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71)
2023(15558)
2022(13562)
2021(12670)
2020(10587)
2019(24636)
2018(24358)
2017(47819)
2016(25590)
2015(28577)
2014(28129)
2013(27360)
2012(24622)
2011(21983)
2010(21714)
2009(19826)
2008(19132)
2007(16465)
2006(14256)
2005(12312)
作者
(70143)
(58448)
(57941)
(55207)
(37173)
(27979)
(26388)
(22950)
(22283)
(20555)
(19982)
(19590)
(18449)
(18096)
(18040)
(17712)
(17496)
(17461)
(16709)
(16591)
(14167)
(14143)
(13976)
(13312)
(13022)
(12914)
(12766)
(12763)
(11632)
(11435)
学科
(97712)
经济(97574)
管理(76572)
(70801)
(60196)
企业(60196)
方法(47110)
数学(41207)
数学方法(40640)
(27839)
(25269)
中国(24617)
(23354)
业经(23152)
(19692)
地方(18634)
(17978)
银行(17939)
(17869)
财务(17793)
财务管理(17755)
(17534)
贸易(17524)
(16925)
(16871)
企业财务(16818)
农业(16668)
理论(16237)
环境(15790)
技术(15692)
机构
大学(351784)
学院(349999)
管理(142292)
(138556)
经济(135558)
理学(124286)
理学院(122932)
管理学(120687)
管理学院(120043)
研究(110733)
中国(83513)
(73555)
科学(68093)
(65839)
财经(53060)
(52969)
(52231)
业大(51562)
中心(51243)
(49760)
研究所(48371)
(48305)
北京(45611)
(45248)
师范(44836)
经济学(42188)
(40972)
农业(40799)
(40332)
财经大学(39854)
基金
项目(247638)
科学(196464)
基金(181833)
研究(181182)
(157445)
国家(156197)
科学基金(136197)
社会(115309)
社会科(109429)
社会科学(109403)
基金项目(97392)
(96174)
自然(89280)
自然科(87244)
自然科学(87225)
自然科学基金(85623)
教育(83620)
(80731)
资助(73961)
编号(73779)
成果(58356)
重点(54914)
(54823)
(51932)
(51415)
课题(49782)
创新(48484)
(47982)
教育部(47668)
国家社会(47570)
期刊
(145459)
经济(145459)
研究(101387)
中国(61840)
学报(53196)
管理(51819)
(51059)
科学(49514)
(46673)
大学(41545)
学学(39206)
教育(36569)
农业(31849)
(31480)
金融(31480)
技术(30681)
财经(25642)
业经(24502)
经济研究(23121)
(21787)
问题(18945)
理论(17393)
图书(16879)
科技(16750)
技术经济(16141)
(16066)
实践(16007)
(16007)
(15851)
现代(15591)
共检索到495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付媛  郝娜  杜建华  
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零售业呈现出典型的商业集聚现象,但传统的空间商业集聚与基于互联网的非空间商业集聚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对消费者及商家的深度访谈语料分析和挖掘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非空间商业集聚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及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互联网的非空间商业集聚系统内部存在3条正反馈回路及6条负反馈回路,形成了该系统的驱动力及制约力;消费者与商家集聚规模的总体演化趋势曲线均呈"S"型;消费者网络转换成本、平台口碑等对集聚规模和集聚速度均产生影响,平台对商家支持、商家平台进入成本等对集聚速度产生影响但不影响集聚规模。因此,影响平台集聚速度、规模的各外生变量取值与平台网站直接相关,对这些变量的干预对于平台商业网站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宠   郭明君   何理  
随着中国政府全面推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其在全国层面集聚产生的作用愈发不可忽视。在理论分析中充分考虑城市之间协同创新、要素流动和贸易网络的特征,将互联网基础设施密度纳入多城市空间一般均衡模型中,分析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大尺度空间中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实证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具有本地效应,互联网基础设施集聚也提高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集聚产生的效果主要通过区域创新溢出、区域市场一体化和缓解劳动力在空间中的错配实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施新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格局的变迁和优化,产业集聚趋势愈加明显,产业集聚与物流业的"两业联动"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互联网的联结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间联动。在此背景下,产业集聚与物流业效率之间有何关系?两者能否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玉奇  
商业集聚的本质是对门店营销要素的组合,门店营销要素在商业集聚区中地位的不同,区分为同业集聚的集聚区和综合集聚的集聚区,这两类集聚区形成的机制存在明显不同,表现在同种业态选择中的演化过程和不同业态选择中的理性决策过程。同业集聚的集聚区的形成是一个演化过程,需要长期的特色培育;综合集聚的集聚区的形成可以统筹规划、理性选择,重点是要确定主力业态,选择主力店。我国城市商业集聚的发展正经历从以同业集聚的集聚区为主导向以综合集聚的集聚区为主导的升级阶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军涛  黎洁岑  
产业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许多城市已经成为人才和资本积聚的"高地",基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的城市创新系统也成为了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一个典型。本文结合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域形成创新系统的特点,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北京、深圳、杭州、广州、成都和重庆六大移动互联网产业核心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孟佶贤  任慧平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以公司为主体开展的经济活动"聚集"和"分散"不仅与地理位置有关,也与其对通信技术的依赖程度息息相关。本文采用我国沪深A股2010-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地理集聚产生的"向心力"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以及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离心力"对其造成的冲击,并分析互联网发展程度在地理集聚提升公司价值路径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地理集聚是公司价值提升的关键途径,并在不同行业中表现出异质性,绝大多数传统行业的公司可以通过地理集聚获益,而对互联网发展依赖程度较大的高新技术行业、金融业和部分传统行业的公司价值却无法通过地理集聚获得提升;互联网发展程度对地理位置提升公司价值的路径具有中介效应,且对于大部分传统行业而言,互联网发展程度在地理位置对公司价值提升的路径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金山  李雨培  
