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57)
2023(18813)
2022(15329)
2021(14009)
2020(11853)
2019(26481)
2018(26381)
2017(50628)
2016(27076)
2015(30428)
2014(30510)
2013(29780)
2012(26997)
2011(24073)
2010(24288)
2009(22627)
2008(22003)
2007(20033)
2006(17874)
2005(16023)
作者
(75752)
(63567)
(63282)
(60179)
(40287)
(30242)
(28680)
(24818)
(24156)
(22717)
(21569)
(21268)
(20309)
(20087)
(19507)
(19396)
(18751)
(18470)
(18346)
(18163)
(15872)
(15462)
(15451)
(14940)
(14348)
(14113)
(14053)
(13917)
(12784)
(12779)
学科
(129310)
经济(129155)
(99861)
管理(87111)
(81674)
企业(81674)
方法(49083)
(48785)
数学(39663)
数学方法(39208)
业经(36162)
(33698)
中国(33509)
农业(32530)
地方(27294)
(25001)
(22462)
财务(22396)
财务管理(22352)
(21750)
企业财务(21130)
理论(21016)
技术(20572)
(19948)
(19635)
(19406)
(19020)
贸易(19007)
(18427)
(18003)
机构
学院(389017)
大学(380797)
(170090)
经济(166798)
管理(152852)
理学(131018)
理学院(129751)
管理学(127617)
管理学院(126889)
研究(125805)
中国(99190)
(78596)
(76986)
科学(72566)
(69721)
(62014)
(60985)
财经(60840)
中心(59566)
业大(56496)
研究所(55437)
(55112)
农业(53305)
经济学(52320)
北京(48561)
(48245)
师范(47766)
(47661)
经济学院(46868)
(44689)
基金
项目(252889)
科学(201371)
研究(190314)
基金(184136)
(157949)
国家(156465)
科学基金(136981)
社会(124252)
社会科(117450)
社会科学(117424)
(100757)
基金项目(97075)
教育(86920)
自然(85333)
自然科(83437)
自然科学(83418)
自然科学基金(81950)
(81818)
编号(78212)
资助(73789)
成果(62421)
重点(55998)
(55992)
(55826)
(54443)
课题(53126)
国家社会(51790)
创新(50324)
教育部(48627)
(48469)
期刊
(201888)
经济(201888)
研究(115790)
中国(78749)
(69052)
(62922)
管理(60856)
学报(53744)
科学(52710)
农业(46240)
大学(43208)
学学(41115)
教育(38917)
技术(38230)
(37894)
金融(37894)
业经(36812)
财经(31034)
经济研究(31007)
(26959)
问题(26591)
(24057)
技术经济(21877)
世界(19844)
(18811)
现代(18587)
统计(18575)
商业(18557)
(17906)
经济问题(17621)
共检索到592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元青  刘珺  胡民  
二元经济结构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也是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矛盾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基于二元经济发展理论与我国二元经济转换实践,探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动力。本文认为,二元经济转换的发展过程也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社会变迁进程;工业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市民化的宏观动力;比较利益的改变构成转移主体的直接经济动因;市民化的有序推进需要提供机会均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动力。面对目前的困境,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创新驱动,形成市民化的整体发展动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梅建明  
文章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仍表现出明显的二元性。从国际经验来看,二元经济转换的中心问题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程度,而我国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转移由于诸多障碍的影响其规模还相当有限。因此,如何促进农业部门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化的一元经济转换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梅建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立刚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非经济成本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用人单位、城镇居民、农业转移人口等都需要承担相应的非经济成本,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一定影响。调控非经济成本应从统筹经济成本与非经济成本关系、激发承担主体意识、降低非经济成本风险等方面入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伟同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变革的核心内容,其背后的民生、经济、改革逻辑值得我们关注与深思。本文针对市民化政策背后"均等化、一体化、市民化"的民生逻辑,"老龄化、城镇化、市民化"的经济逻辑,以及"限制、允许、分治、融合"的改革逻辑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论证。通过对市民化政策逻辑的分析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问题归结点和改革突破口。市民化战略不仅仅是一项人口管理政策的局部变革,而且是一项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制度变革,将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历史性的深远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顾岳汶  吕萍  赵祯  
为剖析农村宅基地闲置与城镇住房保障无法有效落实的资源错配问题,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为切入点,基于行为经济学分析框架,从心理账户、禀赋效应以及参照依赖三个维度分析农村住房价值和务工地住房条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并利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务工地住房消费边际倾向高于老一代,务工地住房条件对于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更大;农村住房价值对新生代市民化意愿没有影响,对于老一代是负向影响;老一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农村住房效用的损失要大于务工地住房效用的增加,而新生代则更加在意务工地住房效用的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晓河  杨祥雪  
