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086)
- 2023(22960)
- 2022(19429)
- 2021(18121)
- 2020(15140)
- 2019(34763)
- 2018(34262)
- 2017(65812)
- 2016(35654)
- 2015(39932)
- 2014(39730)
- 2013(39168)
- 2012(36420)
- 2011(32895)
- 2010(33265)
- 2009(31030)
- 2008(30948)
- 2007(27513)
- 2006(24645)
- 2005(22454)
- 学科
- 济(153124)
- 经济(152932)
- 业(114903)
- 管理(113065)
- 企(98666)
- 企业(98666)
- 方法(64594)
- 数学(53579)
- 数学方法(52933)
- 农(44303)
- 财(43803)
- 中国(43673)
- 业经(39767)
- 制(33138)
- 地方(32333)
- 农业(29913)
- 贸(28725)
- 贸易(28704)
- 务(28067)
- 财务(27978)
- 财务管理(27925)
- 易(27874)
- 学(27658)
- 企业财务(26498)
- 银(25470)
- 理论(25429)
- 银行(25425)
- 和(25077)
- 技术(25067)
- 行(24395)
- 机构
- 学院(509246)
- 大学(508643)
- 济(214739)
- 经济(210302)
- 管理(200769)
- 研究(173486)
- 理学(171727)
- 理学院(169880)
- 管理学(167182)
- 管理学院(166221)
- 中国(135594)
- 京(109299)
- 财(103126)
- 科学(101523)
- 所(86213)
- 财经(80569)
- 农(79967)
- 中心(78720)
- 江(77590)
- 研究所(77340)
- 经(73245)
- 业大(70708)
- 北京(69855)
- 范(66452)
- 师范(65882)
- 经济学(65143)
- 院(63054)
- 农业(61951)
- 州(61747)
- 财经大学(59564)
- 基金
- 项目(332493)
- 科学(263793)
- 研究(248282)
- 基金(242451)
- 家(209073)
- 国家(207256)
- 科学基金(179564)
- 社会(158960)
- 社会科(150745)
- 社会科学(150709)
- 省(128196)
- 基金项目(126662)
- 教育(114196)
- 自然(114013)
- 自然科(111366)
- 自然科学(111341)
- 自然科学基金(109380)
- 划(107424)
- 编号(101203)
- 资助(100505)
- 成果(83411)
- 部(74537)
- 重点(74024)
- 发(72778)
- 课题(70116)
- 创(69692)
- 国家社会(65782)
- 教育部(64708)
- 创新(64681)
- 制(63235)
- 期刊
- 济(245262)
- 经济(245262)
- 研究(158299)
- 中国(104284)
- 财(81310)
- 管理(79543)
- 农(74176)
- 学报(72646)
- 科学(70068)
- 教育(57874)
- 大学(57165)
- 学学(53630)
- 融(52465)
- 金融(52465)
- 农业(50645)
- 技术(46064)
- 业经(40463)
- 财经(40393)
- 经济研究(38865)
- 经(34807)
- 问题(31707)
- 业(27940)
- 贸(26294)
- 技术经济(26057)
- 现代(23820)
- 世界(23760)
- 图书(23721)
- 理论(23492)
- 统计(23473)
- 商业(22983)
共检索到781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俊杰
本文从产业政策视角研究转型时期我国产能过剩的发生机制。研究认为,当前产业政策刺激了大量的企业对少数具有政府偏好产业的集中进入,而企业自身的投资冲动行为又进一步加强了产能过剩程度。过剩产能形成后,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宏观目标的考量往往会在产业政策指导下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去库存、鼓励创新、限制退出,这种选择性的疏导策略又在客观上造成产能过剩化解机制受阻,从而使得产能过剩"日益严重",且"久治不愈"。进一步地,本文利用1999—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其政策意义在于有效防范和治理产能过剩,为加快产业政策转型提供思路。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产能过剩 发生机制 制造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俊杰 刘志彪
本文分析了产能过剩影响经济波动的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利用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验证得出:第一,产能过剩引起的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变动会直接导致经济波动,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二,产能过剩通过要素市场扭曲的中介效应影响经济波动,其中,资本市场扭曲和要素配置扭曲的中介效应非常显著,而劳动市场扭曲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且资本市场扭曲和要素配置扭曲表现出不完全中介效应特征。第三,产能过剩引起的产能利用率变动对经济波动的直接效应要远大于资本市场扭曲和要素配置扭曲产生的中介效应。因此,在产能过剩环境下,政府应放弃对要素价格以及配置的不当干预,加快构建统一市场,重点是完善要素市场,以使经济增...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政 杨先明 匡慧姝
公平竞争对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极为重要,但对此的经验研究相对缺乏。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本文从欠公平竞争视角研究了中国制造企业产能过剩的形成与治理机制。研究发现:欠公平竞争显著加剧了企业产能过剩,说明在微观层面应该进一步提升我国市场的公平竞争程度,减少各类灰色竞争与反竞争等对产能过剩的不利影响。就作用机理而言,发现欠公平竞争往往与要素市场扭曲、产品市场调节信号失效、内生产能集中机制失灵以及研发创新化解产能乏力等渠道结合,最终加剧企业产能过剩。本文政策含义表明,应该从供需两侧铲除阻碍企业公平竞争的土壤,
关键词:
公平竞争 产能过剩 产能治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政 杨先明 匡慧姝
公平竞争对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极为重要,但对此的经验研究相对缺乏。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本文从欠公平竞争视角研究了中国制造企业产能过剩的形成与治理机制。研究发现:欠公平竞争显著加剧了企业产能过剩,说明在微观层面应该进一步提升我国市场的公平竞争程度,减少各类灰色竞争与反竞争等对产能过剩的不利影响。就作用机理而言,发现欠公平竞争往往与要素市场扭曲、产品市场调节信号失效、内生产能集中机制失灵以及研发创新化解产能乏力等渠道结合,最终加剧企业产能过剩。本文政策含义表明,应该从供需两侧铲除阻碍企业公平竞争的土壤,通过强化公平竞争环境来遏制企业产能过剩。
关键词:
公平竞争 产能过剩 产能治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俊杰
产业政策是导致我国转型时期产能过剩产生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中国1999-2011年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产业政策对产能利用率的效应显著为负,不同政策工具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并不相同:(1)税负降低会带来产能利用率的下降,两者显著正相关;(2)贸易保护与产能利用率的关系显著为正,贸易保护程度的增强在短期内会提高产能利用率;(3)创新补贴与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显著为负,政府补贴对创新效率具有负作用。进一步地,小企业、国有企业和行业低技术的比重越高,产业政策就越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化解和防止产能过剩,我国的产业政策亟需转向竞争政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鑫
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提升公司绩效。对公司绩效进行量化研究,是分析其与股权结构及资本结构之间互动影响关系的关键。文章在论述国内外学者对三者之间联立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从内生性视角选取2005年至2009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利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联立关系。实证研究表明,三个内生变量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影响关系,即同时存在促进效应与反馈效应;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具有正向影响关系,而资产负债率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及公司绩效之间具有负向影响关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巧芝 田雪琪 张力晖
