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1)
- 2023(13442)
- 2022(11768)
- 2021(11201)
- 2020(9686)
- 2019(23170)
- 2018(22492)
- 2017(41774)
- 2016(22629)
- 2015(25745)
- 2014(25522)
- 2013(25336)
- 2012(23404)
- 2011(21136)
- 2010(20738)
- 2009(19143)
- 2008(18921)
- 2007(16207)
- 2006(13750)
- 2005(12038)
- 学科
- 济(93025)
- 经济(92937)
- 管理(60255)
- 业(58288)
- 企(47247)
- 企业(47247)
- 方法(44867)
- 数学(39930)
- 数学方法(39350)
- 农(25504)
- 中国(23114)
- 财(22923)
- 地方(19673)
- 学(19418)
- 业经(19154)
- 农业(17001)
- 贸(16778)
- 贸易(16772)
- 易(16254)
- 制(16213)
- 理论(14816)
- 务(14483)
- 财务(14417)
- 财务管理(14380)
- 和(13878)
- 企业财务(13543)
- 环境(13367)
- 技术(12901)
- 融(12154)
- 金融(12151)
- 机构
- 大学(316918)
- 学院(313918)
- 济(125668)
- 经济(122819)
- 管理(121065)
- 研究(108145)
- 理学(105045)
- 理学院(103845)
- 管理学(101699)
- 管理学院(101114)
- 中国(79469)
- 科学(68481)
- 京(67488)
- 农(58028)
- 财(55777)
- 所(54269)
- 业大(50906)
- 中心(50670)
- 研究所(49730)
- 江(47004)
- 农业(45823)
- 财经(44521)
- 范(42362)
- 北京(41905)
- 师范(41837)
- 经(40480)
- 院(39496)
- 经济学(37846)
- 州(37579)
- 技术(34772)
- 基金
- 项目(218460)
- 科学(170532)
- 基金(157215)
- 研究(156046)
- 家(138543)
- 国家(137380)
- 科学基金(117207)
- 社会(96753)
- 社会科(91601)
- 社会科学(91572)
- 省(87214)
- 基金项目(83522)
- 自然(77997)
- 自然科(76152)
- 自然科学(76127)
- 自然科学基金(74733)
- 划(73708)
- 教育(73325)
- 资助(64649)
- 编号(63307)
- 成果(50279)
- 重点(49880)
- 部(47900)
- 发(47175)
- 创(45639)
- 课题(44092)
- 科研(42795)
- 创新(42708)
- 计划(41455)
- 大学(41009)
共检索到460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彦忠 周文期 连晓荣 寇思荣
一年生饲草作物是弥补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域冬、春季家畜饲草短缺的重要供给来源,合理选择种植饲草作物是推进该地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以干物质产量、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含量、相对饲喂价值、净能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构建评价模型,量化评估了甘肃庄浪夏播6种饲草作物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干物质产量最高,其次是燕麦(Avena sativa),糜子(Panicum miliaceum)最低。基于主成分分析生产性能综合排序为苏丹草>燕麦>豌豆(Pisum sativum)>谷子(Setaria italica)>糜子>大豆(Glycine max)。因此,在甘肃庄浪夏播条件下,苏丹草是最佳的一年生饲草作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窦梓镱 郑伟华 田燕燕 黎松松 马雨萱 郑伟
为在新疆伊犁昭苏盆地筛选出综合生产性能较优的一年生豆禾混播草地,分别以毛苕子(Vicia villosa)+燕麦(Avena sativa)、毛苕子+小黑麦(Triticale)、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燕麦和箭筈豌豆+小黑麦按豆禾牧草异行混播(豆科牧草:禾草为1:1、2:1、3:1和4:1)的方式建植栽培草地,将牧草产量、牧草营养产量、相对饲用价值和种间相容性作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不同混播方式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毛苕子+燕麦在1:1混播时具有较高牧草产量、粗蛋白(CP)产量、粗脂肪(EE)产量和磷(P)产量;毛苕子+小黑麦和箭筈豌豆+燕麦均在3:1混播时具有较高的CP产量、EE产量,或较低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产量以及较高的P产量;而箭筈豌豆+小黑麦在1:1与4:1混播时生产性能相似。2)两种评价方法均显示箭筈豌豆+燕麦在3:1混播、箭筈豌豆+小黑麦在2:1混播、毛苕子+燕麦在1:1混播和毛苕子+小黑麦在4:1混播时具有较高的综合生产性能。因此,在评价指标相同的情况下,两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相似性;箭筈豌豆+小黑麦2:1和毛苕子+燕麦1:1的豆禾异行混播方式具有较高的综合生产性能,适宜在昭苏盆地推广示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毛锦凰 孙玉凤
科学地评价区域经济竞争力,将为地区寻求发展、制定竞争战略及有效政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与甘肃省民族地区综合经济竞争力有关的13项指标进行分析,根据相关性等确定生活状况因子、综合实力因子和固定资产投资因子为3个主成分因子,得出主成分综合模型,最终根据该模型对甘肃省民族地区21个县(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加以排序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分析了各县市经济差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等问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彭安琪 李小梅 王红 李昌华 李小铃 闫艳红 张新全
