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54)
- 2023(13176)
- 2022(11299)
- 2021(10399)
- 2020(8765)
- 2019(20270)
- 2018(19656)
- 2017(38411)
- 2016(20173)
- 2015(22302)
- 2014(21799)
- 2013(20983)
- 2012(19153)
- 2011(17267)
- 2010(16845)
- 2009(15310)
- 2008(14133)
- 2007(11950)
- 2006(10447)
- 2005(9032)
- 学科
- 济(103281)
- 经济(103166)
- 管理(55827)
- 业(48158)
- 方法(39916)
- 企(38904)
- 企业(38904)
- 数学(36001)
- 数学方法(35543)
- 地方(24817)
- 中国(24348)
- 农(21571)
- 业经(20045)
- 财(19418)
- 学(16723)
- 制(15292)
- 农业(14742)
- 地方经济(14526)
- 环境(14267)
- 贸(13590)
- 贸易(13582)
- 易(13058)
- 和(12640)
- 理论(12026)
- 融(11920)
- 金融(11917)
- 体(11576)
- 产业(11548)
- 银(11474)
- 银行(11469)
- 机构
- 大学(274288)
- 学院(273776)
- 济(123000)
- 经济(120574)
- 管理(109034)
- 理学(94653)
- 理学院(93591)
- 管理学(92020)
- 管理学院(91489)
- 研究(90773)
- 中国(67946)
- 京(56593)
- 财(53126)
- 科学(52602)
- 中心(43258)
- 财经(43190)
- 所(42266)
- 经(39255)
- 经济学(39190)
- 江(39031)
- 研究所(38426)
- 业大(36833)
- 农(36403)
- 范(36082)
- 师范(35793)
- 经济学院(35023)
- 北京(34770)
- 院(33764)
- 财经大学(32033)
- 州(30922)
- 基金
- 项目(192087)
- 科学(153719)
- 基金(141906)
- 研究(141872)
- 家(122115)
- 国家(121144)
- 科学基金(106347)
- 社会(94355)
- 社会科(89543)
- 社会科学(89520)
- 基金项目(75910)
- 省(73846)
- 自然(67082)
- 自然科(65557)
- 自然科学(65546)
- 自然科学基金(64301)
- 教育(64107)
- 划(61943)
- 编号(56688)
- 资助(56569)
- 成果(44035)
- 重点(42858)
- 部(42606)
- 发(41956)
- 国家社会(40070)
- 创(39886)
- 课题(37968)
- 创新(37427)
- 教育部(37400)
- 人文(36869)
- 期刊
- 济(134981)
- 经济(134981)
- 研究(81082)
- 中国(47879)
- 财(41040)
- 管理(39012)
- 科学(35501)
- 学报(34773)
- 农(31341)
- 大学(28058)
- 学学(26468)
- 技术(25974)
- 经济研究(22325)
- 教育(21930)
- 融(21773)
- 金融(21773)
- 财经(21504)
- 农业(21235)
- 业经(20019)
- 问题(18849)
- 经(18668)
- 统计(15061)
- 技术经济(14984)
- 资源(13783)
- 策(13552)
- 现代(12614)
- 发(12538)
- 理论(12337)
- 图书(12331)
- 决策(12192)
共检索到395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起晓星 李建春
研究目的:基于互联网地图POI数据,从功能性视角出发,构建城市地下空间需求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和潜在需求之间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基于高德地图POI数据,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从社会经济、区位条件以及利用规划三个层面建立指标体系,对城市地下空间需求度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济南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呈现空间集聚与组团特征,而地下空间需求则表现出核心—边缘的圈层分布特征,应用耦合矩阵可将城市地下空间分为优先发展区、协调发展区、优化发展区、转型发展区以及保留发展区,对不同类型的分区应采取差异化的开发策略。研究结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应充分协调现状与需求关系,强调保护性开发,进行地下空间专项分区规划,构建"点—线—面"整体发展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华斌 安淇 盛硕
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量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城市土地利用、功能活力和交通系统组织是影响城市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厘清低碳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评建结合"思想跟踪对比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情况,从城市规划方案和规划建成后两方面选取可量化的低碳生态城市空间特征为指标,评价并对比城市规划方案及建成后碳排放潜力。在新数据环境背景和GIS技术支持下,基于空间分析及网络分析手段实现评价结果空间化直观表达。以济南市西部新城为例,综合评价并可视化表达其概念规划方案及建成实施后碳排放潜力变化情况,评价结果显示,济南市西部新城概念规划方案基本实现规划理念提出的低碳生态目标,但部分片区建设实施尚未满足低碳城市需求,主要表现为公交线路密度、城市功能密度及功能混合度不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艳 宋振柏 吴佩林
作为空间数据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空间聚类目前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它是城市功能分区中的关键性步骤。根据空间-属性一体化的概念模型,把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空间坐标、空间关系和属性特征纳入到统一的空间计算模型,分别运用K-平均算法、神经网络方法,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空间聚类计算,充分挖掘空间坐标和空间关系数据中隐含的空间聚集信息。实例分析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空间聚类结果可以为城市功能分区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成新 王明苹 王格芳 姚士谋
21世纪的中国进入新城市时代,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剧烈。本文以济南市为例,探讨中国特大城市人口和经济的空间重构规律,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呈周期性涨落,各街区的人口变动较为明显且已出现逆城市化态势,人口分布不平衡且在空间上存在突变和周期性变动;中心城区的经济空间重构极为明显,第一产业空间压缩,非农产业空间转换剧烈,第三产业空间整合提升。研究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新时期。
关键词:
新城市时代 特大城市 空间重构:济南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金花 李向 郑新奇
以土地利用现状地类图斑为评价单元,从图斑、区县、市域尺度,构建由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济南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多尺度评价和空间特征分析,并在乡镇尺度上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索其空间集聚效应。结果表明:(1)济南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中等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承载力较高地区多分布在济南市章丘区、商河县东南部和济阳区北部,承载力较低地区多分布在历下区、市中区北部、槐荫区东部。(2)各子系统差异明显,资源子系统处于较高水平,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子系统处于中等水平,且各县区差异较大。(3)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各子系统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簇区、低值萧索区空间集聚明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慈福义
