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43)
2023(15190)
2022(12739)
2021(11966)
2020(9656)
2019(21876)
2018(21363)
2017(40206)
2016(21458)
2015(23818)
2014(23472)
2013(22803)
2012(20716)
2011(18654)
2010(18276)
2009(16438)
2008(15593)
2007(13630)
2006(11758)
2005(9740)
作者
(57624)
(48397)
(48065)
(45688)
(30464)
(23410)
(21838)
(18723)
(18569)
(16978)
(16571)
(16311)
(15154)
(14875)
(14682)
(14450)
(14422)
(14001)
(13801)
(13685)
(11750)
(11680)
(11528)
(11324)
(10850)
(10713)
(10521)
(10400)
(9530)
(9501)
学科
(87885)
经济(87788)
(55978)
管理(54973)
(40803)
企业(40803)
(36335)
方法(35984)
数学(31262)
数学方法(30797)
农业(25063)
地方(24518)
中国(23245)
业经(22161)
(21755)
(17702)
(15773)
理论(14713)
环境(13579)
(13378)
贸易(13370)
(12855)
(12744)
(12269)
(12248)
财务(12228)
财务管理(12192)
(12071)
地方经济(12069)
银行(12055)
机构
学院(291837)
大学(285774)
(114388)
经济(111711)
管理(110913)
理学(96258)
理学院(95123)
管理学(93303)
管理学院(92761)
研究(92665)
中国(70109)
(58098)
科学(57589)
(52690)
(48539)
中心(45436)
(45065)
(44008)
业大(42577)
(42233)
财经(41960)
师范(41862)
研究所(40135)
(38101)
农业(36498)
(36084)
经济学(35541)
北京(34979)
(34631)
师范大学(33585)
基金
项目(204819)
科学(162826)
研究(155307)
基金(147039)
(126578)
国家(125407)
科学基金(109043)
社会(98885)
社会科(93257)
社会科学(93237)
(83746)
基金项目(78808)
教育(71592)
自然(68510)
(68431)
自然科(66816)
自然科学(66804)
自然科学基金(65543)
编号(65381)
资助(57113)
成果(51764)
重点(46739)
(46374)
课题(44952)
(44292)
(43178)
国家社会(40474)
创新(40223)
科研(39089)
(38510)
期刊
(129871)
经济(129871)
研究(80888)
中国(57460)
(48520)
学报(41862)
(41039)
科学(40677)
管理(37450)
教育(35991)
大学(33433)
农业(32392)
学学(31422)
技术(27072)
业经(25464)
(24839)
金融(24839)
财经(19441)
经济研究(18254)
问题(17630)
(16772)
资源(15725)
(15284)
(14593)
图书(13996)
科技(12976)
(12940)
技术经济(12777)
现代(12626)
理论(12439)
共检索到421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历  龙花楼  屠爽爽  张英男  
对于多数农村地区而言,贫困是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摆脱对农业的过度依赖和单一生产功能,乡村多功能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日渐受到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多功能路径有助于减少贫困发生率,并提高农村社区和家庭面对生存压力的能力。论文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在阐释乡村多功能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研和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基于多功能视角剖析贫困村域乡村发展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总结提炼其创新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贫困村域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①在内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海南省什寒村实现了从弱势的贫困农村向产品多样化的多功能乡村转变;②乡村农业生产、就业与社会保障、生态保育及文化传承等多项功能的协调发展,对于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增强乡村弹性具有积极意义;③驱动乡村多功能演化的因素包含政策支持、市场需求、自然本底、资金技术、行为主体和文化特质等多个方面;④针对贫困村域乡村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从宏观层面提供乡村振兴外援力、从中观层面促进乡村振兴交互力、从微观层面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力,通过总体谋划、各个击破以实现乡村振兴。最后从多功能视角,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进行了探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晴  程明洋  刘彦随  
在梳理多功能理论的基础上,以村域为研究单元,结合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贫困村转型发展过程中乡村地域多功能的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重庆市茶山村依托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形成了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乡村地域产品生产、生态保育、文化传承、社会稳定、生活保障的多功能发展;(2)驱动茶山村乡村地域多功能演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乡村地域系统外部的市场、政策、交通、技术、人才、资金因素和内部的资源本底因素,市场是根本因素,政策是关键因素;(3)乡村振兴是对脱贫成果的巩固,贫困村应在调整产业结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基层组织管理等关键领域着力,强化地域功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文倩   韩婧   范利瑶   蔡天毅  
