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27)
- 2023(19350)
- 2022(16481)
- 2021(15495)
- 2020(12983)
- 2019(29654)
- 2018(29172)
- 2017(56059)
- 2016(30188)
- 2015(34150)
- 2014(33439)
- 2013(32311)
- 2012(29416)
- 2011(26281)
- 2010(26393)
- 2009(24554)
- 2008(23424)
- 2007(20624)
- 2006(18106)
- 2005(15998)
- 学科
- 济(110630)
- 经济(110481)
- 管理(91901)
- 业(85804)
- 企(74073)
- 企业(74073)
- 方法(51057)
- 数学(44276)
- 数学方法(43653)
- 中国(35375)
- 银(35238)
- 银行(35091)
- 行(33459)
- 财(33388)
- 融(32065)
- 金融(32061)
- 制(31907)
- 农(28871)
- 业经(26748)
- 地方(23941)
- 技术(21915)
- 学(21664)
- 务(21652)
- 财务(21572)
- 财务管理(21525)
- 理论(20917)
- 企业财务(20494)
- 贸(19540)
- 贸易(19520)
- 农业(19445)
- 机构
- 大学(410036)
- 学院(406444)
- 管理(162047)
- 济(161699)
- 经济(158084)
- 理学(139738)
- 理学院(138271)
- 管理学(135749)
- 管理学院(134999)
- 研究(130181)
- 中国(108204)
- 京(85831)
- 财(79465)
- 科学(77582)
- 财经(62750)
- 中心(62514)
- 所(62505)
- 农(61055)
- 江(60453)
- 业大(57782)
- 经(57022)
- 研究所(56611)
- 北京(53863)
- 范(52821)
- 师范(52346)
- 经济学(49675)
- 州(49647)
- 院(47741)
- 农业(47545)
- 财经大学(47017)
- 基金
- 项目(278321)
- 科学(220059)
- 研究(207154)
- 基金(201860)
- 家(173731)
- 国家(172250)
- 科学基金(150153)
- 社会(131140)
- 社会科(124402)
- 社会科学(124372)
- 省(109675)
- 基金项目(106964)
- 教育(96725)
- 自然(96436)
- 自然科(94240)
- 自然科学(94219)
- 自然科学基金(92510)
- 划(91094)
- 编号(84605)
- 资助(82381)
- 成果(69090)
- 重点(61847)
- 部(61397)
- 创(60952)
- 发(58673)
- 课题(58492)
- 创新(56375)
- 制(53916)
- 国家社会(53825)
- 教育部(53636)
- 期刊
- 济(172440)
- 经济(172440)
- 研究(123892)
- 中国(85227)
- 财(62720)
- 管理(61191)
- 学报(60259)
- 融(57071)
- 金融(57071)
- 科学(55387)
- 农(54590)
- 教育(51118)
- 大学(47731)
- 学学(44232)
- 技术(36528)
- 农业(35849)
- 财经(31141)
- 业经(27730)
- 经济研究(27325)
- 经(26597)
- 图书(21809)
- 问题(21699)
- 理论(20642)
- 科技(20005)
- 技术经济(19113)
- 实践(18881)
- 践(18881)
- 业(18664)
- 版(18254)
- 现代(17713)
共检索到611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小龙 朱捍华 邹仲海
在高校与银行的产教融合上,一直存在"高校热、银行冷"的现象。解决当前高校与银行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和协同育人不足的问题,关键要充分考虑银行的利己动机和利益需要,对产教融合过程的协同育人机制进行创新,破解协同育人的机制性障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与银行的产教融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根据银行的利益需求,建立银行与高校协同育人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银行参与产教合作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银行的人才定制化培养需要、降低员工培养成本和降低用工成本的需要。提高银行协同育人的意愿,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以及高校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段给予激励。高校要运用市场手段,让银行在协同育人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杰
协同育人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中仍存在政府统筹功能没有得到切实体现、高校核心地位没有得到巩固强化、企业内在动力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以及学生的双创热情没有得到有效激发等问题。对此,文章从政府主导、高校主责、企业主体、学生主角四个方面分析了相应策略,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创新创业 协同育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未兵 温辉 彭建平
通过构建"三螺旋"合作模式,推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联盟型发展和协同型管理。实践教学过程是校与企、教与学、知与行密切互动的过程。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作用,切实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丹中 赵佩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月2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当前,国家从政策制度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都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将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把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合作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核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畅 解旭东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主要形式。统筹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需要政校行企等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围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搭建政校企行协同育人机制,关键是构建互利共赢的需求动力机制、共享共荣的资源配置机制、规范有效的动态协调机制、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行业组织深度参与的协同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维霞
通过产教融合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涉及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等诸多主体,通过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推进"的四环联动协同育人管理机制,协同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协同共建课程体系,协同共建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可有效推动应用型大学的产教融合,并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管理机制 应用型大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桓 陈福明 程艳红
