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03)
- 2023(16876)
- 2022(14133)
- 2021(13489)
- 2020(11263)
- 2019(25933)
- 2018(25624)
- 2017(48927)
- 2016(25801)
- 2015(29376)
- 2014(28774)
- 2013(28358)
- 2012(25849)
- 2011(23266)
- 2010(23232)
- 2009(21506)
- 2008(20843)
- 2007(18236)
- 2006(15939)
- 2005(14360)
- 学科
- 济(110514)
- 经济(110381)
- 管理(81245)
- 业(79087)
- 企(67510)
- 企业(67510)
- 方法(50491)
- 数学(43859)
- 数学方法(43186)
- 中国(31290)
- 财(28436)
- 农(28155)
- 业经(25686)
- 制(24194)
- 技术(23889)
- 贸(22393)
- 贸易(22375)
- 易(21898)
- 地方(19031)
- 银(18385)
- 农业(18371)
- 银行(18368)
- 融(18169)
- 金融(18165)
- 理论(18077)
- 学(17879)
- 行(17608)
- 务(17031)
- 体(16967)
- 财务(16958)
- 机构
- 大学(366727)
- 学院(365688)
- 济(161725)
- 经济(158823)
- 管理(147457)
- 理学(127596)
- 理学院(126348)
- 管理学(124269)
- 管理学院(123564)
- 研究(121489)
- 中国(94329)
- 京(76545)
- 财(73767)
- 科学(68268)
- 财经(58693)
- 所(58107)
- 中心(55801)
- 经(53648)
- 江(52626)
- 研究所(52510)
- 农(50755)
- 经济学(50545)
- 业大(48757)
- 北京(48318)
- 经济学院(45469)
- 范(44792)
- 师范(44364)
- 院(44312)
- 财经大学(43975)
- 州(41524)
- 基金
- 项目(246707)
- 科学(198302)
- 研究(184157)
- 基金(182706)
- 家(157886)
- 国家(156654)
- 科学基金(136945)
- 社会(120795)
- 社会科(114994)
- 社会科学(114972)
- 基金项目(95419)
- 省(94220)
- 自然(86349)
- 教育(85626)
- 自然科(84478)
- 自然科学(84461)
- 自然科学基金(83013)
- 划(79489)
- 资助(75050)
- 编号(72719)
- 成果(58596)
- 部(56370)
- 创(55670)
- 重点(55541)
- 发(53042)
- 国家社会(51513)
- 创新(51484)
- 课题(50507)
- 制(49864)
- 教育部(49592)
- 期刊
- 济(172319)
- 经济(172319)
- 研究(109866)
- 中国(73703)
- 管理(59059)
- 财(57351)
- 科学(49666)
- 学报(48431)
- 农(45350)
- 教育(40209)
- 大学(39550)
- 学学(37157)
- 技术(36743)
- 融(33737)
- 金融(33737)
- 农业(31431)
- 财经(29570)
- 经济研究(28826)
- 业经(26467)
- 经(25631)
- 问题(22619)
- 贸(20875)
- 技术经济(20278)
- 国际(19405)
- 统计(18707)
- 业(18501)
- 科技(18110)
- 策(17915)
- 世界(17896)
- 理论(16188)
共检索到544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耿楠
本文针对我国技术引进与创新的现状,在对技术轨道理论和演进机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形成技术轨道的技术可能性,市场机会和制度上的障碍。认为自主创新的重要目标是形成自己的技术轨道,并通过不断的自主改进性创新来加强其主导地位,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个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一系列的相关措施给予保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保永文 马颖
引入包含国内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的生产率函数,分析技术创新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机制,并利用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对异质创新成果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产业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以专利申请量度量的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显著大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显著提升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不显著;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显著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产品差异化机制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由成本费用下降带来的成本竞争机制无显著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龚艳萍 屈宁华
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中的17个行业在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上,突破了以往仅从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考察的做法,增加了对技术创新环境方面的考虑。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显著影响;且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环境指标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技术创新产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相对最大,其次是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环境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相对最弱。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产业国际竞争力 高技术产业
[期刊] 预测
[作者]
杨祎 杨水利
适配的技术创新模式是保障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行稳致远的关键动能。本文基于技术演进视角,分析技术创新模式对国际竞争优势影响的作用机理,并验证产业对外依存度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对国际竞争优势负向影响显著,对产业对外依存度正向影响显著;自主创新对国际竞争优势正向影响显著,对产业对外依存度负向影响显著;产业对外依存度在技术创新模式与国际竞争优势间中介作用显著。研究提出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培育国际竞争优势;设置产业对外依存红线,倒逼技术创新模式转换;依据行业技术水平,制定差异化创新策略等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成军,王沛民,管晓永,孟现志,王雁,焦利芳
近些年,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卓越进展。但总体来说,我国科学研究与世界先进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技术创新在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也远未发挥出来。本文在充分注意到已有相关实践和学术成果后,给出了基于国际竞争力提升环境下的我国技术创新的一系列相应建设性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唐剑
