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53)
2023(20160)
2022(17032)
2021(16028)
2020(13305)
2019(30966)
2018(30432)
2017(58306)
2016(31174)
2015(35298)
2014(34902)
2013(34579)
2012(31696)
2011(28629)
2010(28872)
2009(26696)
2008(25238)
2007(22251)
2006(19650)
2005(17445)
作者
(90152)
(75330)
(74396)
(70997)
(47520)
(36091)
(33843)
(29495)
(28658)
(26661)
(25478)
(25458)
(23750)
(23679)
(23333)
(23296)
(22295)
(22051)
(21549)
(21454)
(18675)
(18543)
(18297)
(17343)
(16926)
(16803)
(16583)
(16450)
(15279)
(14904)
学科
(128923)
经济(128782)
(89485)
管理(84088)
(66951)
企业(66951)
方法(57886)
(52792)
数学(51239)
数学方法(50445)
中国(39379)
农业(35090)
(31820)
业经(31663)
(29332)
金融(29329)
(28310)
银行(28250)
(27186)
(27006)
(26828)
地方(26131)
(23901)
贸易(23881)
(23330)
理论(20720)
(19817)
财务(19730)
财务管理(19685)
技术(19091)
机构
学院(441138)
大学(440955)
(181581)
经济(177864)
管理(171649)
研究(151727)
理学(149308)
理学院(147696)
管理学(144736)
管理学院(143974)
中国(120086)
(93955)
科学(93756)
(86690)
(80103)
(76057)
业大(70605)
中心(70586)
研究所(69658)
农业(67119)
财经(64625)
(63384)
北京(59359)
(59166)
(56781)
师范(56140)
经济学(55334)
(54724)
(51450)
经济学院(49845)
基金
项目(304140)
科学(239105)
基金(221937)
研究(220082)
(194956)
国家(193350)
科学基金(165539)
社会(139312)
社会科(131869)
社会科学(131830)
(117724)
基金项目(116488)
自然(108051)
自然科(105596)
自然科学(105566)
自然科学基金(103681)
教育(100713)
(99164)
资助(92740)
编号(88964)
成果(71532)
重点(68516)
(67338)
(65339)
(62777)
课题(61277)
创新(58699)
科研(58451)
国家社会(58051)
教育部(57404)
期刊
(196689)
经济(196689)
研究(128518)
中国(86614)
(84714)
学报(73657)
科学(67654)
管理(60851)
(59330)
农业(57708)
大学(56968)
学学(54001)
(49796)
金融(49796)
教育(45957)
技术(38537)
业经(35331)
经济研究(31382)
财经(31271)
(28340)
(26843)
问题(26083)
(22741)
技术经济(21206)
世界(20790)
科技(20772)
统计(20630)
图书(20501)
业大(20142)
理论(20035)
共检索到650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史小坤  
本文运用金融地理学理论,分析中国农村现实的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文环境约束,指出农村二元金融模式脱离了中国农村现实的地理环境,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融资问题。在中国农村双重地理环境约束下研究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并结合实例提出适合中国农村地理环境约束的发展模式:以大型农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为中介的农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联合模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宋坤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于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在农村金融领域,不仅要求金融供给主体在数量上有增加,而且应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农村非正规金融和正规金融的互补性使得合作成为实现要素最优配置的一种方法。合作模式的稳定性对双方经营决策有决定性作用,从数理角度构建适合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和正规金融机构合作的模型,并得到保持稳定合作所要求的条件,最后以收集到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年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信贷量相差悬殊的省份适合寄生合作模式,而二者实力相当的省份则适合依赖成长的对称互利合作模式;寄生模式是过渡性的,而依赖成长对称互利模式能够使合作的总体效应增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官兵  
本文构造了一个“企业家——组织”框架来分析农村金融市场的替代与互补问题。本文认为: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面临着不同的制度结构。在不同的制度结构里,金融企业家以组织方式来实现其理性行为,因此就表现为不同市场里的不同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宗义  刘灿  刘亦文  
基于2003—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同时采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下该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存在空间极化现象,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农村正规金融对农村居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居民增收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但是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进而说明农村非正规金融在缩小农村贫富差距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亮  陶冶  
基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视角,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农村二元分层金融发展的农民收入效应进行再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均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正规金融的影响效果不如非正规金融明显;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空间变量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亮  陶冶  
基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视角,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农村二元分层金融发展的农民收入效应进行再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均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正规金融的影响效果不如非正规金融明显;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空间变量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红丽  李宁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两大资金供给主体,二者长期共存并相互影响,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演化博弈视角探讨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动态合作机制并对其演化路径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双方合作时达到帕累托最优均衡状态;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越大,选择该策略的时间也越短;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创新双赢的合作模式、完善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能够减少合作投入成本、增大合作收益、避免单方面选择竞争,进而促进二者相互合作。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文博  
"二元金融结构"是农村金融的典型特征。非正规金融在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矫正市场失灵和弥补资金缺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当前,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关键,不在于选择何种具体发展模式,而在于如何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比较优势提供宽松环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永平  
本文对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市场进入方面进行了比较,包括两者的进入方式、进入过程、进入后绩效以及进入动因等。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市场进入方面各具特点,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替代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应放松对适度规模非正规金融组织市场进入的管制,引导规模扩大后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向正规金融机构方向发展,以增加当地资金供给、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鲁钊阳  李树  
文章以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为基础,以我国31个省级单位1998-2012年的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且两者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互补效应明显。同时还发现:区域的财政支出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区域人均消费实力均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而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成颂  
本文在对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联接的必要性以及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联接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进行水平联接和垂直联接的几种模式构想,在相关的制度安排上建议让非正规金融合法化、加强金融监管、完善服务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丹  王翌秋  沈晖  
正确认识农村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是政府和决策当局进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起点。基于江苏省1202户农户调查数据,首先考察了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下影响农户借贷匹配的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两者的放贷选择线,由此阐述了不同政策反应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相互关系的区域变动。本文认为,未来政府需要进一步放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完善农村产权抵押与担保制度,统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合作,构建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丹  王翌秋  沈晖  
正确认识农村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是政府和决策当局进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起点。基于江苏省1202户农户调查数据,首先考察了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下影响农户借贷匹配的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两者的放贷选择线,由此阐述了不同政策反应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相互关系的区域变动。本文认为,未来政府需要进一步放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完善农村产权抵押与担保制度,统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合作,构建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沛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 ,其存在表明已构建的农村正规金融无法满足现实与潜在的需求。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 ,农村非正规金融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主要诱因是高收益导向的供给和巨大的融资需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国红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管制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打不死"的非正规金融,越是打压,规模越大。这一管制悖论不仅在中国存在,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同样存在。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泰国、菲律宾等)为了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瓶颈"状况,降低农村金融风险,一方面取缔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另一方面强迫正规金融组织加强对农村的资金供给。但事与愿违,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顽强地生存下来;正规金融组织也并未如政府所料,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瓶颈"状况,反而加重了农村经济的"贫血";广大中小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不仅依旧,反而贷款流入了那些资金并不缺乏的人手中(Aleem,199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