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3)
2023(12354)
2022(10613)
2021(9815)
2020(8478)
2019(19730)
2018(19628)
2017(38296)
2016(20512)
2015(22983)
2014(23165)
2013(22957)
2012(21047)
2011(18717)
2010(18522)
2009(16913)
2008(16680)
2007(14614)
2006(12090)
2005(10564)
作者
(58470)
(49083)
(48670)
(46586)
(31161)
(23574)
(22593)
(19184)
(18468)
(17435)
(16620)
(16479)
(15446)
(15365)
(15301)
(15052)
(14943)
(14519)
(14125)
(14029)
(11933)
(11925)
(11752)
(11188)
(11016)
(10928)
(10822)
(10797)
(10029)
(9787)
学科
(83907)
经济(83818)
管理(58277)
(56847)
(44705)
企业(44705)
方法(43279)
数学(38948)
数学方法(38459)
中国(23435)
(22312)
(20821)
(16780)
业经(16619)
地方(16587)
(16150)
(15651)
贸易(15648)
(15210)
(14673)
财务(14619)
财务管理(14587)
企业财务(13874)
农业(13670)
(12457)
银行(12431)
技术(12297)
理论(12293)
(12014)
环境(11915)
机构
大学(289476)
学院(287385)
(117329)
管理(115251)
经济(114581)
理学(100317)
理学院(99202)
管理学(97377)
管理学院(96817)
研究(92248)
中国(68914)
(60197)
科学(57767)
(52751)
(47619)
(45495)
中心(44862)
业大(43993)
财经(43041)
(42070)
研究所(41613)
(39232)
农业(37675)
北京(36787)
经济学(36466)
(36421)
师范(36028)
(33706)
(33652)
经济学院(33168)
基金
项目(202310)
科学(159941)
基金(149042)
研究(143826)
(130415)
国家(129400)
科学基金(112008)
社会(92430)
社会科(87703)
社会科学(87676)
基金项目(79599)
(78302)
自然(74182)
自然科(72560)
自然科学(72538)
自然科学基金(71236)
(66460)
教育(66140)
资助(60918)
编号(57940)
成果(45970)
重点(45198)
(44844)
(42552)
(41822)
科研(39690)
创新(39175)
国家社会(38788)
教育部(38513)
课题(38334)
期刊
(118318)
经济(118318)
研究(76322)
中国(51399)
学报(45756)
(41891)
科学(41305)
(40528)
管理(38555)
大学(34544)
学学(32515)
农业(27339)
技术(25293)
教育(24239)
(23100)
金融(23100)
财经(20685)
经济研究(19136)
业经(18849)
(17814)
图书(17762)
问题(17475)
统计(15319)
(14861)
技术经济(14016)
理论(13970)
(13843)
(13793)
商业(12939)
实践(12857)
共检索到404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建科  邱煜焜  王方雄  白家圆  
文章通过对交通流量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探究交通拥堵对于院前急救医疗时空可达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交通拥堵对于院前急救医疗可达性的影响在高峰时段尤为明显,相对于平峰时段,道路拥堵指数上升30.6%,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最短可达时间上升68.4%,平均可达时间增加18.9%,交通拥堵导致救护车行驶速度降低22.8%;平峰时段内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可达性明显提高,54.7%和96.9%的居民可在15 min与30 min内得到及时救治。(2)研究时段内院前急救可达时间插值结果均呈圈层式分布,可达时间由中心城区向外围地区逐渐增加。高峰时段下交通拥堵因素对于15 min、20 min和30 min时间圈层的影响较为显著;平峰时段下,25 min圈层覆盖面积显著增加,外围地区的急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晚高峰时段15 min圈层覆盖面积相对平峰时段有明显增加,因此公交专用道路对于提升院前急救可达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3)通过考虑与不考虑交通拥堵因素的对比分析结果可知:交通拥堵对可达性所造成的影响与该地区路网密度和人口密度成正比例关系,即交通拥堵对于人口稠密、路网密集的地区影响显著。忽略交通拥堵因素时,C1地区内街道数量上升40%,覆盖人口总数上升39.8%。因此,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将直接改善中心城区居民获得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便利化程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建国  周素红  柳林  肖露子  宋广文  
