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18)
- 2023(18388)
- 2022(15763)
- 2021(14527)
- 2020(12084)
- 2019(27783)
- 2018(27428)
- 2017(52462)
- 2016(28080)
- 2015(31442)
- 2014(31196)
- 2013(30591)
- 2012(28267)
- 2011(25285)
- 2010(25310)
- 2009(22820)
- 2008(22035)
- 2007(19273)
- 2006(16759)
- 2005(14580)
- 学科
- 济(117956)
- 经济(117844)
- 管理(82818)
- 业(81239)
- 企(67986)
- 企业(67986)
- 方法(50369)
- 数学(42605)
- 数学方法(42044)
- 中国(33785)
- 农(32066)
- 地方(29545)
- 业经(28903)
- 财(26055)
- 技术(23434)
- 学(22986)
- 农业(21612)
- 贸(20483)
- 贸易(20466)
- 制(19973)
- 理论(19967)
- 易(19779)
- 和(18966)
- 环境(18539)
- 银(17938)
- 银行(17898)
- 融(17321)
- 金融(17319)
- 行(17200)
- 产业(16537)
- 机构
- 学院(389885)
- 大学(388750)
- 管理(157416)
- 济(156798)
- 经济(153520)
- 理学(136375)
- 理学院(134865)
- 管理学(132500)
- 管理学院(131767)
- 研究(129258)
- 中国(96279)
- 京(84522)
- 科学(79259)
- 财(69436)
- 所(63038)
- 农(60116)
- 中心(59121)
- 研究所(57371)
- 业大(57194)
- 江(57099)
- 财经(55602)
- 北京(53590)
- 范(52943)
- 师范(52461)
- 经(50626)
- 院(47731)
- 州(46648)
- 农业(46591)
- 经济学(46393)
- 师范大学(42311)
- 基金
- 项目(270155)
- 科学(214045)
- 研究(200215)
- 基金(194863)
- 家(168700)
- 国家(167228)
- 科学基金(145381)
- 社会(126883)
- 社会科(120347)
- 社会科学(120320)
- 省(107007)
- 基金项目(103526)
- 自然(93608)
- 教育(92232)
- 自然科(91485)
- 自然科学(91466)
- 自然科学基金(89822)
- 划(89417)
- 编号(81927)
- 资助(79194)
- 成果(65404)
- 发(60924)
- 重点(60182)
- 创(59144)
- 部(58844)
- 课题(56613)
- 创新(54658)
- 国家社会(51722)
- 科研(50936)
- 教育部(50857)
- 期刊
- 济(172350)
- 经济(172350)
- 研究(114567)
- 中国(78689)
- 管理(60104)
- 学报(57783)
- 科学(55067)
- 农(54744)
- 财(51500)
- 教育(48782)
- 大学(45055)
- 学学(42003)
- 农业(38326)
- 技术(37113)
- 融(32805)
- 金融(32805)
- 业经(30633)
- 经济研究(27204)
- 财经(26260)
- 经(22611)
- 问题(22565)
- 图书(21465)
- 科技(20518)
- 业(20388)
- 技术经济(19719)
- 商业(18464)
- 理论(17891)
- 现代(17744)
- 版(17098)
- 资源(16778)
共检索到574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红强 李元海 李秋君
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围绕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介绍了其存在的优势和难点,并就如何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 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红强 李元海 李秋君
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围绕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介绍了其存在的优势和难点,并就如何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 协同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喜才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既是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对于促进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均衡与优化,进而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产业链的视角来研究区域高等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将产业链、产业集群和高等教育发展融合起来,根据京津冀功能定位、产业链分工和优势,结合各高校的专业优势等建立基于产业链的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对产教融合和区域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是一种新的探索。通过产业链来促进高等院校合作,通过高校协同促进产业链分工和产业集群发展。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高等教育 产业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母爱英 冯盼 武建奇
京津冀海洋产业链目前处于断链、不完整阶段,存在产业链不对称、产业关联性差、政府推动力不足等问题,亟需从区域的视角,构建培育完整的京津冀海洋产业链,在制度、政策和技术保障下,壮大京津海洋产业、加强区域间产业协作、延伸已有产业链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俊炯
本文分析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方向及路径。从必要性来看,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是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是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地发展中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从可行性来看,三地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发展处于不同梯度,存在一定互补性,为实现区域内产业合理分工、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利用潜力模型计算得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潜力值,根据不同潜力能级划定出三地开展产业合作的空间圈域——京津核心区,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石家庄、邯郸产业协作区和秦皇岛、邢台、衡水、张家口、承德联动支撑区。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潜力模型 产业合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邬晓霞 卫梦婉 高见