在四川雅安、仁寿对8种一年生饲料作物进行营养品质分析及生产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晋草8号、晋草11号(饲草高粱)在两试点均具有较好的生长势,株高、干物质(DM)产量、粗蛋白(CP)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思涵 许明祥 吴永斌 张立功
【目的】从县域尺度对陇东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养分进行评价,为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培肥、粮食产量增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庄浪县耕地质量评价数据为数据源,共采集3 839个样点,且采样点均匀覆盖全县农田,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成分估计模块分析了陇东黄土区梯田土壤大量养分(有机质、全磷、全氮、缓效钾、速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和微量养分(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铁、有效硼)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庄浪县梯田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速效钾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大量养分综合指数处于较低、中等和较高级别的样本数分别占有效样本数的14.45%,65.8...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超然 夏垚 彭怡琳 渠慎春
[目的]通过研究苹果一年生枝春、秋季养分回流状况,分析其养分贮藏与再分配的规律,为苹果春、秋季管理尤其是施肥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富士’和‘金帅’苹果一年生枝为试材,于春、秋季对枝条中有机碳以及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随时间及温度的变化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元素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秋季‘富士’和‘金帅’苹果一年生枝养分从9月上中旬开始迅速回流,随着时间推移,N、K含量均显著降低,Mg、Zn含量呈小幅下降趋势,碳氮比增大。春季两品种一年生枝从3月初开始至4月上旬活动旺盛,其中K、Mg含量以及‘金帅’
关键词:
苹果 一年生枝 养分回流 碳氮比 相关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程少波 宋阳 杨巽喆 马啸 周永红 张海琴
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23个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品种(系)的指纹图谱,以实现对一年生黑麦草新品系‘川饲1号’的准确及快速分子鉴定。12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04条谱带,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为0.613,变幅为0.392~0.822;香农指数和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911~2.061和0.407~0.838,平均为1.325和0.650。聚类分析表明:23份材料聚为三大支,第一大支包括新品系‘川饲1号’及其5个亲本群体,其中‘川饲1号’与‘PI 611146’(母本,‘Billion’)和‘杰威’聚为一小支,‘PI 283610’、‘PI 283612’和‘PI 376875’(‘G. Manawa’)聚为另一小支;第二大支为‘赣饲3号’、‘盐城’等12个国审品种;第三大支为‘邦德’、‘特高’等5份国审品种。综上可知‘川饲1号’与亲本供体(特别是母本‘Billion’)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他17个一年生黑麦草国审品种差异较大。研究发现引物02-12E在‘川饲1号’新品系上扩增出特有条带,可用于品种指纹图谱的快速构建和品种分子鉴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葛涛安
文章以江苏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城市综合实力进行评价与演变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综合实力在空间上由北到南呈现增长态势,其中苏州、南京等城市综合实力较强,近年来对外贸依赖程度逐步减少,发展重心向国内自身产业转移;淮安、宿迁等城市综合实力长居末位,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引进力度;连云港综合实力相对较弱,亟待加快推进对外贸易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加强城市间合作、促进平衡发展的建议,为江苏省城市发展提供参考。文章揭示了主成分分析法在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上的应用优势,有助于深入探究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瓶颈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综合实力 产业转移 动态演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彦花 张云 王容 梁攀 刘芳 吴立潮
