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20)
- 2023(14896)
- 2022(12643)
- 2021(11743)
- 2020(9949)
- 2019(22338)
- 2018(22182)
- 2017(43274)
- 2016(22612)
- 2015(25042)
- 2014(23983)
- 2013(23366)
- 2012(20790)
- 2011(18506)
- 2010(18412)
- 2009(16913)
- 2008(16202)
- 2007(14373)
- 2006(12450)
- 2005(10696)
- 学科
- 济(90455)
- 经济(90328)
- 业(77748)
- 管理(71072)
- 企(57060)
- 企业(57060)
- 农(47693)
- 方法(37876)
- 数学(33384)
- 数学方法(32969)
- 农业(31639)
- 财(25641)
- 业经(25575)
- 中国(23549)
- 制(22516)
- 技术(20592)
- 地方(16788)
- 体(16037)
- 贸(15537)
- 贸易(15525)
- 务(15524)
- 银(15517)
- 银行(15500)
- 财务(15481)
- 财务管理(15442)
- 易(15140)
- 行(14782)
- 企业财务(14683)
- 融(14185)
- 金融(14182)
- 机构
- 学院(304452)
- 大学(299352)
- 济(132241)
- 经济(129862)
- 管理(126401)
- 理学(110242)
- 理学院(109287)
- 管理学(107721)
- 管理学院(107138)
- 研究(93672)
- 中国(73671)
- 财(60442)
- 京(59179)
- 农(58016)
- 科学(52396)
- 财经(47923)
- 中心(46418)
- 业大(46254)
- 江(44990)
- 农业(43966)
- 经(43865)
- 所(43082)
- 经济学(40025)
- 研究所(38557)
- 范(36386)
- 经济学院(36132)
- 师范(36082)
- 经济管理(35658)
- 财经大学(35551)
- 北京(35540)
- 基金
- 项目(211553)
- 科学(171156)
- 研究(161391)
- 基金(156616)
- 家(133762)
- 国家(132564)
- 科学基金(117547)
- 社会(106901)
- 社会科(101292)
- 社会科学(101270)
- 省(84096)
- 基金项目(83750)
- 教育(73634)
- 自然(73170)
- 自然科(71587)
- 自然科学(71572)
- 自然科学基金(70335)
- 划(68685)
- 编号(65682)
- 资助(60666)
- 成果(51506)
- 创(49642)
- 部(48051)
- 重点(46717)
- 制(46268)
- 发(45840)
- 创新(45658)
- 国家社会(45002)
- 课题(43555)
- 教育部(42319)
- 期刊
- 济(144765)
- 经济(144765)
- 研究(85691)
- 中国(61498)
- 农(60344)
- 财(47220)
- 管理(45657)
- 农业(40785)
- 科学(39641)
- 学报(38980)
- 大学(32738)
- 融(31472)
- 金融(31472)
- 学学(31121)
- 教育(30381)
- 业经(29650)
- 技术(28371)
- 财经(23279)
- 经济研究(20986)
- 经(19973)
- 业(19924)
- 问题(19776)
- 科技(15704)
- 技术经济(15562)
- 农村(15064)
- 村(15064)
- 版(14817)
- 世界(14697)
- 农业经济(14315)
- 理论(13921)
共检索到443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贵如 郑赛哲 王双进
农业家庭生产经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形态。然而,小农户面临着“产前-产中-产后”交易的一系列不确定性,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容易遭受机会主义伤害,且交易信息鉴别困难,从而导致交易受损,效率低下。创新小农户合作机制,培育利益共享的小农户合作意识,实现价值共创;推动小农户以“集体”方式进入市场的“横向一体”;构建上下游交易成本内部化的“纵向一体”;引入第三方约束对方履行契约的“三位一体”。通过降低小农户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提升小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促使传统小农逐步走向现代小农,充分发挥小农户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小农户 交易效率 合作组织 创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在农业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相对于工程管理问题,农地制度创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尚未被充分重视。已有关于农地制度的研究主要关注稳定土地承包权和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关系,而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制度改革的关系研究不足。在广大中西部村庄,小农户仍然是农业经营的主体,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从小农户的视角出发,面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地制度创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地块整合问题,要避免工程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农田耕作的不便;二是土地经营权配置问题,要避免大户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小农户被制度性排斥。基于田野调查,克服两种困境的办法是在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由村集体整合地块,形成按户连片经营,不仅能充分释放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发展的经济效应,而且有利于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在农业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相对于工程管理问题,农地制度创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尚未被充分重视。已有关于农地制度的研究主要关注稳定土地承包权和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关系,而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制度改革的关系研究不足。