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9)
- 2023(13440)
- 2022(11525)
- 2021(10824)
- 2020(9351)
- 2019(21395)
- 2018(21436)
- 2017(40876)
- 2016(21892)
- 2015(24814)
- 2014(24864)
- 2013(24502)
- 2012(22724)
- 2011(20353)
- 2010(20163)
- 2009(18691)
- 2008(18478)
- 2007(16869)
- 2006(14220)
- 2005(12387)
- 学科
- 济(92815)
- 经济(92725)
- 管理(68659)
- 业(68501)
- 企(57984)
- 企业(57984)
- 方法(45340)
- 数学(39487)
- 数学方法(38931)
- 农(24631)
- 技术(23144)
- 财(22848)
- 中国(22717)
- 业经(20844)
- 学(18366)
- 地方(18136)
- 贸(16511)
- 贸易(16501)
- 农业(16420)
- 制(16316)
- 易(16025)
- 理论(15511)
- 务(14930)
- 财务(14869)
- 财务管理(14830)
- 技术管理(14097)
- 企业财务(14042)
- 和(13841)
- 银(13563)
- 产业(13540)
- 机构
- 学院(315970)
- 大学(314623)
- 济(128749)
- 管理(126591)
- 经济(126056)
- 理学(109803)
- 理学院(108700)
- 管理学(106704)
- 管理学院(106116)
- 研究(100065)
- 中国(75424)
- 京(65695)
- 科学(62762)
- 财(56471)
- 农(51906)
- 所(49738)
- 中心(48546)
- 业大(48260)
- 江(47648)
- 财经(45726)
- 研究所(45359)
- 经(41396)
- 农业(41045)
- 北京(40636)
- 范(39712)
- 师范(39250)
- 经济学(39023)
- 州(37915)
- 院(36181)
- 技术(36095)
- 基金
- 项目(215290)
- 科学(170329)
- 基金(155902)
- 研究(155726)
- 家(136037)
- 国家(134924)
- 科学基金(116797)
- 社会(98545)
- 社会科(93614)
- 社会科学(93589)
- 省(86402)
- 基金项目(83124)
- 自然(76674)
- 自然科(74997)
- 自然科学(74979)
- 自然科学基金(73672)
- 教育(72881)
- 划(72102)
- 资助(63670)
- 编号(62566)
- 创(49295)
- 成果(49290)
- 重点(48491)
- 部(47416)
- 发(46515)
- 创新(45375)
- 课题(43133)
- 科研(41386)
- 教育部(40729)
- 国家社会(40588)
- 期刊
- 济(135829)
- 经济(135829)
- 研究(84719)
- 中国(60770)
- 学报(48972)
- 管理(47919)
- 农(46112)
- 科学(45830)
- 财(45506)
- 大学(37573)
- 学学(35375)
- 教育(33886)
- 技术(33343)
- 农业(31825)
- 融(24586)
- 金融(24586)
- 业经(23039)
- 财经(22473)
- 经济研究(21356)
- 经(19449)
- 技术经济(18637)
- 问题(17996)
- 业(17983)
- 科技(17400)
- 统计(16433)
- 策(16146)
- 版(15314)
- 图书(15105)
- 商业(14439)
- 理论(14295)
共检索到454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思培峰
通过回顾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文献,发现可将影响产业技术赶超路径的因素分为3个层面——知识技术、参与主体以及制度法规。结合产业技术赶超的作用路径,构建了机制模型,并以印度制药产业、中国生物产业、日本电子产业为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业对知识技术投入、参与主体协同、制度法规制定的倚重程度不同;只有根据各产业的特点来选择技术赶超路径,才能充分发挥产业创新系统的驱动作用,实现技术赶超。
关键词:
产业创新系统 技术赶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理飞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产业集群创新环境的叠加,其目的在于促进产业集群内知识的积累、溢出、共享,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创新平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卓
文章基于工业技术创新的要素联动模型,对整机厂主导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系统进行了研究,报告了世界上较为先进和成熟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系统运行现状。通过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对苹果公司A4芯片研发过程进行了细致调查,反映了整机厂、集成电路企业在联动过程中的技术突破、产业协同、区域分布、创新绩效等特征。文章以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视角来研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顶层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文章认为:从创新系统发起看,整机厂较强芯片评价能力、较大的芯片采购规模是加速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从创新系统演化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包纪平 吴勇
该文运用技术创新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企业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和目标体系,阐述了企业创新系统的基本要素,进而分析了企业创新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机制,最后对建设企业创新系统提出了对策建议。对构建产业集群基础的企业创新系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企业创新系统 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勃 雷家驌
研制和发展大型民用飞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大飞机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单位多、辐射面宽、联带效应强、关系网络复杂等特点。发展大飞机产业要从完善产业创新系统出发,对其中各类要素及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产业创新系统理论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研究产业创新、产业组织与产业绩效的理论体系,在许多国家产业发展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从产业创新系统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国外发展大型飞机产业的经验,归纳了大飞机产业创新系统的主要特点,进而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大飞机产业创新系统的模型框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飞机 产业发展 产业创新系统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锐 鞠晓峰 刘茂长
