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01)
2023(17053)
2022(14642)
2021(13533)
2020(11296)
2019(25867)
2018(25593)
2017(49474)
2016(26493)
2015(29689)
2014(29640)
2013(29165)
2012(26911)
2011(24160)
2010(24078)
2009(21790)
2008(20717)
2007(18025)
2006(15696)
2005(13623)
作者
(74921)
(62308)
(61675)
(58631)
(39460)
(29624)
(28192)
(24612)
(23738)
(22004)
(21110)
(20979)
(19638)
(19418)
(19163)
(18858)
(18576)
(18290)
(17710)
(17681)
(15293)
(15232)
(15017)
(14269)
(13974)
(13816)
(13680)
(13609)
(12459)
(12204)
学科
(113891)
经济(113779)
管理(74538)
(72659)
(58543)
企业(58543)
方法(49264)
数学(42773)
数学方法(42221)
(31401)
中国(31376)
地方(27944)
业经(26405)
(25246)
(22017)
农业(21364)
(19716)
贸易(19701)
(19020)
(18509)
技术(18190)
环境(17737)
理论(17657)
(17325)
(16577)
银行(16536)
(16245)
金融(16243)
(15874)
产业(15600)
机构
学院(371667)
大学(370491)
(151469)
管理(149592)
经济(148326)
理学(129906)
理学院(128519)
管理学(126264)
管理学院(125607)
研究(123774)
中国(91522)
(78685)
科学(75805)
(66855)
(60497)
(58226)
中心(56510)
研究所(55190)
业大(54723)
财经(54020)
(53310)
(50196)
师范(49732)
北京(49569)
(49194)
(45587)
农业(45278)
经济学(45260)
(43826)
经济学院(40847)
基金
项目(258282)
科学(204206)
研究(190847)
基金(186897)
(161924)
国家(160532)
科学基金(139132)
社会(120823)
社会科(114582)
社会科学(114556)
(101516)
基金项目(99396)
自然(89804)
自然科(87743)
自然科学(87723)
教育(87658)
自然科学基金(86100)
(84844)
编号(78408)
资助(76577)
成果(62101)
(58399)
重点(57470)
(56798)
(53962)
课题(53575)
创新(50280)
国家社会(49463)
教育部(49086)
科研(49035)
期刊
(166540)
经济(166540)
研究(108672)
中国(69517)
学报(55136)
管理(55087)
(53042)
科学(52346)
(48734)
大学(42701)
教育(42611)
学学(40069)
农业(37165)
技术(34027)
(31067)
金融(31067)
业经(29857)
经济研究(26874)
财经(25291)
(21716)
问题(21515)
图书(19539)
(18720)
商业(18339)
技术经济(18219)
科技(18028)
理论(17480)
现代(16741)
资源(16293)
(16124)
共检索到539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胡春燕  
消费需求的扩张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消费品供给结构,否则不是抑制有效需求的提升,就是将现实需求扭曲为潜在需求。本文从供给角度,以产业发展影响消费需求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当前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产业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消费需求扩张的产业对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志群  余玲铮  
金融发展是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源泉,文章将金融发展因素纳入到贸易与收入不平等的分析框架,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检验贸易扩张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确实加剧了中国收入不平等程度,而金融发展对贸易扩张的收入分配效应则起到负向作用,即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贸易缩小收入差距。然而金融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这是源于中国金融体系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压制或制度偏向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清萍   娄钰婷  
当前,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建设统一市场的新引擎。本文选用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现代物流发展对统一市场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进行了区域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现代物流发展显著促进了统一市场建设;第二,现代物流发展推动了消费扩张;第三,消费扩张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是现代物流发展影响统一市场建设的重要渠道;第四,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现代物流发展对统一市场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而在东部地区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应推进现代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加强现代物流供应链建设,以助力统一市场的建设。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田学斌  
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主要原因不在于消费力不足,而在于消费的制度环境不佳。本文对影响城乡家庭消费扩张的制度性障碍进行梳理,提出摒弃单纯以刺激消费为目标,转以家庭消费能力提高为依归的政策主张,从根本性、长期性的制度变革入手,实现消费率稳步提升的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汤向俊  马光辉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制造业领域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公共服务业领域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本文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提出如何化解该矛盾。基于2001-2009年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结果显示,放开公共服务业管制,有利于发挥"竞争效应",满足消费需求扩张,其中,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业的"竞争效应"最为显著;地方政府减税有利于降低财政支出扭曲效应,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消费需求扩张。因此,我们应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放开公共服务业的准入限制,降低税负,为去产能和去杠杆创造条件,促进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扩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秋玲  
