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56)
2023(17359)
2022(15118)
2021(14112)
2020(11905)
2019(27354)
2018(26960)
2017(53108)
2016(28666)
2015(32059)
2014(31848)
2013(31260)
2012(28926)
2011(25866)
2010(25765)
2009(23463)
2008(22423)
2007(19451)
2006(16935)
2005(14599)
作者
(79435)
(66389)
(65621)
(62850)
(42510)
(31813)
(30009)
(25859)
(25375)
(23749)
(22657)
(22210)
(21024)
(20810)
(20686)
(20315)
(19734)
(19714)
(19026)
(18895)
(16275)
(16178)
(16111)
(15177)
(14883)
(14784)
(14548)
(14457)
(13240)
(13060)
学科
(117244)
经济(117124)
管理(81747)
(79329)
(64693)
企业(64693)
方法(54814)
数学(48380)
数学方法(47768)
(33573)
(30422)
中国(30323)
地方(26453)
业经(26340)
(22974)
农业(22405)
(21093)
贸易(21083)
(20821)
(20420)
(18972)
财务(18899)
财务管理(18859)
技术(18289)
理论(18107)
企业财务(17853)
环境(17513)
(17156)
(16240)
银行(16191)
机构
学院(397082)
大学(395964)
(162103)
管理(160333)
经济(158649)
理学(139728)
理学院(138211)
管理学(135841)
管理学院(135129)
研究(129538)
中国(95608)
(82845)
科学(79135)
(73984)
(62878)
(61742)
中心(60024)
财经(59561)
业大(58508)
(58045)
研究所(57349)
(54294)
(52602)
师范(52130)
北京(51721)
经济学(49068)
农业(48132)
(48052)
(46850)
经济学院(44523)
基金
项目(277049)
科学(219047)
研究(204311)
基金(201427)
(173983)
国家(172550)
科学基金(149983)
社会(128956)
社会科(122324)
社会科学(122293)
(108848)
基金项目(106984)
自然(97665)
自然科(95380)
自然科学(95359)
教育(94368)
自然科学基金(93660)
(90465)
编号(83788)
资助(83561)
成果(66943)
重点(61520)
(61474)
(59408)
(57323)
课题(57293)
创新(53425)
教育部(53172)
科研(52705)
国家社会(52693)
期刊
(172165)
经济(172165)
研究(115189)
中国(71139)
学报(59184)
管理(57350)
(55739)
科学(55277)
(55259)
大学(46009)
教育(43526)
学学(43218)
农业(38340)
技术(35685)
(33992)
金融(33992)
业经(29451)
财经(28347)
经济研究(27543)
(24276)
问题(22947)
图书(19956)
(19369)
技术经济(19121)
理论(18718)
科技(18510)
统计(18175)
(17728)
商业(17672)
资源(17646)
共检索到570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丽莎  
产业结构反映了经济增长的结构,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的关键。研究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与均衡来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对扩大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趋势分析、结构偏差系数以及取对数线性回归的就业弹性分析等方法,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样本数据,分析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的变动趋势,并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提出了扩大就业的政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波  汪戎  
首先计算出三大模式在不同人均GDP水平时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并与云南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说明云南今后应该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扩大就业;然后又从行业就业关联的角度进行就业效应分析,进一步验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扩大云南就业的重要性,认为云南在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时要特别注重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和教育业等行业的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亢亢  宋光兴  
我们分析了1990年以来云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笔者基于1990-2009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等指标,发现云南省就业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最后根据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扩大就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邓崧  罗强强  
公共政策偏向导致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在城乡博弈机理分析基础上,运用"两部门"模型测度法,测算出1981年~2011年云南省城乡居民主要收入差距与非主要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贡献率。另外,选取与公共政策紧密相关的指标构建计量模型,并结合贡献率测算数值,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从公共政策偏向视角对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进行机理解释。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宝东  杨兵伟  
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解和比较,对云南第三产业就业进行实证分析,较充分论证了云南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吸纳就业的潜力,并指出了就业有效增长的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选择。研究表明:(1)近10年,云南一、二、三产业的就业贡献率分别为27.8%、2.2%、69.9%,新增就业岗位的69.9%由第三产业提供,第三产业产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就达1.56万个,比第二产业多0.9万个;(2)云南第三产业在发展的同时没有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能力,还有很大的就业吸纳空间;(3)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区服务业将是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干千  袁立波  
近年来,云南省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9%,服务业增加值占三次产业的比重在全国排名第11位,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但云南省服务业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传统服务业占比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不明确。通过建立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八个指标体系,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云南省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优化云南省服务业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建彪  
傈僳族社区的经济发展、经济生活的发展和变迁是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与变迁的语境下进行的。但是由于安乐德村的自然条件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相差较大。所以,安乐德村必须在经济发展模式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作出努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宽德  杨林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正英  罗正东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利用实地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西部地区县域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地方政府尤其是面向农村的县域政府,可以依靠自身的信息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从宏观上整合分散的农业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建  景娟  吴健生  蒋依依  张源  
乡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农业生产决策及国民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对这种合理化的评价一直是乡村地理学与农业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探讨乡村产业结构内涵的基础上,利用产值结构指标、劳动力构成指标和结构变动度指标建立乡村产业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对云南省永胜县近20年来产业结构演化进行个案评价。结果表明,永胜县乡村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自然资源尚未得到合理利用、三次产业不协调与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不协调等主要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合理化。研究同时指出了永胜县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对策,即调整农业发展方向,持续稳定的发展农业;以食品加工业为乡镇企业发展突破口,积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录  
一、云南产业结构的现状(一)云南产业结构的总体水平纵向比较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的15年是云南就业结构变动最快的时期,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振伟  刘丽华  
为了预测2004年就业总增长量和非农就业增长量,就必须知道2003年就业总人口、非农就业总人口和GDP就业弹性系数等指数,并通过对2004年GDP增长率可能出现情况的预测来测算2004年的就业总增长量和非农就业增长量。本文对就业量的时间数列、就业回归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未来就业岗位新增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薛勇军  孙崇瑜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起来,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预期偏高则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第一手调查数据,以云南省为例,对统计数据做出实证分析,并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区域的毕业生做出实证分析,然后得出本文的结论。最后在结论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阚丹丹  希洛  
主要研究云南省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从云南省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阶段与特点的分析入手,运用经济计量经济模型对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我省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我省在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方面上的调整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小燕  赵兴国  崔文芳  丁生  
以云南省为例,综合运用生态足迹、VAR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模型与方法,在研究云南省三次产业产值与生态足迹变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三次产业产值变动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近20年来云南省三次产业产值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下,云南省总量生态足迹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耕地、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对总量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大,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相反,林地、水域和建筑用地生态足迹对总量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小,但呈现较快增长趋势,三次产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对生态足迹及其要素变动的影响显著。②短期内三次产业发展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且三次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均为正向相关性,但长期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区域生态足迹。因此,为推进云南省区域低耗、低碳经济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特色农业和集约农业,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外向型工业园区群,加速推进以旅游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向国家申请给予生态补偿和产业补偿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