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32)
- 2023(20387)
- 2022(17404)
- 2021(16266)
- 2020(13793)
- 2019(31343)
- 2018(31074)
- 2017(59738)
- 2016(32494)
- 2015(36711)
- 2014(35929)
- 2013(35202)
- 2012(32098)
- 2011(28681)
- 2010(28822)
- 2009(26780)
- 2008(26340)
- 2007(23532)
- 2006(20711)
- 2005(18503)
- 学科
- 济(130384)
- 经济(130209)
- 业(111734)
- 管理(108014)
- 企(99379)
- 企业(99379)
- 方法(60111)
- 数学(49529)
- 数学方法(48694)
- 财(39596)
- 农(38036)
- 业经(37022)
- 中国(33365)
- 制(28458)
- 务(27299)
- 财务(27195)
- 财务管理(27147)
- 技术(26235)
- 农业(26097)
- 企业财务(25727)
- 理论(25402)
- 学(25172)
- 地方(24035)
- 和(22710)
- 贸(21710)
- 贸易(21696)
- 划(21132)
- 易(21076)
- 体(20375)
- 环境(20227)
- 机构
- 学院(458027)
- 大学(454733)
- 管理(184084)
- 济(181466)
- 经济(177533)
- 理学(158572)
- 理学院(156881)
- 管理学(153879)
- 管理学院(153027)
- 研究(146743)
- 中国(112061)
- 京(96818)
- 科学(90796)
- 财(86803)
- 农(74702)
- 所(72886)
- 江(68896)
- 财经(68527)
- 业大(68222)
- 中心(67346)
- 研究所(65897)
- 经(62322)
- 北京(60937)
- 农业(58303)
- 范(57862)
- 师范(57292)
- 州(55142)
- 经济学(54062)
- 院(53848)
- 财经大学(50762)
- 基金
- 项目(308860)
- 科学(244100)
- 研究(226627)
- 基金(223602)
- 家(194333)
- 国家(192680)
- 科学基金(167313)
- 社会(142436)
- 社会科(134994)
- 社会科学(134955)
- 省(122451)
- 基金项目(117751)
- 自然(109292)
- 自然科(106830)
- 自然科学(106805)
- 教育(105311)
- 自然科学基金(104892)
- 划(101605)
- 资助(92534)
- 编号(92510)
- 成果(74034)
- 重点(69018)
- 部(67595)
- 创(66945)
- 发(65254)
- 课题(63956)
- 创新(62016)
- 科研(58726)
- 国家社会(58371)
- 教育部(58246)
- 期刊
- 济(201721)
- 经济(201721)
- 研究(132103)
- 中国(91328)
- 管理(73161)
- 财(70596)
- 学报(69663)
- 农(68200)
- 科学(65120)
- 大学(54040)
- 教育(53239)
- 学学(50986)
- 农业(47083)
- 技术(45811)
- 融(38996)
- 金融(38996)
- 业经(34596)
- 财经(33725)
- 经济研究(31227)
- 经(28972)
- 业(27364)
- 问题(25912)
- 技术经济(24904)
- 科技(22857)
- 统计(21753)
- 版(21552)
- 现代(21201)
- 图书(21125)
- 财会(20667)
- 策(20661)
共检索到676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田红娜 孙钦琦
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出发,结合汽车制造企业的特点与经典高频指标,通过评价指标的海选、初选、理性补充三个步骤构建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云模型评价法的五个步骤: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各指标的云模型、建立多层综合评价云模型、判断综合云模型是否为最终的评价云模型。为验证该评价框架的可行性和适用性,选取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框架能够为有效评价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进而制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熠 薛雯文 王先甲
在价值链视角下,从绿色技术创新支撑能力、绿色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绿色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三个层面构建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模型可同时兼顾模糊性与随机性的特征,建立了基于云模型的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对选取的六个制造业细分行业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这三个行业的评级为中等,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三个行业的评级为优秀。部分行业已经在积极探索绿色创新之路,但仍有部分行业的绿色创新意识不足。各行业在投入上差距较大,未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关键词:
价值链 制造业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云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熠 薛雯文 王先甲
在价值链视角下,从绿色技术创新支撑能力、绿色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绿色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三个层面构建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模型可同时兼顾模糊性与随机性的特征,建立了基于云模型的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对选取的六个制造业细分行业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这三个行业的评级为中等,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三个行业的评级为优秀。部分行业已经在积极探索绿色创新之路,但仍有部分行业的绿色创新意识不足。各行业在投入上差距较大,未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关键词:
价值链 制造业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云模型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孙颖 孙晓光
为客观和准确地评价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本文构建了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熵权TOPSIS的粒子群(PSO)优化极限学习机(ELM)集成学习算法的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模型。首先运用熵权法客观确定指标权重,结合TOPSIS测度并综合评价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然后将评价值作为先验样本进行极限学习机的训练与测试,训练过程中利用PSO优化极限学习机的网络结构与连接权值,从而对绿色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最后以60家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将熵权TOPSIS-PSO-ELM算法与极限学习机回归拟合算法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熵权TOPSIS-PSO-ELM模型所得评价结果较已有方法更为准确可靠。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绿色创新发展能力提出了理论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贯君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21世纪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选择,绿色创新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学者关注的新领域。从绿色创新投入能力、绿色创新产出能力及绿色创新支撑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二元语义AHM法、二元语义离差最大法及二元语义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基于最小距离-最大熵原理集成赋权结果得到组合权重,由此构建出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最后以黑龙江省两家装备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企业在绿色创新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且整体评价值对关键指标变动不敏感。