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16)
2023(16522)
2022(14412)
2021(13274)
2020(11077)
2019(25458)
2018(25114)
2017(48439)
2016(26250)
2015(29553)
2014(29745)
2013(28942)
2012(26572)
2011(24037)
2010(23947)
2009(21786)
2008(20732)
2007(17860)
2006(15739)
2005(13493)
作者
(75820)
(63282)
(62645)
(59892)
(40248)
(30144)
(28513)
(24962)
(24242)
(22243)
(21418)
(21367)
(20251)
(19843)
(19659)
(19245)
(18730)
(18480)
(18024)
(17953)
(15554)
(15539)
(15247)
(14512)
(14189)
(13891)
(13812)
(13685)
(12738)
(12418)
学科
(120576)
经济(120445)
管理(75027)
(66132)
(54675)
企业(54675)
方法(49806)
数学(43705)
数学方法(43128)
中国(29913)
地方(28082)
(27319)
(26069)
(25536)
业经(23656)
(18848)
农业(18429)
理论(18169)
环境(17917)
(17191)
贸易(17181)
(17102)
(16547)
地方经济(15924)
(15731)
财务(15646)
财务管理(15612)
技术(15414)
(14921)
金融(14912)
机构
大学(371433)
学院(370358)
(152286)
经济(148931)
管理(145668)
研究(127358)
理学(126490)
理学院(125036)
管理学(122623)
管理学院(121957)
中国(91887)
科学(79419)
(79027)
(66485)
(63248)
(59128)
研究所(57927)
中心(56939)
业大(55986)
财经(53958)
(53238)
北京(49503)
(49155)
(49077)
师范(48659)
(47367)
经济学(46269)
农业(46193)
(42972)
经济学院(41393)
基金
项目(259350)
科学(203738)
基金(188045)
研究(187086)
(164651)
国家(163357)
科学基金(140468)
社会(118271)
社会科(112046)
社会科学(112017)
(100854)
基金项目(100149)
自然(92281)
自然科(90099)
自然科学(90075)
自然科学基金(88391)
教育(85919)
(85469)
资助(77467)
编号(75650)
成果(60128)
重点(57916)
(56528)
(55441)
(53151)
课题(52292)
创新(49699)
科研(49414)
国家社会(48725)
教育部(48475)
期刊
(167226)
经济(167226)
研究(109625)
中国(67420)
学报(59468)
科学(54773)
管理(53625)
(52476)
(50211)
大学(45052)
学学(42711)
教育(39084)
农业(36138)
技术(33870)
(27453)
金融(27453)
经济研究(27342)
财经(26378)
业经(25774)
问题(22828)
(22644)
技术经济(18657)
(18165)
图书(17857)
科技(17494)
统计(17062)
资源(17026)
(16922)
理论(16901)
现代(16672)
共检索到537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园园  闫庆武  冯志鹏  吴琼  
通过对2013年淮海经济区25个城市交通流强度和城市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证明了城市间的交通联系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正相关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交通流联系强度、集中度系数、联系方向指数和城市引力4个主因子进行分析并计算交通流强度得分,将淮海经济区25个城市划分为以徐州为一级城市,以蚌埠、临沂、枣庄、宿州、济宁为二级城市,以滁州、淮安、连云港等城市为三级城市,以六安、周口等城市为四级城市的城市等级体系;提出了淮海经济区空间开发的"一主两副"的多中心城市体系,"一心两轴"的发展轴线以及以徐州为中心、北至泰安、西至阜阳、向东南方向发展的扇形空间扩散的空间发展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彬学  张伟  马继刚  
利用分形理论进行城市体系的经济规模等级特征分析,推广了规模等级分形理论的应用领域。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县级以上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经济数据为载体,分别从分部门的经济总量、经济密度和第一无标度区3个角度计算了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的分维,验证了分形理论在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城市体系中的经济规模等级呈现较好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研究的有力工具;(2)长江三角洲地区当前各经济社会部门的规模等级特征差异较大,中心城市垄断性较强;(3)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规模等级层次明显;(4)以无标度区为基础可以将长江三角洲地区划分为核心经济区和经济发展边缘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王发曾  
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是按照单项指标、综合指标的大小而划分形成的级别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规模序列与等级层次结构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序推进、地域空间的合理组织提供了框架依据。基于市区非农业人口对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现状特征进行分析,参照分析结果和各城镇的发展潜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基于城镇中心性强度指标对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进行现状评价,结合城镇体系中各城镇的发展态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等级层次组织方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快满  石培基  
文章以兰州经济区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区范围划分进行研究。在分析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区特性的基础上,将中心城市吸引辐射、区内紧密分工协作和兼顾行政区界完整作为组织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区的主要原则。通过对比分析已有城市经济区范围划分所采用的方法,结合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在采用城市断裂点法界定兰州经济区范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兰州市区与周边县区的经济联系强度、通勤率等因素后,最终确定了兰州经济区范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雷菁  郑林  陈晨  
