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86)
2023(16623)
2022(14389)
2021(13222)
2020(11103)
2019(25499)
2018(25048)
2017(49326)
2016(26060)
2015(29063)
2014(28835)
2013(28493)
2012(25975)
2011(23339)
2010(23203)
2009(21235)
2008(20203)
2007(17452)
2006(15255)
2005(13164)
作者
(73464)
(61606)
(61027)
(58220)
(38992)
(29370)
(27754)
(24159)
(23308)
(21586)
(20795)
(20707)
(19435)
(19235)
(19035)
(18733)
(18327)
(17836)
(17531)
(17402)
(15085)
(14983)
(14784)
(14035)
(13808)
(13611)
(13345)
(13093)
(12351)
(11866)
学科
(125848)
经济(125733)
管理(75434)
(71629)
(59208)
企业(59208)
方法(53034)
数学(46550)
数学方法(45997)
(29577)
中国(27891)
地方(27040)
(26949)
业经(26005)
(24677)
农业(20093)
(19069)
(18582)
贸易(18574)
(17945)
理论(17431)
环境(17312)
(17100)
技术(17033)
(16832)
财务(16762)
财务管理(16727)
地方经济(16351)
产业(15870)
企业财务(15856)
机构
大学(372365)
学院(371670)
(160883)
经济(157824)
管理(150191)
理学(131407)
理学院(130022)
管理学(127804)
管理学院(127142)
研究(123691)
中国(89412)
(77176)
科学(74558)
(69742)
(60142)
财经(57138)
中心(55547)
(55480)
研究所(55072)
业大(53786)
(52085)
(52063)
经济学(49959)
北京(48031)
(47455)
师范(47003)
(45209)
经济学院(44909)
农业(43120)
财经大学(42674)
基金
项目(259723)
科学(206027)
基金(190732)
研究(189762)
(165350)
国家(164034)
科学基金(142565)
社会(122578)
社会科(116393)
社会科学(116364)
基金项目(101418)
(100627)
自然(92053)
自然科(89934)
自然科学(89917)
自然科学基金(88313)
教育(86625)
(83922)
资助(78495)
编号(75974)
成果(60015)
重点(57786)
(57759)
(56018)
(53917)
课题(51455)
国家社会(51085)
创新(50342)
教育部(50212)
科研(49499)
期刊
(173963)
经济(173963)
研究(109667)
中国(62108)
学报(55608)
管理(55279)
(52558)
科学(52441)
(49668)
大学(43113)
学学(41001)
农业(34525)
教育(34486)
技术(33366)
经济研究(29398)
财经(28194)
(27852)
金融(27852)
业经(27635)
(24335)
问题(22449)
技术经济(19819)
统计(17713)
科技(17359)
理论(17153)
商业(17144)
(16847)
现代(16660)
图书(16365)
(16028)
共检索到528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越  
文章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投入—产出表中生产要素作为数据来源,并以TFP分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指标,进一步以基于生产有效前沿的DEA-Malmquist数据包络分析,测算出不同时期不同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结构变迁效应,实现了用Malmquist-TFP指数对我国产业结构效应的量化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春艳  韦晓宏  邢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服务产业部门增长对就业的促进效应是本文的重点。在考虑服务产业部门差异性的前提下,选择服务产业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运用就业弹性分析服务产业部门增长与就业现状,结果发现两者呈正向关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发现所选变量系数的符号符合预期。服务产业部门增长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使发生金融危机,其显著的正效应并未发生改变。同时发现,实际利用外资和城镇化水平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服务行业工资对就业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詹新宇  吴琼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利用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系统GMM模型,对税制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综合指标来看,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2005年以来处在拐点右侧区域,即税制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为负;从经济增长质量的各分项指标来看,近年来税制结构的创新和共享效应为正,但其绿色、开放和协调效应为负;从分地区角度来看,税制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地区差异明显,在中部地区表现为正向效应,而在东部和西部地区表现为抑制效应。最后,提出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慧  平芳芳  
基于河南省1978~2012年期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同时,产业结构高级化能促使产业结构朝更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结合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为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提出简要的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晓鹏  
本文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依存关系入手 ,探讨了经济增长的系统性特征。研究发现 :经济增长本身不仅有系统演进的特征 ,也具有系统内阶段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 ,剖析了经济增长系统演进的外生路径和内生路径 ;最终提出发展中国家的重心是提升经济增长系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莎  
本文通过对宏观税负的来源和构成进行数据分解,实证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税收超速增长的贡献。测算结果表明:(1)分税制改革后宏观税负变动中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在不断降低。(2)分税制改革以后,各产业自身税负率的变动对宏观税负增长的影响不断增强,这一变动主要是由于第二、第三产业税负率的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税负率不断下降所引起的,换言之,第二、三产业自身税负率的不断提高是我国近年来税收收入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其春  
本文把隐藏行为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证明产业部门间信用分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模型证明了对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度高的产业部门,其经理的低努力水平会拉低经济增长速度,而其对整个经济的正外部效应,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综合起来,经济增长速度与产业部门间信用分配为一个倒U型函数。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回归表明,产业部门间信用分配显著影响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锋华  泰来提·木明  
本文利用新近发展的面板协整技术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来判断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情况,然后使用门限回归模型分析能源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否存在一种结构变动,进而促使经济发展在跨越某一阶段后减少对于能源消费的依赖。研究结果表明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并且存在着以能源强度为门槛变量的非线性转化关系,当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时,经济增长是以资本和能源消耗为基础的;而当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时,经济增长则依靠于资本和劳动投入,且两者的影响程度趋同,而对于能源投入的依赖程度下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关雪凌  丁振辉  
本文从产值和就业两个角度梳理了1955~2009年间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发现三次产业升级进程明显,特别是在第二产业内部,日本制造业升级更加突出。本文定义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种指标衡量,计算结果显示日本产业结构一直处在向高级化和合理化转变的过程中。通过检验日本47个县55年面板数据产业结构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均有正面影响,但是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最后在借鉴日本产业结构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鹏  陈钰芬  
文章将产业结构变迁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测算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利用197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区域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虚高度化"现象。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当前,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相对重要性却在不断提升;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翼  何有良  
笔者应用偏离-份额法(SSA)将要素重置效率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研究了1978年~2008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1990年~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要素重置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的变动呈现出三阶段的变化趋势;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轻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要素重置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冬林  
本文对我国1978~2002年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产业结构变动引起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的相应变化。实证检验表明,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工业化发展的演变规律,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产业结构转换仍滞后于总量增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需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顾剑华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广西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娟  孙潇  
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三大产业结构发展特点及趋势,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维度,分析山东省产业结构变迁的特点,进而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增长的"结构红利效应"并没有消失,其产业结构布局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且合理地配置资源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促进作用仍然大于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