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17)
2023(13255)
2022(11327)
2021(10585)
2020(9066)
2019(20606)
2018(20378)
2017(39216)
2016(20718)
2015(23324)
2014(22434)
2013(21635)
2012(19441)
2011(17082)
2010(16945)
2009(15243)
2008(14493)
2007(12439)
2006(10485)
2005(8576)
作者
(54060)
(45329)
(45193)
(42644)
(28851)
(21870)
(20425)
(17859)
(17109)
(15996)
(15442)
(15143)
(14175)
(14084)
(13995)
(13510)
(13468)
(13322)
(12951)
(12936)
(11075)
(10989)
(10974)
(10320)
(10135)
(10114)
(9872)
(9868)
(9082)
(9022)
学科
(85942)
经济(85873)
管理(64697)
(63323)
(55410)
企业(55410)
方法(41953)
数学(37112)
数学方法(36446)
中国(20915)
(20674)
技术(20442)
业经(20389)
(19958)
地方(18588)
(14946)
理论(14619)
农业(13889)
(13479)
贸易(13470)
技术管理(13348)
产业(13304)
(13224)
(13129)
财务(13067)
(13049)
财务管理(13038)
(12663)
(12618)
(12615)
机构
学院(277001)
大学(273369)
管理(117772)
(114983)
经济(112869)
理学(103395)
理学院(102436)
管理学(100486)
管理学院(99956)
研究(83195)
中国(62681)
(55181)
(49989)
科学(49845)
财经(40640)
中心(39951)
业大(39574)
(39460)
(38543)
(38135)
(37098)
研究所(35267)
经济学(34877)
(33720)
北京(33627)
师范(33382)
经济学院(31585)
(31501)
(31351)
经济管理(31178)
基金
项目(198759)
科学(159958)
研究(146418)
基金(145506)
(125530)
国家(124538)
科学基金(110464)
社会(94752)
社会科(90164)
社会科学(90142)
(80658)
基金项目(77166)
自然(71700)
自然科(70203)
自然科学(70192)
自然科学基金(68950)
教育(68772)
(66161)
资助(58739)
编号(58396)
(46783)
重点(44577)
成果(44461)
(43498)
(43392)
创新(42955)
课题(40334)
国家社会(39309)
教育部(38183)
科研(37884)
期刊
(115996)
经济(115996)
研究(73171)
中国(53250)
管理(45729)
(39326)
科学(36807)
学报(36306)
(33039)
教育(30381)
技术(30022)
大学(29189)
学学(27560)
农业(23250)
(21412)
金融(21412)
业经(20511)
经济研究(19195)
财经(19130)
(16602)
技术经济(16020)
统计(15613)
(15602)
科技(15221)
问题(15028)
(14095)
商业(13288)
决策(13065)
现代(12140)
财会(11767)
共检索到387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爱彬  经曼  夏洪旺  
本文以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立足于高校协同创新目标任务,从协同创新产出绩效、创新行为协同绩效、协同创新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了云模型,通过实例对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处理模糊性、随机性信息,且能够满足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特点和建设需要,可为提升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卜伟  陈军冰  王钰云  
文章采用DEA-Malmquist-Tobit模型,以江苏高校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对2017—2020年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绩效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探究经费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二建设周期内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绩效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两极分化严重;内部经费规章制度对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外部地区政策环境和实际协同程度对经费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建议主管部门应从实施分类发展战略、深化改革经费管理、强化深度融合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经费使用效率。文章不仅客观分析了江苏高校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绩效,而且从不同维度深入探究了经费绩效影响因素,可为其第三周期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卜伟  孙骏  王钰云  叶枫  王宇  
基于改进的G1-CRITIC-TOPSIS方法构建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模型和可视化系统,对2015年至2019年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绩效评价模型相比,所提出的绩效评价模型可对协同创新中心的绩效进行客观有效评价;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绩效水平与国家级绩效水平差异较大;不同类型的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结果差异悬殊,行业产业类和区域发展类绩效评价结果显著高于文化传承类和科学前沿类。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优化协同创新中心体系建设、建立分类分层绩效评价机制、动态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情况等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薛岩松  刘永清  
