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74)
- 2023(19566)
- 2022(16780)
- 2021(15511)
- 2020(13159)
- 2019(29837)
- 2018(29196)
- 2017(56203)
- 2016(30342)
- 2015(33839)
- 2014(33366)
- 2013(32936)
- 2012(30044)
- 2011(26743)
- 2010(26686)
- 2009(24510)
- 2008(22902)
- 2007(19797)
- 2006(17232)
- 2005(14516)
- 学科
- 济(118953)
- 经济(118833)
- 管理(82925)
- 业(81150)
- 企(66559)
- 企业(66559)
- 方法(55191)
- 数学(47957)
- 数学方法(47319)
- 中国(33882)
- 农(33578)
- 财(29955)
- 地方(28494)
- 业经(28402)
- 融(28047)
- 金融(28044)
- 银(26698)
- 银行(26626)
- 行(25584)
- 学(25280)
- 制(22968)
- 农业(22897)
- 贸(21227)
- 贸易(21213)
- 易(20584)
- 理论(20274)
- 务(19778)
- 财务(19705)
- 财务管理(19669)
- 技术(19087)
- 机构
- 学院(418728)
- 大学(416899)
- 管理(164242)
- 济(163545)
- 经济(160004)
- 理学(143362)
- 理学院(141772)
- 管理学(139021)
- 研究(138666)
- 管理学院(138302)
- 中国(105814)
- 科学(89489)
- 京(87775)
- 农(75079)
- 财(72500)
- 所(68958)
- 业大(67982)
- 中心(65570)
- 研究所(63699)
- 江(60401)
- 财经(59452)
- 农业(59250)
- 范(54854)
- 北京(54496)
- 经(54188)
- 师范(54172)
- 院(50803)
- 州(49708)
- 经济学(49517)
- 经济学院(45041)
- 基金
- 项目(299095)
- 科学(233686)
- 基金(215887)
- 研究(212335)
- 家(190533)
- 国家(188964)
- 科学基金(161869)
- 社会(133630)
- 社会科(126719)
- 社会科学(126684)
- 省(119192)
- 基金项目(115546)
- 自然(107623)
- 自然科(105128)
- 自然科学(105097)
- 自然科学基金(103182)
- 划(99632)
- 教育(97366)
- 资助(88695)
- 编号(85464)
- 重点(67422)
- 成果(66690)
- 发(64663)
- 部(64278)
- 创(62408)
- 课题(58875)
- 创新(58306)
- 科研(57762)
- 计划(55814)
- 大学(55010)
- 期刊
- 济(170639)
- 经济(170639)
- 研究(114316)
- 中国(76711)
- 学报(72573)
- 农(67431)
- 科学(64219)
- 管理(57138)
- 大学(54458)
- 财(54214)
- 学学(51755)
- 农业(46087)
- 融(43106)
- 金融(43106)
- 教育(41745)
- 技术(35702)
- 业经(30284)
- 财经(27818)
- 经济研究(27148)
- 经(23982)
- 业(23417)
- 问题(22760)
- 科技(21329)
- 版(20691)
- 图书(19645)
- 资源(19443)
- 业大(19353)
- 技术经济(19241)
- 理论(19040)
- 商业(18586)
共检索到595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瑞娟
工业旅游是随着工业和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新型旅游项目,工业旅游使旅游者、旅游业、工业企业等相关部门直接受益,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在工业旅游的理论基础、影响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文章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在产业融合理论和工业旅游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通过分析其发展工业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找出发展工业旅游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为大同市工业旅游的理论研究与旅游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工业旅游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青 黄永胜
山西大同黄花久负盛名,黄花产业已成为大同市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项目。文章基于GEM模型,从基础、企业、市场三个方面实证分析大同黄花产业集群竞争力,得出其竞争力水平中等偏上,且三个要素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政府和市场、基础、企业,最后提出促进大同黄花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丰桂萍 张澄溪
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特别是对一些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资源渐进枯竭、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研究旅游业对经济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通过对旅游业的调查研究和现状分析,进一步明确其支柱产业地位及发展方向.以促进大同经济快速转型、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吉福
特色小镇作为特色产业、地域文化、环境优美和配套完善的综合体,是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对优化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空间资源配置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推进作用。文章从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背景出发,梳理了全国及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指出大同市在产业结构、开发建设、政策支撑、思想意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六大原则、做到六个结合、培育八种特色模式,以期能为推动大同市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等方面给予有益启发和探索。
关键词:
特色小镇 路径 模式 大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丽霞,任志远
传统GDP未将资源、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能准确地表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用传统GDP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存在明显不足。绿色GDP是指国家或地区在扣除自然资源及环境污染损耗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它能较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水平的状况。文章依据狭义绿色GDP涵义,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结合当地生态资源环境现状,构建资源环境账户虚数指标体系,探讨了绿色GDP的核算方法,并估算了该市2002年的绿色GDP。结果表明:2002年大同市的自然资源损耗为63.86亿元,占GDP的29.29%;环境污染损耗22.18亿元,占GDP的10.18%;绿色GDP为131.33亿元,仅占当年GDP的60.24%,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亟待解决。建议科学、适度、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类资源,树立市场经济的资源价值观;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保护治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吉福
特色小镇作为特色产业、地域文化、环境优美和配套完善的综合体,是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对优化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空间资源配置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推进作用。文章从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背景出发,梳理了全国及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指出大同市在产业结构、开发建设、政策支撑、思想意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六大原则、做到六个结合、培育八种特色模式,以期能为推动大同市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等方面给予有益启发和探索。
关键词:
特色小镇 路径 模式 大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瑞娟 郝晋珉 王静