提升绿色发展韧性是中国制造业面对动荡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采用敏感性指数法测算制造企业绿色发展韧性,利用核密度分布与马尔科夫链法评估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韧性的动态趋势与收敛状态。结果发现:(1)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处于“发展水平与发展韧性”双重下降时期。其中,绿色发展水平下降态势趋缓,绿色发展韧性则经历了“上升→下降”、“正向→负向”阶段转变;(2)高端装备制造业是绿色发展水平变化的主导力量,传统制造业在绿色发展韧性变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3)根据绿色发展韧性的马尔科夫链结果,低水平和高水平的状态锁定概率较高,状态跃迁与状态退化主要发生在相邻状态间。制造业中收敛于高水平与较高水平类型企业占半数左右,其中,传统制造业为55%,高端装备制造业为45%。研究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促进绿色发展韧性提升和高效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寿喜 赵帅 岳成浩
本文以2012~2021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构建文本和量化两个维度,利用熵值法构建综合指标来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证研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进一步,本文基于价值链理论,分析价值链各环节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从各环节来看,研发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与企业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最后,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影响在不同企业集群中的异质性发现:相较于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在技术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更为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立成 刘灿雷 杨德彬
已有研究大多基于企业生产率的角度对企业对外投资的市场"自选择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忽视了企业的产品定价优势在对外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基于企业成本加成率的视角,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定价能力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指标中,综合考察了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市场"自选择效应",并进一步考察了其背后的生产率优势和产品定价优势。研究发现,相对于非对外投资企业而言,对外投资企业具有更高的成本加成率,且企业的成本加成率越高相应的对外投资规模也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除生产率优势外,产品定价优势同样是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对外投资 成本加成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寿喜 王沈
本文采集中国上市公司2008~2011年连续4年的年报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对上市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发生并购、资产重组以及业绩高增长公司以及经营亏损企业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企业更容易出现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重点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监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美连 石泓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2012年数据为样本,对其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水平与公司规模、社会监督压力、行业压力、所在地区经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与股权集中度不相关。
关键词:
制造业上市公司 碳信息披露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雷新途
专用性资产可以增进企业绩效,同时也决定了企业融资契约的安排,这是资产专用性的两类经济后果。通过考察企业资产是否具有专用性经济后果可以判断企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进而可揭示企业内部财务冲突状况。本文以2005~2006年在沪深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长期资产不具有资产专用性应有的两类经济后果,表明我国企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不高。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证实了我国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财务冲突的现实。
关键词:
资产专用性 财务绩效 融资契约 财务冲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翠红 孙海波 董直庆
采用动态OP协方差分解方法,结合中国2001-2014年制造业数据测算R&D资源配置效率和演变趋势,进一步检验政府创新补贴对R&D配置效率演变态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R&D资源配置整体呈现恶化趋势但恶化速度逐步趋缓,行业间R&D资源错配是导致配置效率恶化的主要来源;分行业来看,加工制造业R&D资源配置效率正朝优化方向演进,但装备制造业R&D配置效率加速恶化;政府R&D补贴对R&D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呈倒U型效应,且大部分行业处于倒U型左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翠红 孙海波 董直庆
采用动态OP协方差分解方法,结合中国2001-2014年制造业数据测算R&D资源配置效率和演变趋势,进一步检验政府创新补贴对R&D配置效率演变态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R&D资源配置整体呈现恶化趋势但恶化速度逐步趋缓,行业间R&D资源错配是导致配置效率恶化的主要来源;分行业来看,加工制造业R&D资源配置效率正朝优化方向演进,但装备制造业R&D配置效率加速恶化;政府R&D补贴对R&D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呈倒U型效应,且大部分行业处于倒U型左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彬
本文以制造业462家上市公司2008~2010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从董事会结构要素的四个变量入手,对董事会治理要素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实证分析董事会治理要素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董事会领导权结构对公司绩效无显著影响,董事会规模大小并非影响公司绩效的有效因素,独立董事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董事会治理要素 公司绩效 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市场化改革、过度投资与企业产能过剩——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重点产业政策如何影响了企业出口——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微观证据
“两业”融合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生产率悖论”——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化创新、价值共创与企业效率——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R&D投资行为影响——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集团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治理、融资因素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超常增长与数字化转型——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所有权性质、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