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03)
2023(14816)
2022(12240)
2021(11562)
2020(9271)
2019(21285)
2018(20547)
2017(40119)
2016(21216)
2015(24284)
2014(24071)
2013(22917)
2012(20707)
2011(18235)
2010(18414)
2009(16781)
2008(15079)
2007(13127)
2006(11384)
2005(10029)
作者
(55882)
(46281)
(45768)
(43965)
(29057)
(21912)
(21003)
(17857)
(17747)
(16477)
(15746)
(15531)
(14569)
(14291)
(14273)
(14006)
(13679)
(13264)
(13247)
(13075)
(11361)
(11327)
(10958)
(10666)
(10472)
(10380)
(10173)
(10013)
(9330)
(8966)
学科
(85991)
经济(85908)
管理(61090)
(60292)
(50853)
企业(50853)
方法(39654)
数学(35280)
数学方法(34571)
中国(28342)
(27094)
金融(27091)
(25476)
银行(25470)
(24534)
(24331)
(23330)
业经(21594)
(19688)
地方(19464)
农业(16194)
理论(16193)
(15794)
财务(15726)
财务管理(15688)
技术(15138)
企业财务(14956)
(14352)
贸易(14338)
(13975)
机构
学院(290464)
大学(278571)
(117996)
经济(115568)
管理(113478)
理学(98150)
理学院(97256)
管理学(95295)
管理学院(94788)
研究(86543)
中国(72529)
(56437)
(55788)
科学(49543)
财经(44683)
中心(43648)
(42371)
(40571)
(40155)
(38900)
业大(37870)
经济学(36906)
研究所(36066)
(35644)
师范(35309)
(35096)
北京(35037)
技术(34752)
经济学院(33474)
财经大学(33357)
基金
项目(195985)
科学(156504)
研究(150120)
基金(140885)
(120094)
国家(119051)
科学基金(104795)
社会(95521)
社会科(90782)
社会科学(90760)
(79904)
基金项目(73946)
教育(71768)
自然(65453)
(65380)
自然科(63987)
自然科学(63977)
编号(63275)
自然科学基金(62787)
资助(57573)
成果(49540)
重点(44573)
课题(44173)
(43668)
(43080)
(42706)
创新(39664)
国家社会(39322)
项目编号(38655)
教育部(38136)
期刊
(125542)
经济(125542)
研究(81527)
中国(55040)
(43898)
管理(42792)
(38918)
金融(38918)
教育(36737)
(36435)
学报(35886)
科学(35301)
技术(31518)
大学(29678)
学学(28089)
农业(24398)
业经(22389)
财经(22021)
经济研究(20201)
(19034)
问题(16571)
职业(15411)
统计(15009)
(14425)
技术经济(14201)
理论(13649)
科技(12793)
商业(12761)
(12408)
论坛(12408)
共检索到421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段明  
产业学院作为我国产教融合探索过程中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在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成立产业学院,形成了"学校—企业型""学校—协会型""政—校—行—企多主体型"等治理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国应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的法律性质与地位,从制度层面上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及科学的治理架构,从机制层面上建立适当让渡企业利益的退出机制,从经济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产权划分,从文化层面上推动校企文化融合,提升产业学院治理效能,探索能够实现"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显嵘  
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高职产业学院建设,必须明确其建设机理和行动依规,其中要以推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和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满足区域行业、产业、企业的需求为逻辑,以实现学院、学科与专业重构为关键。在此基础上,促进高职产业学院的组织模式和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推动治理方式变革和保障机制建构,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高职产业学院的多方共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向帅  
对我国高职院校而言,产教融合困境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当前阶段,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重构产业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实践层面找到真正有力的抓手。为此,可以探索将PPP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过程中,其主要优势包括: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形成利益共享机制;降低校企合作成本,形成风险共担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深度合作机制。在这一改革过程中,PPP模式应用的关键则在于实现内涵、技术、制度三个维度的系统创新,即激活改革存量资源,丰富公私合作形式;打破传统教育边界,加强合作平台建设;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完善教育产权制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昌送  张俊平  
从知识生产方式视角看,产教融合的实质是一种关注"应用价值"导向、多主体协同、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知识生产制度安排。在这一知识生产的制度设计下,以共同生产知识产品的产品型合作将取代以特定资源获取和依赖关系形成的资源型合作成为其主要合作模式,这需要产教融合各主体围绕应用价值知识生产能力提升的目标,从需求融合、组织融合、资源融合和文化融合等方面构建"四位一体"实践路径,致力于产教深度融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晓敏  葛丹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力培养创业创新复合型人才,加强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建设已经是迫在眉睫。本文从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创业实训、师资队伍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深化产教融合,以期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型高层次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聂强  聂蕊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既是对职业教育跨界属性的理性顺应,也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伴随“园区经济”的迅猛增长,职业教育与产业园区匹配的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更加精准的产教融合模式选择,并衍生出了“融合园载体”模式、“职教园载体”模式和“产业园载体”模式。然而,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园区模式”实践情况进行审视后发现,组织层面缺乏专门机构推进、制度层面缺乏制度落地支撑、动力层面缺乏长效动力机制等问题横亘于“园区模式”落实的道路上。未来,可从搭建坚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形成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组建稳定可靠的工作团队、商定切实可行的融合任务、建立多样适切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发,助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园区模式”的全面深入落实。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应晓清  
