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01)
- 2023(18564)
- 2022(15861)
- 2021(14832)
- 2020(12693)
- 2019(29477)
- 2018(29630)
- 2017(57169)
- 2016(31153)
- 2015(35669)
- 2014(35922)
- 2013(35419)
- 2012(32455)
- 2011(29276)
- 2010(29364)
- 2009(27211)
- 2008(26946)
- 2007(24128)
- 2006(20855)
- 2005(18472)
- 学科
- 济(125406)
- 经济(125243)
- 管理(95542)
- 业(90695)
- 企(76495)
- 企业(76495)
- 方法(61800)
- 数学(54103)
- 数学方法(53253)
- 财(34771)
- 农(33653)
- 中国(31203)
- 业经(27802)
- 学(26978)
- 制(26493)
- 地方(23401)
- 技术(22490)
- 贸(22440)
- 贸易(22432)
- 务(22335)
- 农业(22257)
- 财务(22232)
- 财务管理(22178)
- 理论(21994)
- 易(21783)
- 企业财务(20997)
- 和(19790)
- 银(19413)
- 银行(19350)
- 环境(18959)
- 机构
- 大学(452230)
- 学院(451268)
- 管理(178264)
- 济(176810)
- 经济(172762)
- 理学(154673)
- 理学院(152969)
- 管理学(149922)
- 管理学院(149108)
- 研究(145608)
- 中国(108541)
- 京(95736)
- 科学(92129)
- 财(82759)
- 农(74351)
- 所(73708)
- 业大(69127)
- 中心(67379)
- 研究所(67087)
- 江(66658)
- 财经(66177)
- 北京(60333)
- 经(59935)
- 范(58599)
- 农业(58434)
- 师范(58000)
- 州(53721)
- 经济学(53159)
- 院(52741)
- 技术(49529)
- 基金
- 项目(306711)
- 科学(240324)
- 研究(222017)
- 基金(221449)
- 家(192959)
- 国家(191405)
- 科学基金(164468)
- 社会(137872)
- 社会科(130664)
- 社会科学(130626)
- 省(120835)
- 基金项目(117231)
- 自然(108578)
- 自然科(106037)
- 自然科学(106010)
- 自然科学基金(104079)
- 教育(103926)
- 划(101393)
- 资助(92552)
- 编号(91449)
- 成果(73966)
- 重点(68511)
- 部(67522)
- 发(64080)
- 创(63568)
- 课题(63041)
- 创新(59369)
- 科研(58910)
- 教育部(57800)
- 大学(57403)
- 期刊
- 济(189938)
- 经济(189938)
- 研究(127715)
- 中国(85102)
- 学报(72627)
- 农(66747)
- 科学(65966)
- 财(65461)
- 管理(64537)
- 大学(55099)
- 学学(51901)
- 教育(50887)
- 农业(45779)
- 技术(43291)
- 融(36385)
- 金融(36385)
- 财经(32147)
- 业经(31427)
- 经济研究(30101)
- 经(27382)
- 问题(24700)
- 业(24028)
- 技术经济(23350)
- 图书(22495)
- 统计(22109)
- 版(21966)
- 科技(21922)
- 理论(21389)
- 策(20242)
- 商业(19904)
共检索到649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光华 王烨 张秀峰
互动是创新过程的本质特征,国立科研机构与产业的互动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关键要素之一,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根据互动机制正式性与动态性,构建高技术研究机构与成果转化企业互动的象限模型,提出一体式、合同式、平台式3种模式。利用国内外代表性高技术研究机构案例,验证并丰富了理论模式。高技术研究机构应根据互动机制,选择最为有效的成果转化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敏 张平
合理的融资体系是高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和保障因素。我国高技术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必须结合我国具体的经济制度环境,根据自身阶段性发展的特点综合考虑各融资方式的成本及可实现性,选择和运用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模式。
关键词:
高技术企业 融资成本 融资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晓波 李璟琰
顺承知识观的理论要义,文章以大学和高技术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形式多样的大学—产业互动,分析了不同学术群落之间的知识转移活动。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到了互动模式划分的两个维度——资源属性和契约属性;并将大学与产业间的互动划分为孵化式互动、顾问式互动、联盟式互动以及项目式互动等模式。
关键词:
大学 高技术集群 知识转移 互动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红喜 姜春 袁瑜 王帅斌
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意义深远。从理论模型展开推演,对巴斯德象限进行再发展,构建符合新时期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特征的新巴斯德象限。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从"使命-结构-行动"3个维度展开剖析并凝练其成功经验。最后,提出当前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注重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布局、探索混合所有制建设路径、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孵化、注重财政专项支持与民间资本并举、发挥考核评价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引导作用等5个方面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莎薇 黄科星 陈之瑶 吴幸雷
对新型研发机构实践经验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工具和手段,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探寻科技成果转化道路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因此以其为典型案例,从学术文献、机构官网、实地调研谈话和新闻媒体报道中获取资料,梳理其中的关系机制,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模型,分析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型研发机构以产业化创新理念为精神内核,以科研管理模式、孵化育成体系、创新生态体系为治理结构,借助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内生发展动力,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地方自主创新环境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珺涵 罗守贵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两阶段价值链视角,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企业规模角度出发,通过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探索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高技术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企业规模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并不存在正向线性影响,甚至存在负向线性影响。同时,企业规模负向调节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同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伟 康鑫 冯志军 田世海
