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86)
2023(16524)
2022(14354)
2021(13403)
2020(11150)
2019(25819)
2018(25600)
2017(49545)
2016(26645)
2015(29680)
2014(29308)
2013(28762)
2012(26234)
2011(23225)
2010(23017)
2009(20541)
2008(19611)
2007(16766)
2006(14372)
2005(11833)
作者
(72323)
(60315)
(59643)
(56895)
(38252)
(28957)
(27204)
(23663)
(22903)
(21130)
(20558)
(19996)
(18999)
(18718)
(18521)
(17995)
(17987)
(17889)
(17165)
(17025)
(14634)
(14495)
(14387)
(13791)
(13412)
(13255)
(13189)
(13059)
(11940)
(11907)
学科
(106374)
经济(106258)
管理(78452)
(75910)
(63164)
企业(63164)
方法(48849)
数学(42460)
数学方法(41899)
(29287)
中国(28710)
(26563)
业经(24928)
地方(24374)
技术(21931)
(20918)
农业(20011)
理论(17935)
(17408)
(17331)
贸易(17320)
(16727)
环境(16666)
(16341)
(16265)
财务(16193)
财务管理(16160)
企业财务(15262)
产业(15046)
(14879)
机构
学院(361939)
大学(361514)
管理(149514)
(144221)
经济(141127)
理学(130973)
理学院(129563)
管理学(127320)
管理学院(126643)
研究(114655)
中国(83546)
(77386)
科学(71157)
(63087)
(54433)
业大(54062)
(53772)
中心(53137)
财经(51588)
(51042)
研究所(49907)
北京(48257)
(47861)
师范(47446)
(47045)
经济学(43178)
(42741)
农业(41819)
(41743)
经济学院(39134)
基金
项目(259500)
科学(205804)
研究(191004)
基金(188579)
(162978)
国家(161614)
科学基金(141361)
社会(121536)
社会科(115211)
社会科学(115182)
(101905)
基金项目(101635)
自然(92034)
自然科(89927)
自然科学(89907)
自然科学基金(88280)
教育(87606)
(85368)
编号(77962)
资助(75996)
成果(61062)
重点(57247)
(57007)
(56547)
(55672)
课题(52911)
创新(52661)
国家社会(49766)
科研(49078)
教育部(49034)
期刊
(151319)
经济(151319)
研究(102384)
中国(65565)
管理(54195)
学报(53020)
科学(50809)
(47899)
(47729)
大学(41380)
教育(40175)
学学(38757)
技术(33897)
农业(33558)
业经(26544)
(25146)
金融(25146)
财经(24008)
经济研究(23823)
问题(21362)
(20572)
科技(19103)
图书(18963)
技术经济(18289)
(17624)
现代(16592)
资源(16569)
理论(16563)
商业(16274)
(15973)
共检索到508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伟  宁煊  
本文以产业转移升级创新收益机理分析为切入点,基于能力结构与区域经济合作利益分配模型,对京津冀各城市产业协同创新收益分配态势进行测度,研究认为城市群各城市通过产业转移升级能够获取创新收益,各城市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耦合度大小对创新收益分配有重要影响;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创新能力耦合网络有一定优化空间,政府的产业转移升级政策对促进各城市创新收益分配趋向均衡有积极作用;京津与河北创新发展水平的级差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为此提出应从影响创新收益分配的根源入手,着力提升各城市产业协同创新能力,构建高效稳定的城市群创新网络,完善区域长效利益协调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诗波  王书华  冶小梅  唐文豪  
由于当前京津冀区域内部科技要素分布极为不均,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不完善,促进创新资源整合的一体化要素市场不活跃,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落差较大等原因,致使区域科技创新的联系和协作程度较低。对此,研究提出建立京津冀跨区域科技合作与协调机制,联合共建一批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统筹加强区域科技人才的联合培养与双向交流,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整合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合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等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拉昌  孟国力  黄茹  孙飞翔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协同创新是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通过创新系统主体授权专利合作,研究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联系,揭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的空间组织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经历了初级发展阶段(2000—2005年)、增强发展阶段(2005—2010年)和扩展与快速发展阶段(2010—2015年)。从空间发展角度来看,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中心,在网络中具有较强的控制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京津冀城市群逐步形成"双核+多节点"的创新网络格局。围绕主要城市的创新,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形成一些小组团创新网络结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孟鹏  卢艳霞  刘丽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群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规模特点,对其发展的适度性进行判断。研究方法:基于城镇规模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基本理论,通过三次非线性回归方程建立城镇最佳规模分析模型和城镇发展规模适度性判断模型。研究结果:(1)在成本—收益视角下分析城镇的最佳规模,不能只看取得的经济效益高低或投入成本的大小,要通过城镇经济发展效益扣减成本投入后的盈利效率来判断;(2)城镇规模适度性分析模型在对实际规模与最佳规模的对比分析基础上,再通过城镇规模发展阶段和城镇规模增长趋势对其城镇规模适度性进行判断。研究结论:(1)应严格限制城镇规模大于500 km2的超大城市的发展;(2)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度发展城镇用地规模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文余源  张博伦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其实施过程中的产业转移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政策措施。本文建立了纳入技术关联因素的产业转移推拉模型,采用2003-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通过技术关联度来度量产业之间的联系,探讨技术关联对京津冀巨型城市群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产业特征和地区特征因素条件下,技术关联与京津冀巨型城市群制造业总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分行业的产业转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但在不同地区间存在一定差异。上述发现对京津冀三地协同产业转移与承接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凌志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以产业升级转移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构建京津冀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服务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产业生态学视角解读京津冀产业共生现象,从技术创新促进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生态位演进两个方面分析京津冀产业结构的协同演化机理、京津冀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生态演进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阎东彬  