在广大中西部村庄,小农户仍然是农业经营的主体,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从小农户的视角出发,面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地制度创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地块整合问题,要避免工程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农田耕作的不便;二是土地经营权配置问题,要避免大户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小农户被制度性排斥。基于田野调查,克服两种困境的办法是在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由村集体整合地块,形成按户连片经营,不仅能充分释放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发展的经济效应,而且有利于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在农业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相对于工程管理问题,农地制度创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尚未被充分重视。已有关于农地制度的研究主要关注稳定土地承包权和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关系,而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制度改革的关系研究不足。在广大中西部村庄,小农户仍然是农业经营的主体,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从小农户的视角出发,面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地制度创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地块整合问题,要避免工程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农田耕作的不便;二是土地经营权配置问题,要避免大户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小农户被制度性排斥。基于田野调查,克服两种困境的办法是在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由村集体整合地块,形成按户连片经营,不仅能充分释放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发展的经济效应,而且有利于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小
随着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关注日益增多,各地产生很多对接小农户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来提升小农户的现代化水平。但对于经济作物专业化生产小农户的现代化,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是关键。依据D村小农户的现代化发展路径表明,多元化的市场拓展与专业化生产能够促使小农户迭代升级,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倒逼市场交易服务的快速发展实现小农户的市场对接。从市场交易服务的供给和运行来看,不仅市场交易服务的多元化供给与专业化分工使得小农户市场交易便利和低成本,实现高效市场对接;而且熟面交易与规范服务在乡村产地农产品市场交易中最大化地保证交易双方遵循熟人社会的市场道德,公平与诚信,促其市场交易稳定有序。这使得小农户能相对稳定地分享农业发展收益,实现现代化升级。
关键词:
小农户 专业化生产 市场交易服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飞虎 徐伟
本文基于九龙坡合作社"二次分红"案例的剖析,在一个扩展的交易成本经济学(TCE)模型内探讨了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一般制度特征,并对均衡状态下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内在不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最优农业产业化模式的选择取决于分市场的交易效率,这一模型也揭示了商品契约与要素契约的互补特性,并认为运用跨市场的"补偿"不但可以解决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内在不稳定性,而且有利于解决产权的谈判力效应与违约诱惑的共生困境。
关键词:
TCE 小农户 大商业资本 二次分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靖 刘洁
农业发展中"产业兴旺"的目标实现,需要建立在小农户深度参与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在由传统粮棉生产转向农特产品生产的"新农业"转型中,小农户是最基本的生产经营主体,以小农户为本位的现代农业发展对公共物品治理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由地方政府与村社组织承担农业治理的任务,农业治理实践将会影响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与效果。本文基于某"新农业"产业示范村的案例,分析地方政府与村社组织的治理行为对小农户参与"新农业"规模化发展的作用及影响,并探讨"搭对"、经纪人等村庄社会关系对小农户经营的支持。研究发现,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基于地方政府与村社组织在公共物品提供中的治理实践,为农特产品的规模集聚提供了前提条件,从事同类产品经营的小农户借助村庄社会关系形成了经营的自我组织,为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社会联结机制。在农业治理的分析框架下,地方政府、村社组织以及小农户间社会关联成为营造治理体制机制的基础构成要素。有效的农业治理实践,可以推动小农户充分参与规模化、集约化与专业化的农业经营,并分享农业发展收益。因此,建立并完善以回应小农户需求为落脚点的农业治理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必要支持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志龙 姜安印 陈卫强
小农户是乡村治理和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行为主体和利益主体。乡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加剧了乡村振兴主体的缺位。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及生活富裕角度展开系统性分析,尝试阐释小农户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效用均等化为解决小农户外流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分析视角,不同类型小农户融入乡村振兴的机理不同,为保证留守小农户与流动小农户获得同等效用,可从创造就业空间、拓展增收空间、营造公共服务空间三个维度探索有利于小农户振兴乡村的路径安排,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关键词:
小农户 乡村振兴 战略主体 效用均等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志龙 姜安印 陈卫强
