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04)
2023(14453)
2022(12567)
2021(11755)
2020(9803)
2019(22635)
2018(22404)
2017(43400)
2016(23079)
2015(25663)
2014(25264)
2013(24549)
2012(22166)
2011(19663)
2010(19224)
2009(17280)
2008(16345)
2007(13846)
2006(11628)
2005(9469)
作者
(62267)
(51766)
(51104)
(48826)
(32888)
(24819)
(23311)
(20420)
(19618)
(18054)
(17725)
(17135)
(16142)
(16016)
(15916)
(15456)
(15402)
(15384)
(14685)
(14646)
(12580)
(12370)
(12322)
(11815)
(11533)
(11374)
(11325)
(11215)
(10226)
(10209)
学科
(87924)
经济(87835)
管理(71061)
(68413)
(59001)
企业(59001)
方法(44484)
数学(38685)
数学方法(38165)
(22841)
(22670)
中国(22340)
业经(20601)
技术(20189)
(18114)
地方(17093)
理论(16093)
(15403)
农业(15378)
财务(15335)
财务管理(15307)
(15036)
贸易(15027)
(14592)
企业财务(14534)
(14460)
(14153)
环境(14113)
技术管理(13543)
(13170)
机构
大学(313442)
学院(313121)
管理(132157)
(122457)
经济(119913)
理学(116596)
理学院(115419)
管理学(113394)
管理学院(112822)
研究(95131)
中国(68974)
(64476)
科学(59508)
(53907)
业大(46530)
财经(44763)
(44603)
(44444)
中心(44324)
(42873)
研究所(41042)
(40939)
(40913)
师范(40559)
北京(39633)
经济学(36454)
(35562)
(35234)
农业(34789)
商学(34615)
基金
项目(227965)
科学(181303)
研究(168325)
基金(166429)
(143829)
国家(142621)
科学基金(125029)
社会(106786)
社会科(101199)
社会科学(101174)
(89882)
基金项目(89347)
自然(81830)
自然科(79999)
自然科学(79982)
自然科学基金(78534)
教育(78287)
(75076)
编号(68687)
资助(67098)
成果(53513)
(51335)
重点(50286)
(50185)
(47875)
创新(47206)
课题(46303)
教育部(43718)
国家社会(43683)
科研(43607)
期刊
(123252)
经济(123252)
研究(86104)
中国(53529)
管理(48088)
学报(46243)
科学(43907)
(40846)
(38927)
教育(36891)
大学(36172)
学学(33995)
技术(29492)
农业(27704)
业经(21734)
(21161)
金融(21161)
财经(20870)
经济研究(19786)
(17736)
科技(17200)
图书(16477)
问题(15884)
技术经济(15744)
理论(14915)
(14437)
商业(14064)
实践(13859)
(13859)
(13816)
共检索到427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牛振邦  白长虹  张辉  
顾客与企业偶尔的、无意识的或被动的浅层互动不等于价值共创,顾客也并非天然具有参与任何一家企业的价值共创意愿。企业需要在"面"互动、"点"互动、"交集"互动中,增进顾客的良好品牌体验,进而使顾客产生价值共创意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其辉  
根据网站学习平台的后台统计分析,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原因主要是资源建设者囿于传统价值生产思维,视学习者为价值消耗者,单方面建设学习资源,忽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没有意识到学习者具有价值共创功能。进行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创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之道。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以价值共创理论为指导,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创模型从明确需求、共同设计、建设资源、学习体验、到评价反馈五个环节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最终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价值共创的目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德文  张婕琼  高维和  
基于价值共创和共创角色,本文以案例研究法探讨快发不同阶段各主体对于价值共创的“价值需求-创造行为-创造结果”理论模型,从动态的视角解释多主体价值共创角色的互动和转变机制。研究表明:在初创时期,快发通过铺设直营店网点,通过新奇的经营方式吸引消费者,创造了实用价值和品牌价值;在扩张期,快发通过扩大规模和数字化能力的运用,创造了体验价值和数字价值;在成熟期,快发承担社会责任和关联阿里生态的使用,创造了网络价值和社会价值。此外,随着快发的不断发展,价值共创阶段也不断深化,许多消费者也完成了向加盟商和员工共创角色的转变。为进一步优化连锁加盟服务业的发展,建议企业应以消费者为核心,顺应市场动态趋势满足不同主体的价值诉求。同时,企业也要根据发展的不同时期,实现不同的价值创造结果,并以此来吸引更多消费者加盟企业,完成价值创造角色的转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海花  谭钦瀛  李烨  
