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26)
2023(21191)
2022(17950)
2021(16650)
2020(14057)
2019(32258)
2018(31799)
2017(61115)
2016(32893)
2015(36870)
2014(36503)
2013(35862)
2012(32695)
2011(29180)
2010(29522)
2009(27879)
2008(26816)
2007(23919)
2006(21071)
2005(18911)
作者
(93109)
(77426)
(77046)
(73320)
(49336)
(37304)
(35003)
(30233)
(29414)
(27747)
(26409)
(26278)
(24680)
(24550)
(23895)
(23789)
(23058)
(22755)
(22150)
(22149)
(19251)
(18904)
(18879)
(17786)
(17313)
(17295)
(17239)
(17202)
(15616)
(15314)
学科
(133202)
经济(133023)
(112445)
管理(108710)
(99817)
企业(99817)
方法(60568)
数学(50117)
数学方法(49302)
(40836)
(38730)
中国(38025)
业经(37903)
(31251)
(29887)
金融(29882)
(29150)
银行(29110)
(28058)
财务(27962)
(27931)
财务管理(27911)
地方(27018)
农业(26780)
企业财务(26491)
理论(25850)
技术(25192)
(24305)
(22700)
(22355)
机构
学院(462526)
大学(459700)
管理(185983)
(185353)
经济(181329)
理学(160065)
理学院(158385)
管理学(155405)
管理学院(154551)
研究(148287)
中国(118995)
(97527)
科学(90415)
(89932)
(74005)
(73187)
财经(70854)
中心(69360)
(69241)
业大(67330)
研究所(66045)
(64373)
北京(61410)
农业(57627)
(57623)
师范(57092)
(55911)
经济学(55699)
(54399)
财经大学(52616)
基金
项目(310464)
科学(245690)
研究(228546)
基金(225406)
(195323)
国家(193647)
科学基金(168459)
社会(144405)
社会科(136964)
社会科学(136927)
(122692)
基金项目(118654)
自然(109416)
自然科(106961)
自然科学(106938)
教育(105724)
自然科学基金(105018)
(101849)
资助(93235)
编号(93083)
成果(74893)
重点(69300)
(68119)
(67182)
(65827)
课题(64353)
创新(62257)
国家社会(59344)
科研(58917)
(58874)
期刊
(205408)
经济(205408)
研究(135691)
中国(94077)
管理(73791)
(72849)
学报(68374)
(67817)
科学(64535)
大学(53444)
教育(51213)
学学(50458)
(50340)
金融(50340)
农业(46224)
技术(44374)
财经(35150)
业经(34918)
经济研究(31823)
(30187)
(26546)
问题(26367)
技术经济(24421)
科技(23040)
统计(22147)
理论(21531)
现代(21443)
(21225)
(21066)
财会(20975)
共检索到691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索超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云模型理论进行了实例验证,以期为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庆锋  张添  张硕  苗朵朵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新时代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目标,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则是实现该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扎根理论建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体系,通过分析影响因素间的交互关系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对案例进行仿真分析,考察单因素作用、多因素协同作用、多因素非协同作用条件下协同创新水平变化情况。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内涵、结构、功能实现3个层面揭示要素融合机制。据此,为国家军民深度融合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纪海  周雪亮  樊伟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是国家科技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深入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系统性设计。基于集成动员理论的核心思想,借鉴其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理论,针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不明晰等问题,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系统性设计,提出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管理机构的引导下,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各种资源要素和功能集成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流程和成果转化流程两大板块提供相关服务,并构建相关运行保障机制,进而实现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集成化、敏捷化、模块化、高效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管理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包进  
在高等教育面临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其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形式等方面都面临着全新变革。高等院校面对变化的外部环境,势必要改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受制于现有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单纯依靠高等院校自身实现转型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如何引入和利用好外部资源,将其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对目前高等院校转型具有现实意义。可从企业发展视角研究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建构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构建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司林波  孟卫东  
根据复杂系统理论,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基于2003-2014年的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和整体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系统中,驱动力机制和资源供给机制协同度比较高,双元协同机制协同度最低;在装备制造业整体行业和各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评价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三个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较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两个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则较低。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度低的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司林波  孟卫东  
