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4)
2023(9592)
2022(8186)
2021(7665)
2020(6570)
2019(15079)
2018(14819)
2017(29220)
2016(15335)
2015(16970)
2014(16636)
2013(16165)
2012(14655)
2011(12896)
2010(12309)
2009(10748)
2008(10225)
2007(8610)
2006(7015)
2005(5955)
作者
(41154)
(34631)
(34544)
(32732)
(22054)
(16792)
(15759)
(13666)
(13159)
(12049)
(11802)
(11638)
(10957)
(10920)
(10778)
(10586)
(10499)
(10277)
(10007)
(9982)
(8469)
(8347)
(8285)
(7944)
(7839)
(7737)
(7522)
(7269)
(6975)
(6807)
学科
(63999)
经济(63947)
(47148)
管理(46097)
(38445)
企业(38445)
方法(34531)
数学(31340)
数学方法(30940)
(19180)
(17987)
贸易(17984)
(17683)
(17516)
技术(15591)
中国(14369)
(12924)
业经(12579)
(11731)
农业(11025)
(10823)
财务(10785)
财务管理(10762)
地方(10423)
企业财务(10246)
(10219)
技术管理(9169)
(9106)
出口(9075)
出口贸易(9075)
机构
学院(209912)
大学(209455)
(91730)
经济(90278)
管理(87066)
理学(76896)
理学院(76184)
管理学(74908)
管理学院(74514)
研究(64959)
中国(48035)
(42035)
科学(39243)
(38941)
(34149)
业大(32947)
财经(32569)
中心(31271)
(30779)
(29949)
经济学(29426)
(28947)
研究所(28390)
农业(27151)
经济学院(26976)
北京(25248)
财经大学(24650)
(24609)
(24366)
经济管理(24361)
基金
项目(153902)
科学(123009)
基金(114977)
研究(110122)
(100679)
国家(99957)
科学基金(87304)
社会(72079)
社会科(68802)
社会科学(68784)
基金项目(61021)
(59453)
自然(57465)
自然科(56249)
自然科学(56240)
自然科学基金(55245)
教育(51003)
(49815)
资助(47450)
编号(42358)
(35222)
重点(34678)
(33367)
(32789)
成果(31493)
创新(31409)
国家社会(30995)
教育部(30506)
科研(30494)
人文(29664)
期刊
(86524)
经济(86524)
研究(54795)
中国(32699)
学报(32197)
管理(31074)
科学(30112)
(30084)
(29180)
大学(25300)
学学(24206)
技术(22184)
农业(20698)
教育(16602)
财经(15676)
经济研究(14888)
(14735)
金融(14735)
业经(14730)
(13436)
技术经济(12401)
问题(12363)
(11781)
(11691)
科技(11003)
统计(10850)
(10032)
理论(9829)
商业(9547)
国际(9426)
共检索到286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群  张曙霄  
本文采用2001-2011年的全球贸易数据,从产品技术含量的视角比较了中德出口商品结构。与2001年相比,2011年中国中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比例最高,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而同期德国变化最大的是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比例有所提升;在2001-2011年的绝大多数年份里,中国出口商品整体技术水平超过了德国,但就技术高度而言远落后于德国;中国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变动幅度大,德国则比较稳定;除了2004-2006年间中国的出口结构优化程度高于德国外,其余时段德国出口商品结构质量更高;中国高技术产品优化较明显,但仍没有德国高技术产品的优化度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汉君  
文章基于技术含量视角,将技术创新看成是融投入与产出于一体的系统,以低技术、中技术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来衡量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选取1991~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重点考察了技术创新对不同技术含量产品出口结构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R&D经费支出促进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抑制了低技术产品的出口;而专利授权量促进了低技术产品的出口,抑制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不论以R&D经费支出和专利授权量来衡量的技术创新能力都不利于中技术产品的出口。人力资本和人均GDP都有利于中、高技术产品出口,FDI对不同技术含量产品出口的影响则具有"两端为正,中间为负"的特点。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强  杨丽华  陆士群  
随着技术创新在对外贸易领域的作用日渐突出,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对一国贸易比较优势的转变、对外贸易的转型及商品外部竞争力的提高越发重要。基于此,本文以商品显示技术附加值作为判别技术含量差异的方式,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分类并测算其贸易条件指数,借助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各分类商品贸易条件的影响效应,发现尽管我国当前的比较优势商品仍集中在资源型、中技术产品领域,但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条件改善力度最大。同时,经济水平、税收等因素对不同技术含量商品贸易条件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且当贸易条件处于不同分位水平时同一影响因素的作用系数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熊俊  于津平  
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商品技术含量进行了测算,揭示了出口规模高速增长时期我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变化特点和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中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出口规模增长对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资本积累对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中西部地区的资本积累仍然是提升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有效手段,但其对东部地区而言,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已经难以从单纯的资本积累中获得显著提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孟猛  
垂直化分工的发展使得一国出口品中包含的全部技术含量并不等于其实际生产部分的技术含量。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分离了进口中间品的技术含量得到产品国内生产部分的技术含量。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中国出口最终品的国内技术含量低于全部技术含量;尽管中国出口最终品所含的全部技术含量与国内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但国内技术含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全部技术含量;中国出口最终品的国内技术含量增长速度慢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尽管中国正在出口更多的高技术产品,但中国出口的高技术最终品的国内技术含量相对于世界先进水平并没有提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淑琴  