本文提出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的概念,认为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将自然资源与"废物"作为重要创新资源,遵循"6R"原则、区域公平原则和代际公平原则,通过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消费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实现物质流、能量流、知识流、技术流、价值流协调运行,构建循环型创新网络。然后将此循环型创新网络与城市循环型创新环境进行循环和协同演化,形成以循环型知识、循环型技术、循环型产品和循环型服务为主要创新产出,区域之间闭环型创新链环节合理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循环发展为目的的创新系统。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新奇 王筱明 王爱萍 张波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目的是在城市存量土地的基础上,对现状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测算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在增加面积。城市土地利用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微观评价。本文在济南市城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理想值修正模型”。该模型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值(合理值)为判定依据,选择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其他因素对标准值进行修正,分析具体宗地的现状和理想值(合理值)之间的关系,计算宗地集约利用潜力等级。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用地功能区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工业区的评价结果出入较大,大部分宗地评价结果修正后提高,即其潜力增加;商业区的结果大部...
关键词:
集约利用 宗地 理想值修正模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康红刚 孙希华
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大给城市交通和规划管理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对城市空间扩展进行研究。以济南市为例,以5个不同时相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专题信息提取与G 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对济南城区扩展及其驱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城市空间格局演变与自然、政治、经济、社会、交通、文化等城市发展环境因素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济南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规律及趋势,并为今后济南城市发展合理布局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GIS RS 空间格局 驱动机制 济南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昭佩 宋德香
近年来海绵城市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将城市雨水有效地收集、蓄存、利用,因而能够起到防治城市内涝和缓解城市水资源缺乏的双重作用。但是海绵城市建设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用地紧张、水体污染等方面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结合山地城市济南市的地貌、水文特点,提出了山地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合理对策。具体对策包括:结合城市化过程的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注意灵活多样的雨水收集、蓄存方式相结合以降低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本;科学设计集、蓄水设施以防止城市雨水污染;充分利用城郊空间以破解海绵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等。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山地城市 对策研究 济南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鲁光,聂晓红,刘恩峰
利用 1986年和 2 0 0 0年两个时相的航空影像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解译 ,通过MapInfo、ArcView等GIS软件对矢量化的解译成果进行空间分析与查询统计。研究表明 :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圈层和扇形结构特征。自内而外可分为三个圈层 ,但与西方圈层模式相比 ,又具有鲜明的特点。内圈层功能以居住和商业金融服务为主 ,且居住用地比重偏大 ;中间圈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比较均衡 ,随时间变化较平稳 ;外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明显 ,工业用地比重较大。各圈层又可划分为多个具有不同城市功能的扇形地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美 张丽娜
在分析水资源价值的基础上,重点阐明合理的水资源价格应由水资源价值、供水成本、外部成本和机会成本四部分构成;进而针对目前济南市水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按地表水水资源费、地下水水资源费和引黄水水资源费分别制定,以使水资源费全面体现水资源价值;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应提高到包括工程费、服务费和资本费在内的水平,以补偿污水处理成本;改革现行的计划定价法和成本定价法这两种不合理的水价制定方法;实行季节水价、两部制水价和阶梯式计量水价,使水价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本和条件的变化,以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关键词:
水资源 价值 价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继文 刘洪 戚莉莉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神经网络等现代数学方法,通过选择合理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连续7年的数据,构建了济南市房地产市场风险预警系统,给出了单指标和综合指标的预测结果,以期揭示济南市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最后,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电生 马艳红 李红启
引入Verhulst生长方程对城市GDP以及物流业增加值进行拟合和预测,运用引力模型计算城市物流量,并运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物流量与物流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最终根据确定物流园区规模的经验公式得出城市物流园区容量计算公式。同时,选取山东省济南市对物流园区容量模型进行实证模拟,结果表明,济南市物流园区规划已超前于物流业及经济发展状况,其物流园区规划总量已达济南市物流园区容量的最大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银贵 郑新奇 胡业翠
以济南市为研究对象来开展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此体系包含了利用强度指数、增长耗地指数、用地弹性指数和贡献比较指数,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主要从人口、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来反映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在定量分析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集约利用值,根据集约利用值确定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等级,并分析了区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差异特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 层次分析 济南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忠超 赵军
文章以济南市泉城广场为具体研究载体,简要介绍广场基本概况,分析广场无障碍设施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提出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的设计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