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88)
2023(16065)
2022(13989)
2021(13004)
2020(10703)
2019(24712)
2018(24171)
2017(46510)
2016(25067)
2015(28122)
2014(28128)
2013(27670)
2012(25307)
2011(22687)
2010(22622)
2009(20509)
2008(19521)
2007(16759)
2006(14668)
2005(11958)
作者
(72087)
(60213)
(59357)
(56854)
(38034)
(29077)
(27021)
(23774)
(22993)
(21016)
(20658)
(20237)
(18934)
(18586)
(18555)
(18107)
(18026)
(17663)
(17201)
(16911)
(14816)
(14502)
(14407)
(13757)
(13382)
(13205)
(13205)
(13068)
(12077)
(11848)
学科
(101850)
经济(101738)
管理(68710)
(67216)
(52637)
企业(52637)
方法(47202)
数学(41738)
数学方法(41122)
(35782)
中国(27830)
地方(24542)
(24463)
业经(23958)
农业(23868)
(22025)
(17746)
环境(16451)
(16081)
贸易(16070)
理论(15942)
(15515)
(15190)
(14918)
财务(14846)
财务管理(14809)
技术(14768)
企业财务(14008)
(13851)
(13807)
机构
学院(351286)
大学(351095)
管理(141118)
(135323)
经济(132013)
理学(123535)
理学院(122089)
管理学(119645)
管理学院(119017)
研究(116449)
中国(83413)
科学(74966)
(74463)
(60846)
(58948)
(56810)
业大(55507)
中心(53567)
研究所(52340)
(50405)
(48502)
财经(48282)
师范(48064)
农业(46443)
北京(46067)
(44078)
(43453)
(40987)
经济学(40066)
师范大学(39123)
基金
项目(253952)
科学(200201)
基金(184354)
研究(183322)
(161169)
国家(159854)
科学基金(138094)
社会(115871)
社会科(109617)
社会科学(109588)
(99787)
基金项目(99169)
自然(91059)
自然科(88924)
自然科学(88900)
自然科学基金(87221)
(84119)
教育(83936)
编号(74777)
资助(74734)
成果(58654)
重点(56834)
(55114)
(54144)
(52154)
课题(51292)
创新(48662)
科研(48572)
国家社会(47511)
教育部(47062)
期刊
(145651)
经济(145651)
研究(98034)
中国(65152)
(58313)
学报(56939)
科学(53498)
管理(47839)
大学(43686)
(43311)
学学(41313)
农业(39718)
教育(37818)
技术(30843)
业经(26471)
(25444)
金融(25444)
财经(21935)
经济研究(21447)
问题(20492)
(18679)
(18595)
(17853)
资源(17816)
图书(17763)
科技(17432)
技术经济(16348)
理论(15786)
统计(15603)
现代(15482)
共检索到494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晓冬  李鑫  胡睿  KHUONG Manh Ha  
城市边缘区乡村多元价值凸显,迫切需以乡村多功能理论为指导划分"三生"空间,以空间重构促进转型发展。论文首先从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方面评价城市边缘区多功能时空变化;其次进行图斑尺度"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两者共同得到基于乡村多功能的"三生"空间适宜性;最后据此设计算法划分"三生"空间。研究发现:①城市边缘区乡村休闲娱乐、观光农业等功能显现,需要重构多功能空间促进转型发展;②江苏徐州市铜山区乡村非农生产与生活功能主要分布在与中心城区较近地区,农业空间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远郊外围,生态功能则表现出高度空间异质性,农业、非农生产与生活功能在提升,而生态功能则普遍下降;③县域"三生"空间划定需多尺度联合,既要考虑乡镇尺度多功能差异,还要体现图斑尺度适宜性,才能为空间规划提供有意义的借鉴。论文提出的基于乡村多功能评价的"三生"空间划分可为即将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卞广萌  程文  
"十三五"期间,建设循环低碳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是加快农村地区改革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本文针对大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空间存在的功能结构单一、基础设施陈旧、发展特色缺失、生态环境恶化、保障体系不足等问题,创新性指出从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四个维度构建大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空间的多维发展格局。提出产业空间的多维优化策略为:"三产共融"的新型乡村产业空间结构、传承创新的文化发展策略、生态文明导向下的"田园山水式"布局、政府扶持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规模化、网络化与集约化"的乡村产业空间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卞广萌  程文  
"十三五"期间,建设循环低碳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是加快农村地区改革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本文针对大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空间存在的功能结构单一、基础设施陈旧、发展特色缺失、生态环境恶化、保障体系不足等问题,创新性指出从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四个维度构建大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空间的多维发展格局。提出产业空间的多维优化策略为:"三产共融"的新型乡村产业空间结构、传承创新的文化发展策略、生态文明导向下的"田园山水式"布局、政府扶持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规模化、网络化与集约化"的乡村产业空间模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智  范琳芸  张小林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乡村地域向多元方向发展和演变。