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本文从复杂系统理论角度说明了技术创新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分析了创新过程的不稳定性、分岔、突变和随机"涨落"等演化特征和作用机理;随后结合进化经济学理论,构建了技术创新系统自组织竞争与协同演化过程的定量模型,并对模型的稳定性和演化趋势进行分析,应用统计和数学工具软件对模型的参数变化进行函数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讨论;随后以我国通信产业发展为例进行了相关案例分析。此研究旨在通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效结合,对技术创新系统的演化机理及过程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自组织理论 演化机理 演化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中华 李岳云
为优化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论文首先分析了系统的构成,提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组织制度和创新环境是其四要素;然后探索了系统的演化特征、动力及其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比较优势理论以及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网络优化框架,主要包括创新战略的制定,系统内部整合,系统与非技术创新系统、企业系统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网络整合;最后是研究的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洪阳
区域产业的路径依赖理论主要关注于对现有产业路径持续性的解释,未能对产业路径转变进行合理的解析。演化经济地理学扩展了路径依赖的概念,提出了产业路径的3种演化路径:路径延展、路径更新和路径创建。但限于演化自身的框架理论不足,演化经济地理学在政策如何支持、制度如何激励区域产业路径延展、更新和创建方面还有待研究。本文又引入以政策指导为根本的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构建了理论——制度、微观——中观的研究框架,将区域创新系统分为3类:组织稠密多元型、组织稠密专业型和组织稀疏型,并探讨了不同类型区域内产业路径演化的特点和所面临的问题,也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中
低碳产业创新系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它以提升低碳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系统目标,以低碳产业创新主体、低碳产业创新资源和低碳产业创新环境为构成要素。以此为基础,低碳产业创新系统的结构模型主要由低碳产业创新技术子系统、制度子系统、组织子系统和评价子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并通过低碳产业创新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导向机制来保持系统运行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前瞻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永红 王展昭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是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载体,为区域创新系统提供不竭的动力。文章从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路径,为更好的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系统 作用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中 李永发 武佩剑
低碳产业创新系统作为具有动态行为的非线性系统,其运行符合系统动力学的一般原理,即结构功能原理、主导回路原理和整体性原理。依据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模型设计原则,构建出低碳产业创新系统动态运行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并确定系统中各主要变量之间的定性及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为对象,对其系统运行进行动态仿真实证分析。
关键词:
低碳产业 创新系统 系统动力学 仿真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娣 赵毓婷
从地方政府角度阐述区域创新系统内涵,通过对区域创新系统构成入手,了解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的联系与依存关系,进而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地方政府行为 行为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德华 刘戒骄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创新由市场需求推动,政府干预只起辅助作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政府可以作为促进者、需求者在创新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梳理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脉络,分析政府在系统失灵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美国、日本、德国创新系统的框架和近期进展,发现科技完备的国家创新系统要求政府在创新战略构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构建产学研合作网络等方面发挥能动和主导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怀珍
在大学与企业合作创新体系中,除大学、企业两重要实体之外,还有政府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实体。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是必然的,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更好地实现合作创新的基础;大学作为技术支持方,对技术创新介入的程度要适度;政府则应致力于营造更优的合作创新环境和动力机制。
关键词:
大学 企业 政府 合作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志强 卓泽林 姜亚洲
大学在美国国家创新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的基础研究成为创新的源泉,大学内部的知识与技术转移则为创新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大学与产业部门间愈加紧密的合作创新机制则有效地形成了创新网络,耦合了不同性质的创新主体,大学为主的科技园则充分地实现了知识、技术、观念在实践层面的扩散。
关键词:
美国 大学 创新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