科(68128)
自然科学(68112)
自然科学基金(66874)
(65073)
编号(58923)
资助(58207)
成果(47076)
重点(45707)
(44949)
(42810)
(42518)
(42412)
课题(40982)
国家社会(40946)
创新(39774)
教育部(39338)
期刊
(130056)
经济(130056)
研究(85632)
中国(58337)
(56331)
管理(41888)
学报(41506)
科学(39622)
(37965)
大学(33499)
学学(31805)
教育(30476)
(26040)
金融(26040)
技术(25304)
农业(25253)
财经(24624)
业经(21400)
(21126)
经济研究(20758)
问题(17064)
财会(14622)
(14011)
会计(13676)
理论(12806)
(12741)
技术经济(12714)
资源(12705)
科技(12621)
(12348)
共检索到423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伍中信  祝子丽  伍会之  
财产性收入是居民财产增值、财富增加的有效途径,是判断财富生态发展的重要标尺。良性的财富生态应体现“湿地”特征,呈现“橄榄型”社会结构。随着产权制度变革,我国财富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财权逐步向更为微观的产权主体转化,通过产权分享,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财产性收入,逐步实现财富分享,进而形成财富“湿地”。在实现路径上,需要从群体人数最多、最需要扶持和发展的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入手,合理界定中产群体划定标准、持续推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构建“产权链+供应链”股权共享平台,以塑造和谐稳定的财富“湿地”生态系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宗伟  王金强  
IMF作为一种国际制度,其改革是权力结构变迁的合理性诉求,也是制度自身不断调整与效率提升的内在需求。在世界权力关系并未发生根本性转移的大背景下,IMF的改革在当下将仅表现为制度的不断调适而非完全被取代。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敬尧  王承禹  
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经历了运动式的规模经营、家户制的个体经营和市场化的规模经营三次大的农业经营制度变迁,村庄治理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三次嬗变。农地规模经营背景下,内生型工商资本对村庄治理的影响具有多样性,而外来资本对村庄治理结构的冲击,使得村庄经历了治理主体的非对等性进出、治理资源的非均衡性流动和治理方式的非规范性建构。研究发现,村组织、地方政府和国家政策是影响现阶段村庄治理结构的重要变量。因此,本文拟从坚持村社自主性、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发展基层治理体制、优化惠农政策的实施细节、培育内生型新型经营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红云  
本文认为继续现行农地制度将导致农地资源的持续低效利用,并将进一步加大制度运行成本。实行将农地所有权归国家,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归农民的国家与农民混和所有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既不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背离、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同时又能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一改革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而建立民主的强化市场型政府是这一产权制度改革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小方  
本文在试图突破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企业产权制度模型,推导出了企业产权制度的侵权性质,并以此为逻辑框架,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路径上的两个代表性的“节点”,即“放权让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相对满足了企业私人产权的要求,最大的失误在于忽视了职工私人产权。如果职工私人产权不能随企业私人产权的扩大而扩大,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欧绍华  吴日中  
国企高管薪酬制度改革是中国国企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国企高管薪酬制度的变迁具有强制性和渐进性的特征,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是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利益各方博弈的结果。国企高管薪酬制度仍需改革,其改革的路径选择是:要坚持走以国家为主导的渐进性道路;要重视非正式制度建设,注意路径依赖的问题;效率与公平要相互协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申培轩  李艺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一系列复杂的制度变迁活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本文力图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审视我国高考招生制度变迁的路径,思考山东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改革四十年来,中国政府在坚持农业家庭经营为主的制度框架下,不断变革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制度历经农地集体所有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到新时代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历史变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农地产权制度与制度环境不断耦合的过程,它以不断提升农地产权明晰程度且农民获得越来越充分的土地权利为导向、在制度边际上沿着既定路径持续进行着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并实现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未来农地产权制度应当按照"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要求,适时顺应制度环境的变化在制度边际上进行调适,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并赋予农民更多更充分的土地权利,努力达成农民和政府之间的一致同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谭宇  
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企业改革通过渐进方式采用了三种形式:一是1978~1990年以承包责任制为主的企业改革,取得一些成效,但行政干预、短期行为等矛盾突出,企业弊端未能从体制上予以解决;二是80年代中期至今的股份制改造,其理论与实践的支点是国有企业存在的所有弊端,其共同的根源在于国有资产的不明晰,要解决这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段小莉  
本文认为,我国生态资源效率低下根源于"公"权,但提高其效率的出路未必就在于"私"权化。因此,在我国生态产权制度改革中,既要引入激励性机制,建立市场化的生态环境公共产权规制;又要打破传统"公有"—"公用"—"公营"中的"公用"、"公营"生态资源运行范式,把使用权和经营权按生态资源公共性、外部性做技术性分离,明确使用权和经营权各自的权能,引入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参与生态产权的经营和竞争,使国有企业从部分生态资源的经营领域退出,形成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资源经营制度;同时,将部分生态环境资源的所有权私有化,形成公私产权接轨的完善的生态产权混合型制度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先明  
在分析我国森林资源产权的变革对林业生产性质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森林资源产权制度与森林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针对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产权结构的管理,提出了森林生态保护与资源产权结构的新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钟乐  杨锐  赵智聪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自然保护地实现有效保护管理的决定性保障。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在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设方面的改革探索经验,剖析了相关问题,并从法律、行政、市场等角度探讨了其改革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宗宪  王珏  王华  
文章在经典农户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产权制度变量,对我国林业制度变迁的最优路径及其中短期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论证明,最优的林权制度变迁过程是强制性还是诱致性取决于林业自身的生产要素积累程度。长期来看,林业制度更倾向于多元化经营与家庭经营。可以证明,理论结论与我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是一致的,并得出了林业制度变迁理论结论对于我国的意义及若干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不尽合理有关: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法律支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排他性,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自我激励;政府对农地产权的不当限制直接侵害了当事人的土地权益。我国征地制度的改革思路应该是:以"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为思想指导,通过重构农地产权制度以有效约束政府征地行为,通过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以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并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