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65)
2023(12104)
2022(10016)
2021(9407)
2020(7923)
2019(18293)
2018(17932)
2017(34654)
2016(18094)
2015(20311)
2014(19972)
2013(19380)
2012(17560)
2011(15543)
2010(15351)
2009(13653)
2008(13087)
2007(11221)
2006(9388)
2005(7873)
作者
(49937)
(41973)
(41684)
(39558)
(26509)
(19823)
(18802)
(16286)
(15928)
(14792)
(14246)
(14170)
(13158)
(12943)
(12892)
(12700)
(12399)
(12160)
(11985)
(11913)
(10213)
(10133)
(10112)
(9692)
(9468)
(9343)
(9163)
(8820)
(8359)
(8188)
学科
(79127)
经济(79045)
(54458)
管理(52474)
(43125)
企业(43125)
方法(39965)
数学(35828)
数学方法(35174)
(22881)
中国(18734)
(18562)
业经(17630)
农业(16279)
地方(15041)
技术(15032)
(13785)
(12754)
贸易(12750)
理论(12583)
产业(12420)
(12383)
(12042)
(11568)
财务(11512)
财务管理(11487)
环境(11467)
(11037)
企业财务(10900)
(10487)
机构
学院(255093)
大学(253719)
(106897)
经济(104997)
管理(104884)
理学(92571)
理学院(91650)
管理学(89777)
管理学院(89320)
研究(78813)
中国(58233)
(51340)
科学(48416)
(46652)
(38753)
财经(38505)
中心(37631)
业大(37508)
(37175)
(35816)
(35305)
研究所(34302)
经济学(33729)
(32435)
师范(32087)
北京(31137)
经济学院(30765)
农业(30310)
财经大学(29162)
(29099)
基金
项目(184657)
科学(148493)
基金(136909)
研究(134034)
(119218)
国家(118316)
科学基金(103788)
社会(87351)
社会科(83207)
社会科学(83188)
基金项目(72535)
(72315)
自然(67510)
自然科(66058)
自然科学(66038)
自然科学基金(64861)
教育(62113)
(60683)
资助(55709)
编号(52844)
重点(41410)
(41095)
成果(40505)
(40192)
(40170)
创新(37574)
国家社会(37243)
教育部(35816)
课题(35614)
科研(35549)
期刊
(105740)
经济(105740)
研究(67091)
中国(43705)
管理(38597)
学报(36860)
科学(36823)
(35542)
(34228)
大学(29389)
学学(27993)
技术(25302)
教育(24208)
农业(23902)
(18954)
金融(18954)
业经(18723)
财经(18488)
经济研究(17599)
(15975)
科技(14248)
问题(14245)
统计(14216)
技术经济(13653)
(13540)
(12659)
(12172)
商业(11780)
决策(11647)
理论(11278)
共检索到349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郎亮明  张彤  陆迁  
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减贫相结合的科技扶贫模式,是我国目前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点。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为例,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其减贫机制,并运用陕西省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48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扶贫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即农户通过参与农业科技培训、主导产业示范、农业信息服务和产业组织化带动4种扶贫方式,不仅能提高其家庭农业收入,也能降低家庭贫困发生的概率;(2)不同科技扶贫方式的减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业科技培训的减贫效应较为突出,而农业信息服务的减贫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3)建档立卡贫困户科技扶贫参与度低于非贫困户。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与组织保障的力度,引导高校优势科技资源与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精准对接,借鉴"西农模式"为深入推进区域精准扶贫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向阳  
广东"双到"模式是对以往扶贫模式的扬弃,其精准扶贫机制为全国各地所关注和借鉴,较好了落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扶贫原则。本文在分析"双到"模式理论设计依据和面临问题基础上,对构建帮扶大格局、资金监管、完善考核、提高贫困群体脱贫能力等进行探讨,以进一步建立健全具有可在各地推广的普适性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峭  徐磊  
文章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从科技供给和需求的视角构建出中国科技扶贫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点结合各地科技扶贫的实践经验,认为科技供给主导模式主要有:科技网络推广模式、区域支柱产业开发带动模式和易地科技开发模式;科技需求主导模式主要有:龙头企业扶持模式、专业技术协会服务模式和小额信贷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慧峰  李彤  高峰  
邢台内邱岗底村20世纪80年代以前曾经属于贫困山区.经历科技扶贫后,经过三个阶段的建设——早期的治山治水阶段、发展林果产业阶段和市场化多元化经营阶段,创建了具有岗底特色的科技扶贫发展模式,即"科技专家+治山(两聚理论)+公司(村集体企业)+基地+农户"的"岗底模式"。该模式的科技扶贫机理是:科技专家是源头,"科技专家+农民技术员"是技术推广的主线,"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是科技扶贫的长效保障机制。岗底村跳出了贫困恶性循环,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有机结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艳华  徐勇  
"精准扶贫"是近年中国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监测脱贫成效是"精准扶贫"战略的核心内容,如何保障系列"精准"的实现亟需科学、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评测手段作支撑。为从多维度、动态、一体化角度对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减贫效果进行评估,本文针对中国目前已在执行的各种扶贫项目减贫效果评估多偏重经济维度、缺乏机理解析和可持续性评价等问题,借鉴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的学术思想,提出了适用于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评估的分析框架,进而对社会保障式、项目建设式、产业化、科学技术、移民与城镇化、易地搬迁与安置、信贷、参与式等8种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析。研究结果既能展示扶贫模式的减贫作用机理与贫困群体特征的契合程度,又能分析扶贫模式对贫困群体多维度及可持续的生计改善状况,同时也可为系统、综合、定量地评估可持续减贫效果的方法模型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磊  
