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03)
2023(13486)
2022(11935)
2021(11124)
2020(9288)
2019(21638)
2018(21392)
2017(41931)
2016(22440)
2015(25185)
2014(24996)
2013(24555)
2012(22278)
2011(19808)
2010(19392)
2009(17314)
2008(16389)
2007(13962)
2006(11844)
2005(9731)
作者
(62249)
(51988)
(51484)
(48971)
(32871)
(24943)
(23427)
(20563)
(19744)
(18190)
(17737)
(17180)
(16149)
(16019)
(16013)
(15540)
(15528)
(15499)
(14722)
(14548)
(12695)
(12512)
(12496)
(11867)
(11534)
(11431)
(11243)
(11211)
(10309)
(10303)
学科
(93508)
经济(93417)
管理(63622)
(62915)
(51484)
企业(51484)
方法(45257)
数学(39756)
数学方法(39236)
(25712)
(21727)
中国(21678)
地方(21434)
业经(21255)
(18218)
农业(17699)
(15634)
贸易(15628)
技术(15315)
(15135)
理论(14582)
(14324)
环境(14318)
(14165)
(13935)
财务(13866)
财务管理(13838)
产业(13381)
企业财务(13110)
(12247)
机构
学院(311269)
大学(311217)
管理(129956)
(124768)
经济(122276)
理学(114634)
理学院(113434)
管理学(111395)
管理学院(110848)
研究(98230)
中国(69952)
(64636)
科学(61494)
(53250)
(47534)
业大(47432)
(47054)
中心(45270)
财经(44442)
研究所(43452)
(42124)
(40629)
(40550)
师范(40184)
北京(39878)
经济学(37302)
农业(37144)
(36289)
(35097)
经济管理(33927)
基金
项目(226778)
科学(179535)
研究(165923)
基金(165613)
(143736)
国家(142584)
科学基金(124037)
社会(104986)
社会科(99599)
社会科学(99572)
基金项目(89173)
(88418)
自然(81434)
自然科(79547)
自然科学(79530)
自然科学基金(78071)
教育(75982)
(74246)
编号(67798)
资助(67587)
成果(52671)
重点(50210)
(49980)
(48658)
(47614)
课题(45294)
创新(44349)
科研(43408)
教育部(43214)
国家社会(43088)
期刊
(127797)
经济(127797)
研究(85365)
中国(50365)
学报(47399)
管理(45585)
科学(44905)
(42836)
(39096)
大学(36682)
学学(34728)
教育(31673)
农业(30216)
技术(28211)
业经(22544)
财经(20706)
(20368)
金融(20368)
经济研究(20031)
(17710)
问题(17056)
图书(15758)
科技(15723)
技术经济(15243)
(14826)
理论(14724)
资源(14312)
商业(13947)
(13877)
现代(13748)
共检索到424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龙斌  
产业集群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是妨碍其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主要阻力。博弈分析表明,西部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是双方的最优战略组合。因此,为有效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战略,认真规划集群产业;制定产业集群政策,稳步实施集群创导计划;认真贯彻产业链招商的思路,引进集群产业链上的企业;认真规划产业园区,打造有效的产业集群平台;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创造产业集群"生态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磊  
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建蓉  李文生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我国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局面,并且由于发展传统模式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东部地区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西部成为必要。而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潜在的市场优势又为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东西互动,可以实现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海霞  
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东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如果忽略了这些负面影响,非理性的承接转移产业,西部将难以在产业竞争性对接中取得预期的成效,甚至会延缓西部的发展。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趋利避害的对策,才能使西部地区更科学地应对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李梅  陈聪  庄晋财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11省份2000—2011年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目前主要是承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除石油加工炼焦和食品制造行业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体现了一定的绩效外,其他行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绩效不显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成艾华  赵昭  
在东部地区"推力"和中西部地区"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西部地区成了部分行业的"污染避难所"。选取工业内部26个行业,运用产值份额、能耗份额及相应的产值贡献率、能耗贡献率来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行业的转移现状及由此所带来的能耗变动,从而探索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压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燕玲  林峰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 我国西部大开发正积极有序地稳步推进, 西部地区投资明显增加,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然而,应该看到, 目前各地均把开发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 而对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导致西部工业化进程缓慢, 工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下降, 使西部经济的长期发展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因此, 西部地区应抓住国际和东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时机, 并结合自身的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丽霜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于优化西部投资和产业结构,缩小东西区域发展差距,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产业转移与环境风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机制,随着东部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的持续进入,西部一些地区已经面临着环境恶化的现实压力。为促进产业转移的健康有序发展,西部地区必须将环境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纳入其产业承接战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随之攀升的污染不致突破西部环境容量阈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兴梅  刘俊杰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区域的路径效应、资本存量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源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东北、西北地区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对东北地区不显著;除中部地区外,经济规模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中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在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影响要素制定宏观政策与微观引资策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聂正彦  张学丽  
利用二位数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对西部地区1999—2010年和2011—2013年两个时期产业承接进行测度,发现1999年以来中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地区产业转入转出明显,并通过构建双因素面板数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交通条件、要素成本、外部性、对外开放度、财政分权度都不同程度上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产生影响,其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最为突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坚  
西部地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选择包括产业类型和产业转移时机两个方面,其中产业转移时机选择研究更显重要。影响产业转移时机选择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周期及阶段、产品和产业的生命周期及阶段、产业优化时期和资源有效配置最佳期。其约束条件有5个:一是产业结构平稳发展阶段;二是产业收缩期;三是产业政策实施时点;四是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稳定期;五是非资源有效配置最佳期。应对策略是:(1)产业转移时机选择组合策略;(2)产业转移时机选择差异化策略;(3)产业转移时机选择优选化策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志翠  马海霞  朱琳  
本文从产业组织优化视角对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进行重新界定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如何科学有效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新思考,认为当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结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熊耀献  黎基钦  陈勇新  覃乐敏  黄云贵  孔祥鹏  姚让和  胡德期  吴胜泽  吴永华  甘德富  邓泽耀  陈刚  叶绍清  罗琳  郑志军  莫婷  刘景欣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龙斌  
积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是很多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制定的实现经济突破发展的重要战略。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迄今国内向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规模并不乐观,其转移的产业类型也主要限于西部的优势产业,承接的最佳区位也只能是几大一线城市及其周边。而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西部还将面临低碳困境和生态困境。产业转移是一种历史规律和趋势,国家应对全国产业转移进行统筹管理,要给予西部地区更优惠的承接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海霞  王轶  白洁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东部地区产业加速向西部地区转移。文章认为,西部地区只有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新趋势,顺势而为,积极谋划,找准产业转移的着力点,精心打造和创新承接平台,优化承接环境,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撑体系,规避、防范和化解承接产业转移的风险,才能在争夺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权中抢占先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突破发展,实现产业承接和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