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10)
- 2023(19026)
- 2022(16189)
- 2021(14696)
- 2020(12580)
- 2019(28636)
- 2018(28189)
- 2017(55120)
- 2016(29099)
- 2015(32709)
- 2014(32155)
- 2013(32017)
- 2012(29231)
- 2011(26086)
- 2010(26097)
- 2009(24385)
- 2008(23849)
- 2007(20931)
- 2006(18583)
- 2005(16372)
- 学科
- 济(145038)
- 经济(144899)
- 业(102950)
- 管理(95875)
- 企(90524)
- 企业(90524)
- 方法(61014)
- 数学(50789)
- 数学方法(50222)
- 业经(37157)
- 农(37151)
- 财(35525)
- 中国(31687)
- 地方(29936)
- 农业(26016)
- 务(24981)
- 财务(24890)
- 财务管理(24849)
- 学(24793)
- 企业财务(23505)
- 技术(22819)
- 制(22624)
- 理论(21983)
- 和(21903)
- 贸(21731)
- 贸易(21720)
- 易(20976)
- 划(19487)
- 环境(19403)
- 策(18561)
- 机构
- 学院(424059)
- 大学(419287)
- 济(183854)
- 经济(180461)
- 管理(173681)
- 理学(150412)
- 理学院(148915)
- 管理学(146611)
- 管理学院(145847)
- 研究(136369)
- 中国(103171)
- 京(87696)
- 财(81722)
- 科学(81103)
- 所(66602)
- 财经(66299)
- 江(64886)
- 农(64348)
- 中心(61804)
- 研究所(60381)
- 经(60236)
- 业大(59707)
- 经济学(56166)
- 北京(54460)
- 范(51634)
- 师范(51167)
- 经济学院(50554)
- 农业(50204)
- 院(49743)
- 州(49627)
- 基金
- 项目(285630)
- 科学(227076)
- 研究(210620)
- 基金(209422)
- 家(180204)
- 国家(178697)
- 科学基金(156522)
- 社会(136258)
- 社会科(129366)
- 社会科学(129333)
- 省(111658)
- 基金项目(110909)
- 自然(100680)
- 自然科(98382)
- 自然科学(98362)
- 自然科学基金(96628)
- 教育(95407)
- 划(91871)
- 资助(86412)
- 编号(84669)
- 成果(66561)
- 部(63281)
- 重点(63030)
- 发(61702)
- 创(60699)
- 课题(57330)
- 国家社会(56425)
- 创新(56195)
- 教育部(54938)
- 人文(54481)
- 期刊
- 济(206326)
- 经济(206326)
- 研究(124107)
- 中国(72306)
- 管理(68223)
- 财(64481)
- 学报(58686)
- 农(58365)
- 科学(56938)
- 大学(45853)
- 学学(43779)
- 技术(40596)
- 农业(40494)
- 教育(36689)
- 融(35280)
- 金融(35280)
- 业经(34540)
- 财经(33474)
- 经济研究(33309)
- 经(28838)
- 问题(26379)
- 技术经济(24273)
- 业(22432)
- 统计(20937)
- 商业(20752)
- 现代(20623)
- 策(19462)
- 理论(19227)
- 贸(19146)
- 科技(19004)
共检索到617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小梅
基于产业关联视角,侧重对物流业对长江经济带不同类产业结构支撑作用进行评价,发现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对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对第三产业支撑不足,同时还发现长江经济带铁路和公路运输联动的相关性强,而水路与铁路、公路的联动性有待提高的问题。并参考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进程,发现了目前物流业在顺应产业结构演变方面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娟娟 孙茜
产业集聚的外部性对于现阶段物流业发展尤其是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起到的究竟是集聚促进效应还是拥挤抑制效应值得进一步考量。因此,厘清产业集聚对于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方向和空间溢出规律、明晰如何有效提升物流业发展效率,对实现产业绿色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果和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产业集聚对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出倒U型作用特征,即先促进后抑制;产业集聚对周边地区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存在正向溢出效应;长江下游城市产业集聚对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效果较中、上游城市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金娥 关高峰 杜厚维
文章运用DEA-BCC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物流业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各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全带技术效率值还有较大上升空间,规模效率上升空间非常有限,江苏、贵州的效率值最高,湖北和云南的效率值最低;收敛性检验表明全带技术效率收敛趋势不明显,规模效率有明显发散趋势,说明带内各地区间存在体制障碍和技术壁垒,且重复建设、规模分散现象严重。
关键词:
碳排放 长江经济带 物流业 效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旭 李俊杰 李明宝
以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资料,从七个不同维度构建物流业升级动力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模型从横向与纵向出发,对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业升级动力进行综合测度。横向测度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物流业升级动力分层现象明显,但区域间差距有缩小的趋势;纵向测度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省市物流升级动力综合水平大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上升方式、上升速度与上升幅度有所差异。根据此研究结果,对影响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升级动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一系列分析,并为其后续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炳汝 邓莉娟
首先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全面测度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行业增长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物流业效率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态势,其中下游地区物流效率高于中、上游地区;物流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技术变动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核心因素。②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因素存在区域差距。市场一体化指数、产业集聚、政府干预以及对外开放对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物流效率及变动产生重要影响。在上游地区,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因素主要为产业集聚、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中游地区的市场一体化指数、产业集聚、政府干预、经济密度、对外开放以及交通密度均是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对于下游地区,市场一体化指数、政府干预、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与物流效率增长关系密切。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给出提高物流效率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及打造立体式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党晶晶 孙斌
