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8)
- 2023(13845)
- 2022(12201)
- 2021(11480)
- 2020(9695)
- 2019(22487)
- 2018(22375)
- 2017(44273)
- 2016(23637)
- 2015(26843)
- 2014(26671)
- 2013(26394)
- 2012(24165)
- 2011(21752)
- 2010(21624)
- 2009(19704)
- 2008(18963)
- 2007(16422)
- 2006(14296)
- 2005(12197)
- 学科
- 济(98279)
- 经济(98173)
- 管理(69219)
- 业(66861)
- 企(55269)
- 企业(55269)
- 方法(47937)
- 数学(41822)
- 数学方法(41304)
- 农(26823)
- 中国(25456)
- 财(23487)
- 业经(22541)
- 学(19236)
- 地方(18989)
- 贸(17889)
- 贸易(17880)
- 制(17729)
- 农业(17522)
- 易(17397)
- 技术(16158)
- 理论(15600)
- 和(15551)
- 务(14812)
- 环境(14793)
- 财务(14742)
- 财务管理(14709)
- 银(14435)
- 银行(14395)
- 企业财务(13919)
- 机构
- 大学(340130)
- 学院(339164)
- 管理(139987)
- 济(137644)
- 经济(134844)
- 理学(122487)
- 理学院(121261)
- 管理学(119241)
- 管理学院(118630)
- 研究(106441)
- 中国(78162)
- 京(71006)
- 科学(65158)
- 财(62368)
- 财经(51301)
- 所(51295)
- 农(50207)
- 业大(49850)
- 中心(48501)
- 研究所(46863)
- 经(46702)
- 江(46628)
- 北京(44425)
- 范(43387)
- 师范(42983)
- 经济学(41465)
- 农业(39398)
- 院(39106)
- 财经大学(38518)
- 州(38345)
- 基金
- 项目(235809)
- 科学(186256)
- 研究(173921)
- 基金(171772)
- 家(148224)
- 国家(147034)
- 科学基金(127567)
- 社会(109869)
- 社会科(104213)
- 社会科学(104187)
- 基金项目(91915)
- 省(91851)
- 自然(82864)
- 自然科(80909)
- 自然科学(80888)
- 教育(79841)
- 自然科学基金(79406)
- 划(76918)
- 编号(71552)
- 资助(70585)
- 成果(56681)
- 部(52457)
- 重点(52014)
- 发(50377)
- 创(49353)
- 课题(47948)
- 创新(45981)
- 教育部(45350)
- 科研(45026)
- 国家社会(44863)
- 期刊
- 济(144095)
- 经济(144095)
- 研究(96935)
- 中国(54681)
- 管理(50881)
- 学报(49898)
- 科学(46984)
- 财(45208)
- 农(45004)
- 大学(38656)
- 学学(36465)
- 教育(34091)
- 农业(31636)
- 技术(30299)
- 融(25885)
- 金融(25885)
- 业经(25631)
- 财经(24327)
- 经济研究(23091)
- 经(20772)
- 问题(19978)
- 理论(17188)
- 技术经济(16896)
- 图书(16883)
- 科技(16374)
- 商业(16231)
- 实践(15771)
- 践(15771)
- 现代(15592)
- 业(15094)
共检索到472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纬 梁嘉骅
产业组织作为一种中观层面的组织,能够将微观的经济活动主体组织起来,运用有效的机制,提升各经济主体的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地区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然而,不同的社会环境,产业组织的形态是不同的,它们的效应也是不同的。笔者认为产业联盟以其特有的稳定效应和持续创新效应,特别适合转型时期中国的产业经济组织形态,可以作为我国现阶段产业经济组织形态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其他产业经济组织共同推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发明 蔡宁
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是近几年经济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但其演进动力的研究却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同我国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的愿望是不相符的。文章以组织生态理论为基础,借助其中的系统演化思想,以生物群落的进化为背景,系统地分析了影响产业集群演进的主要动力,总结出产业集群内模仿、规制、规范是集群演进的最重要动力。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演进 组织生态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发明 周颖
文章从组织生态学的视角对浙江安吉转椅产业集群的发展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并提出了五种假设,实证结果表明,浙江安吉转椅产业集群的发展处于成长期的后期、成熟期的前期,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组织生态 演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能
虚拟产业集群是网络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集群模式,它是一个开放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基于自组织的理论和方法,对虚拟产业集聚的形成、稳定性、动态演化过程以及政府、行业组织等他组织在虚拟产业集群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从而为推动我国虚拟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虚拟产业集群 复杂系统 自组织 他组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素萍 谭玉洪
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建了我国产业集群的生成机制,分析了每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为促进我国产业集群的生成提供了系统化的思路。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生成机制 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恒江,陈继祥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力量,其包含内源动力机制和外源动力机制。内源动力机制将产业集群中包含的本地根植性蕴涵丰富的要素(资源)转化为内生优势;外源动力机制分为政府行为、外部竞争环境等,其作用带来产业集群的外部优势。以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及其作用规律研究为基础,产业集群内部治理与集群政策相结合的“从下到上”思路,是有利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瑾