近年来,乡村多功能发展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成为指导乡村转型发展的新理论和新范式。在系统梳理乡村多功能发展概念及其内涵基础上,探索村域尺度下我国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类型划分及其评价方法,并开展了江苏省金坛市乡村地域生态功能、农业功能、工业功能、生活功能及其综合功能的分级评价与空间分异研究,进而识别出全市分村域的地域主导功能类型。结果表明:生态功能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环长荡湖、直溪镇和薛埠镇等水网密集、林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农业功能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金坛市中部和南部等河网平原地区;工业功能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周边和尧塘镇等城市集聚发展区域;生活功能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周边等地;乡村地域多功能指数呈现出以城区为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全市乡村地域主导功能可划分为6种类型,并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分别总结其所对应的乡村发展策略。研究结果可为明确乡村功能定位、优化主体功能区划、完善乡村管理政策以及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丽  
由于城市规模扩张和农业产业升级的双重冲击,位于大城市边缘区的乡村空间发生了重大变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对边缘区村落进行重构势在必行。文章以南京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边缘区这一特殊区位上,乡村经济与乡村空间的变动特征,以期为郊区城市化和郊区乡村空间重构提供必要的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穗平  田健  
传统的乡村规划模式采用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与功能产业布局,忽视了城市边缘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复杂性,出现了居民点盲目迁并、劳动力析出与就业供给错位、设施配给与实际需求不符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以湘潭城市边缘区——昭山示范区为例,行中索知,通过调研不同村庄农作类型、劳动力析出水平、土地流转条件、居民发展意愿等内容,分析城市边缘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知行耦合,针对性地提出居民点空间建设、就业岗位设置、土地流转模式的分类发展策略,并建立多元实施保障机制,为探索内生需求导向的城市边缘区乡村发展模式提供支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凯  房艳刚  周宇航  
乡村振兴需遵循乡村发展的地域差异,科学把握乡村功能的空间特征,揭示乡村功能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空间异质性,深度挖掘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论文在从“三生”视角解析乡村多功能性内涵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兴趣点、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构建乡村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功能指数测度模型、全局空间自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深度剖析山东省1636个镇域乡村“三生”功能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空间异质性,进而划分乡村功能空间分化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乡村“三生”功能空间格局存在显著的集聚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异;(2)“三生”功能间相互作用的总体关系和局部关系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局部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3)根据乡村功能空间分化的理论逻辑进行类型划分,将山东省镇域乡村划分为8种功能类型,并揭示了不同类型乡村功能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数量差异,进而提出了不同类型乡村未来发展的初步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提供参考,为差异化的乡村功能协同发展路径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俊  张鹏  李争  
对乡村"三生"空间进行综合评价是了解乡村"三生"空间综合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三生"空间的协调度分析则能反映各类"三生"空间发展的均衡性。以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为例,构建乡村"三生"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测算乡村"三生"空间发展水平和协调度;根据各行政村"三生"空间发展水平及其协调性对乡村"三生"空间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永和镇各行政村"三生"空间发展水平偏低,整体评价分值较低,且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各行政村"三生"空间的生产—生活、生产—生态、生活—生态协调度不一,存在"三生"空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根据永和镇"三生"空间发展水平和协调度状况,采取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发展特色种植业的方法来优化生产空间,划分城镇融入型、集中发展型、拆迁集约型类型优化生活空间,采取划定生态红线、建立生态走廊优化生态空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赖焕明   吴大放   杨木壮   刘毅华   卢奕帆   吴钊骏  
