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1)
- 2023(11289)
- 2022(9568)
- 2021(8775)
- 2020(7467)
- 2019(16832)
- 2018(16483)
- 2017(32631)
- 2016(16918)
- 2015(19100)
- 2014(18428)
- 2013(18087)
- 2012(16008)
- 2011(14103)
- 2010(13727)
- 2009(12528)
- 2008(11902)
- 2007(10161)
- 2006(8384)
- 2005(7302)
- 学科
- 济(71677)
- 经济(71575)
- 管理(57976)
- 业(55170)
- 企(47782)
- 企业(47782)
- 方法(33589)
- 数学(29697)
- 数学方法(29341)
- 财(21165)
- 农(18300)
- 业经(17827)
- 制(16822)
- 中国(16417)
- 务(13799)
- 财务(13752)
- 财务管理(13721)
- 企业财务(13049)
- 地方(12854)
- 产业(12547)
- 技术(12531)
- 体(12345)
- 贸(11871)
- 贸易(11868)
- 易(11577)
- 农业(11501)
- 环境(10995)
- 银(10534)
- 银行(10523)
- 学(10357)
- 机构
- 学院(233634)
- 大学(231563)
- 济(102509)
- 经济(100790)
- 管理(98169)
- 理学(86162)
- 理学院(85415)
- 管理学(84202)
- 管理学院(83745)
- 研究(68787)
- 中国(51461)
- 财(47878)
- 京(45617)
- 财经(38563)
- 科学(38064)
- 经(35108)
- 中心(33141)
- 江(33073)
- 经济学(32442)
- 业大(31512)
- 所(30616)
- 农(30115)
- 经济学院(29373)
- 财经大学(28955)
- 研究所(27601)
- 北京(27303)
- 范(27127)
- 师范(26879)
- 商学(26672)
- 商学院(26429)
- 基金
- 项目(165777)
- 科学(134434)
- 研究(124342)
- 基金(124063)
- 家(105675)
- 国家(104839)
- 科学基金(93551)
- 社会(83366)
- 社会科(79366)
- 社会科学(79352)
- 基金项目(65851)
- 省(64998)
- 自然(59066)
- 自然科(57731)
- 自然科学(57719)
- 教育(57269)
- 自然科学基金(56702)
- 划(53426)
- 编号(49300)
- 资助(49220)
- 成果(37807)
- 部(37803)
- 制(37020)
- 重点(36834)
- 创(36287)
- 发(35874)
- 国家社会(35340)
- 创新(33901)
- 教育部(33698)
- 人文(33585)
- 期刊
- 济(105793)
- 经济(105793)
- 研究(64345)
- 中国(39738)
- 财(39339)
- 管理(37516)
- 科学(29251)
- 学报(28768)
- 农(26777)
- 大学(24193)
- 学学(23139)
- 技术(22380)
- 教育(19710)
- 财经(19480)
- 融(18910)
- 金融(18910)
- 业经(18814)
- 农业(18183)
- 经济研究(17303)
- 经(16765)
- 问题(14224)
- 技术经济(11685)
- 财会(11299)
- 商业(11279)
- 理论(10899)
- 科技(10505)
- 统计(10364)
- 现代(10346)
- 贸(10129)
- 策(10029)
共检索到325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红丽 刘晓君 李玲燕
提升产业结构的水平和加快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主题之一。针对当前产业升级理论缺乏中观层面的运行机制探索,站在产业层面上,利用产业价值链理论,围绕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运作的不同动因,深入诠释产业升级的基本内涵与运行机制,以勾勒出一个中观层面的产业升级研究轮廓与框架,为我国产业价值链升级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产业价值链通过产业价值延伸效应、产业价值整合效应、产业价值竞争效应和产业价值集群效应四个效应的相互作用,形成产业价值链纵向关联效应、横向规模效应,最终实现产业价值链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文涛 盛斌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在构建城市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基础上,基于"进口侧—国内产业—出口侧"机制分析框架,深入探究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可促使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偏离合理化,且该过程是通过价值链进口侧渠道效应和价值链出口侧渠道效应传导的。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该结论依然显著;且该过程具有显著的城市规模及发展水平异质性和时期异质性。此外,区域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显示,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仅对东、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升是通过价值链进口侧和出口侧双渠道效应传导的,而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抑制则是通过价值链进口侧渠道效应实现的。因此,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水平、避免低端锁定,积极发挥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合理制定产业政策,促使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协调发展,促使城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永庆 张旭 马源春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产业呈现出明显的集群特点和趋势。文章从价值链角度,对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阐明了价值链视角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及其动力机制的内涵;其次提炼了旅游产业集群的产业价值链"四链"服务层次与空间价值链"四环"空间结构的特点,并分别采用上海与张家界两个案例进行了论证;最后总结了旅游产业集群两个维度下的动力机制,包括产业价值链延伸扩展机制及空间价值链优化配置机制,前者具体体现在集群要素产业高端化、集群要素产业融合化及集群要素产业均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向阳 朱有为
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在简要介绍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升级两个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在产业升级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全球价值链治理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此外,本文也指出了目前全球价值链理论在产业升级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治理 产业升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琼洁 夏洪胜
本文针对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业的困境,应用全球价值链以及产业升级为理论依据,对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推动我国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的方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做强自身产业、创造需求、经营人力以及开发新领域等几方面的思路。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产业升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劲 张高亮 陈中 杜坤林
针对珍珠产业全球化和中国珍珠产业迫切需要升级的现状,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世界珍珠产业的特点,从中国珍珠产业升级的主体、驱动力和途径选择等方面论述了我国珍珠产业的升级机制,并以诸暨市珍珠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珍珠产业 全球价值链 产业升级 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静