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比较静态的角度分析制度体系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体现为降低成本、增加效率、提高速度三大机制;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企业竞争力伴随着制度变迁的动态演化过程,包括突破惯例、搜寻优势、重新选择三个阶段。我国垄断石油企业经过30多年的制度变迁,在国际石油市场展示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不合理的制度体制造成国有石油企业的竞争劣势。因此,国有石油企业需要进行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体系的创新和变迁,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打破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交织的制度瓶颈,构建合理的价格体制,培育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企业文化系统等,从而保持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元
本文立足于技术创新这一角度,根据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和前瞻性等原则建立一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业 国际竞争力 指标体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安 李士梅 尹逊之
数字经济背景下,选择适宜的创新模式,与数字化转型有效协同,是发展中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并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2005—2018年中国16类制造业投入产出、进出口贸易等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以及数字化投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模仿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数字化投入显著抑制了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即在自主创新领域表现出“数字化创新悖论”;同时,数字化投入也抑制了模仿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消极影响,但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数字化投入以及电信数字化投入的调节效应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IT和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化投入反而会强化模仿创新的消极影响。因此,数字经济时代,在不断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格外注重增强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契合度,快速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明远
本文利用2000—2012年11个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其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来看,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引进与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的提高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而适应创新竞争市场变化能力的效果不明显。从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来看,政府和金融机构分别给予资金支持制造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而同时给予支持时则存在着协调方面的问题。另外,制造业行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对外开放均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来自发达国家的R&D外溢当期效果不明显。不同技术水平行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对其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义志
目前我国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困难重重,在当今国际竞争中,利用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塑造我国现代民族品牌,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国的一些成功企业,论述如何利用技术创新创造和保持我国的名牌产品。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国际竞争力 名牌产品 垄断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义志 贺蓓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戴永务 林伟明 许澎捷 余建辉
在分析指出技术创新是提升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经济普查年鉴》相关数据对中国人造板产业技术创新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人造板产业技术创新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创新模式不合理、新产品对销售收入贡献小、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应通过建立人造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大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提升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业国际竞争力 人造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仁发 汪青青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投入及其基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存在行业差异性;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也存在行业差异性;基于生产性服务投入的异质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投入服务化、金融业保险投入服务化、科学技术投入服务化均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赖明勇,王建华,吴献金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决于其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出口商品的构成来看,工业制成品贸易已是当今国际贸易的主流。因此,增强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且紧要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对外贸易必须由以往...
关键词:
技术创新;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婷 余东华 张明志
文章基于环境规制视角,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技术创新、资本深化与制造业竞争力的内生关系,并利用分行业数据进一步检验不同污染密集度下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何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整体来看各变量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波特假说"得到验证。分行业回归结果显示,重度污染行业的多数变量对技术创新表现负向影响、缺乏内在创新动力,中度污染行业则明显存在资本过度深化问题。由于行业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国际竞争力表现差异化的影响,整体、中度和轻度污染行业呈现U型特征,而重度污染行业则表现为倒U型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