农业功能结构性失衡、功能服务区域覆盖不均是城乡发展二元化的典型特征,农业功能空间的开发与转型是破解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本文通过构建农业多功能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等技术方法,分析广东省农业多功能及其各功能的发展状况,划分农业复合功能空间类型,辨析农业复合功能空间的发展与转型演化过程。结果表明,2010—2020年广东省农业多功能指数呈上升趋势,发展先慢后快,向非生产性主导的农业多功能转型发展,空间格局呈向沿海地区集聚的发展态势。农业各类功能指数均有所提高,生产功能呈现以粤东、粤西为中心集聚,并向粤北地区延伸,珠三角地区低值集聚的特点;社会服务功能在区域内中等水平均衡分布;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形成“粤北环海”的北部生态屏障与“圈层递增”的总体格局;休闲服务功能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区域,呈现高—高集聚和低—高集聚的特点。农业复合功能空间类型主要向生态型、休闲型复合功能空间转型,形成生产—生态服务型、生产—社会服务型、生产—休闲服务型、社会—休闲服务型、社会—生态服务型5种类型的农业复合功能空间新格局。广东省农业多功能持续融合、复合功能空间类型多元化发展,但区域间农业功能模式存在异质性。因此,本文提出应统筹规划农业功能空间的开发与转型,开发与保护并举,探索因地制宜的农业功能空间协调发展路径,以期为广东省农业功能空间格局优化、农业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瑗  
土地、经济、人口、社会和景观犹如几个巨大的齿轮相互契合着,形成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和重要的权衡要素,是研究中国乡村城市化问题的共同关注要素。在城市边缘区这个同时兼具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城市和乡村激烈碰撞的空间地带里,乡村旅游以一种新兴的姿态切入其中,形成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线索将土地、经济和人口社会等要素串联成一部拉动乡村发展的巨大机器。本文以成都城市边缘区的乡村旅游地"三圣花乡"为对象,通过观察其发展历程中的土地、经济、人口和景观变革来透视旅游经济作用下的乡村城市化进程。变革的结果表明,在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带发生的乡村旅游并非是乡村抵御城市的有力防线,而是通过一种非工业化的路径创建了乡村向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  黄利华  邹芳  赵丹丹  唐艳丽  
以湖南省85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县域尺度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ArcGIS自然间断点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研究非农生产、农业生产、生态保障和居住生活等四个功效的空间格局特征;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定量分析功能间交互作用,识别乡村地域优势功能类型,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从省域视角出发,乡村地区的功能空间布局呈现显著的差别以及空间集聚特征;(2)从乡村地域功能间的相关关系和功能间的交互作用,识别出各功能之间的交互作用类型(冲突、兼容、协调);(3)根据乡村区域功能与实际功能作用的相关性,将湖南省85个县(市、区)划分为9种不同类型的乡村地域功能,并据此提出不同类型地域空间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乡村转型和城乡融合提供参考;(4)乡村区域功能类型与乡村空间聚落布局形态相互影响,因此不同乡村地域功能应与村落布局和形态相协调,以此实现乡村空间的优化和促进地域功能的最大化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边振兴  刘琳琳  王秋兵  钱凤魁  康萌  杨子娇  朱瑞雪  
城市边缘区耕地自然质量较好,但易受城市扩张和乡村集聚影响,因此,从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两方面综合划定城市边缘区永久基本农田,能够保障耕地优质稳定。本研究以沈阳市边缘区沈北新区为研究区,引入美国LESA体系考虑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借鉴农用地分等成果构建城市边缘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指标体系,进行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综合评价,划定城市边缘区永久基本农田。结果表明:一、二、三级耕地质量优越,立地条件稳定,可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35 510.50hm2,占平原耕地面积的77.94%;四、五级耕地不宜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本研究符合国家优先划定大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要求,为今后类似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和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毛岩亮  刘俊甲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处于城市化前沿阵地的城市边缘区,作为探索城市化规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切入点,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城市边缘区发展的核心问题———城市化问题入手,以综合性、关联性和特殊性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边缘区城市化存在的六大问题,并立足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发展理念、城市规划、经济结构、就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宝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边缘区面临着土地、资金和劳动力重构的挑战,城市边缘区农村的城市化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城市规划、征地补偿、集体土地产权、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五个方面对城市边缘区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立足科学发展观,分别从这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世峰  
本文在分析城市边缘区集聚与扩散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成果,重点从人口和工业两个层面,剖析了城市边缘区发展的集聚扩散规律,并以北京市为例做了实证分析,为北京城市边缘区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