此外,提出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决策指导,为我国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和未来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贯君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21世纪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选择,绿色创新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学者关注的新领域。从绿色创新投入能力、绿色创新产出能力及绿色创新支撑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二元语义AHM法、二元语义离差最大法及二元语义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基于最小距离-最大熵原理集成赋权结果得到组合权重,由此构建出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最后以黑龙江省两家装备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企业在绿色创新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且整体评价值对关键指标变动不敏感。此外,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楠博 孙弘远
基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成熟度视角,运用2019年我国内地省域数据,构建包含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创新环境4个维度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云模型评价方法,对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成熟度中最主要的影响维度;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整体处于中等成熟度,且不同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基于全新视角,提出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成熟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学美 宋述秀
进行自主技术创新是中国汽车业创造自主品牌的唯一出路。首先基于过程方法构建了汽车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对2009年我国主要汽车企业的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汽车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发展状况,然后根据评价结果指出了各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劣势及需要改进的方向。最后从企业和国家的角度提出少许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存斌 鲁平
以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并根据其特点,通过对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筛选和分析,建立一套能源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首次利用云模型在电力企业技术能力评价上,构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企业创新能力水平的评价结果并进行分析,证明该模型的正确性,提出提高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
电力企业 技术创新 云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婉红 李娜
绿色技术创新和智能化转型对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构建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效应,并结合面板门槛模型探讨智能化转型程度差异下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的环境绩效水平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智能化转型正向调节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作用,且其调节效应边际递增。当考虑异质性问题时,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相比,东部地区的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智能化转型对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更明显;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智能化转型更易实现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研究结论为推动我国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智能化转型以及改善企业环境绩效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大为 张林 黄秀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可有效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影响企业绿色治理水平。基于2010—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有利于推动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提升,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的促进作用在企业、行业以及地区层面均存在一定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在数字技术创新与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因此,提出深挖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优势、激发全要素生产率活力、加快金融资源流动、制定柔性数字技术发展战略的可行建议,以期提高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艾湘
选取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主要源自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在东、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交易成本降低机制”和“融资约束缓解机制”,间接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艾湘
选取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主要源自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在东、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交易成本降低机制”和“融资约束缓解机制”,间接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军辉 闫姗娜
运用考虑非合意产出SBM方向距离函数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2008—2015年制造业26个行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计算,并采用系统GMM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从弱变强的过程中,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由下降逐渐转变为上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整体上呈非线性"U"型关系。因此,加大绿色技术创新研发力度,推动以绿色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有重大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宗强 吴志岩 许庆瑞
文章以调研的制造企业为原型,通过抽象构建了一个能力发展演变的系统动态模型,通过对能力解构与仿真研究资源投入与能力动态变化关系,指出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制造能力仍是我国制造企业的发展的基础,而整合能力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杠杆解。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能力解构 系统动力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