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88)
- 2023(17260)
- 2022(14657)
- 2021(13603)
- 2020(11524)
- 2019(26317)
- 2018(25956)
- 2017(50615)
- 2016(27155)
- 2015(30098)
- 2014(29793)
- 2013(29397)
- 2012(26581)
- 2011(23525)
- 2010(23206)
- 2009(21289)
- 2008(20906)
- 2007(18144)
- 2006(15626)
- 2005(13584)
- 学科
- 济(112016)
- 经济(111893)
- 业(101292)
- 管理(91308)
- 企(91167)
- 企业(91167)
- 方法(53693)
- 数学(43920)
- 数学方法(43342)
- 财(34197)
- 农(33652)
- 业经(33645)
- 中国(26022)
- 务(25418)
- 财务(25348)
- 财务管理(25316)
- 企业财务(24053)
- 农业(23757)
- 技术(21708)
- 学(20857)
- 理论(20737)
- 制(20494)
- 和(19772)
- 地方(19698)
- 贸(18741)
- 贸易(18733)
- 划(18361)
- 易(18204)
- 策(17363)
- 环境(16979)
- 机构
- 学院(383157)
- 大学(379265)
- 管理(158541)
- 济(153321)
- 经济(150200)
- 理学(137952)
- 理学院(136556)
- 管理学(134251)
- 管理学院(133544)
- 研究(118875)
- 中国(90033)
- 京(79064)
- 科学(74063)
- 财(70628)
- 农(62734)
- 所(58019)
- 业大(57813)
- 财经(57529)
- 江(54997)
- 中心(54734)
- 研究所(52996)
- 经(52518)
- 农业(49286)
- 北京(48880)
- 范(47207)
- 师范(46757)
- 经济学(45753)
- 州(44555)
- 院(43680)
- 财经大学(42920)
- 基金
- 项目(265925)
- 科学(211087)
- 基金(194984)
- 研究(194200)
- 家(169102)
- 国家(167645)
- 科学基金(146522)
- 社会(123341)
- 社会科(116983)
- 社会科学(116952)
- 省(104398)
- 基金项目(103758)
- 自然(96429)
- 自然科(94278)
- 自然科学(94255)
- 自然科学基金(92582)
- 教育(89035)
- 划(86763)
- 资助(79870)
- 编号(78729)
- 成果(61621)
- 重点(58697)
- 部(58540)
- 创(57191)
- 发(56135)
- 创新(52847)
- 课题(52828)
- 科研(51074)
- 国家社会(50828)
- 教育部(50555)
- 期刊
- 济(164480)
- 经济(164480)
- 研究(106751)
- 中国(65471)
- 管理(61013)
- 学报(57796)
- 农(57368)
- 财(57038)
- 科学(54766)
- 大学(44770)
- 学学(42653)
- 农业(40119)
- 教育(37499)
- 技术(35427)
- 业经(29831)
- 融(29781)
- 金融(29781)
- 财经(28006)
- 经济研究(25709)
- 经(24067)
- 业(22748)
- 问题(21507)
- 技术经济(20363)
- 现代(18392)
- 科技(18367)
- 财会(17899)
- 版(17822)
- 商业(17791)
- 理论(17354)
- 资源(16610)
共检索到541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志伟
基于企业可持续成长的互补性视角,系统剖析了组织适应学说和战略选择学说这两大主流理论的各自优势与不足,从而在互补性理论基础上指出二者之间存在互补性,认为这两大理论在企业与环境相互选择过程中是动态融合的,在本质上是协同演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揭示了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战略选择 互补性 可持续成长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石光
为探究研发合作的最优机制和影响因素,从企业微观层面构建两阶段双寡头动态博弈模型,比较知识溢出效应下4种企业研发合作方式,并通过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研究技术互补性和产品可替代性对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古诺竞争下,同时在研发投入和产出上进行合作是最佳合作机制;当溢出效应和研发成本足够高时,仅在研发产出上合作是最差合作机制,而且各种研发合作机制产生的成果都小于社会最优水平。当技术互补性对知识溢出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研发的促进作用时,企业应当选择技术互补性小的企业进行研发合作,否则应当选择技术互补性尽可能小或尽可能大的企业进行研发合作,合作企业产品可替代性总会抑制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锋
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普遍较短的研究,社会资本理论的解释具有较强说服力。采用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范式,从结构性、关系性和认知性维度分析表明,由于规模小、社区环境空间封闭以及家族制的劣根性等特征,民营企业在社会交互系统中既无法占据节点位置,更缺乏持续发展的信任资本,社会资本的严重缺乏影响了其持续成长。通过构建民营企业持续成长的社会资本模型得知,利用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治理结构进行社会化改造,促使民营企业建立一种诚信与创新的组织文化,进而建立企业社会资本的动态提升机制,这是民营企业创造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一条可行路径。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民营企业 持续成长 社会化改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熊胜绪 张志刚
按不同标准可对互补资产进行多种分类,本文讨论了核心资产、互补资产与企业竞争优势间的关系,以及互补资产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提出了利用互补资产促进企业持续成长的思路:依托互补资产优势,通过战略并购或联盟,构建企业未来的核心资产,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互补资产的柔性化水平,降低互补资产对企业战略变革的约束;充分利用互补资产优势开展合作创新;建立开放式的知识员工管理模式,降低组织惯例等互补组织资产对企业创新的束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宋燕飞 邵鲁宁 尤建新
本文在评述国内外有关互补性资产和企业生态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行业背景和企业特点,基于互补性资产的视角切入,从需求满足能力、资本资源、研发支撑能力三个方面来设计电动汽车企业生态位指标评价体系,并选取我国14家电动汽车企业,通过突变级数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电动汽车企业生态位与企业净资产和销售收入基本具有一致性;政府补贴等制度性资源是电动汽车企业生态位中的关键互补性资产,对我国电动汽车产品的推广和扩散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云霞 孙明贵
文章采用构建理论之多案例研究法,以国内三个行业的三家企业其四类外部互补性资产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嵌入性如何以及为何能够影响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协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由位势嵌入性高的网络核心企业扮演网络治理主体的角色,发起和组织外部互补性资产网络成员间的协作,与价值链下游同一环节的外部互补性资产网络成员建立差序化嵌入性联结,其内核是差序化关系治理,同时,"明星嵌入性联结"的溢出效应提高了外部互补性资产网络的整体协作水平。本研究延伸了网络治理理论和协作治理理论。