小农户是乡村治理和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行为主体和利益主体。乡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加剧了乡村振兴主体的缺位。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及生活富裕角度展开系统性分析,尝试阐释小农户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效用均等化为解决小农户外流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分析视角,不同类型小农户融入乡村振兴的机理不同,为保证留守小农户与流动小农户获得同等效用,可从创造就业空间、拓展增收空间、营造公共服务空间三个维度探索有利于小农户振兴乡村的路径安排,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关键词:
小农户 乡村振兴 战略主体 效用均等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延廷 南佳艺
目前我国农户的地权诉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地权稳定、自主经营向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转化。这一变化的内在动力是农户急切希望改变承包地过于细碎化以及改善农业生产经营基本条件。考察我国农地制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基本逻辑就是农户的地权诉求决定农地制度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当下一些地方的农地制度创新试验和经验中再次得到证明。今后我国农地制度创新必须遵循这一逻辑,根据我国农户地权诉求的变化,实施农户自愿前提下的承包地连片重划,争取国家对承包地重划制度的支持,强化农民集体民主决策制度,地方政府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地权诉求 土地改革 制度创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施晟 卫龙宝 伍骏骞
基于山东、海南、浙江579户西兰花种植户调查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与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相比,"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通过产品品质创新、生产方法创新、产业组织创新、销售市场创新,在"农超对接"进程中创造了溢价。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户销售净收入的计量模型,发现销售渠道对农户销售净收入具有显著影响。选择经合作社卖给超市渠道的农户获得的销售净收入,显著高于选择小商贩渠道、批发商渠道、加工企业订单、合作社未卖给超市等渠道的农户获得的净收入。此外,户主年龄、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户主每年接受培训的次数、西兰花种植面积、市场需求信息的可获得性、完成销售所需的运输距离等因素对农户的销售净收入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莫凡 黄建华
借助演化博弈理论工具,将公司、合作社及农户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构建政府补贴环境下生态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博弈模型,并对均衡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运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参数变动和不同初始条件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博弈主体选择积极生态策略时的收益增量与成本投入关系对系统演化轨迹将产生重大影响;政府补贴可有效降低生态农业技术实现创新扩散的条件,但一定情况下补贴作用将失灵;农户的风险规避特征及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偏好均会对系统演化的结果产生影响,农户较高的风险规避度和消费者较低的偏好水平都将导致生态农业技术创新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新艳
本文以"交易特性—治理机制—合作绩效"为框架,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治理机制选择理论,回答公司与农户合作关系治理的关键问题:在何种情形下,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机制?在怎样的治理机制下,可以提升合作绩效。研究总体上验证了交易特性对治理机制选择的影响,表明公司与农户间合作关系治理机制的选择是依条件而定的;治理机制中的合约治理对合作绩效尽管存在正向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而关系治理对合作绩效的影响扮演了关键性角色,表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合作中强调根植性"关系"文化角色的重要性。
关键词:
交易特性 治理机制 合作绩效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航
提升小农户能力并将其纳入乡村产业发展进程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构建农户合作共识则是一切嵌入性商业活动的基石。本文以小微企业为主体调查了25家农产品电商企业,通过扎根理论-程序编码方法,提炼了企业构建小农户合作共识的过程演化机制。研究发现:农产品电商小微企业嵌入农村不仅受到企业管理者对农村环境认知与农村文化因素影响,还是一个随着认知深化而适时调整嵌入决策机制,参与解构、赋能并再建构小农户合作共识的动态演化过程。企业嵌入农村过程中,对本地环境及社群逐渐形成三层次认知(初始化认知、经验性认知和深层次认知)。这种认知的动态变化促使管理者灵活调整嵌入策略行动,通过“评估机制、类化机制和涵养机制”三重差异化策略,逐步建构起小农户的利益共识、身份认同和互惠共识。本文最终建构起一个演化过程模型,包含农产品电商小微企业构建小农户合作共识的“搭建合作关系、调整合作关系和深化合作共识”三个阶段,深化了以小微企业为主体赋能小农户的研究,为小微企业助推小农户共同富裕提供了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乐 孙欣 陈卫平
引导小农户开展合作和联合是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新途径。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以四川JN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系统探讨小农户通过联盟实现价值共创的机制。研究发现:小农户通过联盟最终实现经济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共创;实现价值共创的过程主要经历资源结构化、资源能力转化、杠杆利用三个阶段的资源编排,盘活小农户的资源和能力。在充分考虑地区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农户自身特性等情况下,引导小农户开展合作和联合有利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