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87)
- 2023(18625)
- 2022(15550)
- 2021(14401)
- 2020(11886)
- 2019(27280)
- 2018(27069)
- 2017(52106)
- 2016(28241)
- 2015(31548)
- 2014(31543)
- 2013(30879)
- 2012(28407)
- 2011(25528)
- 2010(25404)
- 2009(22957)
- 2008(22079)
- 2007(19315)
- 2006(17030)
- 2005(15176)
- 学科
- 济(118409)
- 经济(118288)
- 管理(78875)
- 业(76382)
- 企(61595)
- 企业(61595)
- 方法(49661)
- 数学(43039)
- 数学方法(42479)
- 中国(34830)
- 农(33754)
- 地方(29220)
- 业经(27827)
- 财(27513)
- 学(24744)
- 农业(22695)
- 制(21283)
- 贸(20538)
- 贸易(20524)
- 易(19851)
- 环境(18814)
- 技术(18464)
- 理论(18385)
- 银(18339)
- 银行(18291)
- 和(18055)
- 融(17838)
- 金融(17835)
- 行(17547)
- 发(17019)
- 机构
- 大学(394443)
- 学院(394089)
- 济(157675)
- 管理(154865)
- 经济(154288)
- 研究(135053)
- 理学(133709)
- 理学院(132197)
- 管理学(129736)
- 管理学院(129028)
- 中国(100577)
- 京(84894)
- 科学(84149)
- 财(71034)
- 所(67394)
- 农(66039)
- 研究所(61467)
- 中心(61122)
- 业大(59864)
- 江(58294)
- 财经(56797)
- 北京(53674)
- 范(53626)
- 师范(53075)
- 经(51769)
- 农业(51289)
- 院(49860)
- 州(47299)
- 经济学(47260)
- 师范大学(42896)
- 基金
- 项目(272524)
- 科学(214555)
- 研究(199104)
- 基金(196996)
- 家(172017)
- 国家(170564)
- 科学基金(146766)
- 社会(125405)
- 社会科(118837)
- 社会科学(118807)
- 省(106955)
- 基金项目(104309)
- 自然(95443)
- 自然科(93201)
- 自然科学(93178)
- 自然科学基金(91478)
- 教育(91382)
- 划(89883)
- 编号(81308)
- 资助(80848)
- 成果(65219)
- 重点(61313)
- 发(61132)
- 部(59421)
- 创(56287)
- 课题(56218)
- 创新(52587)
- 科研(51972)
- 国家社会(51567)
- 教育部(50892)
- 期刊
- 济(174998)
- 经济(174998)
- 研究(116226)
- 中国(78618)
- 学报(62811)
- 农(60843)
- 科学(58332)
- 管理(57572)
- 财(52785)
- 大学(48011)
- 教育(45870)
- 学学(45080)
- 农业(42124)
- 技术(35754)
- 融(34712)
- 金融(34712)
- 业经(30482)
- 经济研究(27713)
- 财经(27167)
- 问题(23635)
- 经(23265)
- 业(21683)
- 图书(21252)
- 科技(19194)
- 技术经济(18909)
- 版(18268)
- 理论(18267)
- 资源(17975)
- 现代(17785)
- 商业(17754)
共检索到582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新 刘萍萍
基于云南特殊的山坝地貌结构,分析、研究、评价云南城镇化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与坝区耕地保护的协调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内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耕地保护、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新型城镇化等三个层面选取10个指标研究云南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耦合协调关系。从2006~2019年,云南耕地保护—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四个阶段,并依次经历了极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中级耦合协调、优质耦合协调四个过程。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求使得云南的城镇化发展、耕地保护与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呈现出良好的协调发展趋势,进一步说明云南新型特色城镇化建设从土地资源利用的角度上具有可行性,从而提出云南城镇化发展布局应与山坝地貌结构相结合,注重城镇化发展的边境特色、民族特色和生态特色的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浩 冯淑怡 曲福田
论文基于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的交互耦合机制,以陕西省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分别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其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看,2005—2014年陕西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整体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由中度耦合协调发展为高度耦合协调(0.5490.800)。耦合度方面,以2009年为界,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两两及整体耦合度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协调指数方面,以2007和2009年为拐点分为3个变化阶段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浩 冯淑怡 曲福田
论文基于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的交互耦合机制,以陕西省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分别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其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看,2005—2014年陕西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整体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由中度耦合协调发展为高度耦合协调(0.549~0.800)。耦合度方面,以2009年为界,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两两及整体耦合度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协调指数方面,以2007和2009年为拐点分为3个变化阶段,其中耕地保护和城镇化协调指数T2、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协调指数T3以及三系统总协调指数T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指数T1下降幅度大于上升幅度。2)从空间序列上看,2014年陕西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宏翔 曹阳
云南省的城镇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增加,并已成为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近10年来城市化发展与耕地面积的变化状况,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中的耕地保护对策。
关键词:
云南省 城镇化 耕地保护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戈 吴次芳 王杨
城镇的发展必定要占用一部分土地。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找到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变动的规律,提出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保护的相应措施,坚持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进而实现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双赢。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保护 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书民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市位序—规模规律的演化和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同城市规模关系的变化,预测未来城镇化发展占用耕地情况,提出基于耕地保护的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回归分析法和函数模型预测法。研究结果:中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随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但正在快速下降,中国城镇化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研究结论:为更加有效地保护耕地,中国应加快制定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导,各级城市城镇全面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推行高人口密度的城镇化发展政策措施,走紧凑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书民
