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2)
- 2023(17198)
- 2022(14457)
- 2021(13315)
- 2020(11603)
- 2019(26457)
- 2018(26520)
- 2017(51979)
- 2016(27826)
- 2015(31626)
- 2014(31566)
- 2013(31407)
- 2012(28759)
- 2011(25967)
- 2010(26226)
- 2009(25097)
- 2008(25437)
- 2007(22887)
- 2006(20064)
- 2005(18315)
- 学科
- 济(122920)
- 经济(122750)
- 业(107070)
- 管理(100025)
- 企(93747)
- 企业(93747)
- 方法(59511)
- 数学(49354)
- 数学方法(48840)
- 财(39814)
- 农(38557)
- 业经(33875)
- 中国(30125)
- 制(28515)
- 务(27339)
- 财务(27280)
- 财务管理(27227)
- 企业财务(25860)
- 农业(25028)
- 贸(24135)
- 贸易(24126)
- 易(23493)
- 技术(21422)
- 理论(21391)
- 和(20657)
- 学(20567)
- 银(20292)
- 银行(20262)
- 体(19744)
- 行(19261)
- 机构
- 学院(415342)
- 大学(412574)
- 济(177383)
- 经济(173925)
- 管理(168241)
- 理学(144797)
- 理学院(143434)
- 管理学(141349)
- 管理学院(140581)
- 研究(127112)
- 中国(101452)
- 财(87431)
- 京(85133)
- 科学(73495)
- 财经(69179)
- 农(65249)
- 所(62775)
- 经(62587)
- 江(62553)
- 中心(60162)
- 业大(57447)
- 研究所(55927)
- 经济学(54478)
- 北京(53293)
- 农业(51268)
- 财经大学(51087)
- 范(49312)
- 经济学院(49308)
- 州(49284)
- 师范(48850)
- 基金
- 项目(265487)
- 科学(211694)
- 研究(196577)
- 基金(195683)
- 家(167394)
- 国家(165960)
- 科学基金(145362)
- 社会(127394)
- 社会科(120872)
- 社会科学(120842)
- 省(103569)
- 基金项目(102871)
- 自然(93240)
- 自然科(91101)
- 教育(91084)
- 自然科学(91077)
- 自然科学基金(89520)
- 划(85945)
- 资助(80586)
- 编号(80005)
- 成果(64459)
- 部(60332)
- 重点(58727)
- 创(57218)
- 发(55967)
- 课题(53946)
- 创新(52876)
- 制(52722)
- 教育部(52674)
- 国家社会(52590)
- 期刊
- 济(197057)
- 经济(197057)
- 研究(120753)
- 中国(74260)
- 财(72198)
- 管理(65926)
- 农(60250)
- 学报(55792)
- 科学(54121)
- 大学(44026)
- 学学(41796)
- 农业(40906)
- 融(40251)
- 金融(40251)
- 技术(38196)
- 教育(37126)
- 财经(35499)
- 业经(34161)
- 经济研究(30777)
- 经(30414)
- 问题(26698)
- 业(23656)
- 技术经济(22853)
- 贸(21759)
- 统计(20978)
- 商业(20713)
- 理论(20182)
- 财会(20152)
- 策(19511)
- 现代(19482)
共检索到613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三个假说命题。利用我国制造业2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假说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水平、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对所有类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国际分工参与程度除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对总体制造业及其他类型制造业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安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已逐步丧失,品牌的没落成为不争的事实。转型升级,重构制造业的价值链,已经成为上海制造业的必然选择。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本文分析了上海制造业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上海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外部机遇和挑战以及其优势与劣势,提出了上海制造业的价值链重构与产业升级的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陆甦颖 王晓磊
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和相关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了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对影响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及有效关税率与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程度负相关;劳动生产率及行业生产总值与产品内分工程度正相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聆 李三妹
如何突破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是目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制造业产品增加值的全球价值链分布,构建并计算了价值链高度指数,以此为依据剖析了我国在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结论是:中国在资本、资源密集产品全球价值链的中端,分工地位显著提升;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分工地位有一定提升;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全球价值链中的中低端,分工地位没有提升或提升很小。国内需求、人力资本和服务业投入等对分工地位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为此中国需要促进传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内需带动型"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友群 卢怀鑫 王立勇
制造业数字化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WIOD数据库优化数字化投入测算,分别从制造业GVC地位指数、RCA指数及生产长度视角,实证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多重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投入显著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竞争优势与生产长度,并通过提升行业劳动生产率渠道发挥作用。对比各细化数字化投入,国内数字化投入的正效应显著大于国际;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数字化投入的正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信息技术服务及电信数字化投入。数字化投入对中低与中高知识密集度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具有显著正效应,对低知识密集度行业则不显著。因此,要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应着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产业布局,实施针对性的数字赋能。
关键词:
数字化投入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国际分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湘湘 周小亮
服务业开放带来的知识、技术等在提高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各地区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进行评价,并考察了服务业开放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有利于提高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制度环境在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影响中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时,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影响显著增强;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越高,服务业开放提高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效应也越强;制度环境存在双门槛效应,当制度环境较差时,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促进效应逐渐增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妙志 方艺筱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掀起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驱动着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为处于“低端锁定”困局的国家提供了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的绝佳机遇。本文基于2007~2019年4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仍然显著;(2)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投入对高、中高收入国家以及复杂全球价值链活动的分工地位具有更强烈的影响;(3)全要素生产率对数字化投入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一国全要素生产率越高,数字化投入对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推动作用就越强。为此,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效应、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推动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计志英 胡亚伟 贾利军
