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19)
- 2023(17505)
- 2022(15108)
- 2021(14099)
- 2020(11887)
- 2019(26898)
- 2018(26480)
- 2017(51148)
- 2016(27649)
- 2015(30800)
- 2014(30200)
- 2013(29475)
- 2012(26828)
- 2011(24143)
- 2010(23848)
- 2009(21482)
- 2008(20706)
- 2007(18049)
- 2006(15422)
- 2005(13013)
- 学科
- 济(111401)
- 经济(111295)
- 管理(81875)
- 业(78486)
- 企(66973)
- 企业(66973)
- 方法(51870)
- 数学(44753)
- 数学方法(44110)
- 农(28490)
- 中国(27729)
- 财(26791)
- 业经(25989)
- 地方(24860)
- 学(24102)
- 技术(22925)
- 理论(19474)
- 农业(19265)
- 制(18659)
- 贸(17860)
- 贸易(17851)
- 和(17657)
- 务(17547)
- 财务(17471)
- 财务管理(17437)
- 易(17293)
- 环境(16945)
- 企业财务(16589)
- 划(15833)
- 银(15575)
- 机构
- 学院(380999)
- 大学(380878)
- 管理(154860)
- 济(150113)
- 经济(146981)
- 理学(135513)
- 理学院(134050)
- 管理学(131574)
- 管理学院(130878)
- 研究(123744)
- 中国(89416)
- 京(79771)
- 科学(78496)
- 财(66426)
- 所(60411)
- 农(59581)
- 业大(57676)
- 中心(56634)
- 研究所(55671)
- 财经(54391)
- 江(54318)
- 范(50787)
- 师范(50292)
- 经(49666)
- 北京(49407)
- 农业(46650)
- 院(45991)
- 经济学(44998)
- 州(44364)
- 技术(40885)
- 基金
- 项目(272489)
- 科学(215861)
- 研究(198371)
- 基金(197803)
- 家(172588)
- 国家(171174)
- 科学基金(148349)
- 社会(125657)
- 社会科(119188)
- 社会科学(119160)
- 省(107899)
- 基金项目(105454)
- 自然(97113)
- 自然科(94911)
- 自然科学(94886)
- 自然科学基金(93168)
- 教育(91786)
- 划(90484)
- 资助(80494)
- 编号(80274)
- 成果(63486)
- 重点(61067)
- 创(59625)
- 部(59608)
- 发(58459)
- 课题(55176)
- 创新(55155)
- 科研(52100)
- 国家社会(51780)
- 教育部(51195)
- 期刊
- 济(155458)
- 经济(155458)
- 研究(105255)
- 中国(69622)
- 学报(59964)
- 管理(56379)
- 科学(56146)
- 农(52427)
- 财(50116)
- 大学(45915)
- 教育(44509)
- 学学(43247)
- 农业(36935)
- 技术(35291)
- 融(27946)
- 金融(27946)
- 业经(26859)
- 财经(25691)
- 经济研究(25165)
- 经(22107)
- 科技(20368)
- 问题(20121)
- 业(19697)
- 图书(19643)
- 技术经济(19324)
- 版(17567)
- 统计(17368)
- 理论(17339)
- 资源(17115)
- 商业(17048)
共检索到534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瞿辉 闫霏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产业知识多样性(Industrial Knowledge Diversity)概念及其测度指标,并将其应用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以福建省9个地市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产业知识多样性指标与其GDP数据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利用产业知识多样性评价区域创新能力的思路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祥飞 关成华
基于2015—2017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统计面板数据,利用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方法测度区域创新空间内的企业文化多样性、企业产业多样性和企业人力资本多样性,并通过负二项回归、断尾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区域创新空间内的企业多样性对知识生产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创新空间内的企业多样性和知识生产、经营绩效均存在显著的倒U形相关关系,即随着企业多样性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经营绩效水平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此外,知识生产能力的提升应主要关注文化多样性,经营绩效水平的提升应主要关注产业相关多样性。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企业多样性与创新关系研究的维度和结论,有助于理解区域空间内的企业组成、结构和联系,进而提升知识产出和经济绩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崔新健 郭子枫 刘轶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区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流动是创新主体间联动关系的核心表现之一,知识水平也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本质反映。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流程的系统梳理,明确知识创造、知识扩散、知识选择、知识应用四个部分组成的知识管理流程;在分析各部分流程逻辑及联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流动模型;并结合对知识管理各流程的分类讨论,依次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各级评价框架,创新性的将知识流动升级演进过程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纳入评价范畴;最后,通过郑州市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应用,表明所构建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依据及适用条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力 王燕燕
本文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首次建立起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礁 赵定涛
为了分析产业多样性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利用我国1998-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我国产业多样性的知识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区域创新产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区域层面的产业多样性对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如果不考虑知识的空间溢出,将会高估研发经费、多样性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后,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凤朝 张淑慧 朱姗姗