刘易斯理论中劳动力流动的第二转折点隐含了以农业劳动力转移为牵引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最终破解城乡二元化格局实现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建设的基础逻辑。本文在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框架下,引入新古典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释放实现农业发展进而达到第二转折点状态的路径,并根据现阶段国内产业间劳动生产效率差距较大的经济事实,在借鉴国际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刘易斯第二转折点的实现不但要优化农业劳动力规模和实现资本积累,更要加强农业生产中技术投入并制定有益于农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最终通过农业发展缩小农业和非农产业间的劳动生产效率差距,保证劳动者在城乡产业就业中能够等同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一致的回报,完成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城乡统一劳动力大市场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儒婷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核心任务,对于推动城镇化高质量的运行进而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障碍机制分析及战略意义的全面阐述,认为应从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来合理有序的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北平  
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城市的二元结构以及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较为突出。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市二元结构一元化,首先需要测算农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明确政府、个人、企业各自承担的成本,建立合理的分担机制,促进政府对市政设施与社会服务的投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段梦  黄德林  
[目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通过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农业部门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中国农业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农业转移人口不断转变为城镇居民,促使城镇化率每年提高0. 87个百分点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农业部门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结果]农业转移人口不断转变为城镇居民,拉动了投资的增长,促使土地租金、真实GDP、实际工资、家庭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家庭消费和政府消费的增加。同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使得CPI、GDP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出现不同程度地降低。[结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整体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要继续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协调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推进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要不断完善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吕炜  杨沫  王岩  
基于CFPS2010和CFPS2012的追踪调查数据,从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满意度的视角研究了市民化的福利效应。为了克服个体户籍类型的自选择偏差问题,重点考察了调查期内发生户籍身份转换的个体,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PSM-DID)相结合的方法构造反事实,从而在拟自然实验的环境下估计市民化对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市民化能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大约3%的生活满意度,其影响一方面来源于户籍身份改变而带来的身份地位提升,另一方面来源于对未来生活信心的增加。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市民化对促进城市内部的社会和谐,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民生福利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高少慧  
从宏观体制层面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从制度供求非均衡状态向制度供求均衡状态渐进式转变的动态过程,而户籍制度、农地产权和公共福利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供求转变的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微观契约模型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际上是作为制度供给者的政府和作为制度需求者的农业转移人口签订一份"入户城市"契约的交易费用最小化过程。随后的实证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入户积分资格、农地流转情况、子女入学条件等均提高了其市民化水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宾  夏艳霞  
以2006—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的2 356篇核心期刊文献为样本,采用共词分析法和可视化技术,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挖掘出近年来市民化研究的六大热点主题:城镇化与市民化动力机制、市民化制度安排、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市民化意愿与影响因素、城市融入、研究范式;在对高频关键词分年段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发现城镇化与市民化动力机制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主题,而其他主题则相对稳定。预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问题、农业转移人口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吕炜  杨沫  王岩  
基于CFPS2010和CFPS2012的追踪调查数据,从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满意度的视角研究了市民化的福利效应。为了克服个体户籍类型的自选择偏差问题,重点考察了调查期内发生户籍身份转换的个体,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PSM-DID)相结合的方法构造反事实,从而在拟自然实验的环境下估计市民化对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市民化能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大约3%的生活满意度,其影响一方面来源于户籍身份改变而带来的身份地位提升,另一方面来源于对未来生活信心的增加。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市民化对促进城市内部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柳欣  程晶蓉  
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认为加速农村人口转移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矛盾,发展经济的根本出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