文章采用2000—2016年京津冀区域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内生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该区域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作用还未充分显现;分别以专利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为分析基础,通过对利润、产出、资本存量和人员全时当量这四个变量的迭代,发现二者都可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增长,且专利经济价值作用大于科学价值。而其竞争者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专利经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增长率有阻碍作用,且随时间增加阻碍作用越大;而竞争者的专利科技价值对企业增长率有促进作用,并随时间增加促进作用越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志霞  毕胜  
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发展数据,从城市功能的视角构建了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城市发展质量空间分异规律,探究了城市发展质量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显示:(1)京津冀城市发展质量整体呈稳步提升态势,城市间发展质量的差距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城市发展质量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三轴"上的核心城市,其他低质量水平的城市零星或呈片状分布在高质量城市周围。(2)区域城市发展质量的空间集聚能力在逐渐增强,但全局Moran’s I指数呈波动式上升,表明区域城市发展质量的空间关联性并不稳定。(3)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和交通与通讯水平度影响各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各城市发展质量都具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作用,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差异影响城市发展质量水平的高低,对外开放程度对各个城市发展质量影响呈现出一定地区差异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保林  户艳领  李依弯  
提高绿色创新效率是解决城市群发展中各种问题、推进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2006—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进而运用莫兰指数分析其空间关联,并进一步构建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空间杜宾模型展开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城市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差距有所缩小,但整体上仍不均衡;京津冀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呈现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程度对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对外开放程度、城市人口、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叶堂林  李国梁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发展模式亟需由传统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文章通过构建空间模型对创新扩散效应进行测度,探讨影响京津冀创新扩散的关键因素,并试图找寻区域性创新扩散枢纽。研究发现,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城市群中创新各环节的空间均衡度存在明显差异;京津冀的技术推广企业在创新腹地中的部分节点城市高度集聚,区域性创新枢纽建设基础较好。同时,研究也发现京津冀范围内人员结构和技术引进模式制约着创新产出效率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夏会军  张冠楠  
流通产业因其具有引导关联产业转型升级及吸纳就业等作用,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区域间流通产业的发展也伴随着不平衡性,因此明确其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布,是实现区域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使用2008-2017年京津冀流通产业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对京津冀流通产业时空差异进行测度,应用Arcgis可视化其空间分布动态的演进趋势,从而厘清流通产业区域间发展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京津冀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有显著的地区差异特征,京津差距不明显,京冀、津冀差距较大。因此,区域间流通产业的协调发展应优化资源的空间布局,建立"多规合一"运行平台,从而改善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侯杰  张梅青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计算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区位商的方法进一步细分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生产制造功能在城市群内部的空间布局,更加准确地了解城市群功能分工的发展状况。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发现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城市组与以河北省各地级市为边缘城市组的功能分工显著;北京市主要发挥生产性服务功能,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主要发挥生产制造功能;北京市的生产性服务功能负担过重,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的生产制造功能冗余;本文结论得出京津冀城市群尚未真正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多中心协同的空间分工格局,不利于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城市群亟需基于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绘存  
基于2000—2015年京津冀专利数据,采用专利申请量变化和专利创新结构变化分析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态势。研究发现:(1)2000—2015年,京津冀区域整体上创新差异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不断缩小,其中京津、京冀相对差异在缩小,但津冀相对差异变化并不明显;(2)2009年以前,津、冀创新差异化明显,京呈现均衡化发展,2009年以后,津、冀内部创新呈现均衡化发展,京则呈现差异化扩大发展趋势;(3)2000—2015年,京津、京冀、津冀之间创新领域相似度不断升高,同时在具体的某个创新领域发展变化而言,2006年以后,京津冀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4)2000—2015年,津冀之间产业一致性更多反映在基础化学、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而京津、京冀之间则共同表现为向北京主导的电子元件、通信等产业转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祝辉  张晋晋  安树伟  
城市群研究是目前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但因我国城市发展及其相关研究较晚,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处于概念界定、规律探索等理论研究阶段。本文首先对城市群发展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给出了理想状态下城市群发展状态的测度原则,以及现实状态下我国城市群的测度方法,并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处于发展阶段的组接阶段。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锦  薛继亮  
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匹配程度影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为此,笔者从产业视角出发,利用2001—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实证研究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内生性,进一步论证如何化解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的难题。研究结果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劳动力市场变化与其产业结构的转型是相互作用的;其中资本、劳动和市场等因素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度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则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和劳动力的聚集和分散效应都会带来产业结构变迁和人口转移的匹配性,提升居民就业能力、协调城镇化发展以及促进劳动力市场完善与产业结构转型和调整产业分工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