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是我国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金融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金融部门围绕国家扶贫攻坚战略部署,在创新开发金融扶贫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也存在扶贫对象难以精准把控、信用
关键词: 贫困户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庆捷  牛乙钦  
贫困治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基层工作的核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是贫困治理的重要手段。全国乡村出现了形式多样的产业扶贫模式。依据产业经营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和土地利用方式两项标准,可以划分出"村营市场主体""、企业承包制"和"企业示范经营制"三类产业扶贫模式。考察扶贫模式绩效,应考虑三个评价标准,即收入增加、对政府扶贫资金依赖性和贫困户参与生产程度。案例研究显示,"村营市场主体模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公益性,但对村干部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企业承包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企业示范经营模式"形式灵活,有利于激发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但二者都面临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基于案例分析提炼出产业模式和扶贫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定量绩效评估提供了理论准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汤国辉  
模式创新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中国的科技大篷车专家站扶贫模式演进的基础上,总结梳理出其具备共生发展、多主体协同、立体网络化、精准扶贫等特征,剖析其面临的高新技术采纳、社会力量整合、内涵应用和金融政策支持等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成果既拓展了科技扶贫理论,也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小洪  刘纳新  张静  汤武  
本文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炎陵县构建金融扶贫服务站、联姻当地电商平台开展农村电商合作试点,依托“互联网+”,推动产业化运营的扶贫模式的实践探析,认为“金融服务站+互联网+农村电商”模式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电商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带动农户脱贫,打通贫困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服务扶贫攻坚大局。但是,在这种扶贫模式的发展中,存在综合型电商服务平台支持、银行对电商平台交易结算支持、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多种形式服务站整合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借力大型电商平台、推进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银行支付结算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统筹协调能力等方式可以改进和完善这一模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小洪  刘纳新  张静  汤武  
本文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炎陵县构建金融扶贫服务站、联姻当地电商平台开展农村电商合作试点,依托"互联网+",推动产业化运营的扶贫模式的实践探析,认为"金融服务站+互联网+农村电商"模式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电商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带动农户脱贫,打通贫困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服务扶贫攻坚大局。但是,在这种扶贫模式的发展中,存在综合型电商服务平台支持、银行对电商平台交易结算支持、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多种形式服务站整合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借力大型电商平台、推进贫困地区信息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侨  
以精准扶贫为出发点的旅游扶贫效果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因旅游开发反而变得更贫穷,也有一些地区贫困人员因旅游扶贫实现了经济收入增加。文章以海南省贫困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旅游扶贫模式下旅游扶贫能否精准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和满意度。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旅游扶贫效应与居民收入有关,参与旅游业前收入越低的居民旅游扶贫效应最强,也就是说旅游扶贫确实能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并且对低等收入的群众影响更为明显。此外,以"企业开发+农户参与经营"的旅游扶贫模式精准扶贫程度最高,最贫困人口获得的收入提高和社会感知最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毕娅  陶君成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近期面临着总体数量下降但地理位置分散的新形势,这给政府扶贫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本文基于社会化扶贫视角,提出了社会众筹扶贫的概念和模式;分析了相较于传统扶贫模式,社会众筹扶贫模式的优越性和实践形式,同时研究了社会众筹扶贫模式的实现路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仁灏  李学勇  罗磊  
“GB”扶贫模式,即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扶贫模式,它以还款率高、扶贫效果显著而享誉世界,南召县扶贫经济合作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在我国成立的第四个小额信贷扶贫试验基地,成立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浩  
从当前我国出现的七类经典精准扶贫模式来看,不同贫困户人群获得金融精准扶贫的方式是不同的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扶贫区域环境、不同贫困户状况,科学采用精准选择扶贫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使用扶贫资金、精准采取扶贫措施、精准实现因村派人、精准确保脱贫成效的方式,实现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脱贫。"金融精准扶贫"是"精准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