为了建立一套适合茶油品质评价的方法,并为茶油应用范围的拓展、茶油品牌的建设及油茶栽培种植的立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9个立地的茶油的14个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茶油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并基于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品质得分进行了优良度排序。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065%,决定第1主成分的主要是茶油的感官品质、氧化稳定性及脂肪酸不饱和度;决定第2主成分的主要是出油率及茶油的功能性成分含量;决定第3主成分的主要是茶油的理化品质;决定第4主成分的主要是茶油色泽;2)9个立地茶油的综合品质得分排序为:西坡中坡>南坡下坡>西坡下坡>西坡上坡>南坡中坡>东坡下坡>南坡上坡>东坡中坡>东坡上坡,各主成分得分排序与综合品质得分排序间存在差异;3)茶油品质整体表现为西坡优于南坡优于东坡,下坡优于中坡优于上坡。基于上述结果说明立地是影响茶油品质的重要因素,坡向及坡位因子对茶油的综合品质均有一定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一虹 刘元哲
新时期为了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经济增长目标,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与模式是必要的。庄浪梯田生态产业是庄浪在生态环境治理条件下所发展起来的典型生态产业,包括梯田生态产业化、梯田生态旅游业和梯田特色农林果品产业三部分内容。文章主要从庄浪梯田的生态环境特征、具体发展实践及经验启示三个方面讨论了庄浪梯田生态产品价值识别与实现过程。首先,庄浪通过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发现其地形地貌不仅适合修筑梯田,而且对治理水土流失、实现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从政府、农户、企业等不同要素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各要素在庄浪梯田生态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得出庄浪梯田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其生态价值:一是梯田的生态产业化道路;二是发展梯田生态旅游业;三是发展梯田特色农林果品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明月 任九泉
针对传统主成分分析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的不足,文章阐述了应用核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的改进方法,并介绍了一种基于核主成分的加权聚类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改进传统的综合评价方法。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史文利 高天宝 王树恩
介绍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应用R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模型,对我国10个省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了聚类分析。
关键词:
城市化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晓路 唐汉军 梁洁 陶湘林 魏颖娟 吴跃辉 陈志辉
为充分利用葛麻纤维,采用化学法分析湖南和江西不同地区一年生野葛茎和人工栽培粉葛茎及葛麻的化学成分,探讨制麻技术对纤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电镜扫描、显微镜观察等对葛麻表面形态结构、单纤维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野生鲜葛茎的干物质总含量高于粉葛的,且干物质总量、不溶性纤维含量均随生长期延长而增加,粉葛的各项指标在地域和品种间均存在差异,在12月采收的3个粉葛中,太空粉葛茎的粗脂肪、粗蛋白、灰分和可溶性纤维的质量分数均较高,江西粉葛的均较低;碱处理法所得葛麻的残胶率明显小于自然发酵法的残胶率,其断裂强度较大,且葛麻表面的纤维结构较清晰;碱处理法所得不同原料葛麻的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在地域间、品种间均表现出明显差异,总体上野葛麻的断裂强度较高,野葛和粉葛均有随生长期延长而断裂强度增加的趋势,胶质等非纤维成分达17.5%~33.3%;野葛的纤维素含量均达80%以上,且不同生长期间的纤维素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粉葛的纤维素含量低于野葛的,且12月采收的样品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9月采收样品的;葛麻单纤维的公制支数为3 098.2~3 866.7 m/g,单纤维线密度为2.6~3.2 dtex,野葛麻的平均直径和公制支数优于粉葛麻的;葛麻的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与葛麻单纤维的理化特性具有密切关联。
关键词:
葛茎 野葛麻 粉葛麻 化学成分 纤维特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严佳玥 张博 魏岩
雀麦(Bromus japonicas)为一年生短生草,是准噶尔荒漠早春优质牧草。对雀麦自然种群物候进行观测,在拔节期设置两个刈割高度,分别为2.5 cm (矮,S)和7.6 cm (高,T),研究不同刈割强度对雀麦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刈割降低了植株高度、旗叶长度、生物量和总生物量;T处理和S处理植株的高度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8.2%和40.1%,生物量比对照降低了29.9%和60.6%。2)刈割显著降低了雀麦果穗的长度、小穂的数目、果实数目和果实的重量;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雀麦果穗的长度、果实数目和果实重量显著降低;T处理和S处理果穗的长度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9.1%和41.6%、果实数目分别降低了54.5%和71.7%。3)刈割后雀麦的果实重、果实数目、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补偿指数均显著小于1,补偿生长模式为不足补偿;S处理的补偿生长能力显著小于T处理。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短命植物的补偿生长模式以及雀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数据。
关键词:
雀麦 刈割 短命植物 生物量 种子输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