为解决当前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面临的创新资源集聚度差、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借助野中郁次郎的SECI螺旋型知识转换生成模型,构建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知识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4个知识转化阶段中知识从个体到个体再到组织的转移过程。最后提出重视对协同创新中心成员隐性知识的挖掘、促进成员隐性知识的外显化、注重对成员显性知识的汇总、监督成员对组织整体知识的学习以及关注成员共享意识和信任感的提高等促进知识转化的相关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金龙  朱卫未  宋福明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的组合模型,从投入资源配置和产出效率视角对27个江苏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期内的科研效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心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建议供主管部门、高校和协同创新中心借鉴,为建立科学规范竞争与退出机制提供参考,使得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有效合理配置创新资源要素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德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以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目标,要求高校充分发挥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亮雯  李炳超  
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结合科研机构创新过程特征,在公益类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协同创新思想和要素,构建一套更系统、更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广东20家公益类科研机构作为评价对象开展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这套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真实情况,为科研绩效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评估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兴华  吴伟  
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是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高校提升创新水平和行业领域地位,解决国家重大创新任务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仍然存在考核评价单一、创新主体孤立、链条式创新特征不明显、创新资源集聚不够等问题。"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有效破解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机制障碍方面取得了成效,本文通过分析其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探讨解决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困境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妍  蒋开东  徐一萍  
本文把科技创新团队看作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科研生产组织,基于协同创新层面提出了评价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三层指标评价体系,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法从静态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结论和提升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效率的一般性启示,为科技创新团队的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司林波  孟卫东  
运用MaxDEA软件,采用CCR模型、BCC模型和影子价格分析构成组合DEA模型,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绩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重要影响因素——政府作用力进行MATLAB仿真,按照政府作用力仿真结果,将装备制造业及各子行业分为综合作用力-复杂成长型、政策激励力-平稳成长型、政府支持力-波动成长型3种类型。最后根据绩效评价和仿真结果分别提出针对装备制造业及各子行业发展,以及进一步加强政府作用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佳  刘志华  李林  
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一种新的合同环境服务模式成为环保产业发展必然。对基于合同环境服务的环保项目协同创新绩效进行评价,根据环保项目协同过程的前后逻辑特点,采用逻辑框架法与文献研究法相结合,综合构建了环保产业项目协同创新绩效指标体系,并选取4个环保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以验证绩效评价指标和方法的有效性,从而推动我国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永周  黄珍珍  谭蓉  阳静宁  
本文基于创新人才的异质性需求特征和创新网络嵌入视角,剖析了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人才网络嵌入机理和作用机制,并从创新人才的创新网络结构、关系和认知嵌入维度,构建了协同创新中心规模和结构、协同机制体制、创新环境和文化氛围多维度的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性提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网络建设的优化和完善措施,以期更好地发挥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引领创新人才引进和集聚开发的战略导向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赐联,朱斌  
基于不同企业创新战略而衍生的主流与新流创新特征,运用逻辑框架法思想,从创新投入、过程、产出和效益4个维度,构建出体现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特征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基于正态云的创新绩效评价模型以解决部分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最后,以国内6家汽车企业为例,测算其以燃油动力为主的主流创新绩效和以新能源动力为主的新流创新绩效。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能有效衡量不同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绩效的差异,同时,测算两种创新对企业整体创新绩效的贡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索超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云模型理论进行了实例验证,以期为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孔德议  
基于PARDL模型,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网络四个维度(规模、强度、同质性和中心度)对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网络的规模、强度和中心度均对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次,就影响的程度而言,网络中心度的影响最大、网络规模的影响次之、网络强度的影响最弱;再次,较短期而言,在长期内上述三个维度的影响更强且更显著;最后,由于结构型同质性和关联型同质性的差异化效应,网络同质性对知识转移绩效的作用缺乏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