采用AHP主成分分析法,以省际制造业发展指数为依据,把西部各省区分为高、中、低三大产业承接区域,基于2005~2014年西部制造业26个行业数据,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大环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和资金转移是影响西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转移次之,东部地区企业规模溢出的效率水平最低,说明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效应并未实现;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资本密集环节对转移要素的吸收效率大于劳动密集环节,技术密集环节最弱,说明当前西部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不高,培育本地优势产业和新型技术型产业是进一步承接区际产业转移、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静
采用AHP主成分分析法,以省际制造业发展指数为依据,把西部各省区分为高、中、低三大产业承接区域,基于20052014年西部制造业26个行业数据,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大环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和资金转移是影响西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转移次之,东部地区企业规模溢出的效率水平最低,说明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效应并未实现;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资本密集环节对转移要素的吸收效率大于劳动密集环节,技术密集环节最弱,说明当前西部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不高,培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静
我国的产业发展正面临国内供需不相适配和国外价值链重构的双重困局。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2000—2014年间43个国家56个产业的数据,构建产业层面的供需匹配程度与产业升级指标,使用固定效应估计、动态面板工具变量估计和系统GMM估计方法,从全球价值链视角考察供需匹配程度提高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并检验其具体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供需匹配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影响,供需匹配程度提高1%,产业升级水平将提高1.874%;供需匹配主要通过垂直专业化程度加深、产业链分工位置改善两个正向机制和研发投入减少的负向机制影响产业升级。鉴此,我国应大力推广反向定制模式以继续提升供需匹配程度,同时应鼓励企业培育核心竞争优势、增加研发投入等,以充分发挥供需匹配改善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宇轩
文章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GVC产业技术提升的机制。首先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产业在GVC上的"技术微笑曲线"特征,并分析形成特征的纵向、横向技术锁定机制。其次通过显性、隐性知识要素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产业技术赶超的内在逻辑,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产业在GVC上如何由OEA/OEM向OBM等阶段的升级机制,最后探讨了影响发展中国家产业在GVC上实现技术升级的基本因素。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技术赶超 技术锁定 产业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云俊
全球价值链理论阐释了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特征与价值分配规则,产业升级则表现为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升级问题,其前提是依托产业转移,在正确评估产业自身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寻找适当的机会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中端嵌入与高端嵌入)。产业升级的路径则是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延伸的方向必须结合产业特征,根据价值链动力机制(生产者驱动、购买者驱动与混合型驱动)来确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全球价值链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马涛
当前的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演变为一个复杂的、具有多层级供应商并高度依赖外包的生产贸易体系。发达国家的贴牌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几乎控制了汽车产业的所有价值链创新活动,以此创造更多知识资本。发展中国家也需要不断提升高端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份额,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汽车产业要实现快速升级,就要与国际领头汽车企业紧密合作,通过技术外溢和"干中学"提升其产品、工艺流程、功能和价值链所包含的要素质量。中国的汽车产业应该构建全方位的国内外价值链体系,依靠加大研发投入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向国内增加值含量更高、技术更复杂的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环节攀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安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已逐步丧失,品牌的没落成为不争的事实。转型升级,重构制造业的价值链,已经成为上海制造业的必然选择。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本文分析了上海制造业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上海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外部机遇和挑战以及其优势与劣势,提出了上海制造业的价值链重构与产业升级的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海杰 宋姗姗
本文通过对产业互联网内涵梳理和解构,研究产业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和升级。研究表明:产业互联网以消费者和大数据为主导驱动研发模式再造、以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为主导驱动生产模式再造、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导驱动消费模式再造。由此得到基于产业互联网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一些可行路径,具体包括:架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增加生产过程技术含量、开辟新营销渠道——直接路径;重构全球价值链和搭建产业互联网作用机制平台——间接路径;基于产业互联网的产品、工艺、功能和跨产业价值链升级——混合路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纪玉俊 张莉健
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是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行政垄断亦为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不可忽视的问题。从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环节攀升的途径出发,构建一个包含全球价值链、行政垄断与制造业升级的分析框架,并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特点,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下行政垄断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嵌入全球价值链能够促进制造业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向非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也是实现升级的有效方式;但行政垄断会直接抑制我国制造业升级,而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并向更高端环节攀升又会减小行政垄断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行政垄断 制造业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