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47)
2023(16935)
2022(14819)
2021(13821)
2020(11790)
2019(27334)
2018(27089)
2017(52891)
2016(28723)
2015(32600)
2014(32578)
2013(32207)
2012(29493)
2011(26508)
2010(26369)
2009(24423)
2008(24245)
2007(21504)
2006(18267)
2005(15938)
作者
(83520)
(69923)
(69470)
(66206)
(44443)
(33684)
(31675)
(27414)
(26358)
(24872)
(23871)
(23273)
(21985)
(21840)
(21675)
(21461)
(21361)
(20758)
(20080)
(20046)
(17351)
(16999)
(16933)
(15901)
(15643)
(15525)
(15458)
(15445)
(14138)
(13831)
学科
(117668)
经济(117535)
管理(86502)
(82907)
(69872)
企业(69872)
方法(60206)
数学(53228)
数学方法(52571)
(32588)
(30342)
中国(27792)
业经(25000)
(24933)
(22148)
财务(22068)
财务管理(22025)
地方(21714)
(21604)
贸易(21596)
(21260)
(20908)
企业财务(20904)
农业(20040)
理论(18724)
技术(17818)
(17675)
环境(17495)
(17381)
金融(17377)
机构
大学(416295)
学院(414166)
管理(166752)
(165702)
经济(162132)
理学(145254)
理学院(143702)
管理学(141088)
管理学院(140345)
研究(132025)
中国(98937)
(86919)
科学(82683)
(76467)
(67651)
(66148)
业大(63369)
财经(62650)
中心(61395)
研究所(60242)
(59140)
(56989)
北京(54420)
农业(53393)
(52326)
师范(51784)
经济学(50309)
(47911)
(47736)
财经大学(46926)
基金
项目(285476)
科学(224211)
基金(208589)
研究(204707)
(181671)
国家(180225)
科学基金(155604)
社会(128636)
社会科(122028)
社会科学(121995)
(111198)
基金项目(110986)
自然(103634)
自然科(101253)
自然科学(101226)
自然科学基金(99410)
教育(94807)
(93505)
资助(87339)
编号(83258)
成果(66180)
(63289)
重点(63258)
(59054)
(58788)
课题(56276)
科研(55428)
创新(54901)
教育部(54365)
大学(53727)
期刊
(172906)
经济(172906)
研究(115532)
中国(70852)
学报(67125)
科学(60386)
(60246)
(59984)
管理(58550)
大学(50570)
学学(47892)
农业(41175)
教育(39640)
技术(36009)
(35346)
金融(35346)
财经(30887)
业经(28910)
经济研究(27581)
(26229)
问题(22906)
(21198)
技术经济(20724)
理论(20510)
图书(20352)
统计(20111)
(19567)
科技(18980)
商业(18944)
实践(18717)
共检索到585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沈海平  
本文以2010年沪深两市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9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公告日前5日至公告日后20日为事件窗口,运用事件研究法就股权激励推出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呈现明显的股权激励效应,股权激励公告发布前后股票产生持续的累计异常正收益;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投资者通常会借助内幕信息提前买入,并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而普通投资者在公告发布后买入只能获得小部分的超额收益并且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晓东  赵欣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75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计算股权激励预案公告前后的超额收益,找出其变化趋势,并检验其显著性,来度量公告股权激励预案对公司股价波动的短期影响,并研究了以不同激励标的物的股权激励公告效应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A股市场对股权激励预案的公告做出了显著为正的反应,以期权为标的物的股权激励的公告效应比以股票为标的物的更大,A股市场尚未满足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标准并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内幕交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宪  
文章以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作用机理为指导,以2013年中小企业板中采用股权激励计划的5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事件研究法探讨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显示:短期内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无明显影响;但长期内对公司绩效有激励作用,而且股权激励强度越大,激励效果越明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军  
法人股股东具有最强的积极性权益激励去改善公司绩效和提升公司价值,流通股股东具有最弱或最消极的权益激励和治理权力,国家股股东的权益激励介于两者之间(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在缺乏有效投资者保护机制的环境下,分散化股权结构不能成为有效的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国家股并非是最无效率的制度安排;较之分散化的流通股,它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另外,同为非流通股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之间的显著激励差异表明:股权的非流通性并不是影响公司价值及其成长性的根本性问题,股权持有人的性质和身份才是影响股东治理激励的关键因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龙光  王擎  
本文应用PCA主成分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期间八大类财务绩效指标各自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的强度对上市公司的风险水平影响显著;股权激励和激励方式对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影响显著;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股东获利能力等指标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艳茹  秦盛兰  