针对技术知识多样性在创新中作用特征的争论,本文在区分不同作用对象及过程的基础上,以我国智能手机产业的29287条发明专利为研究样本,利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首先,探讨了技术知识多样性在专利受理过程中对专利审查员的影响以及在技术扩散产生创新影响过程中对后续发明人的影响。实证表明,技术知识多样性越高的发明,越能够得到后续发明者的认可,带来较高的创新影响,但对专利审查员而言,该类发明获得授权的概率越低。其次,利用模型的样本选择差异,考察了专利审查员所扮演的"制度守门人"角色在技术知识多样性与创新影响两者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相比于技术知识多样性较低的发明,技术知识多样性较高的发明,其较低的授权率源于审查过程中较高的误判率,从而使专利受理过程掩盖了部分技术知识多样性对创新影响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通过将专利受理过程纳入技术知识多样性与创新影响关系分析框架,突出了创新过程的制度基础及制约因素,同时也为我国专利受理过程的完善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东明 林秀梅
文章基于东北三省统计年鉴数据,研究了区域文化多样性与新企业创建的关系。通过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方法对统计年鉴数据进行了分析,以验证上述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与已有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区域文化多样性与新企业创建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并不成立,而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却得以成立,此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情境下独特的区域文化多样性与新企业创建的特殊关系,即区域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新企业的创建。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创新创业 区域经济 企业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健 周艳春
在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套基于油气资源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油气资源富集的12个省级地区进行分析,对比了东北、华北、西部三大油气资源富集区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婷 肖健华
目前现有区域创新能力线性评价手段存在着不足,因此提出了基于SVDD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该方法首先在对样本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降维,进而应用SVDD模型实现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同时给出了SVDD评价方法的具体步骤,并将其应用到中国各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关键词:
数据描述 区域创新能力 支持向量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国忠 颜鸷
定量分析中国不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差异对加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东部、中部、西部、东北4个区域31个省市区的综合和单项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比较分析省市区之间的差异,提出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能力 评价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羽翼 郭茜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创新程度最高的原始创新逐渐取代其他能力,成为区域间竞争的关键因素。在对原始创新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文章从原创动力、原创主体、原创环境等剖析原始创新的工作路径,并依此构建区域原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原始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原始创新主体创造能力、原始创新动力、原始创新产出能力四个二级指标,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等10个三级指标及34个四级指标。
关键词:
原始创新 原始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孙斌 赵婉琳 张晓阳
[目的 /意义]专利是科技创新产出必备指标之一,深入分析专利指标运用于区域科技创新评价,可以简化评价体系并促进评价方法的创新。[方法 /过程]在总结已有区域创新能力概念及指标研究基础上,以专利作为独特视角,基于生产视角分解科技创新各环节,构建了包含专利创造能力、专利运用能力和专利支持环境的区域科技创新专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作实证分析并检验其有效性。[结果 /结论]研究表明,专利指标可以有效作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测度,且31个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被聚为3类,江苏科技创新实力尤其显著,但在融入全球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君 郭鑫 蒋雨晨
运用融合进化动量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中国区域数字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莫兰指数、变异系数研究其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分异性。结果发现:(1)中国数字创新总体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省市发展不平衡,呈东、中、西阶梯分布,依次减弱,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2)数字创新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主要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3)从经度来看,数字创新空间分异性主要由东、中、西部区域间非均衡性和西部区域内非均衡性造成;从纬度来看,数字创新空间分异性主要由南北地区区域间非均衡性和北方区域内非均衡性造成。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数字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强创新要素数字化,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打造数字创新平台,实现数据价值化;发挥优势地区辐射作用,促进区域数字创新的空间协调性;健全监管体系,保护数字创新成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柏洲 苏屹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对已有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用结构方程、粗糙集理论和数值转换方法构建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改进后的突变级数评价模型可以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对不符合突变级数要求的指标进行信息和数量的双浓缩,同时综合评价结果具有绝对含义。通过统计年鉴获得相关数据,应用所构建的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对全国省市进行实证研究,不仅得出了各省市的排名情况,同时也验证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月征 袁乐平
区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区域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对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文章借用管理熵理论,从区域创新的系统角度出发,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得到了各评价指标的熵值计算公式,并根据Brusselator模型给出了区域创新系统耗散结构的判据,为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和区域创新系统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评价 管理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