利用计算城市流强度的方法来划分江西省中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得出江西省中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中的四个层次的城市,通过计算对划分结果的分析,证实利用城市流强度来划分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是一种切实有效的科学方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康晓光  马庆斌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竞争力之间存在倒"U"型统计关系。根据产业的环境需求和环境压力两个指标,划分了六种产业类型。统计数据显示,由新分类指示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演变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最后,文章从人的需求以及全球分工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动力机制。结论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环境政策的制定,必须与其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等级位置相适应。就环境政策而言,其合理性不能以其严格程度来评价,而在于这种环境政策是否与城市自身对产业价值链条某个环节的吸引、控制能力相适应。城市政策制定者应该在城市竞争力、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之间找到合理的结合点。这样,才可以推动城市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快速、稳定、均衡并可持续地提高竞争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宇  董雯  刘毅  张小雷  雷军  
通过主成分分析、集中度系数、非均衡系数以及改进的重力模型对新疆各城市的交通运输综合水平、复合流量的集中程度和基于复合流量的城市引力及引力节点分析,得出结论:①1985—2005年新疆城市交通运输综合水平变化明显,国道和北疆铁路沿线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南疆,且比较分散;②集中度系数波动明显,乌鲁木齐、克拉玛依、昌吉、阿克苏等城市对新疆客货流影响较大,而区域非均衡系数较低,呈现明显缩减的趋势;③受绿洲城镇发育程度和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各等级节点数量变化不大。乌鲁木齐、克拉玛依、昌吉、石河子在不同年份对新疆各城市的影响较为明显,节点等级较高。④基于交通视角的城市体系呈现出交通运输中心区域不断强化,二级节点城市变化明显,经过20年的演变,基本形成了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核心,以石河子为次级中心,以喀什和米泉为三级中心,以克拉玛依、伊宁、乌苏、库尔勒为重要节点的城市体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红玲  刘长庚  
中国经济区纵向同质性划分为东、中、西“三大部,”实施梯度推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在东部地区加快对外开放、全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地区差距问题。本文提出将现有经济区改为横向集聚性划分,构建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增长极为龙头和引擎,辐射带动广大中西部经济腹地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新的区域,以“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启铭  
一、关于经济区划原则的种种意见经济区划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地区间经济联合协作、城市规划、经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大工程项目兴修等都有密切关系,经济区划的重要性已日益为人们所了解。经济地理学以及其他学科和实际业务部门普遍关心经济区划理论问题,其中经济区的划分原则经常成为讨论的焦点之一。之所以如此,显然是因为能否科学地准确地划区,关系到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更关系到总的宏观经济效益,而划区原则则是决定经济区划科学性、实用性的关键。经济地理学界把经济区划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区域规划、地域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博雅  
经济区由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农村所构成,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周边地区支撑中心城市发展,各区域单元之间空间关联和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按不同空间层次,经济区可分为以小城镇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及以城市群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经济区与行政区的互动关联,也需要适度分开。将经济区作为全国性空间规划的基本单元,有利于改变我国人口与产业不匹配、大城市过大、小城镇过小、中等城市发育不良的区域空间结构不合理状况。八大重点经济区需要进一步建立区域合作与协调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建清  阎二旺  
本文在对山西省中心城市等级体系和功能进行重构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区域、城市—城市作用的“场强”分析,对山西省城市经济区作了初步划定,以期为划分山西省城市经济区提供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杰  
目前,中国经济区划已脱离了经济区划的初衷,东中西部已成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的代名词,已不能因地制宜地指导地区经济发展,有必要重新界定我国经济区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日文  陈国生  陆利军  
通过数学方法求取湖南省城市14个地级市的综合实力指标评价及等级层次划分。根据城市综合实力指数,选取6个中心城市,然后计算中心城市邻近城镇的空间影响力。再根据空间影响力的大小划分各中心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最后以城市经济影响区为基础,综合考察各中心城市的区域特征、现实条件、发展潜力,确定城市经济区界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洪建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引力模型测算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量,运用地缘经济学欧氏距离法测算城市之间的竞争合作程度,根据这两个测算结果确定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构建一个操作性强的城市经济区划的定量分析框架,并应用于大兴安岭地区案例之中。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高桃璇  陈铭  王国长  
国家通常按地域来划分中国经济区域,即将同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省份划为一类,但常常忽略了同一地区不同省份间经济支柱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例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逐渐分化:辽宁省第二产业占比下降,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呈负增长态势;吉林省工业增加值稳步提升,但产业结构单一;黑龙江省工业化进程深度不够,仍处于低速发展状态.可见,基于地域的粗犷型划分,容易因省情的差异而导致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会导致某些省份发展停滞或者倒退.其次,为了避免单一指标不能很好的刻画各省真实的经济发展状态,本文采用了对五个指标(GDP、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最终消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加权生成一个新的综合指标来对各省经济进行分区.再者,由于数据的结构特征及数据间的高度相关性使得传统统计方法结果表现较差.基于函数型数据在高度相关数据中的优异表现,本文建议采用函数型数据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的综合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函数型数据聚类分析进行的经济区域的划分,能够打破地域的限制,且能充分考虑各省份的产业结构,即把产业结构相近的省份划分在同一经济区城.最后,基于本文提出的区域划分方法能制定更加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和促进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