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76)
2023(12851)
2022(10234)
2021(9527)
2020(7661)
2019(17461)
2018(17316)
2017(34095)
2016(17941)
2015(20270)
2014(19911)
2013(19006)
2012(16560)
2011(14503)
2010(14121)
2009(12573)
2008(11667)
2007(9990)
2006(8365)
2005(7016)
作者
(46834)
(39174)
(38881)
(37172)
(24668)
(18331)
(17692)
(15250)
(14876)
(13657)
(13211)
(12988)
(12165)
(12080)
(12005)
(11679)
(11598)
(11307)
(11147)
(11039)
(9578)
(9393)
(9334)
(8906)
(8848)
(8842)
(8370)
(8365)
(7659)
(7616)
学科
(77704)
经济(77639)
管理(50101)
(49984)
(40974)
企业(40974)
方法(36556)
数学(32705)
数学方法(32099)
(21555)
中国(20294)
业经(19377)
(16403)
地方(15892)
农业(14581)
产业(13628)
技术(12885)
理论(12290)
(12096)
贸易(12090)
(11897)
(11745)
(11514)
(10619)
财务(10556)
财务管理(10533)
环境(10467)
(10372)
(10086)
企业财务(9979)
机构
学院(243041)
大学(238282)
(101313)
经济(99482)
管理(99302)
理学(87333)
理学院(86544)
管理学(84753)
管理学院(84323)
研究(72700)
中国(53908)
(48031)
科学(43293)
(43143)
财经(35625)
中心(34974)
业大(34488)
(34280)
(33909)
(33146)
(32559)
经济学(31710)
(30453)
研究所(30411)
师范(30156)
北京(28968)
经济学院(28820)
(27444)
(27429)
财经大学(26724)
基金
项目(174816)
科学(140463)
研究(130527)
基金(127877)
(109993)
国家(109115)
科学基金(96425)
社会(84810)
社会科(80647)
社会科学(80631)
(69853)
基金项目(67469)
自然(61220)
教育(60953)
自然科(59878)
自然科学(59869)
自然科学基金(58762)
(57513)
编号(53632)
资助(51242)
成果(40800)
重点(39323)
(39007)
(38246)
(37900)
课题(36177)
国家社会(35644)
创新(35314)
教育部(33643)
人文(33387)
期刊
(103652)
经济(103652)
研究(64027)
中国(41684)
管理(37189)
(33051)
科学(31914)
学报(31900)
(31505)
大学(26161)
教育(25905)
技术(25405)
学学(24818)
农业(21961)
业经(19741)
(18208)
金融(18208)
经济研究(17539)
财经(16924)
(14708)
问题(14145)
统计(12910)
技术经济(12590)
(12141)
商业(11875)
(11414)
科技(11330)
现代(10935)
(10731)
决策(10722)
共检索到333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丽  杜兴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系统逐渐从模块化走向集成化。产业集成建立在模块化基础上,是对模块化生产的有机整合和综合集成。它跨越了行业界限和时空概念,使组织结构、信息传递、创新能力与功能发挥产生质的飞跃,推动了产业融合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增强产业竞争力。按照产业集成原则(价值最大化原则,效益倍增原则,增强产业竞争力原则),从产业集成框架、集成方法和集成步骤入手,可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集成实现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煜  龙勇  
为探究本土企业如何实现模块化产品创新并借以突破"低端锁定",以190家本土企业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技术集成能力对模块化产品创新的影响以及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模块可降解性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技术集成能力对不同层次模块化产品创新即模块创新和架构创新都有显著直接影响;探索式学习在技术集成能力对两类模块化产品创新的影响路径中均存在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利用式学习在技术集成能力对模块创新的影响路径中存在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但是对架构创新的影响有限;模块可降解性在企业技术集成能力与两类产品创新中均存在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柴国荣  许瑾  洪兆富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模块化的组织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新型组织模式。文章根据模块化组织理论,从外部市场需求和功能模块自身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动力,阐明模块供应商之间由"背对背"竞争到合作创新是模块化产业集群实现技术创新主要途径,指出模块之间在创新过程中的竞争、协调和配合能够促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良性发展,提出了我国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本红  张丹平  
大型客机研制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工业制造和科技水平。结合模块化理论和产业链理论,分析了大型客机产业链的模块层次结构,提炼出大型客机产业链升级的一般轨迹,即由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到品牌升级;总结了产业链升级的方式,包括转包生产、风险合作、企业联盟和自主研制;归纳了大型客机产业升级的3种路径:逐步替代升级、联盟追随升级和跨越赶超升级,并提出我国大飞机产业升级的相关对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继云  史忠良  