县域产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组织载体,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宁海模具产业集群、慈溪家电产业集群为基础,与宁海县、慈溪市政府及相关企业(协会)共建宁海学院和慈溪学院两大县域产业学院,从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师资队伍、产学研服务平台和管理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构建了政、校、企(协)多元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模式。总结已取得的经验,县域产业学院未来需要在转变办学理念、优化治理结构、加大政策支持、变革育人方式等方面寻求优化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家枢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要提高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实现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校企深度融合,必须走体制创新之路——引入企业资源,发展高职院校的混合所有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毛辉  杨菲  顾伟国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历史演变是产业升级换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内涵的转变。产业园区产业聚集性优势明显,为产教融合创造了优越的产业条件。文章基于产业园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产业园区、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多主体精准对接、系统融合的模式,探索多方主体共责、共融、共建、共研、共创、共利、共评的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金铃  
为深化产教融合,将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以人才培养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职院校长远发展,必须积极培育高职产业学院。高职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区域产业,与企业、产业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文章通过分析同程学院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及挑战,提出产业学院未来的发展对策:国家法律层面: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形成激励保障协同支持;政府、行业协会层面:发挥统筹协同作用,促进产业和教育联动发展;学校、企业层面:改革人才培养机制,降低成本,完善校企共同治理模式;学生层面:进行产业学院内创业孵化器建设,减少人才流失。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万伟平  
中山职院基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依托本校重点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与专业镇(区)政府、企业、行业合作办学,在专业镇(区)产业园区创建多所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董(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镇校企行"多元投资体制,构建镇校企行协同育人机制(包括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实习就业共推、共同创新机制)。这种新型合作办学模式是提高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的有益尝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晨超  齐思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谋求国际竞争优势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化需要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同配合,以承担起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重任。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实践中存在着目标导向不清晰、校企联合创新机制不畅、国际视野缺乏等突出问题。为此,建议加强品牌导向,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品牌项目;创新驱动,构筑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和知识支持体系;引领示范,培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综合平台";一带一路"搭台,探索和深化"学校+企业"走出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推动高职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下,我国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获得了深入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政府管理缺位、合作沟通机制不畅、行业协会缺乏主体意识、利益平衡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力量应当联合行动起来,从加强制度建设、明确权责界定、深化教学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入手,促进高职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鹏燕  
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深刻影响着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和组织模式,知识生产由模式I向模式II和模式III转变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跨界性、融合性和创新性,产教融合也由产教分离向共同体建构转变,实现异质主体的跨界融合;由职业知识向技术知识转变,实现技术知识的创新应用;由传统模式向创新模式转变,实现育人标准的多维协同。产教融合应当继续沿着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发展方向,构建产教共同体的知识生产网络、问题导向的创新发展体系、协同育人的质量评价标准,更好地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文  
产教融合实体化运作是校企合作办学的高阶形式,也是我国深化产教融合的主攻方向。在产教融合实体化运作过程中,应遵循权责对等、互惠共赢、公益性与经济性兼顾等原则。根据产教融合实体化运作中的差异,可以划分为经济功能强而教育功能弱的松散联盟、重社会效益兼具经济效益的职教集团、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等模式。要以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导向,把握产教融合实体化运作的路径,具体应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产教融合实体化运作的规范性;面向产业发展,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聚焦人才培养,明确产教融合实体的任务和使命;健全治理机制,增强产教融合实体管理运行的实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