本文在测度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程度的基础上,以1997~2009年15个制造业子行业为研究样本,分析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程度与其生产率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参与产品内分工有利于提升行业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水平,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参与产品内分工对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通过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嵌入全球价值链,更有助于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进入到增加值、利润率更高的价值链环节,实现产业升级。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全球价值链 价值创造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晓磊 陆甦颖
利用1992-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相关数据,先后测算了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程度和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模型分析了国际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是造成制造业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程度强化了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中产品内分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削弱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内产品内分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R&D 收入分配 HIY方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倩男 苏莹童
数字贸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全球贸易格局的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为探析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对制造业价值链的提升作用,本文以TIVA(2021)和WIOD(2016)数据为基础,分别运用Koopman法和矩阵运算测算我国2000—2014年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和制造业贸易数字化水平。研究发现:在发展初期,数字贸易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的提升起负向作用,而在中后期则主要起正向促进作用;在对不同等级行业的影响上,数字贸易的发展对低端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位势的攀升具有显著促进效应;数字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效应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强。最后,本文针对上述结果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扶持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数字贸易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位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柏喆 汪行东
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攀升是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经济利益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产业上游度,实证考察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表明:虽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呈现攀升趋势,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制造业全样本以及区分行业异质性的实证研究均显示技术进步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有助于促使中国制造业由价值链上游向价值链下游移动,实现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由中低端向高端攀升;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技术进步依然是促使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技术进步是当前实现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的最根本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秋红 赵乔
利用OECD-Ti VA数据库和KPWW附加值贸易核算框架,测算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地位指数和国内附加值,衡量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附加值贸易现状,并构建面板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附加值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较高,但分工地位偏低,国内附加值提升缓慢。劳动密集型行业国内附加值最高,知识密集型行业最低。中国陷入了价值链"低端锁定"的窘境。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与国内附加值正相关,且影响最大,通过加深参与程度提高国内附加值的前提是提高贸易地位。发挥要素禀赋优势和鼓励科研创新有利于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任金玲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是建立在价值链分工基础上的产业不完全转移。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主要承接的是来自发达国家产业价值链中劳动密集型低端环节的转移,制造业面临着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劳动力投入、技术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也未表现出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国内资本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却有显著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价值链分工 产业不完全转移 价值链攀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籍艳丽 席艳乐
产品内分工理论是近期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中的研究前沿,它脱胎于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是面对新的贸易现实而产生的新型理论体系。文章利用1997~2006年中国23个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就产业相互依赖下,产品内分工对相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间的相互依赖性使得当涉及到产品内分工的影响时,这种跨产业间的乘数效应必须考虑在内。基于模型整体的研究结果,文末指出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秀英
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本文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利用我国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整体上有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攀升,并且,行业扩大开放、利润增长、保持适度的融资规模以及资本密集度增加也有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的攀升,而行业过度竞争、国有化程度过高则阻碍了我国制造业价值链的攀升。进一步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相比半成品贸易为主的行业,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零部件贸易价值链攀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相比中高技术行业,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低技术型行业价值链攀升的边际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研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的测度与分析
反向服务外包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实证分析
中间品技术溢出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双循环下的理论与经验分析
价值链分工对我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影响——基于1998~2005年Panel Data的分析
制造业出口服务化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基于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分工视角的分析
开放条件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产品内分工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