经济与制度之间的互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需求型经济时代,通过制度创新来扩张消费需求,是人类社会的理性选择。本文通过对经济与制度互动的理论考察,提出了以制度创新带动我国需求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海力且木·斯依提   副教授   布阿力·拜克尔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城乡融合发展旨在通过加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与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居民消费得以迅速扩张。因此,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城乡融合发展对居民消费扩张的影响以及流通产业集聚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各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态势,但存在差异性;城乡融合发展对居民消费扩张表现出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流通产业集聚在城乡融合发展与居民消费扩张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强化城乡融合发展、促进流通产业集聚并推动居民消费扩张提供指导与方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思莹  李政  孙广召  
利用城市面板数据,通过细化产业发展与城市扩张指标,考察了产业发展、城市扩张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产业集聚与城市人口扩张、城市面积扩张均能有效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发展与城市扩张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当产城融合度较低时,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集聚与城市面积扩张均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水平提升;而当产城融合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三者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逐渐凸显;并且随着产城融合程度的提升,产业集聚、城市面积扩张以及城市人口扩张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也在逐渐增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武俊奎  姜惠敏  王桂新  
我国快速的人口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并对城市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在此过程中产业集聚发挥重要作用。不同规模的城市,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不同的,人口规模在300万~1000万的特大城市相对其他规模等级的城市更适合中国的低碳城市化进程。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具有"反弹效应"和"节能效应",我国应该积极利用产业集聚的"节能效应"实现低碳的城市规模扩张,引导和促进产业在较大的城市集聚。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田学斌  
30年来,我国农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增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和城镇居民消费增长速度,长期处于比较弱势地位。造成消费弱势的直接原因是农民收入相对减少;进一步的制度分析表明,深层次原因则是农民收入产权被制度和政策缺陷所弱化。农民消费扩张的治本之策是,确立以农民收入和消费产权为核心的变革目标,围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行全面、系统的制度变革和政策调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雨婷  刘雨诗  
探究居民消费扩张的影响因素对于理解"双循环"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文章从供给侧视角出发,分析互联网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分析传统供需体系的中间环节——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互联网对于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以"互联网通过增加商品供应的多样性推动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最为明显,还存在"通过降低价格水平促进消费"的价格间接效应以及"通过增加企业吸引力从而推动当地消费水平提升"的收入间接效应。同时,研究发现本地流通业专业化水平对于互联网的居民消费扩张作用主要表现为负向调节效应,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双向融合过程中的转型阵痛。研究进一步指出,互联网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地区之间消费不平等的问题,互联网普及率提高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拉动最为显著。因此,要重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因素在推动消费市场扩张中的作用,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要充分把握"新基建"的发展机遇,弥补本地传统流通体系阻塞的劣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嘉毅  
如何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提升居民消费活力是建设“双循环”经济格局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切入点,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层面考察数字经济是否能够实现消费扩张。同时,将流通业专业化发展纳入考量并就其调节效应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居民消费规模扩张,其中价格机制、市场一体化机制等是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消费规模扩张的重要路径;流通业专业化发展对数字经济与消费规模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消极的调节效应,即流通业专业化发展不利于数字经济发展所引致的消费规模扩张。本文据此提出应强化数字产业与流通业融合发展,进而助力消费规模扩张。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勇  
与一般消费空间不同,消费中心城市空间不仅包括城市内部消费空间,还包括外围区域消费空间、跨区域消费空间,是一个广义的消费空间概念。消费中心空间发展以竞争和集聚为动力,以空间扩张为发展形态,有独特的实践进路和一体化及层级内涵。中国消费中心建设应立足国内需求,推动中心城市由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促进中心区域消费集聚;同时积极引进外需,促进消费供给国际化升级,促进消费增长和消费集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颜冬  
沿袭分工深化这条主线,以交易效率为切入点,重新勾勒了产业演进和城市扩张的互动过程,结果表明:(1)以工业化和三产化为典型的产业高级化是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现实动力;(2)与经典理论有所差异的是,分工深化和交易效率并未长期促进产业的持续高级化,反而是作为产业高级化的一种结果而出现的,这是经济增长的后发性和外生性特征共同决定的;(3)从长期来看,外生性的产业高级化并不可持续,单纯依靠外生的技术引进和产业升级并不足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就需要适时调整发展策略,转换发展动力;(4)当前阶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颜冬  
沿袭分工深化这条主线,以交易效率为切入点,重新勾勒了产业演进和城市扩张的互动过程,结果表明:(1)以工业化和三产化为典型的产业高级化是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现实动力;(2)与经典理论有所差异的是,分工深化和交易效率并未长期促进产业的持续高级化,反而是作为产业高级化的一种结果而出现的,这是经济增长的后发性和外生性特征共同决定的;(3)从长期来看,外生性的产业高级化并不可持续,单纯依靠外生的技术引进和产业升级并不足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就需要适时调整发展策略,转换发展动力;(4)当前阶段,更为现实可行的路径是通过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深度推进,实现产业高级化,但是城市扩张又以交易效率的提高为前提。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城市化和产业高级化的内生化转型和良性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