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50)
2023(13751)
2022(11640)
2021(10924)
2020(9341)
2019(21510)
2018(21092)
2017(40893)
2016(21922)
2015(24737)
2014(24634)
2013(24085)
2012(22132)
2011(19917)
2010(19386)
2009(17474)
2008(17026)
2007(14736)
2006(12387)
2005(10312)
作者
(60946)
(51169)
(50784)
(48312)
(32288)
(24798)
(23194)
(19823)
(19344)
(18265)
(17386)
(17281)
(16183)
(15944)
(15685)
(15560)
(15208)
(14695)
(14689)
(14537)
(12467)
(12427)
(12375)
(11675)
(11513)
(11337)
(11240)
(10975)
(10398)
(10130)
学科
(90904)
经济(90787)
管理(61634)
(57734)
(47262)
企业(47262)
方法(45600)
数学(41069)
数学方法(40567)
(24022)
(23614)
中国(22708)
地方(20776)
业经(18413)
(16859)
(16736)
农业(16007)
(15587)
贸易(15577)
(15076)
(14735)
财务(14679)
财务管理(14645)
企业财务(13941)
技术(13541)
(13267)
金融(13265)
环境(13212)
(13170)
理论(13085)
机构
大学(299386)
学院(298619)
(121311)
经济(118800)
管理(117448)
理学(102142)
理学院(100987)
管理学(99205)
管理学院(98632)
研究(98346)
中国(73779)
(62475)
科学(60330)
(56294)
(49709)
(47718)
中心(47347)
业大(46110)
财经(45308)
(43597)
研究所(43513)
(41390)
农业(38950)
北京(38634)
(38620)
师范(38224)
经济学(37715)
(37411)
(35122)
经济学院(34274)
基金
项目(212837)
科学(167963)
基金(155379)
研究(153912)
(136283)
国家(135195)
科学基金(116410)
社会(98071)
社会科(92877)
社会科学(92851)
(83155)
基金项目(82717)
自然(76480)
自然科(74667)
自然科学(74647)
自然科学基金(73287)
教育(71568)
(70594)
资助(63525)
编号(60924)
成果(48473)
重点(48291)
(47624)
(45222)
(44327)
课题(42659)
创新(41525)
科研(41497)
教育部(40938)
国家社会(40872)
期刊
(124626)
经济(124626)
研究(82783)
中国(57498)
学报(47297)
(44362)
科学(43720)
(43414)
管理(41466)
大学(36626)
学学(34420)
教育(31173)
农业(29410)
技术(27389)
(26149)
金融(26149)
财经(22248)
业经(20280)
经济研究(19834)
(19087)
问题(17069)
(16472)
统计(14735)
资源(14394)
(14243)
技术经济(14072)
图书(14000)
(13710)
科技(13603)
理论(13127)
共检索到429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成金  张岸  
任何区位的土地属性都存在分异和区别,由此形成了不同水平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而交通设施规模及空间网络是影响土地属性与建设适宜性分异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构建了交通优势度的评价方法,宏观尺度侧重各类交通设施综合优势水平的总体评价、物理空间分析与大尺度分异特征,微观尺度采用栅格方法进行精细评价,注重地形高程和坡度等自然因素对交通优势度的修正影响,形成集人文与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然后,选择玉树地震灾区作为案例区,从地震影响区和重灾区两个空间层级,深入分析交通优势度的等级结构及空间分异。最后,根据交通优势度的分异性,分析各区位土地资源对人类社会活动的适宜性差异,尤其是充分考虑地形高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婧  姚亦锋  盛鸣  夏曙光  
以甘肃省陇南市地震灾区为例,运用AHP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了地区气候地形、人口分布、交通区位、经济基础和地震易发程度等影响因子,并通过用地适宜性分区,对地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格局进行重新审视,从协调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的相互关系出发,空间开发强调因地制宜,即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开发建设活动;而让生态和地质环境脆弱、开发难度大的区域承担生态维护和生态产业功能。结果表明:陇南市用地适宜性呈现出极大的地缘差异性,适宜发展用地主要分布于东北部丘陵盆地地区,南部地区以限制发展用地为主,西北部地区由适度发展用地和限制发展用地构成。其中适宜发展用地占地区总面积17.2...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辜智慧  葛怡  刘宝印  徐伟  
汶川地震后,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部署。本文从灾害监测预警与隐患排查、基础设施和住房抗震设防水平、灾害避难所建设与防灾减灾教育等方面,搭建了一个震后区域安全建设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灾害风险管理和安全建设的主要内容,总结归纳出汶川震后安全建设的案例经验,并借此对玉树震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区域灾害风险管理和安全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秀梅  何世文  王慧文  
近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企业赈灾捐赠现象也越发常见。本文通过研究玉树地震灾难发生后,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价值、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程度与捐赠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从战略视角分析危机发生时的企业行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升  罗桂连  
选择何种重建方式(原址重建或异地搬迁等)是灾后重建的首要问题。所谓重建意愿即在原居住地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时,受灾居民对不同重建方式(原址重建还是异地搬迁或者两者之间的状态)的选择倾向。了解灾区群众的重建意愿及其因素影响是受灾县(市)制订灾后重建规划、并推动实施的重要前提。通过对五大极重灾区1243户城乡受灾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受灾居民所在县(市)、目前安置地、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适应新环境能力及未来经济预期等因素对其重建意愿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选择重建方式应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应结合目前的临时安置地对城乡布局合理规划;应将灾后重建和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升  毛咪  刘泽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已基本完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投资1万亿元,灾后重建绩效即各项重建目标完成的究竟如何?哪些政府能力制约重建绩效的提高?研究以上问题,有利于科学评估地震灾后重建绩效,并为之后的灾后重建提供重要借鉴。本文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建立政府重建能力及重建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在六个重灾县市收集的近1 000个受灾家庭样本的问卷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就业外,各项重建目标完成情况较好;相对其他能力来说,重建资源运用能力对重建绩效影响最大,其次是重建资源配置能力,重建资源获取能力和重建资源整合能力对重建绩效无显著影响。因此,灾后重建过程中,政府要高度重视重建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和资源...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袁惊柱  