根据复杂系统理论,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基于2003-2014年的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和整体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系统中,驱动力机制和资源供给机制协同度比较高,双元协同机制协同度最低;在装备制造业整体行业和各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评价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三个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较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两个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则较低。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度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创新主体的协同效应不高,要提高协同效应必须提高各类协同创新平台的利用率,提高基础装备产业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双驱动要素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司林波  孟卫东  
根据复杂系统理论,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基于2003-2014年的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和整体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系统中,驱动力机制和资源供给机制协同度比较高,双元协同机制协同度最低;在装备制造业整体行业和各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评价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三个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较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两个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则较低。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度低的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兴鹏  张向前  
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是国家"2011计划"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梳理有关企业、产业协同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的内涵,进而构建了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机制及其具体运作模式,包括外部动力机制(产学研协同机制)和内部动力机制(集群创新网络协同机制)及其具体运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白礼彪  白思俊  杜强  马飞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多目标和多要素的系统工程,各主体、目标和要素间的协同关系对军民融合战略目标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基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主体构成、角色和功能的分析,构建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五主体动态模型",通过描述各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过程,阐释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五主体动态模型"的运行机制,提出了破除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区域行政性体制障碍,推进跨区域军民融合一体化实施;构建军民融合"产—学—研"产业集群;打造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综合平台;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介社会服务机构网络,构建市场导向型中介服务体系;打通军民融合创新人才流动渠道,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等促进军民融合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的建议措施,为我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军  朱先奇  张琰  
国内外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中小企业集群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协同创新是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首先对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活动的核心主体进行了界定;然后对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的结构和各部分间关系与功能进行了简要描述;接着从狭义上的协同创新的视角出发,对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博弈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协同创新过程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论断;分别构建了基于中小企业和大学及科研机构两方的竞合博弈模型、基于创新创造和风险承担及资源投入三因素的改进夏普利值法分配模型,同时对合作契约达成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维蔚  石岿然  朱跃钊  
为了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演化并揭示参与者策略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有限理性假设基础上,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对单群体和两群体系统的演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双方进行协同创新的概率与协同超额收益正相关、与投入总成本和背叛收益负相关;存在一个最优的超额收益分配系数,使得产学研双方进行协同创新的可能性最大化;合理的惩罚和奖励机制将有效减少双方的背叛行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亚光  卢彬彬  
协同创新以开放、信任、共享为前提,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流动与共享,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不同主体以及各主体的内部功能单元均可成为网络组织的活性结点,形成多层次的网络组织。基于网络组织这一组织形式,对研发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从战略、契约、资源、利益分享、持续改进等5个方面构建研发协同创新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妮娜  朱先奇  高力平  
企业选择协同创新有助于降低创新风险、充分共享创新资源。围绕政府导向下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网络展开研究,引入前景理论的心理感知效用替代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构建政府、企业和高校院所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MATLAB对政府、企业和高校院所博弈演化路径和均衡点的位置变化进行数值计算,并仿真分析政府选择"激励"策略的博弈过程,讨论了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协同创新行为及相互影响的动态演变。结果表明,政府对企业和高校院所的激励力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避免博弈参与主体过于依赖政策而止于研发;企业与高校院所在政府合理的监管下更容易达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控制创新成本、提高双方收益、维护协同创新的稳定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志兵  
在国家全面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和产教融合战略的大背景下,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性与产业性相融合的特性。这一特性也使得高职教育成为连接产业端和公共服务供给端的重要领域。PPP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可以成为高职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的范式和机制,并助力高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现。PPP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重点要建立开放共享机制、教育产权机制、私方的进入与退出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彭中文  刘韬  张双杰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