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89)
2023(16138)
2022(13549)
2021(12445)
2020(10735)
2019(24116)
2018(24098)
2017(47589)
2016(25225)
2015(28182)
2014(27445)
2013(27296)
2012(24808)
2011(22095)
2010(22210)
2009(21115)
2008(20699)
2007(18656)
2006(16481)
2005(14904)
作者
(70608)
(58741)
(58587)
(55672)
(37401)
(27808)
(26660)
(22798)
(22291)
(21040)
(19898)
(19637)
(18677)
(18597)
(18213)
(18049)
(17584)
(17216)
(17043)
(16739)
(14484)
(14304)
(14301)
(13590)
(13191)
(13159)
(13049)
(12980)
(11707)
(11474)
学科
(109534)
经济(109379)
(99791)
管理(90515)
(88722)
企业(88722)
方法(48529)
数学(39353)
数学方法(38941)
(35295)
业经(33941)
(33239)
中国(27786)
(25952)
(24298)
财务(24250)
财务管理(24209)
企业财务(22958)
农业(22630)
技术(21345)
(20388)
贸易(20378)
(19909)
(18973)
(18373)
(18100)
银行(18071)
地方(17877)
理论(17800)
(17725)
机构
学院(362776)
大学(358089)
(156946)
经济(154111)
管理(146937)
理学(126458)
理学院(125303)
管理学(123531)
管理学院(122866)
研究(114007)
中国(90237)
(76400)
(74472)
科学(65336)
财经(60194)
(57516)
(55556)
(54821)
(54556)
中心(52790)
业大(50825)
研究所(49632)
经济学(48093)
北京(46378)
农业(45226)
财经大学(44578)
经济学院(43455)
(42610)
(41605)
(41528)
基金
项目(236444)
科学(189086)
研究(175210)
基金(174404)
(150237)
国家(148933)
科学基金(130332)
社会(114488)
社会科(108729)
社会科学(108705)
(92903)
基金项目(91630)
自然(83330)
自然科(81414)
自然科学(81389)
自然科学基金(79998)
教育(79720)
(76907)
资助(70971)
编号(69808)
成果(55288)
(53251)
重点(52730)
(52386)
(51512)
(48556)
创新(48278)
国家社会(47653)
课题(47643)
(46830)
期刊
(176318)
经济(176318)
研究(106726)
中国(66823)
(62622)
管理(60955)
(53249)
学报(48833)
科学(48463)
大学(39218)
学学(37432)
农业(36551)
(35445)
金融(35445)
技术(33937)
业经(31424)
教育(30907)
财经(30679)
经济研究(28115)
(26457)
问题(23576)
(21152)
技术经济(20017)
(18614)
商业(18326)
现代(17858)
财会(17186)
理论(16926)
世界(16452)
统计(16418)
共检索到539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海杰  宋姗姗  
本文通过对产业互联网内涵梳理和解构,研究产业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和升级。研究表明:产业互联网以消费者和大数据为主导驱动研发模式再造、以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为主导驱动生产模式再造、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导驱动消费模式再造。由此得到基于产业互联网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一些可行路径,具体包括:架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增加生产过程技术含量、开辟新营销渠道——直接路径;重构全球价值链和搭建产业互联网作用机制平台——间接路径;基于产业互联网的产品、工艺、功能和跨产业价值链升级——混合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慧岭  凌丹  
本文剖析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重构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分布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0—2014年世界制造业投入产出数据,度量附加值口径下GVC重构的发生状况,实证检验GVC重构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分布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制造行业的GVC重构特征与整体表现出的扩张—收缩—再扩张趋势不尽相同,部分行业呈现持续收缩或持续扩张的特征。根据在发达国家、本国内部、发展中国家三类经济体中的价值链条分布特征差异,可将中国18个制造行业分为"双向挤压型""强劲生长型""GVC主导型""国际产能合作型"四类。依据在GVC重构中的不同表现,本文提出中国各类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琼洁  夏洪胜  
本文针对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业的困境,应用全球价值链以及产业升级为理论依据,对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推动我国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的方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做强自身产业、创造需求、经营人力以及开发新领域等几方面的思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安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已逐步丧失,品牌的没落成为不争的事实。转型升级,重构制造业的价值链,已经成为上海制造业的必然选择。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本文分析了上海制造业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上海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外部机遇和挑战以及其优势与劣势,提出了上海制造业的价值链重构与产业升级的对策。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盛新宇  王厚双  
本文基于双边价值链关联视角,研究互联网发展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固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提升有助于中国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固链”;由于伙伴国发展差异以及制造行业自身差别特征,互联网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互联网“固链”作用受制造行业网络密集度调节效应的影响,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制造业网络密集度水平越匹配,互联网的“固链”效应也越能发挥。进一步分析表明,提升互联网发展水平能够缩小中国制造业在伙伴国市场面临的梯度关联压力,从而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固链”的承压能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马红旗  陈仲常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对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生产与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与其全球价值链升级呈倒"U"型关系。说明,在嵌入全球价值链初期,我国制造业通过不断地满足发达国家价值链治理的参数(国际化生产标准)、接受发达国家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或通过"干中学"效应,对价值链升级带来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垂直专业化水平的不断加深,其生产环节受到了发达国家价值链治理的"锁定",从而抑制了价值链的升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伟  温菲  
国内制造业由东部向西部地区的转移本质上是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本文应用SCP范式刻画了我国西部地区相对封闭经济结构的形成过程,分析了西部地区在承接全球价值链模式产业转移中的问题,并以重庆为例,基于西部地区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提出了我国西部产业升级策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何文彬  