产教深度融合是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仅可以推动高职院校向特色鲜明、水平一流发展,而且能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产业企业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增强,实现社会协同发展。基于协同育人总目标和要求,分析产教融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再根据产教园为载体的产教融合的作用与机制,提出从产教园载体建设、利益共同体机制构建、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三方面进行深化产教融合实施途径。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产教园 协同育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针对省属高校地方政府协调难、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共享难、产学研协同育人难三大问题,常州科教城建设了融"高教园区、科技园区、孵化园区"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教学资源、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三大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首创高职教育跨界"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和"校、所、企"产学研协同育人新路径,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时代特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产业互融的创新之路,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高职教育发展常州模式。
关键词:
政府主导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创新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可旭 姜乐军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其产生和发展的基本逻辑在于产业,因此,产教融合育人成为职业教育人才有效培养的不二选择。职业教育关系多方利益相关者,聚合多方面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非线性、协同性的耗散结构特征。高职产教融合育人在实践中主要存在产教融合动力不足,合作层次不深;产教融合目标不明,主体利益不清;产教融合资源离散,培养保障无力等问题,这多缘于产业内驱动力不足、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无法得到较好体现和满足、资源融合缺乏制度支持和保障。因此,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构建需要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结合利益相关者和协同论的观点,从确立体现共同利益诉求的人才培养新目标、构建以强化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新体系、建设以现实场景为依托的资源共享新平台、打造适应未来社会变革需求的师资新团队等四个方面设计其进路,以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佟玲 田华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切入点。本文探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下高等教育财务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创新的逻辑必然、设计原则与实现路径。旨在着力践行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服务地方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的责任与使命,对契合乡村产业振兴与乡村有效治理的现实诉求,以及推动财务管理专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汝根 王莉 籍丹宁 刘黎明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进行优势互补,给学校和企业都带来利益。但专业与企业产学研合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考虑方方面面,要有政策和法规的保障,让双方都能感到合作的希望和前景,都愿意向着这方面努力,产教融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育人模式 国贸专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车明朝
首届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由常州市科教城管委会牵头,联合园区6所高校开展的"政府主导、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区域高职教育常州模式的创新实践"引起我们关注。常州科教城又名常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园区内包括5所高职院校和一所本科高校,成立之初旨在以高职教育为特色,实现教育集群发展,类同于"大学城"。"大学城"是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后的产物。自1999年,在廊坊开工建设全国首所大学城——"东方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熔 桂文龙 胡海婧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和方向。文章从产教融合的内涵及对职业教育的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充分认识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创建产教融合平台,构建产教协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完善协同育人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美霞
深化产教融合是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教育与产业资源共享、文化共融,坚持产业链和教育链有机融合,才能不断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而传统引企入教缺乏产业与教育的实质互动。学习进阶理论指导下的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促进学校教育与产业行业并存、由单一知识传统向行业实践转变,以核心概念"专业行业综合素养"为进阶终点,以适应产业需求和满足教育需求为进阶维度,采取"四层进阶式"的实施路径提升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环境认知、实践模拟四个相互关联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
学习进阶 高校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钟贞山 王磊
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有效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研究发现,其影响因素集中在参与动机、参与阻碍、主体特征、内部机制、外部环境五个主类范畴。五个主类属及其所属十二个对应类属相互作用,构成了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由模型可知,各主体的参与动力直接影响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建设成效;各主体的个性特征在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中起调节作用;内外部环境在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
关键词:
高职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共同体 理论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