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66)
2023(20556)
2022(17387)
2021(16237)
2020(13426)
2019(30995)
2018(30885)
2017(59094)
2016(31963)
2015(36080)
2014(36268)
2013(35688)
2012(33216)
2011(30174)
2010(30635)
2009(28296)
2008(27625)
2007(24749)
2006(22094)
2005(19395)
作者
(94686)
(78531)
(78139)
(74287)
(49937)
(37699)
(35595)
(30681)
(29809)
(28196)
(26703)
(26561)
(25264)
(24949)
(24214)
(24163)
(23314)
(23211)
(22544)
(22489)
(19745)
(19364)
(19201)
(18040)
(17670)
(17577)
(17463)
(17365)
(15983)
(15633)
学科
(136224)
经济(136081)
管理(89683)
(88468)
(69719)
企业(69719)
方法(59065)
数学(50955)
数学方法(50131)
(43561)
中国(39189)
业经(32198)
(31837)
地方(31363)
农业(28653)
(28437)
(26520)
(23288)
贸易(23270)
理论(22717)
(22569)
(22186)
银行(22139)
(21274)
(20994)
技术(20828)
(20766)
金融(20763)
环境(20671)
(18974)
机构
学院(463768)
大学(462404)
(184213)
管理(180084)
经济(180061)
研究(156732)
理学(155177)
理学院(153392)
管理学(150364)
管理学院(149499)
中国(118142)
(99629)
科学(97761)
(85734)
(79121)
(78895)
研究所(71664)
中心(71496)
(69388)
业大(69370)
财经(68083)
北京(63413)
(63241)
师范(62614)
(61794)
农业(61011)
(57058)
(56560)
经济学(55251)
财经大学(50512)
基金
项目(311298)
科学(244408)
研究(227327)
基金(224140)
(195664)
国家(193986)
科学基金(166221)
社会(142586)
社会科(135042)
社会科学(135008)
(122649)
基金项目(118153)
自然(107875)
自然科(105283)
自然科学(105254)
教育(104949)
自然科学基金(103311)
(102847)
编号(93392)
资助(93364)
成果(75857)
重点(69765)
(68993)
(68103)
课题(64886)
(64049)
创新(59760)
科研(59225)
国家社会(58483)
教育部(58109)
期刊
(207095)
经济(207095)
研究(135175)
中国(92226)
(74608)
学报(73634)
科学(68313)
管理(66902)
(63374)
大学(56214)
教育(53930)
学学(52862)
农业(50744)
(42573)
金融(42573)
技术(42168)
业经(36912)
财经(32625)
经济研究(32365)
(27978)
问题(27610)
(25002)
图书(24396)
技术经济(22505)
统计(22397)
(22138)
科技(21909)
理论(21462)
商业(21175)
资源(21136)
共检索到688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安定  
在当前社会,旅游开发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很多隐形的旅游资源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而转变为显性旅游资源。目前,我国正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两大产业能够深度结合,共同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从乡村隐性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入手,总结产业耦合下乡村隐性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提升产业耦合下乡村隐性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会利  
我国欠发达乡镇隐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些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将会为乡镇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当前,我国欠发过地区的乡镇旅游产业耦合度较低,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小,聚集程度低;产业关联少,专业化程度低;集群网络体系不完善;创新环境不佳,创新能力薄弱几个方面。针对这些产业发展问题,欠发达乡镇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应该从完善乡镇旅游产业体系;提升乡镇旅游产业适应力;创新乡镇旅游产业模式及优化乡镇旅游产业环境四个方面入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会利  
我国欠发达乡镇隐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些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将会为乡镇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当前,我国欠发过地区的乡镇旅游产业耦合度较低,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小,聚集程度低;产业关联少,专业化程度低;集群网络体系不完善;创新环境不佳,创新能力薄弱几个方面。针对这些产业发展问题,欠发达乡镇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应该从完善乡镇旅游产业体系;提升乡镇旅游产业适应力;创新乡镇旅游产业模式及优化乡镇旅游产业环境四个方面入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斌  林丽波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特征、耦合业态,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层次递进法,对隐形旅游资源的形成因素进行分类,并分析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确立了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并依照开发原则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结果]导致旅游资源隐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区位、社会意识发展程度、空间限制等;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分别为旅游与民宿文化耦合、旅游与农业生产耦合、旅游与信息技术耦合、旅游与当地传统艺术耦合、旅游与当地节庆耦合、旅游与文化创意耦合、旅游与乡村寻古怀旧耦合以及旅游与乡村特色饮食耦合等。[结论]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建设不可忽视的动力,这给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对欠发达地区的隐性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在注重旅游与其他产业资源耦合的同时,遵循原则进行适度开发,彰显特色,注重营造文化氛围,方可形成高效持续的开发路径,提升当地在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斌  林丽波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特征、耦合业态,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层次递进法,对隐形旅游资源的形成因素进行分类,并分析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确立了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并依照开发原则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结果]导致旅游资源隐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区位、社会意识发展程度、空间限制等;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分别为旅游与民宿文化耦合、旅游与农业生产耦合、旅游与信息技术耦合、旅游与当地传统艺术耦合、旅游与当地节庆耦合、旅游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颖  
美国西部20世纪旅游业的崛起为陷入困境的美国乡村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美国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西部乡村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为主要目标,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和优势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成功地完成了传统乡村经济的转型,实现了美国西部乡村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其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为我国西部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乡村旅游产业也随之兴起。山东省作为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在乡村的旅游资源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模式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文章对乡村旅游的理论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山东省乡村地区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着乡村地区旅游环境差、村民受教育水平不高导致当地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开发效率较低、产业发展模式较为落后、政策与法规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分析了以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个人主导的3种发展模式对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的优缺点,并据此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通过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世蓉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着许多优秀的自然资源,在民生视域下,合理制定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西部地区乡村旅游现状、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民生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出发,探究并寻找适合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振华  王崧  
深入挖掘当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突出乡村文化特色,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所在。文章对我国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以从文化特色的挖掘、无形资源的转换、名人资源的推广、民俗资源的利用等七个方面进行深度开发,最后从观念、利益、形象、交通四个方面提出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志国  
农村集体经济传统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土壤,乡村是旅游经济开发的热土和蓝海,未来将会以数以万亿的经济规模。为了有效解决乡村旅游资源过剩,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利益共享、民主管理原则,在创新共享理念,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上,依托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共享经济来推动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 巍  楼凌雁  
本文以浙江省水口乡开发乡村旅游为例,详细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评价的各个环节,以及资源评价对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贺剑武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智慧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理念和旅游形式,智慧旅游借助新兴技术赋予乡村旅游新的发展动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与多元化旅游需求,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围绕智慧旅游的内容阐述了智慧旅游对乡村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赋能作用,并从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人才等方面分析乡村旅游资源智慧化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突破智慧乡村旅游的发展困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芳  
文章以湖北省鄂东红色地区为例,构建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模型,以薄刀锋旅游区、天台山旅游区、龙凤山生态园区、东坡赤壁景区、大别山风景区和黄梅现代农业园区作为鄂东红色地区为代表区域,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其次通过乡村旅游地区资源评价模型的构建对鄂东红色地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黄梅现代农业园区在鄂东红色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排名最高,大别山风景区最低。最后针对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为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胜利  顾韬  
民俗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一大潮流,陕北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为陕北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探讨了陕北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主要可开发内容,分析了陕北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重点研究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静  许贤棠  谢双玉  
本文论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凭借,分析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战略,以效益为主导的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思路,适应人与效益的要求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