数字生态体系成为各国对冲经济下行、抢占新一轮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新引擎。以纳入国际竞争力考量的全球价值链框架为视角,运用最新贸易增加值核算成果,通过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规模和结构与全球空间位置横向对比,得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程度较低的初步结论;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对WIOD2016版我国制造业各个行业贸易增加值和垂直专业化分工进行多维解析;对数字经济影响我国制造业的重构效应进行分组实证,得出数字化投入对中低和中高知识密集制造业部门的全球价值链高端化具有显著正效应的结论,同时指出研发力度更高的部门效用更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染  杜红梅  
文章通过搜集2007—2018年面板数据,从地区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的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水平存在“U”型影响,但现阶段产业集聚水平低于拐点临界值,因此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有负效应,技术型产业的负效应强度大于传统型产业。从行业角度看,行业的区域性集聚对行业全球价值链水平存在“倒U”型影响,现阶段产业集聚水平低于拐点临界值,因此产业集聚对制造业行业全球价值链水平有正效应。行业的区域性集聚与行业全球价值链水平的关系存在技术型与传统型行业的异质性。结论表明在现阶段的产业发展中,应选择产业的区域性集聚而非区域的产业聚集。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婕  李田  宋耘  
【目的/意义】新兴经济体企业打破由发达国家企业主导的国际分工,并引致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 GVC)发生结构性变化是全球经济的新现象,被学界定义为重构GVC。相关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重构GVC的前因、路径和绩效等问题尚未得到探讨。【设计/方法】研究采用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65家制造业企业重构GVC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剖析,最终提炼出中国企业重构GVC的路径模型。【结论/发现】第一,研发能力是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重构GVC最关键的企业能力;第二,重构GVC是企业多种能力综合竞争的结果;第三,通过技术创新升级成为技术主导者是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重构GVC最主要的路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能力、企业创新和全球价值链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正在探索打破GVC上旗舰企业治理格局的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升级发展提供参考与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川  
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市场竞争,基于低要素成本比较优势的国内制造业在跨国公司对国内产业链的低端锁定和战略性隔绝机制作用下,亟待进行产业链整合与结构升级。本文围绕价值链和创新链,以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探讨制造业升级的内涵、影响因素与机制,同时构建模型对中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升级能力与升级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制造企业可通过原有价值链深度嵌入、价值链上下游嵌入以及新价值链嵌入三种方式推动国内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环节的改变与升级,而某一地区制造业的升级能力与其产业资源投入水平密切相关,升级绩效则主要受产业结构与资源利用效率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桂军  何武  
本文利用Kaplinsky升级指数和中间品相对出口单价,对我国整体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趋势和地位进行了分析,采用的数据是UN Comtrade2002-2011年HS六位编码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产品中大约一半金额的产品正处于升级,尤其是电信和船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引人瞩目,出现降级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量较少,占装备制造业总出口金额的比例不到7%,总体表现远超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装备制造业强国。从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看,由于中国企业仍然趋向出口相对低价的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进口相对高价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因此,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总体上偏低。出口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理军  严良  
制造业的发展已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转变为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产品内分工并形成全球价值链(GVC),同时强调可持续性。世界主要制造业国家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受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中国近年来转型升级的任务更为艰巨。本文完善了基于GVC的制造业经济、社会、环境转型升级量化测度指标,比较分析中国与其他主要制造业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绩效,揭示、评价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的整体水平以及世界制造业转型升级出现的新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超  张诚  
本文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路径。通过使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同时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2008年以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其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但对低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最后,中国对高收入国家及中等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均对国内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产生了显著性影响,但对中等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于国内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新建  
当前,中国致力于通过制造业服务化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制造业服务化能否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其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机制和程度如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数理推导和理论推演,证实了制造业服务化能够推动全球价值链升级,并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差异化竞争效应等机制实现。在此基础上,就制造业服务化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0—2014年制造业服务化整体能够显著推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从各服务化类型来看,信息服务化、商务服务化、流通服务化的推进作用最强;从各类制造业类型来看,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推进作用最明显,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次之,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最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