基于价值共创和价值共毁的整合视角,运用社会学习理论,探究在线知识社区间接互动对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结果期望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通过情景实验和问卷调查发现:积极间接互动提高结果期望从而提高个体知识共享意愿,而消极间接互动降低结果期望从而降低个体知识共享意愿,结果期望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结果期望与知识共享意愿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且自我效能感较高时,间接互动通过结果期望对知识共享意愿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贾广美  姚延波  范雪丰  刘欣  
成年子女与父母旅游的消极体验逐渐受到关注,以往仅聚焦积极层面的研究已不足以解释双方互动的复杂性。基于此,文章从共创和共毁双重视角,以脚本理论和逆转理论为基础,探究成年子女与父母旅游互动能否导致价值共创和共毁双重结果。通过对成年子女与父母双方访谈以及网络资料分析,结果发现,成年子女与父母在旅游中通常经历4种互动类型,即协作和参与、依赖和确认、倾诉和分享,以及学习和关爱。每类互动因双方运行脚本一致性及动机逆转状态不同,存在价值共创和共毁双重潜力。具体而言,成年子女和父母互动脚本一致性是导致价值共创或共毁的前提,但脚本不一致不一定导致价值共毁,还取决于双方动机激活情况。当价值共毁发生后,成年子女和父母会积极进行价值恢复,恢复措施体现为共同恢复和自我恢复两种形式,并且与自我恢复相比,共同恢复更可能实现共毁向共创的转化。研究结论为家庭旅游研究及营销提供重要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永波  丁沂昕  王勇  
客户参与互动能够帮助设计和管理创新型品牌产品,如何发挥客户的积极作用成为企业进行品牌价值创造的迫切需要。本研究基于价值共创理论视角,构建了价值共创互动行为、感知价值和品牌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着重研究了服务产业领域客户参与互动对品牌权益的内在机理作用。以411名样本成员作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价值共创模式下,知识共享和关系能有效地引导客户参与互动;情感价值可以通过影响客户的偏好和评价来提升客户的感官愉悦,功能价值作为一种外在响应的价值,为客户创造体验的实用性和手段性,这有利于客户积极参与互动,促进品牌价值创造,增强品牌权益;在互动行为对品牌权益的影响上,情感价值对这一路径的增进效用更突出。关于价值共创互动行为与品牌权益的关系研究,较少涉及实证研究。本研究证明了价值共创互动行为对品牌权益的作用机理,并通过提出关系框架丰富了对价值共创的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推动未来的理论研究和引导企业探寻有效提升品牌权益的方式途径,促进我国服务产业的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红岩  周雯  孟祥茜茜  
随着顾客参与价值共创作用的日益提高,迫切需要从顾客心理角度对价值共创理论开展深入研究。顾客心理所有权和顾客契合正是从心理影响层面反映公民意识的产生和顾客参与的心理投入程度,因此,以品牌忠诚度作为价值共创的成果变量,研究价值共创活动中顾客心理所有权和顾客契合对品牌忠诚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价值共创过程中应该从顾客心理所有权的效能感、自我认同、空间需求这3个维度来了解顾客需求、吸引顾客注意,在顾客契合的认知、情感、行为3个维度的中介作用下,通过培养“所有者顾客”和“合拍顾客”来提升品牌忠诚度,从而通过价值共创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龙亮  李芬  尹贻林  李孝林  于晓田  
通过对国内EPC项目招标时点的研究和两阶段设计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揭示设计管理存在的利益悖论。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构建DART-PDCA模型,给出两阶段设计管理中存在的利益悖论问题的相应对策建议,实现业主和总承包商的合作共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钟振东  唐守廉  Pierre Vialle  
对价值共同创造进行深入研究,在原有服务主导逻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拓展,分析了企业和顾客在价值共创中的新角色,探讨了顾客使用价值的创造过程,提出了一个价值共创概念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贺爱忠  易婧莹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探讨虚拟品牌社区成员与品牌间类社会互动对成员价值共创互动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共收集466份有效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等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类社会互动正向影响成员价值共创互动行为;类社会互动正向影响品牌心理所有权以及社区内部人身份感知;品牌心理所有权、社区内部人身份感知分别独立中介类社会互动对成员价值共创互动行为的影响,且两者起到共同中介作用;互动支持显著正向调节类社会互动对社区内部人身份感知的正向关系,但对类社会互动与品牌心理所有权正向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树文  罗瑾琏  张志菲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在彻底改变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尽管现有研究结合AI技术情境提出了价值共创思想,但对AI能力如何助推企业实现价值共创的问题缺乏理论探讨。本文基于企业与客户间互动视角,遵循“AI能力→感知机制→响应机制→价值共创”理论逻辑,选取容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调研对象,系统探究AI能力对价值共创的助推过程。