本文应用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估算了山西大同市1996-2003年土地利用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阐述了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同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目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宇硕 眭任静 李拉扬
旅游生态效率的提升对促进区域旅游资源优化与整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分析2006—2020年山西省11个城市的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规律,利用地理探测器识别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及其交互效应。结果表明,2006—2020年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明显的U形演化轨迹,旅游生态效率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纯技术效率的提升推动旅游生态效率的优化发展。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其变化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具有一致性,呈现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经济水平是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空间格局的主导影响因素,社会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且处于波动状态,两两因子交互后呈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两种模式,表明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并提出了要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优化旅游基础设施、盘活闲置旅游项目、调整优化景区管理、加强入境旅游工作、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用地保障等涉及多部门职能的政策举措。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兵慧 魏晓芳
旅游区域间的竞合发展是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旅游竞合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博弈过程。将博弈论分析方法运用到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中来,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旅游客源市场开拓进行博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省区域旅游竞合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博弈 区域旅游竞合机制 山西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俊丽
对现有游憩满意度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游憩满意度模型,构建了市民游憩满意度指标体系。通过对657份有效样本的实证研究,运用均值分析比较大同市民城郊游憩满意度的高低,发现交通、资源和住宿满意度较高,而对服务设施、服务水平及管理和购物满意度较低;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游憩满意度在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大同市民中的差异性。研究结论对大同市城郊休闲游憩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以及提高游憩经营管理水平等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市民 游憩满意度 人口统计特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春燕 资明贵 周梦 罗静
融合型乡村旅游以实现乡村地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提高乡村旅游融合性对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意义深远。论文基于融合型乡村旅游研究的西方逻辑与框架,结合国内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与乡村发展实际,构建涵盖网络、规模、赋权、内生性、嵌入性与互补性6个维度29项指标组成的乡村旅游融合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大别山区潜山市为例,运用ArcGIS空间可视化、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潜山市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存在明显空间差异,潜山南部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明显优于北部,各村域单元乡村旅游融合性提升潜力较大;(2)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联结较弱,“美丽空心村”现象是潜山市提高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的瓶颈;(3)旅游开发时段、资源依托类型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潜山市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会增强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的空间分异。融合型乡村旅游是实现价值共创与综合效益的乡村旅游模式,上述研究成果可为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同时促进融合型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潘文军
针对大同市侏罗纪煤田逐步枯竭,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不断滋生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寻求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的相关措施,以便充分发挥大同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战略意义,为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煤炭 可持续发展 经济 资源型城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兰苑 陈艳珍
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有利于山西省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和山西经济转型发展。首先从理论上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必然性、动力机制与融合路径进行研究,然后结合山西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山西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出若干对策。
关键词:
文化 旅游 文化旅游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淑芳 黄松
运用修正DEA-Malmquist模型分析2011—2022年山西省各市红色旅游效率的变化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红色旅游效率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西省红色旅游效率水平整体偏低,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共同牵制着综合效率的提升。(2)各市红色旅游效率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太原红色旅游效率相对较好。(3)互联网支撑能力、政府宏观调控、红色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对山西省红色旅游效率分异的单因子解释力较强,交通优势度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更显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伟 薛耀文
龙头景区带动型模式、城市全域辐射型模式、全域景区发展型模式、特色资源驱动型模式、产业深度融合型模式是全域旅游的五种典型发展模式。近年来山西省临汾市全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通过对全域旅游五种典型发展模式的分析,结合临汾市资源禀赋优势及产业发展现状,基于核心-边缘理论方法,构建临汾市龙头景区带动型模式全域旅游发展模型,通过资源整合分类划分出核心景区、中层景区和边缘景区,并通过对接条件线路和非对接条件线路完成对各旅游经济板块的链接,以国家5A级景区洪洞大槐树旅游景区和国家4A级景区壶口瀑布风景区作为动力源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驱动核心,以其余4A级文化旅游景区作为中层区,以3A级及以下的旅游景区作为边缘区,形成以核心区带动中层区,中层区带动边缘区的梯次链接驱动效应,逐步推进临汾市全域旅游景区的建设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