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1)
- 2023(9747)
- 2022(8079)
- 2021(7613)
- 2020(6479)
- 2019(14980)
- 2018(14983)
- 2017(28896)
- 2016(15336)
- 2015(17368)
- 2014(16950)
- 2013(16271)
- 2012(14482)
- 2011(12612)
- 2010(12329)
- 2009(10921)
- 2008(10223)
- 2007(8479)
- 2006(6903)
- 2005(5646)
- 学科
- 济(60156)
- 经济(60097)
- 管理(42742)
- 业(40988)
- 企(35025)
- 企业(35025)
- 方法(34922)
- 数学(31556)
- 数学方法(30876)
- 财(14733)
- 农(14358)
- 中国(13178)
- 学(12636)
- 业经(12169)
- 理论(10704)
- 务(10114)
- 财务(10044)
- 财务管理(10020)
- 贸(9876)
- 贸易(9871)
- 技术(9766)
- 易(9626)
- 农业(9507)
- 企业财务(9491)
- 和(9241)
- 地方(9097)
- 制(8697)
- 环境(8339)
- 划(7914)
- 银(7316)
- 机构
- 学院(207250)
- 大学(206783)
- 管理(84992)
- 济(80042)
- 经济(78444)
- 理学(75247)
- 理学院(74490)
- 管理学(72625)
- 管理学院(72276)
- 研究(63080)
- 中国(47021)
- 京(42510)
- 科学(41585)
- 财(35081)
- 业大(33979)
- 农(32849)
- 中心(30927)
- 所(30278)
- 财经(29415)
- 江(28790)
- 研究所(28265)
- 经(27035)
- 农业(25942)
- 北京(25696)
- 范(25619)
- 师范(25319)
- 经济学(24596)
- 院(24286)
- 技术(23268)
- 州(22623)
- 基金
- 项目(155289)
- 科学(123500)
- 基金(115112)
- 研究(108233)
- 家(102136)
- 国家(101400)
- 科学基金(88347)
- 社会(68495)
- 社会科(65150)
- 社会科学(65132)
- 基金项目(60799)
- 自然(60554)
- 省(60290)
- 自然科(59240)
- 自然科学(59226)
- 自然科学基金(58118)
- 教育(51467)
- 划(51443)
- 资助(47781)
- 编号(43121)
- 重点(35278)
- 部(33982)
- 创(32872)
- 成果(32329)
- 发(31950)
- 科研(31036)
- 创新(30772)
- 计划(29507)
- 教育部(29197)
- 大学(29013)
共检索到276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林启招 孙永科 何鑫 秦磊 邱坚
为解决不同人对相同针叶材样品识别出不同的早材至晚材过渡特征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交互模式的针叶材早材至晚材过渡特征识别方法。该方法把肉眼难于识别出早材至晚材过渡带的针叶材归为"渐变"部分,把容易找出过渡带的针叶材归为需经计算机辅助程序进行量化判断部分。计算机辅助程序量化判断的过程,首先对横切面早晚材过渡带明显的显微数字图像进行裁剪、灰度化、二值化;其次,人工选择至少10列早材至晚材管胞,计算每个管胞径向直径,判断每列管胞的早晚材管胞径向直径变化情况;最后,基于多数投票法得出试样的早材至晚材急变或渐变的过渡特征。利用基于该方法开发的计算机程序,对20个针叶材试样进行了过渡特征识别。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交互模式的针叶材早材至晚材过渡特征识别方法,计算机辅助程序量化的准确率可达9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杭军 汪碧辉
提出通过横切面显微图像对针叶材树种进行计算机识别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取图像的PCA特征,生成"特征树",然后采用SVM对样本进行分类。使用8种针叶材,每种12个样本,并采用留一交叉验证,对图像的分割方法、最近邻与SVM分类算法和不同范数距离下的识别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部分木材微观的纹理结构进行木材识别的可能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万才超
图像是人类视觉对于物体或事物在系统中进行初步的识别后所形成的最终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及人类本身的重要源泉。随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了能够及时得到快捷并且清晰度较高、不失真等图像,借助现代化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再现性、适用范围广、高效、灵活是数字图像技术最显著的应用优势。数字图像技术特点十分显著,目前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汪杭军 张广群 祁亨年 李文珠
介绍了人工知识、对分检索和穿孔卡片检索等3种传统木材识别方法和数据库检索识别方法。指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木材识别方法的优点,它将成为木材识别的一种趋势。根据识别过程将该方法按照给定木材的类型、识别的特征和分类器等3种方式进行分类,并给出了每种类型详细的分类和当前研究的进展。最后,对今后木材识别研究在语义特征提取、语义特征与纹理特征的结合、树种指纹挖掘、无切片识别和设备研制等5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子豪 祁亨年 张广群 汪杭军