关键词:
企业资产 资产网络 资产管理 企业管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亚楠 李德昌
家族企业特殊的"内聚力"与较低的心理契约成本使得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但基于传统"家文化"的家族企业文化却成为制约其进一步成长的"瓶颈",家族企业必须建立具有强大"激励势"的企业文化,才能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
关键词:
势科学 企业文化 家族企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兵 李富华 罗守贵
生态位效率评价能够帮助企业认识自身发展现状和不足,有益于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占据优势位置。文章基于2013年29家文化传媒上市企业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方法,从互补性资产角度对其进行生态位的"态""势"效率综合测度和评价。研究发现:企业"态"和"势"要素效率并不一致,"态"要素效率多为高效,"势"要素效率却几乎低效;互补性资产中的总资产和宣传推广费用对"态"要素的提升作用明显,而宣传推广费和研发费对企业生态位"势"要素的提升作用较明显。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欧阳桃花 王钧 胡京波
成功的技术变革与商业化过程离不开对互补性资产的管理。因为技术变革初期,新技术往往与旧技术共享互补性资产(销售团队、支持技术团队等),由于组织惯性,组织认知等原因,再加之旧技术仍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导致新技术变革往往得不到必要的互补性资产支持。所以,很多技术变革的商业化过程的失败不是因为技术本身,而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互补性资产支持,死于黎明前的黑暗。本文旨在以中标软件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软件企业如何成功推动云计算技术变革以及商业化。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成功进行技术变革,不仅要关注新技术的研发,还要处理好新技术与商业化所需要的互补性资产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研究分析推导出本文研究结论:第一,识别关键性的互补性资产并建立其与新技术的组织联系是成功实施技术变革的关键要素;第二,新技术与互补性资产不会主动建立组织联系,需要高层领导建立管理机制,通过管理机制促使新技术与互补性资产建立组织联系;第三,激励措施、组织学习、知识分享等管理机制是推动建立新技术与互补性资产之间的组织联系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结论不仅对新技术与互补性资产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对于中国企业成功应对行业内的技术变革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技术变革 互补性资产 云计算 案例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邵仲岩 刘翠永
企业脆性是在企业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并且伴随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影响深远。本文在对企业脆性和可持续成长战略界定的基础上,从外部不稳定性、内部不稳定性、企业敏感性及应对能力、脆性度等维度分析了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战略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讨了脆性在中小企业不同生命阶段的表现以及有效应对脆性的可持续成长战略,以期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脆性 中小企业 可持续成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树堂
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问题成为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前因条件、所需要的动态能力维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构建了动态能力作用于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机理模型。这一模型的建立对于揭示动态环境条件下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动态能力 企业可持续成长 动态环境适应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饶扬德
创新平台是由创新网络、知识库、技术基础设施等组成的核心层与由学习型组织及创新型文化等组成的支撑层所构成的创新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的个体和组织创新资源以及内外创新资源的互动,推动组织学习和个体学习的持续进行,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成长。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赵振宇 高洁
针对我国国际承包企业可持续成长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从企业动态能力的视角,综合考虑复杂环境的影响,建立可持续成长机理模型。进而考虑设计咨询、施工、装备制造等企业特点,构建不同类型的可持续成长路径图。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发展动态能力并实现可持续成长提供支持。
关键词:
国际工程 工程承包 动态能力 可持续成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烨 张洪源 李晚晴 曾丽丽
建立一个高科技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评价模型,该模型从资金、技术、人力资本、市场等4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青岛、沈阳等地的高科技企业的相关企业家或员工,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运用G1(序关系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某正处于创业期的高科技企业为算例,计算其可持续成长能力。对创业期高科技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并根据评价结果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创业期 高科技企业 可持续成长 人力资本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林 于富生
以资源基础观为分析视角,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92家知识型企业2002~2004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就智力资本对知识型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得出了智力资本已成为我国知识型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重要驱动力的结论,并就如何提升知识型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能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知识型企业 可持续成长 智力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