基于课题组实地调查数据,本文从农户经营主体的微观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区农户在赈灾政策支持下的家庭资源配置行为,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和LINGO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赈灾政策支持下,农户资源配置行为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在灾害发生初期,赈灾政策对资源配置效率作用小,作用期短,农户资源的非农产业配置效率高于农业产业配置效率,在农业生产中,耕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过剩,资金资源不足;在恢复发展期,赈灾政策对资源配置效率作用大,作用期长。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彭政  
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过程中,四川审计战线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今年"三八"妇女节前夕,记者走访了其中五位披挂上阵的"穆桂英"。她们临危不惧,迎难而上,奋战在救灾一线,充分展示了四川审计人的公仆意识和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就像开在地震灾区的"五朵金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骏  丁明涛  庙成  周鹏  黄英  
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判断矩阵建立起各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选取坡度、地层岩性、断裂带、植被覆盖、地震烈度及年降雨量作为评价指标,并阐明了各指标与泥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得到地震灾区泥石流危险等级分区图。通过评价,初步认识到研究区内芦山县、天全县、名山区、雨城区位于泥石流极高危险区,且评价分区结果与区内地灾点分布特征相吻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玉福  冯玲正  
依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编制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整治规划,为灾后土地整治活动提供规划依据,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土地整治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奠定基础。本研究对灾区土地受损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土地整治目标,对因地震灾害损毁的耕地、废弃建制镇和村庄用地、抢险救灾应急用地、过渡性安置用地等统筹做出了整理复垦安排,估算了土地整治投资,明确了土地整治重点,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国平  彭思奇  杨凌  
借鉴区域经济政策中期与事后评价采用的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倾向于满意。但是,对产业发展、就业及创业等民生工作仍有更高的期望。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卓  黄钰  
5.12汶川特大地震所带来的贫困是深远而复杂的。社会组织大规模参与灾后社区扶贫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并已经初步构建起灾后社区扶贫模式。该模式在确定权利边界、回应社区扶贫需求、推进社区自治和自身队伍建设上还存在明显不足,文章从制度环境、扶贫方法、社区合作和队伍能力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洲  杨明洪  敬珊珊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以前,阿坝州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给阿坝州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农村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涛  张磊  蒋远胜  
银行长期贷款对遭受巨灾的农户恢复重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巨灾灾区农户贷款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政府干预性,二是农户的收入能力下降,三是存在由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的希望政府兜底还款的心理风险。在风险提高条件下,农户的长期贷款的违约率是否上升,影响因素又有何不同?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为例,根据对四川5个重灾样本县农村信用社的访谈和323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农房重建贷款的违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贷款的违约率较高但控制有效;地震灾区农户的收入能力下降和还款意愿降低影响了正常履约;巨灾后就业扶持政策效果优于直接经济补贴;信用贷款会降低贷款履约率,而邻里亲朋借贷对履约有积极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玲玲  张文秀  冯颖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作为地震灾区重建中土地使用制度的一项突破性改革,对灾区农村住房重建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都江堰市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Log 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灾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农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5%的农户表示愿意流转宅基地;影响农户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按作用程度依次为是否参保、是否具有流转平台、流转价格是否合理、对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的认知、对宅基地流转政策的了解度、是否确权颁证和农户家庭人口数。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宅基地流转的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