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疏理的基础上,根据高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的特点,构建了GEM-DEA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的高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指标进行识别,并对其转化效率进行评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于伟 倪慧君
高技术产业集群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多处于初级阶段,有效的治理结构和升级机制是高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指出核心模块主导是高技术产业集群有效治理和升级的关键,分析了模块化设计的关键因素和升级机制,并以台湾新竹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集群 模块 集群治理 升级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进亮; 杨金祥; 薛怡格;
我国政府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成果转化对提高社会生产力以及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利用北京市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劳动力数量得出反映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的技术进步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北京市政府采购额、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人员和技术进步率3个变量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市政府采购对技术进步率和科技活动人员增加的贡献度分别达20.78%、40.28%,科技活动人员增加对技术进步率的贡献度达15.82%。可见,政府采购科技创新产品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引进高技术人才,优先采购本国服务,将对科技创新产生显著推动作用。为此,北京市政府应提高本国科技产品采购比重;将取得我国永久居留权的国外人才纳入本国服务提供者的自然人范畴,以记点积分系统、移民职业清单制度创造更优越的环境引进国外高技术人才,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史洁 俞立平 杜维 玄黎娜
协同创新是基于横向合作的创新策略,突击创新是基于时间的纵向创新策略,研究二者互动机制意义重大。本文运用面板联立方程、面板门槛回归、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突击创新对创新成果贡献显著而协同创新不佳;协同创新对突击创新的影响总体较小但潜力巨大;突击创新对协同创新的积极作用显著;当突击创新水平较高时协同创新对突击创新有积极影响;当协同创新水平较低时协同创新对突击创新有积极影响;协同创新水平较高时突击创新对协同创新有积极影响;突击创新水平较低时突击创新对协同创新有积极影响;当创新成果较低时突击创新对协同创新才可能有积极影响。本文拓展了新研究方向,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突击创新 协同创新 高技术产业 作用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云昊 曹迪 吴金希
美国国家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是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下的首家研究院,是奥巴马政府推动美国再工业化的重要举措。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是“中国制造2025”首批布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两者战略定位类似。本文通过对中美两个国家级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的比较分析,探究两国典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机构的治理特点。研究发现,中美两个研究院在资源投入、机构管理、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若干差异。
关键词:
美国造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 共性技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中英 成森 芦鹤邦
本文围绕高技术项目研究开发管理的特点,以武器装备研制为对象,在分析借鉴国外装备研制采办管理模式基本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改革我国武器装备研制管理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
关键词:
采办管理 研究开发管理 高技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邵华 许耀东
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经济行为。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价值的综合性、管理复杂性等特征。金融通过资本形成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信息揭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四种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效率与规模。本文在此分析基础上,归纳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一是吸引风险投资,二是债权融资比重上升。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融资机制 融资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百涛 王帅斌 王冀宁 李雯
基于巴斯德象限理论模型,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膜科学技术所为例,研究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的共建模式,剖析其在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协同机制以及运作机理等方面的建设规律,探索科技与产业化结合的路径,为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提供新思路。最后,总结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提出其共建的启示,以期形成科技体制改革的示范效应,带动江苏省域及其他省份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欧晓斌 李玲娟 霍国庆
以中科院四类研究机构改革为切入口,构建大型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规模化转化模式。具体分析了规模化转化模式的定义、内在逻辑、规模化转化模式的动态选择,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型科研机构的特征,提出了形成转化思路、构建综合平台、建立三大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研机构 科技成果转化 规模化转化 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