当今产业已进入模块化大发展时期,产业创新呈现出新的特点,模块创新、模块重组不仅引起产品链内部、产品链之间的高效率创新,而且由于不同产业之间的模块融合而引发了产业融合,致使在模块化背景下产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由此催生了大量的边缘产业,带来了产业创新模式的根本变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军  
产业模块化是在经济系统主导要素的演进更替下对传统产业组织形态的突破和创新,是信息时代新的组织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本质。产业模块化能够推动市场结构演进:使市场集中度降低;改变少数核心企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格局;降低进入和退出壁垒,促进产业的竞争与重组;增加产品多样化程度。产业模块化改变企业行为:在模块化价值网络框架下进行企业边界的调整,实现"杠杆增长";使设计规则的标准成为竞争的焦点;将"面对面"竞争演变为"背对背"竞争,促进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同时,产业模块化能够提升产业绩效并带来巨大的创新效应,加速产业技术进步;能够形成模块化垄断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提高生产相对效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燕红忠  席晓军  
本文概述了模块化的产生及其基本界定,在交易费用框架下对产业组织的模块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信息化改变了产品生产活动的监督与度量成本,从而使得经济组织结构向着节省交易费用的方向变迁,即组织模块化。本文基于模块化在产业组织中的构造规律,通过对我国电信业的实证研究,对产业组织的模块化及其政策制定提出了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洵  
首先考察了电信产业模块化经营的可行性,认为电信产业已具备模块化经营属性;其次分析了电信产业的四个模块组成结构及其各自的功能;最后分析了电信产业模块化网络系统的演变趋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晓鹏  
产业标准化是以技术标准化为本质特征的,其核心目标在于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与分工经济效应的有机兼容;但最大的缺陷是产品缺乏多样性、产业体系内生性风险较大。产业模块化是以功能标准为其本质特征,它不仅保持了产业标准化的优势,也有效地克服了其内在的劣势。说到底,产业模块化不仅是对产业标准化的升级,也是对产业标准化的整合。本文通过对产业标准化和产业模块化形成机理的剖析,全面比较了技术标准和功能标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产业标准化和产业模块化的相互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柯颖  
通过对产业价值网理论演化脉络的综述和总结,提出产业价值网理论模型,研究基于模块化的产业价值网重构机理及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对模块化条件下产业价值网的治理机制和价值创新路径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产业价值网的竞争力取决于由各相关产业价值链中关键价值模块共同构筑的关键价值区域价值权力的大小和协同效应的强弱,后发国家应充分利用资源的比较优势,促进关键价值区域价值权力的生成和强化,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跨越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晓峰  
技术变革是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转换的基本条件,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会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本文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基础上,论述了模块化技术成为主导技术的技术条件,以计算机产业为例论述了模块化生产方式的产生及其特点。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会新  白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者,其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呈现出显著的模块化特征。以模块创新和标准创新为基本框架,构建了3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式创新路径:"外围模块-核心模块"、"核心模块-架构规则"、"架构规则-核心模块"。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政府支持5个维度建立了突破式创新路径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方法,并用该方法对西安市2014年14类行业数据进行分析,设计了西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式创新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晓华  
联发科公司交钥匙解决方案MTK的出现改变了手机的模块化程度,带来"山寨"手机的崛起。本文的研究认为,模块化不是独立演进的,产品模块化程度的变化会使产品生产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模块再整合降低了产业的知识壁垒,使大量低技术水平的企业进入成为可能,进而改变了产业的竞争格局。模块再整合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升级路径,政府的行业管理政策也需要根据产业特征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顺法  黄宇  
模块化是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动力,而且创意产业在这个方面表现的比其它产业更为突出。创意产业的模块化建立在传统的集合型价值链裂变、分解基础之上,形成具有兼容性、可重复利用、符合界面标准的价值模块。文章首先对创意产业价值链进行价值模块化分解,然后根据创意产业的经济特征对价值模块进一步整合,构成更有效率、更加多元化的价值创造系统和组织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茂荐  
文章从模块化厂商的分工基础——各厂商占据资源位差别出发,研究了产业模块化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各厂商资源位的差别导致了竞争地位不同,在产业总价值中获取份额不同,并且促进了不同层次厂商间合作,企业应通过业务聚焦战略和企业内部模块化融入到模块化生产网络中。提出了中国企业发展的建议,可以先从低资源位的一般模块商进入模块化网络,然后逐渐提升自己资源位,通过品牌优势构建转入系统集成商或者通过技术能力培养转入关键模块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