研究发现:(1)AI能力呈现出由机械智能化、分析智能化到直觉智能化的三阶段动态演进轨迹,并依次通过“感知”与“响应”两个过程助推企业实现价值共创;(2)在感知过程中,企业依次通过能力需求洞察、多元场景匹配、服务机会发掘实现价值感知进阶;(3)在响应过程中,企业依次通过价值方向锚定、价值空间延展、价值链条衍射实现价值响应升阶;(4)随着感知进阶与响应升阶双重逻辑的有序推进,企业依次实现从敏捷式、赋能式到开放式的共创程度逐渐深化。本文拓展了AI的阶段性发展框架,打开AI能力与价值共创之间“感知→响应”框架的机制黑箱,推进企业与客户间互动理论发展,为企业借助AI能力实现价值共创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于洪彦  王远怀  朱翊敏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应用,企业与消费者互动实现共创价值日益成为重要的营销活动。学术界对互动导向和共创价值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并没有揭示基于共创价值前提下的互动导向的影响因素与产生结果。本文以共创价值为理论基础,构建互动导向的理论框架,提出相应假设,利用275个样本数据检验了基于共创价值的互动导向与其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领导关注、领导参与、员工激励和制度压力对互动导向具有正向影响,互动导向对基于顾客的关系绩效与盈利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营销战略理论,对企业制定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正祥  郭婷婷  
互动路径对消费者虚拟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受到其社会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和品牌知名度的调节作用。笔者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首先构建了一个互动路径作用于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研究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对采用实验研究法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了互动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直接影响,以及社会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和品牌知名度的调节作用。验证结果证实:互动路径(结构路径vs.体验路径)正向影响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且相较于结构路径,体验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更强;在高品牌知名度下,体验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依旧大于结构路径,但在低品牌知名度下,结构路径和体验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却不存在显著差异;自我超越型社会价值观和自我提升型社会价值观分别在体验路径和结构路径影响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揭示互动路径影响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机理,拓展了价值共创领域关于消费者社会责任行为研究的边界,为企业有效开展虚拟CSR价值共创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温倩宇  胡广伟  
[目的/意义]开展电子政务服务价值共创是"互联网+"时代下政府加快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研究其机制能够为政府识别价值创造的关键节点、从整体上把握电子政务服务体系中各个环节的效能、合理规划服务提供路径,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将价值网理论与电子政务服务价值共创相结合,在构建价值网模型的基础上,识别价值网运行特征,进而探索电子政务服务价值共创的机制。[结果/结论]厘清价值共创参与各方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价值网的服务先导、价值创造、互动反馈、信任保障、监督管理的5项机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朱卫东  张超  吴勇  田雨绯  
价值共创本质上是价值创造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发展,增加价值反映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创价值,也能清晰地反映共创价值在利益相关者中的分配。企业以增加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满足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诉求。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网络、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海尔小微核算实务的分析,构建了价值共创与共享的增加价值报告模式,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层次的价值共创与共享增值表、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与共享资产权益状况表,并形成了利用增加价值进行经营决策的财务指标体系。该报告模式反映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与共享的信息,能更好地为经营决策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