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97)
- 2023(15950)
- 2022(13368)
- 2021(12538)
- 2020(10816)
- 2019(24575)
- 2018(24538)
- 2017(46694)
- 2016(25284)
- 2015(28476)
- 2014(28206)
- 2013(27735)
- 2012(25331)
- 2011(22521)
- 2010(22670)
- 2009(20976)
- 2008(21116)
- 2007(19387)
- 2006(16575)
- 2005(14843)
- 学科
- 济(106800)
- 经济(106684)
- 业(100021)
- 企(90117)
- 企业(90117)
- 管理(88983)
- 方法(50794)
- 数学(41190)
- 数学方法(40680)
- 财(33968)
- 农(32535)
- 业经(32446)
- 中国(25908)
- 务(24980)
- 财务(24923)
- 财务管理(24875)
- 技术(24685)
- 企业财务(23569)
- 农业(22752)
- 制(21538)
- 理论(20427)
- 贸(18968)
- 贸易(18955)
- 和(18743)
- 地方(18413)
- 易(18410)
- 学(17740)
- 划(17662)
- 策(17353)
- 银(15568)
- 机构
- 学院(360280)
- 大学(353832)
- 济(149016)
- 管理(146508)
- 经济(146000)
- 理学(125656)
- 理学院(124451)
- 管理学(122465)
- 管理学院(121774)
- 研究(109924)
- 中国(87216)
- 京(73627)
- 财(69733)
- 科学(66447)
- 农(59699)
- 江(56630)
- 财经(55156)
- 所(54520)
- 中心(53042)
- 业大(52447)
- 经(49919)
- 研究所(48923)
- 农业(46846)
- 北京(45646)
- 州(44627)
- 经济学(44607)
- 范(42712)
- 师范(42266)
- 财经大学(40518)
- 经济学院(40446)
- 基金
- 项目(234974)
- 科学(186530)
- 研究(173451)
- 基金(170416)
- 家(146906)
- 国家(145598)
- 科学基金(127541)
- 社会(110098)
- 社会科(104466)
- 社会科学(104439)
- 省(94764)
- 基金项目(90430)
- 自然(82839)
- 自然科(81013)
- 自然科学(80990)
- 教育(80652)
- 自然科学基金(79600)
- 划(77533)
- 编号(70830)
- 资助(69298)
- 成果(55455)
- 创(54040)
- 重点(52240)
- 部(51865)
- 发(50383)
- 创新(49717)
- 课题(48163)
- 业(46929)
- 国家社会(45200)
- 科研(45151)
- 期刊
- 济(165573)
- 经济(165573)
- 研究(101078)
- 中国(71670)
- 财(60182)
- 管理(59376)
- 农(54539)
- 学报(50856)
- 科学(48810)
- 大学(39524)
- 技术(38421)
- 教育(37848)
- 学学(37311)
- 农业(37223)
- 融(31704)
- 金融(31704)
- 业经(29450)
- 财经(27777)
- 经济研究(25475)
- 经(23968)
- 业(23015)
- 技术经济(21940)
- 问题(21552)
- 财会(19059)
- 科技(18007)
- 统计(17652)
- 商业(17545)
- 策(17273)
- 现代(17262)
- 版(16904)
共检索到536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耿康顺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二重委托代理结构,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采用合理的机制进行激励。从人力资本的创新价值入手,提出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创新激励机制,并通过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产权激励的条件。结果表明,当外部环境制度有利于企业创新时,激励经营者创新与传统意义上的经营者激励没有本质区别。对研发人员实行业绩激励和产权激励均会对创新产生正面影响。而从长期考虑,产权激励更能提升企业价值,是一种长期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是实行产权激励的必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爽
绿色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特征及投入成本高、收益外溢等特点造成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政府作为建设现代经济的倡导者、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者,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激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视角出发,构建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通过模型的分析得出:政府的激励能有效引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但是在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时,要考虑经济环境、企业实力等多种因素,以便发挥较好的政府激励效应,更有效的引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委托—代理关系 政府激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维双 车玉琴
对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险投资家、企业家及科技人员之间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的激励冲突。
关键词:
技术创新扩散 委托—代理关系 激励冲突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洪开荣 薛德晓
在我国住宅产业化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现实背景下,通过建立政府——住宅企业的委托代理模型来研究住宅产业化技术创新的激励机理,得出结论:政府在制定激励政策时不能"一刀切",应根据行业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重点激励行业龙头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的企业等,进行住宅产业化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维双 崔晓晨
对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风险投资家、企业家及科技人员之间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的激励冲突,提出了以企业家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分别从双向选择激励、收益分配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方面对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进行了构建。
关键词:
技术创新扩散 委托—代理关系 激励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鹏 鲁若愚
