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16)
2023(18107)
2022(15295)
2021(14301)
2020(11787)
2019(26919)
2018(26468)
2017(50771)
2016(27765)
2015(31488)
2014(31796)
2013(31003)
2012(29041)
2011(26233)
2010(26523)
2009(24208)
2008(23928)
2007(21614)
2006(18874)
2005(17101)
作者
(79148)
(66103)
(65818)
(62877)
(42044)
(31660)
(30226)
(25799)
(25221)
(24053)
(22470)
(22305)
(21064)
(20776)
(20530)
(20525)
(20160)
(19574)
(19057)
(19037)
(16515)
(16414)
(16270)
(15143)
(14982)
(14979)
(14790)
(14732)
(13362)
(13261)
学科
(116433)
经济(116319)
管理(77237)
(75027)
(59469)
企业(59469)
方法(47258)
数学(41048)
数学方法(40486)
(35242)
中国(35113)
地方(29135)
(28891)
业经(27353)
农业(23538)
(22855)
(21835)
贸易(21820)
(21624)
(21117)
(19622)
银行(19588)
理论(19450)
(18758)
技术(18698)
(18692)
金融(18688)
环境(17526)
(17439)
财务(17368)
机构
学院(395036)
大学(386282)
(161126)
经济(157430)
管理(148483)
研究(132937)
理学(126255)
理学院(124848)
管理学(122621)
管理学院(121883)
中国(100632)
(82112)
科学(79392)
(75358)
(66654)
(64415)
(63105)
中心(62380)
研究所(59765)
财经(58579)
业大(55991)
(53239)
(52943)
师范(52714)
北京(51886)
(50603)
农业(50084)
经济学(48747)
(48379)
技术(47060)
基金
项目(255109)
科学(200436)
研究(193270)
基金(180164)
(155028)
国家(153627)
科学基金(132129)
社会(119691)
社会科(113369)
社会科学(113343)
(103801)
基金项目(94507)
教育(91621)
(85887)
自然(83198)
编号(82351)
自然科(81232)
自然科学(81208)
自然科学基金(79718)
资助(74025)
成果(67000)
(59521)
课题(58371)
重点(57909)
(55997)
(53775)
创新(49994)
项目编号(48926)
(48687)
国家社会(48331)
期刊
(185661)
经济(185661)
研究(117857)
中国(85686)
(59550)
(59107)
学报(55566)
教育(55119)
管理(55101)
科学(52238)
大学(42949)
农业(40442)
学学(40116)
技术(39784)
(39363)
金融(39363)
业经(32512)
经济研究(28884)
财经(28410)
(24597)
问题(24314)
(21177)
技术经济(19596)
(19540)
图书(19285)
职业(18761)
统计(18495)
商业(18455)
(18282)
论坛(18282)
共检索到602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梁乃锋  朱柳单  李治国  
惠州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年毕业生超万人,但受生源结构、专业结构、地域文化、地区产业结构、广深莞人才“虹吸效应”的影响,惠州高职毕业生留惠工作比例较低,惠州产业发展所需专业技术人才本地供给不足,应从优化专业布局、调整生源结构、深化产教融合、完善留才制度等方面完善高职毕业生留惠就业创业的政策路径,为推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惠  
以生涯理论分析高职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其原因包括生涯发展理论视角下的职业准备之"慢"、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视角下就业决策之"慢"、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视角下有效行动之"慢"。预防高职毕业生"慢就业",需要普及生涯教育,将生涯发展目标贯穿学生学业阶段;建立协同机制,将生涯教育责任赋予利益相关群体;调整教育理念,将生涯适应能力纳入终生教育目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申珊珊  
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本地就业比例,把毕业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已成为中小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命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温州3所高职院校2013—2021年毕业生就业数据,发现高职毕业生留温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各生源地及不同专业的毕业生留温就业率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受到城市经济发展吸引力不足、就业政策存在空白短板、民营企业不重视技能型人才、学校专业设置和就业服务不足、个人就业目标不明确等因素影响。文中提出城市发展特色新兴产业、政府优化就业政策、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发展平台、学校加强产教融合和就业服务、个人增强竞争力和服务社会意识等对策建议,以提高高职毕业生本地就业比率,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擎  
近些年,吉林省新的经济发展态势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全省高校毕业生虽不断增加,但在吉林省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方面仍有很大进步空间。还需要吉林省政府继续采取完善政策体系,改善用人环境,拓宽就业渠道等措施,以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同时也为其他省份在促进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文章以吉林省为例,分析了当前吉林省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进  邢运凯  
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职学历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高职学生的学习属性、就业心理、就业技能结构和就业诉求,从产业需求侧出发,发挥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学生、社会5个主体的作用,转变就业思维、提高就业技能、适应就业环境、对接就业企业、扩大就业需求、纠正就业歧视,加强就业引导,深化产教融合,以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共育互补的高质量就业路径,建构全方位的就业质量保证体系和考评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林金灼  