文章按照世界银行2006年人均GNI分组标准选取了32个国家或地区为样本,在SITC Rev2的3位码分类水平下,采用杜修立、王维国对Hausmann等人修正后的方法,测算了1996-2009年各国出口品技术含量。结果发现:中国出口品技术含量与英国、德国等高收入国家差距较大,与墨西哥、阿根廷等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差距明显,不敌于金砖国家中的南非,低于东盟的新加坡,在可观测样本中仅居于下中等水平。鉴于此,文章认为中国是外贸大国但绝非外贸强国。未来中国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在高技术领域我们会受到高收入国家的阻击;在中低技术领域,金砖国家和东盟是我们的竞争对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齐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印度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两国出口商品竞争程度,以及两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本文通过按技术构成对产品进行分类,并借鉴有些学者计算产品附加值的方法,出口产品重叠指数和技术高度指数等指标,比较分析了中国和印度自1990年以来出口商品的结构变化,以期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印梅  王光伟  
基于技术附加值分布的视角,本文对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地区间的比较分析。结论表明:在样本期内,我国地区出口贸易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地区发展并不均衡,地区技术结构状况的"质"和"量"并不统一;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整体要高于一般贸易水平,加工贸易大大提高了东部地区的技术水平,也提高了我国整体出口贸易的技术水平;在剔除了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之后,出口技术结构高度化趋势呈现明显的"拱形"特征。从研究选取的11个地区来看,在2006年之前地区之间的相对出口技术结构差距逐步扩大,2006年之后差距逐渐缩小;上海、江苏的总贸易出口技术结构最优,北京、浙江的一般贸易出口技术结构最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开  靳玉英  
自"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以来,各国均积极寻求缔结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也在积极推行FTA战略。本文旨在深入评估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缔结的FTA所产生的出口贸易效应。首先,基于联合国贸发委的出口贸易数据和产品分类标准,按照商品技术含量对出口产品进行分类。其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扩展的引力模型,就中国签订的FTA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流量和结构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最终结果显示:中国签订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的FTA有助于中国产品的出口,而中国签订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的FTA减少了中国对这些国家初级产品、资源密集型商品和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但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志珊  
本文基于Michaely的研究,采用Hausmann,Huang和Rodrik等人的测量产品技术含量的方法,设计了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数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复杂度指数,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1995-2014年(WIOD)的数据,选取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计算了这四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指数,得出结论:在1995至2014年的20年间,这四个国家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都在提升,各国间差距不明显,基本同属一个档次,但是进步最快的是印度。原因主要是印度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吸收,形成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沿着价值链在升级。因此,中国在实践中应学习印度的成功经验,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孝松  翟光宇  林发勤  
从出口产品的国內增加值视角,探究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Koopman等(2012)的研究计算中国各行业国內增加值,一方面展现各行业国內技术含量的变化状况,另一方面又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构建行业特征数据,定量分析国內增加值比重(国內技术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经验结果表明,行业员工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外商投资企业比重越高,该行业技术水平提升越明显,高技术行业的国內增加值比重增长高于其他行业,而加工贸易比重等其他因素均未显著影响国內增加值变动。在未来,提高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主要途径是依靠人力资本累积,支持出口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进行延伸,鼓励外资出口企业建立本土化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齐俊妍  
本文引入了技术含量以及附加值的概念,以便更客观地考察中国的贸易结构及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研究发现,尽管中国传统分类方法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最能反映一国技术深度的中等技术产品,以及需要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研发投入的高技术产品并不具备显著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中国出口商品还是主要集中在较低技术含量LT1类产品与以及部分能把生产环节分割到中国的HT1类高技术产品上。文中最后强调了中国进一步提升贸易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指明了贸易结构提升的方向。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燕  刘峰  
分析出口商品结构,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商品分类规则基础之上。目前已经存在多种体系的商品分类标准,其分类口径与标准各不相同,国际贸易统计中常用的分类标准包括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国际公约(HS CODE)、大类经济类别分类(BEC)等等,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实务统计与研究活动的需要,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云龙  
中国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是国内外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国内金融领域考虑,利率政策和人民币汇率政策在多方面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经济总量指标在整体上都有较好的表现,但是随着中国入世时间越长,"入世红利"时期将逐步成为过去。因此,为了对未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有清晰的认知与把握,有必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丛海彬  
根据Lall(拉尔)贸易产品技术分类体系,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分布的角度,对浙江省1999年~2010年出口贸易技术结构进行了分类研究,证明,该阶段浙江省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整体上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但存在不合理现象,进一步优化技术贸易结构势在必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