通过研究中国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化规律和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的变化趋势,从耕地保护的角度提出了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导,各级城市城镇全面发展的城镇化战略;主张推行一系列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最低容积率控制,严格限制土地密集型开发项目的审批,发展山区的交通和农业机械化,放宽对流动人口入籍的限制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丽群 邓群钊 林永钦 毛燕玲 刘建生
[目的]研究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以期为中部地区的区域协同发展、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方法]文章运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2004—2017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进而分析中部地区各省协调发展演变的时空特征。[结果](1) 2004—2017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度由0.542上升至0.797,增长47.05%,协调发展水平从中度协调提升到高度协调。(2)经过14年的发展,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有很大提升,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3) 2004年只有山西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处于高度协调状态,其他5省都处于中度协调状态;2017年山西仍然处于高度协调状态,江西、安徽步入高度协调阶段,而河南、湖北、湖南提升到优度协调状态。[结论]研究期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度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协调发展度水平不高;城镇化发展速度比较快,耕地保护承受巨大压力;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水平具有不均衡性,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占纪文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是福建省宁德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确定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指标后,对耕地面积、城镇化水平变化情况进行了描述。整体来看,随着宁德市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数量呈下降趋势。表明耕地保护任务还很艰巨。利用协调度指标对宁德市1978~2010年的城镇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关系经历了不协调,协调,不协调3个阶段。这反映了城镇化建设与耕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对耕地与城镇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拟合发现有代表两种发展趋势的倒S曲线、倒U曲线,表明随着城镇化水平推进,耕地面积有可能缓慢稳定,但也可能加速减少。后者是...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城镇化 耕地保护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念明武
云南省曲靖市土地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93.96%,坝子面积占6.04%,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多、平坝少的地区。作为全省的人口、工业、经济大市,近年来曲靖市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加大,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人口稠密、人均拥有土地面积少的坝区,优质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如何缓解这一矛盾,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坝区优质耕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坚
[目的]分析、研究、评价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效应的影响。[方法]文章在对城镇化发展与耕地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研究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效应,从而提出相应的耕地保护策略。[结果] 2005—2016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不断上升,耕地面积则逐年下降,受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城市土地低效利用等原因影响,导致贵州省城镇化率与耕地面积呈反向发展;贵州省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效应呈现正面效应。其中,对耕地集约的效应影响显著,同时对耕地规模、耕地质量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耕地集约程度、耕地规模与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均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过程。[结论]通过对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的效应研究,据此提出落实土地总体规划,建立耕地保护预警系统、提高贵州省各族农民对耕地保护意识等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新举 张志国 李玉环 徐春达 王绍楠
本文从分析目前城镇建设中存在问题入手 ,提出城镇发展必须以耕地保护为前提 ,实现耕地保护和城镇发展的统一。同时提出实现耕地保护和城镇发展统一的六大具体措施。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城镇发展 基本农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柴铎 李晓 陈亮君
高效配置土地和集约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应有的题中之义,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由于制约城镇扩张建设,招致了"经济低效"的批评;而土地配置效率判定的直接方法即比较保护或开发土地的价值;本文运用2012-2015年全国省际面板数据,采取价值替代、影子工程、收益还原等方法,核算并比较现阶段中国耕地和建设用地价值;剖析耕地对建设用地正外部性输出、倒逼建设用地提质减量、实现城乡价值再分配的间接经济效应;阐明现阶段中国保护耕地是经济效率的,应将耕地保护视为新型城镇化的辅助性约束手段而非阻碍,应根据地区间耕地价值产出和结构的差异制定差别化耕地保护导向,采取数量与质量并重的保护措施,并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以改善耕保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耕地保护 土地价值 经济绩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秉珣 董廷旭 刘泉
四川省城镇化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城镇化建设用地和耕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文章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分析与系统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仍是四川省经济发展主导产业;二是城镇化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三是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体系建设区域合理。而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也在逐年减少,2010~2012年四川省每年耕地面积减少2.8万hm~2。并提出合理规划土地规划,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体系;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提高人们...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洪潮 宗香涛
本文以1978-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模型对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整体协调性及三次产业各自的协调性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化发展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的格兰杰原因,并且城镇化发展对第二产业协调性的促进作用强于第三产业;同时,第三产业的协调性也是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基于实证结果的分析,本文提出要正确认识城镇化建设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之间的关系,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且重视就业人员质量的城镇化,要改革二元体制以充分释放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性 城镇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