新时期,国家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对农村产业发展提出了深层次的要求。地处福建省东北的宁德,一直致力于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向农业多层次、深层次进军。宁德发挥山海资源优势,立足农村特色产业,不断加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为宁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更加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加强各产业间的交叉渗透,着力打造乡村旅游产品,探索多种形式企农利益联结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铁力  申星  
本文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对重庆富士康电子有限公司、重庆英业达集团公司、重庆广达集团公司和重庆鑫源公司等7家企业中的350名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调查,揭示了重庆市高职院校大学生有关职业适应性的职业环境适应性、职业人际适应性、职业能力适应性和职业选择适应性的特点,并从性别、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职务、在校期间是否获奖或荣誉和在校期间是否有过兼职四个方面进行均值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党竹青  
国家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及具体措施等,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分析,指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出路在于广阔的基层地区和单位,大学毕业生要抓住机遇,积极就业,大胆创业,成就事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五聚  张改亮  吕遂峰  
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漯河职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表明,高职院校要实现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提高,应积极瞄准地方优势产业及行业协会,大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及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培育,实施就业跟踪,确保就业工作持续提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繁雄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关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是影响与制约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形势,为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已经多元化,对学历的要求与从事的具体行业有关,用人单位更为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工作姿态和技能。要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职院校还是应进一步围绕提高就业率的问题,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协调有关各方统筹解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宗伟  
我国台湾技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力,主要措施有:依据办校理念和特色确立校就业力指标;依据教学目标制定系就业力指标并与校就业力指标建立对应关系;建立课程与校、系两级就业力指标的对应关系,并分配每门课程所具备的指标权重。其对大陆高职院校的启示是:要将学生就业力培养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结合学校办学风格打造体现本校特色的就业力模块,形成具备一定区分度的学生就业力风格;要将对在校生的就业力培养同教学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课程来量化就业力指标,实现知识能力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要以更广泛的角度定义就业力,除专业能力外,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陆虎  张记超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事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尚可,但就业形势及质量现状仍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应采用"内外兼修"的思路:即提升毕业生的内在素养,同时为其顺利就业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整体上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延洲  
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宽泛的“工作”概念,广义的就业观念,指出了高校毕业生应该走多元化就业之路,并就此着重对五种就业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朱春华   史晓丹  
中国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并且程度将愈发严重,而当前银发经济无论在需求还是供给端均存在不平衡情况。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强国建设重要参与者,在推动银发经济尤其是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应投入更多的资源,这不仅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必要举措,更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从养老金融推动养老需求有效性的提升、针对不同养老形式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发挥金融科技力量、组建同业联盟、培养专业队伍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金融服务促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笑  
<正>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和数字技术不断融合创新,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能,并且对就业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在数字经济发展驱动背景下,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成为我国政府制定就业政策和就业战略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推进就业质量相关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