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92)
- 2023(16819)
- 2022(14371)
- 2021(13534)
- 2020(11150)
- 2019(25626)
- 2018(25513)
- 2017(49438)
- 2016(26259)
- 2015(29677)
- 2014(29496)
- 2013(28948)
- 2012(26333)
- 2011(23597)
- 2010(23457)
- 2009(21242)
- 2008(20429)
- 2007(18023)
- 2006(15680)
- 2005(13120)
- 学科
- 济(110057)
- 经济(109858)
- 业(76633)
- 管理(71233)
- 企(55437)
- 企业(55437)
- 农(51678)
- 方法(48377)
- 数学(41296)
- 数学方法(40764)
- 农业(34345)
- 业经(30124)
- 中国(28457)
- 财(24509)
- 地方(24265)
- 学(21145)
- 制(18732)
- 理论(18106)
- 技术(17709)
- 贸(17504)
- 贸易(17496)
- 和(17388)
- 易(16995)
- 环境(16289)
- 发(15637)
- 务(14712)
- 财务(14633)
- 财务管理(14601)
- 产业(14569)
- 策(14482)
- 机构
- 学院(366569)
- 大学(363386)
- 管理(148968)
- 济(147392)
- 经济(144286)
- 理学(130293)
- 理学院(128958)
- 管理学(126692)
- 管理学院(126032)
- 研究(117610)
- 中国(87123)
- 京(75703)
- 科学(72532)
- 农(70938)
- 财(63556)
- 业大(58826)
- 所(56341)
- 中心(55754)
- 农业(54149)
- 江(52768)
- 财经(51626)
- 研究所(51457)
- 范(49083)
- 师范(48682)
- 经(47224)
- 北京(46785)
- 经济学(43431)
- 州(42776)
- 院(42540)
- 经济管理(40655)
- 基金
- 项目(258493)
- 科学(204360)
- 研究(193600)
- 基金(186932)
- 家(161110)
- 国家(159667)
- 科学基金(138643)
- 社会(123627)
- 社会科(116292)
- 社会科学(116257)
- 省(102214)
- 基金项目(100098)
- 教育(88321)
- 自然(88240)
- 自然科(86143)
- 自然科学(86125)
- 自然科学基金(84561)
- 划(84292)
- 编号(80861)
- 资助(75044)
- 成果(64127)
- 部(57234)
- 重点(57118)
- 发(56094)
- 课题(54280)
- 创(53894)
- 国家社会(50334)
- 创新(50158)
- 教育部(49295)
- 科研(48938)
- 期刊
- 济(162685)
- 经济(162685)
- 研究(102965)
- 农(71994)
- 中国(69516)
- 学报(55913)
- 科学(52416)
- 管理(50695)
- 农业(49386)
- 财(46533)
- 大学(44363)
- 教育(41992)
- 学学(41683)
- 技术(33126)
- 业经(33104)
- 融(29178)
- 金融(29178)
- 财经(24046)
- 经济研究(23639)
- 业(22819)
- 问题(22455)
- 经(20638)
- 图书(19512)
- 版(18936)
- 科技(18187)
- 技术经济(17580)
- 理论(16713)
- 现代(16688)
- 资源(16366)
- 商业(16037)
共检索到523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落脚点。但面对中国70.8%的人仍然以农为生、58.2%的人还住居在农村的局面,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与历史重任?笔者认为无外乎三个层面:农业.农村.农民,也即三大战略转换:一是农业的产业化转变;二是农村社会形态的转型;三是农民身份的转换。但这三大战略的转换需要产业的有力支撑,只有夯实这一经济基础,建设新农村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产业 产业集群 持续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福春
“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的改善等一系列问题都有赖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改革与深化。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石山
“中国农村象非洲”、“共产党还要我们穷多久”,这两种声音应该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大农业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县级领导的作用与县域经济的现状,关系到能否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应将山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把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作为工作重点,要处理好农村工作中的点面关系,要把尊重自然规律摆到主导位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山区建设 领导作用 合作组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煦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把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农业产业化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新农村 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学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全党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必须深刻认识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科技的重大需求,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云海
传统民本思想以其客观上的民主性和内容上的丰富性、务实性,也可而且应该成为当下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本文拟以此为视角,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取向、根本目的、中心任务等进行尝试性的认知和解读,希望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化和丰富人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认识。
关键词:
传统民本思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素红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支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当前农村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从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明确和调整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和定位、加大金融资源反哺农业的力度、探索和创新支农金融服务的渠道、规范民间金融发展等方面提出了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
金融支持 新农村建设 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慧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形成一个结构合理、有机衔接、高效运行的动力机制体系,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不偏离正确的轨道,持续、高效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由各种动力要素所构成,包括经济动力、政治动力和文化动力,其中经济动力机制是根本,政治动力机制是主导,文化动力机制是支撑。经济动力机制、政治动力机制和文化动力机制由各自的动力要素组成。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立清 李明贤
本文以解决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量化问题为基本任务,概括了国内包括重庆市“简便实用型”、北京市房山区“新农村数字化模型”、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和南京市江宁区、湖南湘西自治州等地方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科学评价、简便可行、系统性、可比性和导向性等六大基本原则。文章采用AHP方法,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50个二级评价指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运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新农村 评价实践 指标体系 评价原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练军 李长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再文 李刚
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意义与内涵,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重点,新农村建设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对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理论研究 综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晶 卢鸿鹏 毕亚林 张阳武
首先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并分析了广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成效,指出其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进而阐述了广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和战略思路。最后指出广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十一五”规划的政策要点。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心镇 广州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学军 陈武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2006年我国27个省(区)的农村投入水平、政府效能发挥和新农村建设绩效进行客观综合评价,运用相关分析探寻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运用聚类分析探索各个地区在上述三个方面的表现水平和对比情况。通过研究有如下发现和结论:①我国新农村建设绩效相对比较均衡,中部省份略优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②农村投入水平的产出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西部地区的投入水平(相对水平)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③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呈不均衡态势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中部地区政府效能发挥更加明显,而西部地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相对较弱;④农村投入水平和政府效能发挥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