自2006年我国正式引入股权激励机制以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目前,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公司数量最多,但国内针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进行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公告的股权激励草案为样本,对制造业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性质、资产负债率、独立董事比例等是影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勇  廖冠民  王霆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文强  贾生华  
为克服样本选择偏误,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在六年的时间框架内检验了股权激励效应的持续性问题。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激励组的ROE和Tobin's Q值均显著高于控制组,说明股权激励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激励组的ROE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后的三年时间里均显著高于控制组,三年之后逐渐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表明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能持续三年时间;激励组的Tobin's Q值在实施的第一年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但在随后的四年时间里均显著高于控制组,表明股权激励对企业市场价值存在长达四年的持续提升作用,但存在为期一年的时滞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国强  彭家生  
本文以2005—2007年中国A股市场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及其配对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法,考察了股权激励与财务重述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要显著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相比基于业绩的股权激励模式,实施基于股价的股权激励模式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更高。研究结论支持了有股权激励尤其有基于股价的股权激励模式的上市公司经营者可能有短期盈余操纵行为的观点。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效东  周嘉南  
本文以2006~2011年沪深A股实施高管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股权激励的动机为视角,试探性地检验了不同动机下的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R&D支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相对于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而言,实施高管股权激励显著地提高了公司的R&D支出水平;(2)激励型股权激励与R&D支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福利型股权激励与R&D支出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在公司富余资源水平和既有业绩分别影响R&D支出的过程中,激励型股权激励均起到加强作用,而福利型股权激励不具有这种作用。本文的结论加深了对股权激励动机的理解,并为引导我国企业实施激励型动机的股权激励计划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证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婧  蓝梦  吴烨伟  宁相波  
本文以2008-2012年间沪深两市中成功借壳上市企业和IPO企业为样本,分析二者上市前期及后续绩效变化特征,证明了借壳上市企业后续绩效最终超过IPO企业。进一步对不同上市方式企业的股权结构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总体上借壳企业的股权更为集中,且当股权集中度过于集中或者分散时,借壳上市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汉明  
本文建立了现金股利与企业价值的联立方程,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我国特有的股权结构下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支付率与企业价值负相关、与管理层持股比例负相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佳阳  
2009年底,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设立,众多高技术、高成长的中小公司在此挂牌上市。为了留住和激励人才,越来越多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及效应的研究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2012年至2016年中国创业板公司股权激励的公开数据为样本,从公司业绩角度,分长期横向和短期纵向,采用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的实证研究方法,考察股权激励的效应。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从短期来看股权激励的实施可以带给公司一定的超额收益,从长期来看股权激励的实施对公司业绩具有显著效应且效应为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茂平  
文章以中国1997—1999年上市的公司运行到股权分置改革前(2003年)的横截面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股权结构的激励效应。实证研究显示: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法人股比例则与公司绩效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不明显。同时,实证研究发现,以前人们研究中所讲的U型关系并不存在。这一研究结论对股权分置改革后如何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而改善公司绩效,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林大庞  苏冬蔚  
在西方发达国家,CFO与CEO拥有相同的法律地位,负有监督CEO的责任,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盈余管理角度研究我国CFO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并比较CFO与CEO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发现:尚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其CF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比率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其CF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比率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显著变弱;尚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其CF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比率对盈余管理抑制的程度显著小于CEO。这表明,正式实施股权激励会诱发盈余管理行为,其它类型的CFO持股则会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并且CFO股权激励的积极治理效应显著小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