时间是急救服务的敏感因素,急救服务设施可达性的时空差异对于评估急救设施的选址及急救服务调度的效率,解决公众急救医疗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辅助政府部门的决策都至关重要。交通拥堵是常见的城市问题,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更为明显,由于交通拥堵带来的时间滞后对急救服务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浮动车GPS大数据,分析交通拥堵对广州市中心城区急救医疗设施时空可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考虑道路实际通行状况的情况下,在交通高峰期,社区的急救医疗服务平均可达时间和最长可达时间分别比采用设计时速计算增加20%和25%。2可达性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急救医疗服务可达性以急救医院为中心,沿着路网向四周呈现衰减趋势。急救医院布局较多、路网密集区域的可达性高,反之则低。交通拥堵对路网密集、行车规则设计复杂以及存在通过性交通流的地区影响显著。3对不同阻抗系数下可达性变化的敏感性分析,发现随着阻抗系数的增大,可达性变化的趋势有所放缓,紧急医疗服务可达性的分异变小;这一变化趋势在交通平峰期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在研究城市中心区域急救医疗服务时,考虑交通拥堵对可达性的影响,需要构建基于实时交通状况的可达性评估模型,合理选择模型参数,优化实时急救医疗服务调度,提升急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喆  
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三步法",以交通可达性分析为基础,将公共服务现状分析、可达性判别、规划策略进行系统性整合,并对北京市急救设施案例进行了研究。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对不同时间阈值参数下急救设施的可达性进行了模拟,识别急救设施的服务盲区,分析该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改善该区域急救设施可达性的空间规划。根据分析结果,建议从设施供给空间布局、跨区县政策措施、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系统性地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馨恬  羌锐  张勇  
为了准确评估城市医疗急救(120急救)系统的救援绩效,面向救护车救援调度过程,通过将救护车状态定义为空闲或繁忙建立救护车队的救援状态空间,基于条件概率的乘法规则以及生灭过程平衡方程,构造求解各救护车工作强度(救护车处在繁忙状态的时间占比)的近似线性方程组及其迭代求解算法,由此提出了救护车工作强度近似模型。基于救护车工作强度,给出了救护车跨区救援比例、响应时间等救援绩效计算方法。为了验证上述模型,评价了苏州市区120急救系统的绩效指标,据此改善了救护车救援系统配置方案。研究表明,救护车工作强度近似模型克服了以往救护车数量较多时(大于20辆)难以求解的困难;根据救援距离设置救护车指派优先级能够实现救护车共享、平衡各救护车工作强度以及跨区救援比例;在不增加救护车总数的情况下,基于救援绩效能够改善救护车分布以及急救辖区划分从而有效缩短医疗急救响应时间。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姚剑琴  
一、农村急救医疗概况剖析急救医疗是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一些医院中,对危重病人设置了专门的科室——急诊室,但这仅限于县以上的城镇医院,在农村,一般来说,还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姜可欣  焦明丽  Anastasia Gamburg  李雨泽  
院前急救收费是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真正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中国已有的院前急救费用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结合英国、德国、以色列、俄罗斯等国的院前急救费用的先进经验,为中国院前急救费用的政策制定提供相关的借鉴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舒云  陆玉麒  胡国建  孙婧雯  
基于空间视角利用改进潜力模型计算深圳市医疗设施可达性,并从社会视角出发,分别采用根据实际道路网络与出行时速的网络分析和Mann-Whitney U检验测度不同出行方式和居住条件下的医疗可达性差异,关注由居住空间分异引致的空间剥夺现象。结果显示:(1)深圳市医疗可达性总体呈现以核心区医院群为中心向外围至边缘区递减的空间格局,核心区存在优质医疗设施重复分布的资源浪费现象。(2)社康中心可达性优于综合性医院,公共交通的就医可达性远低于私家车,依赖公共交通出行的中低收入群体在就医方面处于更不利的地位。(3)医疗可达性高值社区总体居住环境更差,居住空间分异现象与核心区空间稀缺性、城中村分布有关。(4)由于资源和机会的非均衡配置及流动性障碍,深圳市边缘区低收入人口存在空间剥夺现象。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月喜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院前医疗急救作为急救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集医学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在社会文明进步和人口逐渐老龄化的今天,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院前医疗急救,就是当人或群体受到疾病折磨或意外伤害对生命构成威胁送往医院治疗前,需得到急救人员救治才能维护生命体征的医疗活动过程。其作用是及时减轻患者伤痛,挽救患者生命,努力降低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院前急救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医疗机构所不能代替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朝奎  卜璞  方军  马开森  陈爱民  