从世界范围看,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它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并从整体上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世界其他国家产业集群发展轨迹不同,我国产业集群演进是在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及政府规划引导下进行的,历经产业集聚化、产业集群化、集群调整转型三个阶段。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大多遇到了成本上升、自主创新、产业转移、贸易壁垒等障碍,以往成功有效的低端道路,存在支撑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缺口。因此,进入"十二五"时期,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仍具较高不确定性、经济结构亟待调整优化、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新技术革命正在酝...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演进轨迹 升级动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吉庆华
近年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成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但我国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竞争优势不足,制约着产业集群升级及其向国际产业链高端转移。文章认为,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企业文化资源,是塑造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这三个方面的核心资源协同作用,培育并形成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文章还针对核心企业竞争优势方面的问题,提出塑造核心企业竞争优势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核心企业 核心资源 竞争优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占仓
系统论述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及思想渊源,说明产业集群在中国的实际应用比理论研究更加扎实,已经取得非常瞩目的成绩,尤其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在区域发展中已成为主导推动力量。近几年,中国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受到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专业领域的高度重视,召开了各种类型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出版几十部专著,发表4900多篇论文,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结论认为,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在我国还比较薄弱;按照产业性质可将其分为传统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创新效应主要表现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氛围,促进知识和技术转移扩散,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一种充...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发展 区域管理 战略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准 文连阳 庞俊亭
为突破我国集群双重锁定困局,文章在国外学者提出的"本地流转—全球管道"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将产业集群中的一类重要异质性主体即"知识守门者(Knowledge gatekeepers)"融入该模型,从而构建了产业集群的升级的"本地流转—知识守门者—全球管道"机制,这一机制的构建将有助于我国集群突破双重锁定并实现内外知识互动的开放式发展。文章最后结合苏州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对上述理论框架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双重锁定 知识守门者 转型升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曹丽莉
产业集群的升级,就是要沿着价值链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价值链中由低端走向高端。产业集群是由一条或数条供应链在一定地理区域内集中而成的,它们之间具有耦合性。供应链的网络结构、管理方法以及创新机制都能为产业集群的升级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全球价值链,供应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中东
本文以分工为逻辑起点,构建"分工——市场——制度"(DMI)模型分析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指出当前产业集群升级面临的问题是:分工价值链低端状态与国内区域分工趋同导致分工锁定;国内市场分割与无序竞争导致市场锁定;社会资本价值的低端化、企业家创新功能缺失与政府职能错位等导致制度锁定等。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培育分工优势、市场优势与制度优势,分别进行产业组织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制度框架升级,是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产业集群升级 DMI模型 分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古继宝 高杨
在已有的文献中,众多学者对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技术溢出效应”等外部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企业组织形式大加褒扬,但忽视了在我国目前环境下,有些产业集群存在的一些“不经济”现象。本文通过对我国产业集群存在的“不经济”现象的深刻剖析,探讨了针对各种“不经济”现象的对策,以期实现我国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邝国良 方少帆
目前我国存在的产业集群可以分为政府强势介入型、混合型和完全市场主导型三种模式。不同产业集群模式下 ,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完善程度、集群内的竞争情况、技术进步资源和技术需求强度等都存在不同 ,并且导致了各自的技术扩散机制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
技术扩散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欢芳 胡振华
国际上新一轮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竞争号角已经吹响,为实现我国艰巨的低碳发展目标,必须尽快实现传统产业集群的低碳化升级。从产业结构视角分析,可以通过采取直接淘汰、低碳改造和低碳定位三大模式来实现升级;而从产业技术视角分析,可以通过采取"外部引进———消化吸收———蜕变"(EDT)和"内部创新———流程再造———提升"(IPP)两大模式来实现升级。同时,还需要政府宏观引导、集群低碳产业链打造和集群企业内部低碳文化塑造等全方位的努力来加以保障。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发展模式 低碳升级 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