以平原农区河南省扶沟县为研究区,通过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和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析农产品生产、非农经济发展、人居生活、社会保障和生态保育5类乡村地域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并结合优势功能法综合划分乡村地域功能类型区。结果表明:(1)扶沟县乡村地域多功能整体上表现出“社会保障功能最强,生态保育功能较强,非农经济发展、人居生活和农产品生产功能相对较弱”的位序特征,并且各类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2)基于优势功能识别结果,将扶沟县14个乡镇划分为综合型、单功能主导型和双功能并重型3种功能类型区,并按照“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的思路,提出分区差异化发展对策,为推进扶沟县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提出的指标体系和分析策略可为平原农区其他类似县域明确乡村地域功能特征、探寻乡村振兴科学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利国  王占岐  魏超  高云霄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村域多功能发展及管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契合点和新路径。本文通过系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村域各项功能及多功能指数展开评价,利用纵横对比法识别村域主导功能及短板功能,确定各村域的发展类型,并提出了差异化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村域农业生产功能、居住生活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及生态保育功能的空间分异明显;②山区村域多功能指数整体不高,且各村域差异不大;③通过识别各村域主导功能及短板功能,建立发展类型划分规则,将研究区划分为极化发展型、主导发展型及综合发展型3大发展类型,并进一步将极化发展型细分为4类发展亚型,将主导发展类型分为3类发展亚型,最终对各类发展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本文从村域多功能视角探索乡村振兴策略,为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也有利于拓展地域多功能研究视角,进一步丰富多功能研究理论框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汤飞飞  
科技进步和观念提升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长足动力,电子商务已渗透到生活各方面,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也在逐步探索,应用互联网营销将本地特色产品买到全国,甚至畅销全世界,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化"。本文以湖南省为例,通过探讨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电子商务的应用,分析目前湖南省农村生态概况和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发现受农民自身意识、知识结构局限、交通等物流硬件建设落后、专业电子商务营销人才奇缺、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借鉴电子商务发展先进地区所具备的软硬条件,提出多条合理解决建议,促进湖南省农业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借鉴先进、高效农业电子商务模式,以实现湖南省乡村振兴,农民快速脱贫,实现小康生活,达到农业经济与电商经济的共生、和谐、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存  何爱霞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继续教育流动空间具有增能赋权、系统生态、开放灵活的特性,能更灵活地发挥继续教育的社会价值。通过对海南省乡村振兴电视夜校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得知,要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需要,继续教育流动空间应定位于认知阶段的"教与学样态重构"、说服―决定阶段的"资源服务供给整合"以及实施―确认阶段的"线上线下相结合"。以锚点定位为取向,综合考虑相关要素,可构建由用户模块、设施模块、应用模块和交互模块组成的继续教育流动空间助力乡村振兴模型,为"智能+继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提供新思路、新视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晔  
在科学构建乡村产业振兴系统架构中,数字经济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经济是以现代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经济形态,其相关的技术、业态、模式正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中势必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驱动。基于此背景,由蒋辉、吴永清编著的《乡村产业振兴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通过分析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实际状况,阐明了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与意义,借鉴国内外乡村产业振兴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微观的村级层面探讨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模式和实践路径,较为清晰地构建出乡村产业振兴的系统架构,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系统性研究专著,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事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成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镕基  龙彩霞  
农业具有经济、社会、生态、能源、旅游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相应农业发展路径可选择经济农业、社会农业、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农业和文化传承农业等模式。多功能农业是农村振兴的具体实现形式,又促进多功能农业发展。从生产驱动型农业、文化传承型农业、旅游休闲型农业和低碳生态型农业四维度出发,分析了这些路径所需条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以三产融合促农业规模经营、以农耕文明挖掘促农村文化传承、以软硬件设施完善促旅游休闲农业发展、以中高端农产品需求促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等对策;农业发展路径不是单一的,而要根据区域禀赋和比较优势选择重点发展模式,辅以其它模式;一般农业大市应以旅游休闲农业为先导,以生产驱动型农业为核心,以文化传承型农耕文明为灵魂,以生态农业发展为新增长点,促进三产融合和多功能农业发展,从而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目标。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兰定松  