互联网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全面转型,行业集聚的方式和机理也随之而变。基于2003-2014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集聚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互联网对制造业不同细分行业集聚的影响呈现多样性,具体分为以下四类:始终集聚,先扩散后集聚,先集聚后扩散,始终扩散。其中,集聚的转折点呈现出行业差异,先集聚后扩散的行业转折点主要位于互联网普及率20-30%水平,而先扩散后集聚的行业转折点在40-50%水平。这些"集聚-扩散"现象差异是由互联网背景下分工细化导致的行业间集聚、行业内集聚与行业内扩散综合决定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金山  李雨培  
互联网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全面转型,行业集聚的方式和机理也随之而变。基于2003-2014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集聚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互联网对制造业不同细分行业集聚的影响呈现多样性,具体分为以下四类:始终集聚,先扩散后集聚,先集聚后扩散,始终扩散。其中,集聚的转折点呈现出行业差异,先集聚后扩散的行业转折点主要位于互联网普及率20-30%水平,而先扩散后集聚的行业转折点在40-50%水平。这些"集聚-扩散"现象差异是由互联网背景下分工细化导致的行业间集聚、行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金山  李雨培  
互联网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全面转型,行业集聚的方式和机理也随之而变。基于2003-2014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集聚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互联网对制造业不同细分行业集聚的影响呈现多样性,具体分为以下四类:始终集聚,先扩散后集聚,先集聚后扩散,始终扩散。其中,集聚的转折点呈现出行业差异,先集聚后扩散的行业转折点主要位于互联网普及率20-30%水平,而先扩散后集聚的行业转折点在40-50%水平。这些"集聚-扩散"现象差异是由互联网背景下分工细化导致的行业间集聚、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喻莎莎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文化市场交易模式,缩短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将虚拟经济融入实体经济,使文化的物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就互联网影响下文化产业集聚特征是否发生变化这一角度开展研究,将互联网及现代物流作为动力因素,使用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会促进我国文化经济集聚区形成,但对东、中、西各地区内部并不能产生明显刺激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喻莎莎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文化市场交易模式,缩短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将虚拟经济融入实体经济,使文化的物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就互联网影响下文化产业集聚特征是否发生变化这一角度开展研究,将互联网及现代物流作为动力因素,使用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会促进我国文化经济集聚区形成,但对东、中、西各地区内部并不能产生明显刺激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峰  孔涛  王靖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相关研究,但使用权威数据,对全国各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成果还十分有限。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对全国范围内互联网金融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正式检验和讨论。通过对335个地级市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的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本文发现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地区集聚效应。此外,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即便是在控制了多个区域经济特征变量,区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峰  孔涛  王靖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相关研究,但使用权威数据,对全国各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成果还十分有限。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对全国范围内互联网金融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正式检验和讨论。通过对335个地级市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的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本文发现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地区集聚效应。此外,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即便是在控制了多个区域经济特征变量,区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羚  成春林  
借助2008-2014年中国内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引入互联网发展变量,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和经济总量皆对金融集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水平经金融危机期间的调整,在后期成为推动集聚的重要因素;政府干预与地区开放程度对集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期初;科技发展水平的作用效果存在滞后性。本文依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从金融集聚的动因出发,提出了促进区域金融集聚的建议,以求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干春晖  周习  
互联网“俱乐部”产品、外部性的两面性等特征导致了网络拥塞出现的可能性。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巨额固定投资的压力下,利用价格手段来实现有限网络资源的有效配置,成为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文章通过提出基于差别产品的两部定价机制为解决网络拥塞问题构建一种简单和有效的价格体系。在垄断竞争市场下,这种定价体系不但可以实现网络外部效用的内部化,同时也能够增进社会福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