通过对京津冀三地间产业合作案例分析,2014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呈现"协同发展进度加快,产业合作领域拓宽,行业组织作用显现"的总体特征;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包括共建产业转移园区、产业搬迁、跨区投资设立公司三种。并对比分析了三种模式,从而提出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协同 合作模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平 吕爽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诸多进展,致力于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但仍然面临创新资源分布失衡、创新能级差距过大、北京创新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不匹配、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立足和巩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积极成果,根据京津冀创新基础和现状格局,建立起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以实现“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新要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苗婧 杨海亮
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煤炭、石油、钢铁等资源性行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在给河北省带来GDP增速的同时也给产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产业创新能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同质化严重,低水平重复,特色化不足,缺乏质量效益;部分工业产能过剩严重;产业联动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能力亟须提升。当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进入实施阶段,长期制约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道玲 耿德伟 张文铖 彭程
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支撑。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文章从区域协同潜力、协同行动和协同效果三个方面,通过引入多维度大数据与传统统计数据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一套区域产业协同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情况进行评价。总体来看,自京津冀协同战略实施以来,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得到有力推进,区域经济总体发展平稳,创新创业协同和互联互通能力稳步提升,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化解落后产能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但在互联互通、要素使用效率和创新扩散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产业协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产业协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虎 乔标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产业协同发展既有实践需要,也有理论价值。协同发展是区域多目标下的共赢,其意味着各自产业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感应。目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价值取向单一、市场活力弱、河北承接转移能力差等困境。未来在诸多保障措施中,应特别重视京津冀三地增量利益共享机制、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新兴产业培育等。在未来规划实施过程中,要能对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度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河北的经济主要受自身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影响,北京对其影响非常有限。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产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春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处于核心地位。本文以区域产业结构相关理论为指导,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从三次产业的结构状况、分行业的区位商和产业结构的关联度三个方面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状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测算和分析,并提出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楠 宋官钰 徐少明
本文选取万象云平台2010—2020年的专利数据,从创新实力对比、优势产业布局、区域合作情况三个维度对京津冀优势产业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创新实力最强的是北京,其次是河北、天津。从技术视角看,北京的优势技术区分度较为明显,天津与河北的优势技术同质性较高,说明天津与河北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区域内技术产业布局仍存在巨大的调整空间。从行业视角看,虽然京津冀的优势行业分布高度类似,但区域行业发展侧重点不同,北京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占据显著优势。从三次产业视角看,京津冀地区均出现第一产业产值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特征。从京津冀的区域双方合作看,三地合作以北京为主导与核心,京津、津冀、京冀的重点合作技术与产业各有不同,且近十年与近五年的合作重心均发生了一定转移。
关键词:
专利分析 京津冀 优势产业 协同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绘存
机器人产业作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提升其发展水平对于推动京津冀产业智能化具有深远意义。从专利分析入手,对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发展进行研判:(1)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2)京津冀机器人技术主要集中在高校,企业占比明显不足;(3)京津冀机器人技术构成既具有相似性,又存在不均衡、不对称现象;(4)京津冀机器人技术合作外溢明显大于京津冀区域技术内合作吸收;(5)北京市机器人技术成熟、发展稳定,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机器人技术发展更加多元。并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在政策设计、成果转化、
关键词:
机器人 京津冀 专利分析 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