贫困存在多种原因,返贫困防治应瞄准根源,多视角精准施力。从政府角度来看,后续政策支持缺乏、对扶贫"政绩指向"的错误理解、扶贫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三变改革"中遭遇市场风险等会导致农民返贫。对农民而言,懒散思想、自身素质和观念、不可抗力因素、就业创业失败也会导致返贫。因此,政府应该改变资金与物质扶贫方式,以产业支撑助推返贫困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和教育扶贫开发实践,以实现共同发展的扶贫目标。与此同时,还应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治愚、扶智力度,加强乡贤文化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秧分  黄修杰  王丽娟  
[目的]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制定一套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各地诊断乡村发展问题、监测乡村振兴进展、支撑完善乡村振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引入多功能农业与乡村理论,从功能视角尝试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与25个二级指标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熵值法评价了2015年全国分省尺度的乡村振兴水平。[结果](1)各地乡村振兴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最高,达0.924,山西省最低,为0.635。分区域来看,东部乡村振兴水平明显领先于西部、东北与中部地区。(2)乡村振兴水平较高的地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评价得分普遍较高,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优势则不明显,这与产业兴旺评价指标侧重农业及其延伸产业、发达地区依托发展非农产业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乡风文明的同步发展有着显著关联。(3)乡村振兴评价结果总体上符合各省市的实际情况,表明基于功能视角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可行的,但受数据可获得性影响,该指标体系对非农产业发展等指标的考虑尚显不足,文化娱乐设施的可及性等个别指标还可以进一步斟酌完善。[结论]考虑乡村振兴的多重功能目标及其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广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评价结果相对落后的客观事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通过规划引领、地域分工、价值显化、政府投入等多重手段,根本上提升农村竞争力与吸引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静  
在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农民的信息贫困仍然不容忽视。文章在诠释信息贫困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关联分析法(GRAP)构建农村信息贫困指标体系,并对陕西三大区域进行实测。实测结果表明:经济文化水平、农民信息素养以及信息环境建设显著影响信息贫困程度。因此从加强农村信息化环境建设、提升农民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提高信息服务效果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晴   卢凤君   姚建忠   黄怡博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针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问题,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实践案例,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乡村产业增值发展、聚集发展、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全国中西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案例借鉴和模式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安瑞霞  
我国不同农村地区乡村振兴的速度和程度各异,加剧了农村内部发展的分化,也增加了农村养老服务建设的难度。基于情境互动理论,养老服务建设是服务主体与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农村养老面临的环境特征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状况,可将其分为探索阶段、振兴阶段以及共同富裕阶段。农村养老服务从以兜底保障为主,到向普适化转变,再到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侧重点不同,面临的问题各异,因此也应差异化实施治理策略。从情境治理的角度,农村养老服务建设可以从改善养老环境和优化组织队伍两方面入手,积极应对不同发展阶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安瑞霞  
我国不同农村地区乡村振兴的速度和程度各异,加剧了农村内部发展的分化,也增加了农村养老服务建设的难度。基于情境互动理论,养老服务建设是服务主体与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农村养老面临的环境特征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状况,可将其分为探索阶段、振兴阶段以及共同富裕阶段。农村养老服务从以兜底保障为主,到向普适化转变,再到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侧重点不同,面临的问题各异,因此也应差异化实施治理策略。从情境治理的角度,农村养老服务建设可以从改善养老环境和优化组织队伍两方面入手,积极应对不同发展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国明  薛濡壕  王介勇  
文章在阐释乡村振兴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村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并以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典型黑土区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结果表明:(1)村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产业发展等5个维度层、农业生产水平等13个因素层与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等38个指标层构成。(2)拜泉县乡村振兴指数得分呈现"金字塔"结构,乡村振兴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且各维度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总体以县城为核心呈现圈层式分布特征。(3)分维度看,拜泉县乡村振兴中治理能力水平最高,文化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水平其次,生活质量水平最低。(4)分村域看,乡镇政府驻地村的乡村振兴水平略高于其他行政村,脱贫村与非贫困村的乡村振兴水平基本持平。(5)根据拜泉县乡村振兴面临产业同质化、农村空心化、基建薄弱化等问题,提出既要从宏观层面把握不同乡村推进路径,也要针对各乡村发展短板,重点从强基础、调结构、优空间方面,因村施策、分类稳步推进不同类型村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