众包式创新是基于互联网交互作用快速兴起的一种多主体参与的合作创新理念和创新模式。它是指公司或其他组织将过去由内部员工执行的部分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分包给非特定的、数量庞大的网络大众完成的一种创新模式。这种创新模式所呈现出的民主、平等、参与的理念及其汇集集体智慧的网络组织创新特点受到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及创业企业的青睐,展现了无限的魅力。企业发布任务,参与者完成任务获得奖励的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活动。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众包式创新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企业应该如何进行激励机制的设计,使参与者
关键词:
众包式创新 委托代理 激励机制 创新激励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丽梅
采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强化主体创新参与意识和知识贡献精神。在团队知识创新个体成员角色划分的基础上,论述团队知识创新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进而分析双重关系中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并提出基于人力资本价值差异的激励措施。团队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表明,个体成员的拟线性效用令有效努力水平与其收益独立分配,符合科斯定理的"行动有效,与利益分配无关"的思想;个体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表明,实施基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差异化激励合约,其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结果验证了知识贡献者的产出份额、努力程度以及确定性等价收入明显得到优化。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文健 翁翕 龚六堂
本文分析了在研发结果不确定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如何最优地采用研发补贴和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来激励创新并减少政府失灵问题。当企业类型可以被观测时,补贴通常不必要,且最优税率随企业研发成功率的提高而提高。引入不对称信息后,我们发现激励相容的最优税率将随企业研发成功率的提高而降低。我们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最优政策的影响,表明信息不对称降低了政府和所有企业的期望收益。
关键词:
激励创新 委托—代理理论 政府失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霞 陈金广
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经理人进行有效激励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所有者雇佣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便产生了企业所有者与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文章由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对企业经理人激励问题进行探讨。文章引入企业经理人工作环境水平、经理人的努力程度、固定产出等变量,建立委托-代理模型,对经理人的激励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关键词:
激励 委托代理 经理人 模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缪毅 张倩 刘纯
自从委托代理理论被提出以来,委托人如何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就成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企业激励理论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此为背景,文章对近年来企业激励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系统地阐述了各种激励手段的优势和不足,为针对中国国情如何有效借鉴国外企业激励理论提出了建议,也为解决当前的管理者激励难题阐明了思路和框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璐
在分析中国企业年金运营特点和代理人激励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中国企业年金受托人的显性激励是中国企业年金运营风险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并从企业年金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出发,构建了企业年金受托人激励模型。
关键词:
中国企业年金 受托人 激励 模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黎明 刘书英 卢珊
企业加速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所从事的服务涉及多个维度,难以将资源、精力合理的分配于不同工作任务中。因此,政府需根据企业加速器不同工作任务间的相互关系选择适宜的激励方式和激励强度。一方面有效降低可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另一方面提高政府的激励效果。本文通过构建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企业加速器在从事多项服务的情况下,政府对其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研究结果对于实现企业加速器在管理、网络化服务、人才培养、投融资等多方面的自我成长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本海 黄良义 刘思峰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基本原理,分析了节能管理中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侧重分析了作为委托者的政府与作为代理人的企业在节能问题上的理性水平差异,以及由此决定的双方在行为选择上的不同。研究表明:"委托-代理"模型是一个富有效率的机制,在委托代理机制下,政府和企业在节能上的利益具有一致性。在一定条件下,地方政府通过改变激励策略,不仅可以使企业的节能努力水平产生变化,还会使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发生改变,实现节能调控的帕累托最优;企业获得财务意义上的好处,地方政府不仅因节能调控成效显著而得到中央的奖励,还会因其良好的政府形象而得到公众的支持。
关键词:
节能 调控机制 委托-代理 帕累托最优
[期刊] 预测
[作者]
申俊龙 汤少梁 倪杰 沈爱琴
本文通过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了医药企业对供应商、医生、消费者、政府、社会等相关利益群体的社会责任,并针对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出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应由市场、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共同激励和引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新舟 何自力
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结合创新型企业经营者的特性,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设计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促使经营者选择对所有者最有利的行动,进而增加企业利润。具体措施包括: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工作设计激励、成就激励、荣誉激励、文化激励、道德和情感激励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