本文实证检验了长三角经济带流通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对长江经济带流通业的推动作用相比第一、二产业更为积极,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将进一步显著;流通业规模的增加能积极推动长三角经济带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且重点在于批发和零售业的贡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流通业 产业结构调整 关联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晋
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湖北物流业发展定位,阐述了自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以来,湖北省物流业发展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示范建设成效显著、运输结构持续优化以及绿色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的现状。然后对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湖北物流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针对湖北省物流发展提出4项建议,即加大物流枢纽建设力度、持续优化运输组织、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和加强行业发展保障。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湖北省 物流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小飞 王秀慧 吴爽
应用碳足迹方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省市物流业2006—2016年的碳排放量,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剖析了不同省市碳排放的主要驱动要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符,江西、贵州、重庆、安徽、云南5省市的碳排放量较低,四川、湖南、浙江、湖北4省的碳排放量居中,江苏、上海2省市的碳排放量较高,中下游地区的碳排放总量与增速大于上游地区;主要驱动要素的影响力总体为:碳排放效率>城镇化水平>能源结构>人口规模>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物流规模,但6大因素在不同省市物流业碳排放量中的贡献不一致;物流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多数年份处于弱脱钩状态。建议完善物流碳减排政策制度、建立长江经济带物流信息平台、调整能源结构等低碳路径,达到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目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的滞后型空间效应也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金勇
物流业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产业基础,在资源交换和贸易流通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和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破坏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实现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紧迫而关键的问题。本文在静态层面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在动态层面结合Malmquist指数,评估了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物流生态效率。此外,利用SDM模型对物流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空间效应分解。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物流生态效率高于上游地区;技术变革的正面效应更强,物流生态效率的增长主要受技术进步驱动;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干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对物流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环境规制和物流能源强度则有负面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利用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1997-2014年货运量数据,对长江经济带省域物流产业全局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省域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其空间相关性在逐渐降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但上下游地区间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随着时间推移,长江经济带上下游地区间物流产业空间差异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极化效应显著。基于上述结论,分别从构建物流业协作联盟、发挥物流业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培育物流业增长
关键词:
ESDA 空间差异 长江经济带 物流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魁 李成标 张晨
文章基于2004—2021年长江经济带十个规模以上主要沿江港口及其腹地城市相关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探究内河港口物流、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研究表明:城市经济增长、内河港口物流与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经济惯性;内河港口物流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显著;长期来看,城市经济增长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内河港口物流能长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内河港口物流深受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应继续推动港口物流集约化发展,深化技术创新、优化港口物流结构,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港产城融合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杰
本文构建了两部门模型—菲德模型,利用2000-2016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长江经济带以及长江经济带下游、中游和上游地区商贸流通业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外溢效应被低估;第二,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局部区域外溢效应有差异,排序为:长江下游>长江中游>长江上游。第三,长江经济带流通业的要素边际生产效率小于非流通业。第四,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外溢效应亟待发挥。最后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三个方面提出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流通业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