城市医疗服务的可达性评价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需求。基于传统引力模型的评价方法中医疗点服务能力的量化没有形成通用的算法,且未考虑医疗点间的竞争效应,因而医疗服务可达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受到质疑。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了以区域内人口作为竞争强度,采用医疗点的Voronoi多边形构建医疗机构的竞争区域,进而对传统模型进行改进,用改进模型进行医疗可达性评估的新方法;提出了以医院等级、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及床位数作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评价指标,采用以时间距离为测度的灰关联分析模型测度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对医疗服务可达性进行评价,以此评估湘潭市区医疗机构的布局适宜性。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引力模型得出的湘潭市医疗服务可达性专题地图与实际情况吻合,真实反映了区域医疗设施的分布特征及服务水平,为优化湘潭市医疗空间布局提供决策依据,亦为市民选择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应旭旻  蒋雯  袁红磊  
院前急救是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院前急救收费方式存在诸多缺陷。本文对调整收费方式后的成效及相关工作影响进行了分析。就院前急救收费方式调整进行初步研究,将现行一线工作人员收取现金改为委托所在地医院代收,医保实时结算,既方便患者,减轻医保经办机构的工作量,又使急救中心的财务管理更为规范、高效。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高广颖  王禄生  张歆  
文章以陕西和四川等省的部分乡镇卫生院为现场,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通过配置急救车的成本效益分析,提出了在不同收费水平、不同人口和不同地理环境下,乡镇卫生院配置急救车的方案和实施条件。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于国栋   张雪婷   霍鑫   刘展瑞  
为提高突发大规模应急事件下医疗急救系统的响应能力,提出基于两阶段自适应风险规避型鲁棒优化模型的院前急救网络设计方法。针对不确定的急救需求发生量,通过基于场景的方法构建了最坏情况下的鲁棒条件风险值模型来规避需求未满足的极端风险,确保系统的服务能力。根据线性对偶理论提出等价的鲁棒对等模型以简化求解。最后,基于某市具体数值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对比分析和灵敏度分析发现自适应模型较风险中性模型和一般随机风险规避模型有更高的需求满足率和更低的损失风险成本,优化方案显著提高不确定环境下的应急响应效率和需求覆盖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原之辰   张润东  
快递网点的空间格局分布及可达性研究有助于提升快递“最后一公里”的效率。选取唐山市快递网点的POI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分析和成本距离分析方法,探究菜鸟驿站、顺丰速运和中国邮政三种快递网点的空间格局、可达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快递网点的地理位置直接影响其依托类型,快递业务量、需求量大的地区对快递网点的规模、设施、设备等方面要求更高;快递网点的服务范围受到周边交通网络发达程度的影响,交通网络越发达、服务范围越广、可达性越高;快递网点的数量和布局选址除自身性质外,还受到人口密度、交通便捷程度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智成  张丽君  秦耀辰  谢志祥  荣培君  李阳  
通过构造爬虫,利用基于ArcGIS开发的交通线路与时耗工具,以加权最优时间路径模型测度开封市高峰期与非高峰期居住用地尺度的自驾就医可达性空间变化特征,并结合房价空间大数据从城市扩张等视角探讨其驱动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开封市就医可达性等级频率分布中,医院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异特征;(2)高峰期"中等"可达性水平的基础性医院数量相比非高峰有好转趋势;(3)各就医可达性水平在空间上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和空间集聚性,新老城区差异明显,大体呈现出由老城区向外围衰减的特征;(4)可达性水平在高峰期的变化波动均为其它可达性等级在不同程度上的转变结果,高峰期出行对老城区边界范围就医可达性影响最为显著。分析发现城市建成区的快速扩张和城市规划建设重点发展方向的双重作用致使开封市新城区与原有的医院在空间布局上产生错位,直接掣肘着新城区居住用地自驾就医可达性的提升。此外,开封市自驾就医可达性的空间格局是在交通现状、历史延续、就医偏好和市场经济等多重因素下共同作用形成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峰伟  姜淑坤  张晓立  
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和知识溢出效应影响流通要素的投入产出水平,最终体现为效率的改变。本文基于2003-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市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集聚外部性对城市流通效率的影响机制,并考察交通可达性的调节效应。系统GMM估计表明:城市流通效率存在粘性机制;集聚外部性对城市流通效率存在异质性,其中MAR外部性与城市流通效率存在强烈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Jacobs外部性与城市流通效率存在微弱的“U”型非线性关系;交通可达性正向改善城市流通效率,且在集聚外部性影响城市流通效率机制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城市经济规模、人力资本、政府支出和产业结构的改善均有助于城市流通效率的提升。空间SDM模型检验表明:MAR外部性对周边城市流通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溢出,Jacobs外部性的正向溢出不显著;交通可达性对集聚外部性正向影响城市流通效率机制具有正向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