提出一种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和自适应增强(AdaBoost)的木材识别算法。通过把图像投影到KPCA高维空间,利用PCA方法对该空间中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压缩,使用Gentle AdaBoost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本方法对基于横切面微观构造图像的木材识别,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算法鲁棒性且运行时间快的特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怡卓 侯弘毅 潘屾
【目的】针叶材的管胞不仅具有输导养分的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其管胞分布状态影响着木材力学特性。探究管胞分布状态与木材力学特征的内部关系对实现木材抗压弹性模量的预测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从针叶材管胞效应入手,设计了一套集光源发射、光斑采集与分析、木材遍历为一体的纤维角检测平台,构建了木材纤维角分布与其抗压弹性模量的数值关系模型。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投射在木材表面激光光斑的椭圆轮廓,完成纤维角测量;然后,通过分析纤维角测量误差,选用系数为20的均值滤波方法以提高纤维角测量精度;通过对木材遍历采样,完成纤维角分布的采集;最后,以木材两个面上纤维角分布的均值、潜入系数与标准差为输入,以试样的抗压弹性模量为输出,构建了6输入1输出的4层神经网络,完成抗压弹性模量的预测。按照GB/T15777—1995《木材顺纹抗压弹性模量测定方法》加工了落叶松试样100个,应用检测平台采集了相应试件的纤维角分布后,采用力学试验机得到对应力学真值,按照3∶1的比例划分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结果】平均滤波次数选取20时,该设备纤维角采集测量误差达到0.65°以下;分别构建了以双面纤维角分布特征、单面纤维角分布特征以及双面纤维角分布特征均值为输入,抗压弹性模量为输出的网络预测模型。实验比较发现:以双面纤维角分布特征为变量的网络模型预测精度上优于其他两组,此时网络预测的抗压弹性模量准确率达到90.80%。【结论】应用纤维角分布特征可以实现针叶材抗压弹性模量的有效预测。最小二乘拟合与均值滤波法的结合可以有效、准确地表达纤维角的特征信息。纤维角的均值、潜入系数与标准差可以有效描述纤维角的分布特征。在构建木材抗压弹性模量时,木材双面的纤维角分布特征对其抗压弹性模量预测精度最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夏永庚 谢雅琪 尹巧玲 刘斌
推进教材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与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交互式数字教材是由学科专家、教材专家、数字化技术专业人员、出版编辑人员等合力开发的一种集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组合而成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具有教师—教材、学生—教材、教师—学生、教材—教材之间的多元交互功能,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学习境域,塑造了具身的学习体验,构建了完整的反馈系统,为推进新时代背景下的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交互式数字教材需要在数字资源平台与技术、数字教材结构设计、数字教材内容呈现等方面进行集成化建设。
关键词:
交互式数字教材 实践价值 建设策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良 伏建国 杨晓军 安榆林 骆嘉言
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针叶木材,这些材种的正确识别对于保护我国进口商利益及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木材形态学鉴定技术的局限性,近年来,分子遗传学技术开始应用于木材的材种鉴定及来源地识别。选取进口的6类针叶木木材为材料,研究木材DNA提取和纯化方法,摸索出了适合于针叶木木材的CTAB-SDS-磁珠相结合的DNA提取和纯化体系。扩增出500 bp的trnL内含子片段,共发现85个碱基多态性位。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将6类进口针叶木区分开来,为进口针叶木的鉴定及分子识别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铁牛 郑小贤 田格日勒
研究以河北塞罕坝人工落叶松795株、内蒙古的苏格河人工落叶松45株、红花尔基沙地天然次生樟子松49株、那日斯太山地人工樟子松20株为例,对日本井上昭夫、黑川泰亨推导出的针叶树理论材积式进行适用性验证。从理论材积式和经验材积式计算的材积与实际材积之间的误差和精确度来看,理论材积式优于经验材积式。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理论材积式的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关键词:
理论材积式 经验材积式 落叶松 樟子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子豪 汪杭军
提出一种高效的基于PCA和FisherTrees特征融合的木材识别方法,首先把训练样本分别投影到PCA和FisherTrees空间,得到PCA特征和FisherTrees特征;然后通过算术均值、交换转置均值和加权均值进行特征融合,将融合后的特征应用不同距离函数的分类器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通过交换转置均值融合PCA和FisherTrees特征,然后使用余弦角分类器能获得最好的识别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海鹏 刘一星 刘镇波
利用木材图像的颜色、灰度、纹理等内容实现树种的相似性匹配检索,提取色调、饱和度、亮度、对比度、二阶角矩、方差和、长行程加重因子、分形维数、小波水平能量比重共9个特征参数,依据最大相似性数学原理,基于最小差值参数判别法和综合特征阈值法来检索样本。结果显示:基于图像纹理特征能够实现木材树种的检索和识别,综合特征阈值法的检索正确率与唯一性通常要好于最小差值判别法;但当被检索样本图像的纹理较弱或不呈现纹理特征时,检索结果的唯一性并不理想。综合而言,基于图像纹理特征最大相似性的木材树种检索识别较易实现,是一种值得继续发展和应用推广的木材树种识别方法。
关键词:
木材树种 检索识别 图像 纹理特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益明 郑红平 冯海林
正确识别木材对木材科学和木材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提取木材显微图像特征并进行识别的新方法。首先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木材显微图像的傅里叶变换功率谱图,然后进行独立成分分解得到功率谱图的独立基,所提取的特征就是木材显微图像的功率谱图在独立基上的投影系数,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对待识别图像在独立基上的投影系数进行分类,实现木材识别。在200幅木材显微图像库上进行小样本实验,取得了较高的识别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鄂文峰 王传宽 杨传平 王兴昌 张全智 张彦群
以生长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7个代表不同气候地理条件(7个种源:塔河、满归、根河、新林、三站、乌伊岭、鹤北)的26年生兴安落叶松为对象,比较不同种源树木的边材/心材生长和异速生长关系,探索种源地气候条件对边材/心材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胸径(DBH)、边材宽度(SW)、边材面积(SA)、心材半径(HR)、平均边材生长速率(MSGR)等生长特征参数的种源间差异显著,其中最南种源地鹤北的生长特征参数的平均值最大,三站的平均值最小。种源也显著地影响SA、心材面积(HA)与MSGR的关系,但对其生长特征参数与DBH的异速生长关系和心边材比率(HSR)没有显著影响。SW,HR,HSR和MSGR分别与DB...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种源 心材 边材 生长 适应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翀 李楠 梁冰 王晨琳 徐曾旭林 郑婷婷
[目的/意义]基于成果特征标识学者的学术专长是学者画像的重要任务,对学者分类、评审专家遴选、发现小同行等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首先分析揭示学术专长的因素,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专长标签权重分配模型;采用TextRank和概念链接技术从中英文成果内容中识别主题术语,结合权重筛选出具有领域共识和专长概括性的词汇作为专长标签。选取获得人才称号的多个领域科研人员,从中文或英文代表成果中提取专长标签,以人才公示中的专长领域作为对照基准,通过人工打分和语义计算评测识别效果。[结果/结论]在被贴中文专长标签的学者中,71.9%的个体的专长描述被认为满意。在被贴英文专长标签的学者中,77.2%的个体的专长描述被认为满意。实验表明提出的学者学术专长识别方法具有合理性。主要创新在于:在中英文不同语种以及是否存在外部知识库的条件下,提出从文献内容中挖掘候选标签词的解决方案;结合计量因素,用多种成果特征筛选专长标签,并提出权重分配的方案;针对评价基准欠缺的问题,提出基于语义计算的方式补充答案,从而扩充评价手段。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郝晓峰 俞昌铭 蒋佳荔 吕建雄 徐康
对树木生长及早晚材密度的分布规律进行理论研究。首先,利用正弦波函数与分段线性函数分别模拟环境温度与降雨量随年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其次,在分析环境温度与降雨量对树木生长速率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以生长时间为自变量、以树干半径为因变量的树木生长速率模型;在分析树木生长速率对木材早晚材的形成及其密度分布影响的基础上,构建早晚材密度分布模型。最后,以人工林杉木为例,一方面,利用有限差分法分别求解树木生长速率模型与早晚材密度分布模型;另一方面,采用软X射线密度分析仪测定木材径向的密度分布值,将密度的试验测量值与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对早晚材密度分布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可采用正弦波函数量化树木生长环境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